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部分不育
❶ 為什麼倒位雜合子的遺傳學效應表現為不育
當倒位區段較短時,將形成倒位環。如果著絲粒在倒位環的外面,倒位環內發生了一次交換,則在減數分裂後期會出現「斷片和橋」的現象。即一條染色單體的兩端都有一個著絲粒,成為跨越細胞分裂兩級的橋。當有著兩個著絲粒的橋被拉斷,造成很大的損失,往往會使配子死亡。如果著絲粒在倒位環的裡面,在環內發生交換,雖然不會出現「橋和斷片「,但也會使交換後的染色單體帶有缺失或重復,形成不平衡的配子,一般也沒有生活力。
❷ 男性不育六項檢查,誰知道的跪求!!!
男性不孕不育的檢查包括:精液常規檢查、精漿生化檢查、與男性不育有關的微生物檢查、內分泌檢查、遺傳學檢查、前列腺液檢查,這6項檢查
❸ 遺傳學選擇判斷題,會做的幫幫忙啊,傾家盪產求幫忙啊
1、D,平衡應來符合哈代溫伯格平源衡定律,即(p+q)²=p²+2pq+q²,p和q分別表示A1和A2的基因頻率。
2、D。雙單體即缺失兩條非同源的染色體,不可以合並起來寫。
3、C。
4、D。這個可以查得到的
5、D,
6、C。我們學的是雙線期,但是沒有該選項,只能選比較接近的了。
7、這個不了解。
8、D,
9、這個……忘了怎麼算。
10、A。
1、不了解 2、錯 3、錯,存在基因連鎖的問題。 4、錯。倒位可能使部分基因無法表達。
5、不了解。 6、錯,連鎖基因是可以發生重組的。 7、對。 8、對。 9、這個不會算了。
10、錯。
❹ 為什麼說一般情況下易位雜合體具有半不育遺傳學效應
染色體結構變異來主要包含缺失、重源復、倒位和易位四種類型。 缺失.缺失是指染色體上某一區段及其帶有的基因一起丟失,從而引起變異的現象.缺失的斷片如系染 色體臂的外端區段,則稱頂端缺失; 如系染色體臂的中間區段,則稱中間缺失.缺失的純合體可能...3191
❺ 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
1、前列腺液檢查:是一種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
2、精液檢查:這是判斷男性生育能力的最重要的和必須進行的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目。這項男子不孕不育檢查有時要多次重復。
3、免疫學檢查:有些不育症與體內存在精子抗體(精子凝集抗體等)有關,因此男子不孕不育檢查有時還需進行有關的免疫學檢查。
4、內分泌功能檢查:生精細胞的發育與分化依賴於機體整個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協調,通過內分泌檢查可以了解機體內分泌功能,尤其是與精子發生關系最為密切的下丘腦一垂體一睾丸軸系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則要查清是哪個環節發生了問題,以便明確不孕的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地予以治療。
5、染色體檢查:隨著遺傳學的發展,已發現有部分不孕、不育(尤其習慣性流產)的原因系夫妻雙方或一方染色體異常所致。這些異常可表現為染色體數目的增減或結構的異常(如染色體的斷裂、缺失和易位等)。因此對部分患者進行男子不孕不育檢查時,必要時尚須做染色體檢查。
6、輸精管道的X線造影檢查:可根據情況進行附睾造影、輸精管精囊造影和尿道造影等,該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用於疑有輸精管道梗阻的患者,以明確輸精管道有無發育異常、畸形,是否通暢,以及梗阻部位等。
7、睾丸活檢:該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可以了解睾丸的微細結構及生精上皮的生精狀況有無異常,間質細胞的發育情況是否正常等等。目前已廣泛用於男性不育的診斷。此外,睾丸活檢還可以用於睾丸腫瘤的診斷。
8、多普勒超聲檢查:該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用於懷疑有精索靜脈曲張(尤其是隱性靜脈曲張)而通過一般視診、觸診等檢查難以發現和明確者。
9、體外精子穿透試驗: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還包括體外精子穿透試驗。
我的號碼就是我的QQ,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❻ 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遺傳學
由於 CMS 系和保持系具有相同的核背景,且 CMS 為母系遺傳,因此研究者普遍認為導致 CMS 的主要因素可能與植物胞質中的遺傳系統——線粒體、葉綠體或線粒體的類質粒有關。但由於技術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阻礙了人們對 CMS 本質的認識。直到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細胞器 DNA 分離技術的日臻完善,才使得對 CMS 分子機制的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
3.1CMS 與線粒體基因組
根據目前的研究,線粒體基因組的變異重組與 CMS 的關系最為密切。通過對不同材料的 CMS 系和保持系線粒體 DNA 的 RFLP、RAPD、AFLP 等多態性分析表明,CMS 系和保持系在線粒體基因組結構上具有顯著差異。這可能與植物線粒體基因組自身的特點有關。與動物和真菌的線粒體基因組比起來,植物線粒體基因組大(200~2500 kb)而且復雜,內含有許多同向或反向重復序列,這些序列的存在使得線粒體基因組可與核基因組、葉綠體基因組或自身之間發生高頻重組,重組可能引起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這極可能是導致 CMS 的主要原因。通過比較物理圖譜法、轉座子標記法、互補實驗等獲得了幾個與 CMS 相關的線粒體基因區段。如 CMS 高梁的 orfl07,T-CMS 玉米的 T-urf13 區,Polima 型 CMS 油菜的 orf224 區,CMS 水稻的 orf79 區, CMS 矮牽牛的 pcf 區,CMS 菜豆的 pvs 區,Ogura 型 CMS 蘿卜的 orf138 等。分析發現這些相關區段一般都與線粒體所編碼的功能基因緊密連鎖並與其共轉錄。對 CMS 相關線粒體基因的研究,特別是對這些基因的轉錄、轉錄後調控、翻譯及翻譯後調控的研究,是當前 CMS 分子機制研究的熱點。同時研究也發現線粒體 RNA 的編輯可能與 CMS 的發生密切相關。
此外,在一些植物的線粒體上還存在一種環狀或線狀的小 DNA 分子,被稱之為類質粒 DNA 分子,其也具有自主復制的能力,一般在其末端都含有反向重復序列,且與核基因組序列有同源區,在 CMS 系和保持系之間存在差異。Yamaguchi 等首先在 BT 型水稻不育系發現類質粒 DNA 的存在,其大小分別為1.5 kb和1.2 kb,而在保持系中未發現。Mignouna 等在野敗型珍汕 97A 水稻中也發現一個2.1 kb的類質粒 DNA。此外,在玉米、高梁、甜菜等 CMS 系中也發現了類質粒的存在。但目前只是從一些現象上推測類質粒 DNA 可能與 CMS 相關,還缺少具有說服力的實驗依據。
3.2CMS 與葉綠體基因組
CMS 與葉綠體的關系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相對於植物線粒體而言,葉綠體基因組較為保守也較小(120~160 kb),因此對它的認識要比對線粒體深入的多。研究發現植物葉綠體一般分為4個區:兩個反向重復區,大單拷貝區和小單拷貝區。目前已有多種植物葉綠體的物理圖譜被構建。對高粱的 CMS 系及相應保持系的葉綠體 ndhD 基因的酶切分析表明,CMS 系與相應保持系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在後續的研究中克隆到了保持系所特有的兩個葉綠體基因片段 ps1A1 和 ps1A2。但 Levings 等對玉米,Kadowaki 等對水稻的葉綠體 DNA 的酶切電泳未發現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間存在差異。對細香蔥、煙草等的研究也發現葉綠體 DNA 與 CMS 無關。因此,葉綠體基因組是否與 CMS 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3CMS 與核基因組
對胞質遺傳物質的研究無疑加深了人們對 CMS 現象分子機制的認識,但是 CMS 是一種核質互作的結果,因此核基因組在 CMS 發生過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研究表明在核基因組中可能存在育性恢復(restorer of fertility,Rf)基因。在 Rf 基因存在下,與 CMS 相關的線粒體等胞質 DNA 的突變表型可得到有效的校正,育性得到恢復。
3.3.1Rf 基因對 CMS 相關基因的作用Rf基因可對 CMS 基因轉錄本的穩定性、轉錄後加工、翻譯及翻譯後加工、甚而基因的結構產生影響。對 CMS 小麥(T.timopheevi)的研究表明,CMS 相關片段 orf256 與線粒體基因 coxI 形成嵌合基因 orf256/coxI共轉錄,在 CMS 系中轉錄起始點位於 orf256 的5非翻譯區,orf256 完整轉錄能編碼 Mr為7000的蛋白質,其結合於線粒體膜上,直接影響花粉育性。而通過雜交引入 Rf 基因後,嵌合基因的轉錄本變小,且起始點位於 orf256 編碼區內不能翻譯形成蛋白質。細胞質來源於 1s1112c 的 CMS 高梁在其線粒體上的不育相關片段 orf107 編碼 Mr為11800的蛋白質在線粒體內大量積累,而在雜交引入 Rf 基因後 orfl07 的轉錄本被加工成小片段,從而無全長轉錄本產物的存在,育性得以恢復。Rf 基因對 CMS 相關基因轉錄後加工的影響在胞質源於 Chinsurah boroII的水稻中找到了例證。Chinsurah boroII CMS 水稻線粒體中有兩類 atp6 基因,N-atp6 與正常胞質的相同,S-atp6 為不育系所特有,二者編碼區相同只是在3非編碼區有差異。在不育系中 S-atp6 轉錄本為2.0 kb,不能被進一步加工形成1.5 kb的正常轉錄本,編碼形成不正常的 ATP6 蛋白,抑制或競爭正常的 ATP6 蛋白使線粒體功能受損。而在引入Rf基因後 S-atp6 2.0 kb的轉錄本被有效加工,形成正常轉錄本。此外在 pol 型 CMS 油菜、S-CMS 玉米、CMS 細香蔥及 CMS 芥菜等中都發現 Rf 基因對 CMS 相關基因轉錄及轉錄後加工的影響。因此認為 Rf 基因對 CMS 基因轉錄水平的影響是 Rf 基因常見的一種作用方式。在對 CMS 菜豆的研究發現,其育性恢復可通過核基因上的兩個恢復基因 Fr1、Fr2 通過不同的機制來完成。Fr1 可直接取消與不育對應的3.7 kb的 pvs 片段。從而永久性的恢復育性。而 Fr2 通過在翻譯後水平影響線粒體不育片段 pvs 編碼多肽 ORF239 的穩定性,對育性進行調節。Ogura 型胞質不育蘿卜的 Rf 基因對線粒體嵌合讀碼框 orf138 的作用方式也是如此。總之, Rf 基因對 CMS 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它可以對 CMS 相關基因在各個層次上進行調控。但 Rf 基因的分子本質到底如何,這顯然更吸引研究者的興趣。
3.3.2Rf 基因的克隆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在技術及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只有 T-CMS 玉米的恢復基因 Rf2 得到克隆,並確認其為核編碼的乙醛脫氫酶基因。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最近有人也對其是否是恢復基因產生了置疑,Touzet 認為 T-CMS 玉米的 Rf 基因是育性基因,而不是育性恢復基因。拋開概念上的爭議,當前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他模式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帶動下,大規模測序及後期的數據處理已不是那麼的困難。研究者已不再局限於針對育性恢復基因的遺傳定位及圖譜的構建,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基因的克隆。BT-CMS 水稻的育性恢復基因 Rf-1 被限定在一個只有22 kb大小的區域上,Kosena 型 CMS 蘿卜的育性恢復基因限定在一個43 kb的區域上,CMS 矮牽牛的育性恢復基因與一個長度為37.5 kb的 BIBAC 克隆共分離。並發現 BT-CMS 水稻 Rf-1 基因所在的區域能編碼含 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模體的蛋白質,該模體樣蛋白質在 Ogura 型 CMS 蘿卜的育性恢復基因 Rf0 及 CMS 矮牽牛的 Rf 基因中也都存在。這一發現似乎預示著一些胞質不育植物的 Rf 基因可能存在一些共性,隨著研究的深入,這方面可能會取得大的進展,值得研究者注意。
3.4基因工程創造 CMS 系
Mariani 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利用轉基因的方法獲得 CMS 株,其利用煙草花葯絨氈層專一性表達的 TA29 基因的啟動子與解澱粉芽孢桿菌的核糖核酸水解酶(barnase)基因構成嵌合基因,導入植物體內,通過 TA29 基因啟動子的專一性使 barmase 基因特異的在花葯絨氈層組織細胞內得以表達,降解絨氈層細胞內的 RNA,從而阻礙花葯絨氈層的發育,使花粉敗育。這是當前採用轉基因獲得 CMS 系的主要手段。此外,利用反義技術等方法構建 CMS 系也有報道,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方面的突破還有待於對 CMS 分子機制的進一步認識。
❼ 植物的不育類型有哪些急用!遺傳學的進!
自交不親和;單倍體;三倍體西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質核不育,其中質核不育包括孢子不育和配子不育);利用易位創造玉米不育系的雙雜合保持系;奇倍數的異源多倍體;非整倍體的單體,缺體,三體。
認為好的話,就給分吧!
❽ 男性不育怎麼辦,男性不育都是什麼情況
男性不孕不育檢查
1、前列腺液檢查:是一種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
2、精液檢查:這是判斷男性生育能力的最重要的和必須進行的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
目。這項男子不孕不育檢查有時要多次重復。
3、免疫學檢查:有些不育症與體內存在精子抗體(精子凝集抗體等)有關,因此男
子不孕不育檢查有時還需進行有關的免疫學檢查。
4、內分泌功能檢查:生精細胞的發育與分化依賴於機體整個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協調
,通過內分泌檢查可以了解機體內分泌功能,尤其是與精子發生關系最為密切的下丘腦
一垂體一睾丸軸系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則要查清是哪個環節發生了問題,以
便明確不孕的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地予以治療。
5、染色體檢查:隨著遺傳學的發展,已發現有部分不孕、不育(尤其習慣性流產)
的原因系夫妻雙方或一方染色體異常所致。這些異常可表現為染色體數目的增減或結構
的異常(如染色體的斷裂、缺失和易位等)。因此對部分患者進行男子不孕不育檢查時
,必要時尚須做染色體檢查。
6、輸精管道的X線造影檢查:可根據情況進行附睾造影、輸精管精囊造影和尿道造
影等,該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用於疑有輸精管道梗阻的患者,以明確輸精管道有
無發育異常、畸形,是否通暢,以及梗阻部位等。
7、睾丸活檢:該男子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可以了解睾丸的微細結構及生精上皮的
生精狀況有無異常,間質細胞的發育情況是否正常等等。目前已廣泛用於男性不育的診
斷。此外,睾丸活檢還可以用於睾丸腫瘤的診斷。
8、多普勒超聲檢查:該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主要用於懷疑有精索靜脈曲張(尤其
是隱性靜脈曲張)而通過一般視診、觸診等檢查難以發現和明確者。
9、體外精子穿透試驗: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還包括體外精子穿透試驗。
以上就是對男性不孕不育檢查項目有哪些的介紹,專家提醒男性患上不育一定要去
正規的醫院檢查治療,不要耽誤了病情.
我的號碼就是我的QQ,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❾ 普通遺傳學:如何將一優良品種轉育成不育系
先用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再與原來的品系雜交,產生的後代 若交配則會染色體聯會紊亂,不育。
❿ 遺傳學 三系配套 問題
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發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並能將雄性不育性遺傳給後代的植物品系。雄性不育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1)細胞質雄性不育型,簡稱質不育型,表現為細胞質遺傳。通常以單一的細胞質基因S和N分別代表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用可育株花粉給雄性不育株雌蕊授粉,能正常結實,但F1植株仍表現為雄性不育的母體性狀,因而不能自交產生F2,農業生產上不能利用。(2)細胞核雄性不育型,簡稱核不育型,表現為細胞核遺傳,雄性不育性大多為一對隱性基因(mm)所控制,正常可育性為相對的顯性基因(MM)所控制。雄性不育株與正常株雜交,F1植株為雄性可育(Mm);F1自交產生的F2,可育株與不育株之比為3∶1,難以用普通方法保持雄性不育系,在農業生產上也不可能廣泛利用。(3)核-質互作不育型,表現為核-質互作遺傳。不但需要細胞質有不育基因S,而且需要細胞核里有純合的不育基因(rr),二者同時存在,方能使植株表現為雄性不育。如胞質基因為可育N,則不論核基因是可育(RR)還是不育(rr),都表現為雄性可育。同樣,如核里具有可育基因(RR)或(Rr),則不論胞質基因是可育N還是不育S,也都表現為雄性可育。這種由核-質互作形成的雄性不育系,其遺傳組成為S(rr),不能產生正常的花粉,但可作為雜交母本。由於能找到保持系N(rr)[用它與不育系雜交,所產生的F1仍能保持雄性不育,即:S(rr)(♀)×N(rr)(♀)→S(rr)(F1)(不育)]並能接受恢復系S(RR)或N(RR)[用它們與不育系雜交,所產生的F1都是可育的,即:S(rr)(♀)×S(RR)→S(Rr)(F1)(可育),或S(rr)(♀)×N(RR)→S(Rr)(F1)(可育)]的花粉,使F1恢復為雄性可育,F1植株自交產生F2,所以在農業生產上可以廣泛應用。雄性不育系可以免除人工去雄,節約人力,降低種子成本,還可保證種子的純度。目前水稻、玉米、高粱、洋蔥、蓖麻、甜菜和油菜等作物已經利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交種子的生產;對其他作物的雄性不育系,也正在進行廣泛的研究。
如果不理解,請繼續追問。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