文化部非遺傳承人公示
⑴ 第五批國家非物質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何時公示
關於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申報名單的公告
按照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文化廳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遴選工作。
省文化廳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全省各地申報的51份申報材料進行了審核和評議,初步確定了擬向文化部推薦申報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6名。
現將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一周。
異議受理單位:河南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
⑵ 什麼叫「非遺傳承人」
非物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製人
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承擔以下義務:
(一)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文化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
(二)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三)採取收徒、辦學等方式,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後繼人才;
(四)積極參與展覽、演示、研討、交流等活動;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⑶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結果
、
⑷ 第五批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有多少人
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國務院新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代表性項目;二是前三批中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三是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已去世的項目。
⑸ 文化部門領導自己可以申請非遺傳承人嗎
看你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如果單純事領導,肯定是無法申請的。
⑹ 如何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制度沒有完善之前,細化傳承人認定標准和確定各個主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責任分配則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個重點。 一、傳承人的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包括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目前制定和實施的相關法律規范都沒有對傳承人下定義,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對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依據相關的規定和實踐,筆者認為可將傳承人定義為:各族人民當中掌握或精通世代相承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熟悉文化空間的民間文化代表人。而傳承單位則是傳承人的法人化或社團化,具體就是指堅持開展和舉辦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文化活動的代表單位和團體。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別,也有很多的共同點,本文為了敘述方便,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將二者統稱為傳承人。 二、傳承人的認定 傳承人的認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首要步驟,只有確定了傳承人,才能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承傳下去,而認定傳承人首先要依據法規對其進行相關調查,通過調查對符合傳承人標準的代表人進行評定,然後列入《名錄》對其進行確認。 對傳承人的調查內容非常廣泛,但法律規范只規定了可以申請命名傳承人的條件,而且條件過於概括抽象,不具有操作性,一些法規中規定要「掌握並保持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表現形態或者技藝;」 規定只需掌握即可,掌握的程度並沒有要求,也有一些法規規定了要「熟練掌握」 ,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確定掌握的程度,何為熟練很難評定。法規中多提到傳承人的認定是在「一定的區域內」 ,但這個區域的范圍如何確定,是根據行政區劃還是依據自然地域,法規沒有明確,依據行政區劃劃分利於政府對傳承人管理,但容易切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上的連續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間整體文化,依據自然地域更有利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連續性,但跨省市的文化地區如果不分開容易導致責任不明,主體之間相互推委,不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另外,對「掌握和保存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始文獻、資料和實物的代表人」 也可以認定為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於物質文化,物質文化以「物」為載體,只要物不損壞丟失文化就不會消失,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化,以「人」為載體,雖然實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是否擁有實物不應作為決定評定傳承人的條件,不能因為今天實物在他手裡,他就是傳承人,明天他把實物送給了另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成了傳承人。所以各地的地方法規,應該針對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制定詳細的傳承人調查、認定的項目和標准,並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這一方面雲南省的地方法規做的相對完善。 在確定了調查對象以後,首先要調查其個人最基本的資料,包括姓名、藝名、性別、地址、職業、信仰、受教育情況等等,然後要調查他所傳承的項目、技藝和當地地方文化的關系,以及他的這個項目在文化社區、行業中的地位,或者所保存的實物的具體情況和地位,文化活動舉行的日期、地點及涉及的范圍和規模。另外還要調查和搜集傳承人的相關作品,傳承人對所傳承的項目的創新與發展,將調查結果系統地進行記錄,通過調查對傳承人的情況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而傳承人在政府或主管部門進行調查時,要積極配合,如實准確地提供個人的相關資料,為後面的認定工作作好准備。 在掌握了傳承人的資料以後,要對傳承人的情況加以分析,看其是否符合傳承人的認定標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使傳承人的認定暫時無法制定一個統一的標准,而且依據目前的資料和實踐確定了標準的話,很容易將暫時沒有發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規定在標准以外,這無疑會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一定的損失。由於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可供參考,所以地方人大和政府在制定地方法規和規章時要依據各自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制定自己的標准,在制度沒有完善的時候用法規和規章彌補制度的不足,然後再通過法律來確定已完善的制度。在認定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要把好關口,不能完全憑著自己的喜好確定傳承人,那樣容易將本不是傳承人的誤認為為傳承人,也會將本應進入《名錄》的傳承人遺漏掉。而作為傳承人,在政府主管部門沒有發現其所傳承的項目的時候,要及時提出申請或進行推薦,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 另外,在政府或者專家確定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以後,還應該有一定時期的公示或者公告期,對傳承人的基本信息予以公布,並收集社會各界人士對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於社會公眾和相關人士的對其進行監督,檢驗認定的傳承人是否真的能夠代表相關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對傳承人保護的責任分配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公約中分為三類:第一是國家,第二是國際組織,第三是個人、群體和非政府組織。而針對我國國內的基本情況,《辦法》規定保護主體主要包括政府和傳承人,筆者認為應該存在以下三類主體:第一是政府,第二是傳承人,第三是專家。依此類推,對傳承人的保護主體也可以分為以上三類。 保護主體的多樣性使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各個保護主體之間存在著利益上的博奕,每個主體在博奕過程中都想使自身利益的達到最大化,具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政府只想圓滿地完成法律法規規定的或是上級政府委派的任務,使保護工作能作為一項政績得到上級政府的充分認可,只有在達到以上目的以後,政府才會進一步去追求《公約》中的「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如果一個政府連最基本的運行都有問題的話,又如何有精力和興趣去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博奕中的另一類主體——傳承人,他們與政府在博奕中並不是對立的關系,但無疑是有影響的,政府在選擇策略時也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選擇對傳承人的影響。傳承人作為人,首先要生存,他掌握承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也是為了生存的更好,所以只有在解決了他的根本的生存問題以後,在生活上沒有了後顧之憂,傳承人才能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優越的生活環境可能使傳承人喪失創新的動力,不思進取,從而使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一成不變的「死文化」。 相對來說,專家在保護過程中的利益目的是最弱的,其著眼點多是文化研究,正是因為其利益目的的弱化,其在傳承人認定中才具有較大的公正性,而專家的文化研究不僅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提供理論支持,還可以通過研究建立科學有效的機制,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制。但法規的相關規定沒有體現專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只是要建立「專家咨詢機制」 ,專家委員會也只是對幾種情況可以提出意見,對大專院校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利用也不夠充分,只是通過高校來培養相關人才。今後在完善保護體制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高校和專家的科研力量,為保護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政府在實踐當中的經驗相結合,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保護體制。所以專家委員會不只是為相關事項提供建議,在傳承人的認定中還應有決定權,另外還應在高校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的師生資源,既可以培養相關人才和傳承人,還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文化保障。 對傳承人的保護在時間段上可以分為認定過程中和認定後,在認定過程中,政府和專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出的《關於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中提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的保護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不僅要調查、認定傳承人,還要對其進行保護,對貧困的傳承人還要給予必要的救助,為其他組織和個人提供有效的參與渠道。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樣性,政府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不可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有項目都有全面的了解,並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政府的行為更多的是為了完成任務或創造政績,具有一定的被動性,而且在認定過程中很難確保中立和公正,所以調查、認定工作更多的應由專家參加和完成,因為專家相對更清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行業的標准和規則,能夠保證在評定過程中的專業性。專家往往是該項目、行業中的權威人士、代表人,所以一定程度上專家也可能就是已被確定進入《名錄》的傳承人。傳承人在被認定以後,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最主要的責任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在政府牽頭領導之下,履行個人的責任,積極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各地法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政府的職責規定較完善,但法規內容多以義務為主,激勵內容較少,不能有效激起政府的興趣和積極性,應該盡快建立激勵體制,讓政府能從自身的利益目的出發,去做這項工作。另外,在政府職責中,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政府應該設立專項基金,並且將基金的捐贈渠道向社會公布,增加公眾參與的渠道,使資金的來源和用處都有有效的監督,從而更好的利用基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 傳承人要培養新的傳承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傳承人應該通過師承形式、學校教育或者其他方式選擇、培養新的傳承人。傳承人要依法舉行傳統文化活動。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採取不同的傳播方式,不只是單純地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還應使公眾更好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激起公眾的興趣,在傳播過程中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的價值。 傳承人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新時,要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和生存需要特定的歷史條件,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吸收有利於自身的因素,適應社會時代和環境的變化,實現非物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但有學者指出:「民俗文化的開發,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存在著真實性開發與扭曲性開發之間的矛盾。」所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承傳文化遺產時,不只是創新,還應保留,保留文化遺產的精髓,創新的只是形式,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和承傳文化遺產。 專家在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時要保持自身的公正性,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性,認真負責地去田間村莊里調查傳承人的資料,即使不能親自參加,也要充分考證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保護體制。 傳承人的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通過對傳承人定義、調查和認定,明確調查、認定傳承人過程中的具體程序和內容,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完善,雖然目前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通過提高地方立法技術等立法手段來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法律體系,確定政府、傳承人及專家各自的職責和責任,建立符合責任主體利益目的的激勵體制,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和效率,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創建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⑺ 2008年經文化部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誰
您好,文化部已於2007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包括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等五大類。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551名,包括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等五大類。
具體多少人,那可就多多了,您去這里看看:http://wenku..com/link?url=ZR27ODuvHSnsYsUF-tNlhCwzzM-7iunXCXDGLHMPtYxpzK0eaIDnQZU-_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如果您滿意,請採納,如果您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
您還可以向我所在的團隊發出請求,將會有更加專業的人員來為您解決問題。
⑻ 中國江西省景德鎮第四批非物資遺產傳承人名單
一共有六位傳承人,他們分別是:
蘭國華、黃雲鵬、李文躍、鄧希平、朱丹忱、傅長敏。
景德鎮市共有6個項目入選,這6個項目分別為浮梁珍珠燈、浮梁青獅白象燈、 景德鎮陶瓷裝飾技藝(陶瓷書法、古彩瓷藝、玲瓏瓷藝、鬥彩瓷藝、薄胎瓷藝)景德鎮青白瓷製作技藝、 浮梁青花珠明料煅燒技藝 、樂平市板龍燈。
從2008年起,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江西省先後開展了三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評選工作,在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中,樂平古戲台建築工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瓷業習俗、昌江區荷塘鄉手工竹編工藝、浮梁嚴台村功夫紅茶製作技藝等傳統手工技藝、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民俗等共計15項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景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到21項,名列全省前茅。
⑼ 被錄入「非遺」傳承人的相聲演員僅有三人,你知道是誰嗎
目前已被收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相聲演員僅僅只有三位,他們分別是常寶霆、姜昆和馬志明。在數百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所佔比例可以說寥寥無幾。
這些年,馮鞏在小品界的演出也是深得觀眾的喜愛,幾乎成了春晚的釘子戶,小品表演從未讓觀眾感到厭煩,可見其演出笑點還是非常不錯的。如今,馮鞏也是曲協的副主席,他在相聲的名望和地位都挺高,也算是一位挺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權威性和影響力都在其中。
除此之外,很多網友都覺得郭德綱也是一位不錯的人選吧,他在這些年的人氣和名氣非常高,更是當代相聲界頗具影響力的一位人物啊。
而且,他為相聲做出的貢獻也是很大,相聲從十幾年前的低谷期,到如今再被觀眾追捧,這可離不開郭德綱的努力啊,而且郭德綱的相聲如此受觀眾的喜愛,可見其在相聲界影響力還是挺大。
要說其代表性和影響力,郭德綱確實有這個資格,這些年他也不斷為相聲傳承做出努力,傳統相聲段子和商演就是最好的見證。
只是,郭德綱的相聲有些偏向於「非主流」,雖然走紅了,但卻也不被「主流」相聲們的「待見」,所以說到其權威性,感覺就有些「吃力」了。或許這也會成為郭德綱入「非遺」傳承人最大的「阻力」吧。
總之,迄今為止被收錄「非遺」傳承人的相聲演員只有常寶霆、姜昆和馬志明三位,下一位比較合適的,個人覺得馮鞏、郭德綱等相聲演員都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