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遺傳學論文
1. 高中生物遺傳學論文
繁殖,是生物為延續種族所進行的產生後代的生理過程,即生物產生新的個體的過程。親子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性狀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狀可以從親代傳遞給子代,這種現象稱為遺傳(heredity)。
2. 幫我找一篇遺傳學的論文(有追加分喔)
遺傳與變異
---新形式下的基因突變
( 2005動物科學院 X X X )
摘要:染色體:1、染色體的結構 有絲分裂中期,每一染色體都具有兩條染色單體,稱為姐妹染色體。兩單體之間由著絲粒連接,著絲粒處凹陷縮窄,稱初級縊痕。著絲粒將染色體劃分為短臂(p)和長臂(q)。在短臂和長臂的末端分別有一特化部位稱為端粒。某些染色體的長、短臂上還可見凹陷縮窄的部分,稱為次級縊痕。人類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短臂末端有一球形結構,稱為隨體。2、染色體的類型 人類染色體分為三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和近端著絲粒染色體。3、染色體的數目 人類體細胞(二倍體細胞,2n)染色體數目為46條(23對,2n=46),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1對為性染色體(女性的兩條性染色體為形態相同的XX染色體;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另一條是較小的Y染色體);正常生殖細胞(單倍體細胞,n)是23條染色體(n=23)。
關鍵詞:遺傳;變異;基因突變
遺傳從現象來看是親子代之間的相似的現象,即俗語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它的實質是生物按照親代的發育途徑和方式,從環境中獲取物質,產生和親代相似的復本。 遺傳是相對穩定的,生物不輕易改變從親代繼承的發育途徑和方式。因此,親代的外貌、行為習性,以及優良性狀可以在子代重現,甚至酷似親代。而親代的缺陷和遺傳病,同樣可以傳遞給子代。
遺傳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屬性,它使生物界保持相對穩定,使人類可以識別包括自己在內的生物界。
變異是指親子代之間,同胞兄弟姊妹之間,以及同種個體之間的差異現象。俗語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異」。世界上沒有兩個絕對相同的個體,包括攣生同胞在內,這充分說明了遺傳的穩定性是相對的,而變異是絕對的。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遺傳可以發生變異,發生的變異可以遺傳,正常健康的父親,可以生育出智力與體質方面有遺傳缺陷的子女,並把遺傳缺陷(變異)傳遞給下一代。
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否有物質基礎的問題,在遺傳學領域內爭論了數十年之久。 在現代生物學領域中,一致公認生物的遺傳物質在細胞水平上是染色體,在分子水平上是基因,它們的化學構成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極少數沒有DNA的原核生物中,如煙草花葉病毒等,核糖核酸(RNA)是遺傳物質。
真核生物的細胞具有結構完整的細胞核,在細胞質中還有多種細胞器,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但是, 細胞質在某些方面也表現有一定的遺傳功能。人類親子代之間的物質聯系是精子與卵子,而精子與卵子中具有遺傳功能的物質是染色體,受精卵根據染色體中DNA蘊藏的遺傳信息,發育成和親代相似的子代。
一、遺傳與變異的奧秘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生物遺傳的根本特徵。人類與其他生物一樣,在世代的交替中,子女(子代)總是保持著父母(親代)的某些基本特徵,這種現象就是遺傳。但子代又會與親代有所差異,有的差異還很明顯。子代與親代的這植鉅煬褪潛湟臁R糯
3. 遺傳學論文3000字
生物體性狀的相對穩定——遺傳和變異
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性狀上的相對穩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生物的遺傳。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還有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同一個稻穗上的籽粒,長成的植株在性狀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甚至一卵雙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樣,這種差異是表現,就是生物的變異。
遺傳和變異是生命活動中的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遺傳是相對的、保守的;而變異則是絕對的、發展的。沒有遺傳,不可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沒有變異,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物種的形成,不可能有今天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是遺傳的;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一般只表現於當代,不能遺傳下去。也就是說,變異可分為兩大類: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這里要強調指出,這兩類變異的劃分是相對的。因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通過長期定向的影響和選擇,由量變的積累可以轉化為質變,不遺傳的變異就有可能形成為遺傳的變異。
生物性狀的遺傳,以生殖細胞作為橋梁。即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後,當配子形成合子時,又恢復了親代體細胞染色體的數目和內容。而DNA恰是染色體重要的成分,所以,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AN片段。
遺傳物質的變化發展規律,直接關繫到生命物質運動中的穩定和不穩定。遺傳物質的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遺傳,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穩定發展;遺傳物質的不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變異,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向前發展進化。這充分體現了生命物質(主要是核酸、蛋白質)運動和變化發展的一些重要規律。
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染色體
染色體在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中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是最早觀察到的染色體與遺傳有關的現象。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因為絕大部分的遺傳物質(DNA)是在染色體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所以線粒體和葉綠體被稱為遺傳物質的次要載體。
在遺傳學研究和育種實踐中,根據生物性狀在群體(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群體)內的遺傳變異規律,將其劃分為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兩大類。
凡不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質量性狀(qualitative character),例如孟德爾所研究的豌豆子粒的形狀(圓滿與皺縮)、子葉的顏色(黃色與綠色)、花的顏色(紅色與白色)等等。質量性狀是受一個或少數幾個效應大的基因(稱為主基因)決定的,受環境影響較小,所以呈現非連續變異的、因而能對群體內的各個體進行明確分類的性狀。豌豆的花色、動物的性別、人類的各種血型系統等都屬於這類性狀。在遺傳研究中,由於質量性狀容易跟蹤,也常把它作為標記性狀。
凡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又稱為計量性狀(metrical character)。在生物界中,與質量性狀相比,數量性狀的存在更普遍、更廣泛;農作物的大部分農藝性狀都是數量性狀,例如植物籽粒產量或營養體的產量、株高、成熟期、種子粒 重、蛋白質和油脂含量、甚至是抗病性和抗蟲性等.
由於質量性狀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對於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能夠用孟德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根據所具相對性狀的差異,將各個體明確地分組歸類,可以求出各 類型間所包含個體數目的比例關系,並可用文字形容和描述各類型的特徵。
由於數量性狀在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內,不同個體間表現為連續性變異,各個體不能用孟德爾方法作出明確的分組歸類,不能用分析質量性狀的方法來分析數量性狀,而是採用生物統計學的方法對性狀的遺傳變異作定量的描述,對性狀的遺傳動態進行研究。
然而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的劃分不是絕對的,例如:
對於同一種作物的同一性狀,在不同親本材料的雜交組合中可能表現不同,例如水稻和小麥等的株高。
有些性狀在主基因遺傳的基礎上,還存在一組微效基因—修飾基因,例如小麥和水稻種皮的紅(深紅或紫黑)色與白色,在一些雜交組合中表現為一對基因的分離,而在另外的一些雜交組合中,F2的子粒顏色呈不同程度的紅色而成為連續性變異,即表現出數量性狀變異的特徵。
在實際應用中,凡是容易受環境條件影響的性狀,都可以用研究數量性狀的方法去作遺傳分析。
數量性狀一般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異,而這種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即使是基因型純合一致的兩個親本(P1和P2)和基因型雜合一致的雜種一代(F1),各個個體也呈現出連續性變異,而不是一種基因型只有一個值;這種同一基因型群體內個體間的變異是由環境條件造成的,是不能遺傳的。對於F2代群體,既有由於基因分離所造成的個體間基因型差異所導致的表現型變異,又有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所造成的同一基因型的表現型差異;前一種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種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這兩種變異結合在一起,使得F2代群體的連續性變異比其雙親和F1代都更廣泛, F2代的變異系數(CV)明顯地比P1、P2和F1的大。因此,准確地估算數量性狀由基因型差異引起的可遺傳的變異和由環境條件引起的不能遺傳的變異,對提高數量性狀育種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4. 求群體遺傳學論文
方法
一、論文的選題
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選題首先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與所學專業相關;其次,選題要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使其論文形成後既有理論支撐,同時要對現實有所促進;再次選題要注意一些有價值的課題,比如本專業的研究空白、有爭議的話題,或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本專業的老話題、與研究領域有關的當前熱點問題、新問題、親自參與實踐調查的課題;第四,選題要結合考慮資料的利用。能找到比較充分的資料來源對於作者寫作論文有重要幫助;最後,選題宜小不宜大。題目范圍太大易導致內容空泛,難於駕馭。
(一)論文的選題的依據:
1、依據個人興趣愛好;2、依據個人知識結構;3、依據當前本專業的研究熱點;4、依據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局勢;5、依據管理學權威刊物的近期發表論文;6、請教他人。
(二)畢業論文的選題原則和要求:
1、注重選題的實用價值,選擇具有現實意義的題目。
(1)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現實意義;(2)要注重選題的理論價值。
2、勤於思考,刻意求新。
(1)從觀點、題目到材料直至論證方法全是新的;(2)以新的材料論證舊的課題,從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觀點、新的看法;(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課題,從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觀點;(4)對已有的觀點、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質疑,雖然沒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夠啟發人們重新思考問題。以上四個方面並不是對「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點,就可以認為文章的選題有了新意。
二、論文寫作框架的確定
論文寫作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結構的作用。一般來講,學術論文框架需要採用遞進的邏輯體系,不建議採用並列的邏輯體系,即論文的各個部分應該是層層遞進,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如:第一部分是相關概念和涵義,第二部分是問題提出,第三部分是分析問題,第四部分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五部分是解決問題需要實現的一些條件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總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刪減和添加。
論文框架確定後,應交給導師審閱,再與導師仔細探討行文的思路,聽取導師的指導意見,最後確認論文寫作內容框架,作為開題報告中的內容部分。
三、文獻綜述
(一)文獻綜述的介紹
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而寫成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的文體。它要求作者既要對所查閱資料的主要觀點進行綜合整理、陳述,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和相應的評價,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二)文獻來源
論文查閱的資料來源有:1、電子期刊。包括電子期刊網上的期刊論文、碩士博士的學位論文以及一些電子書籍。2、紙質書籍。如圖書、期刊雜志、報紙等。
(三)文獻綜述的寫作
文獻綜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結論和參考文獻四大部分組成。
1、前言(引言):簡要介紹所綜述的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說明有關概念,規定綜述范圍,介紹本課題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的歷史、現狀、前景和爭論焦點等,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2、正文:是綜述的主體部分,對某專業、學科在某階段的發展歷史和當前實際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關各種情況都應作詳細敘述,還要把同行對該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寫進去,進行分析研究。此部分要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查閱文獻的內容要圍繞我們選題需要研究的主題內容,以為我們後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嚴禁文獻綜述的內容和查閱的資料和論文寫作不相關;二是對文獻查閱後,不能簡單羅列,文獻綜述的重點在「綜述述」,應該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和整理,進行綜合的評述,不能只「述」不評,即只對觀點、數據、事實等作純客觀的分析和介紹,不作評價、評議。
3、結論:結論是綜述的結束語。一般包括研究的結論,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存在的分歧,有待解決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等。
4、參考文獻:註明作者所引用的資料,為人們核對或作進一步研究用,這些按引用順序列出。
前沿和結論部分和我的觀點有許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沒做修改。
四、開題報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目的是簡單敘述論文選題的背景,然後提出論文是為了研究什麼,為了得到什麼結果。研究的意義一般從兩個方面來描述:一是論文研究對於當前相關研究的理論有什麼貢獻(理論意義、學術意義),二是論文研究對於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貢獻(實踐意義、指導意義)。
(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研究內容部分即前述的論文框架體系,研究目標重點介紹研究什麼,擬解決什麼關鍵問題。
(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此部分視具體寫作情況和學校提供的資源情況而定。
(四)研究進度計劃
時間和內容按照系裡的統一規定填寫。
五、論文的撰寫
(一)論文構成
1.論文題目2. 論文目錄3.中英文摘要、關鍵詞4.論文正文5.致謝6.參考文獻
(二)論文目錄
一般先要確定論文目錄,即論文題目、大標題和小標題,這使得論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據。然後擬定內容提綱,把論文目錄展開,加進必要材料予以擴充,使目錄充實和具體化。
編寫提綱應該由簡入繁,由部分到章節再到內容要點,逐步進行擴展。首先根據行文的思路用最粗的輪廓勾勒出文章的幾大塊,也就是主要組成部分,然後在各部分內填入相應的章節。具體來說寫論文無非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是理論、實證、結論),可以在先確定邏輯主線的基礎上規劃出三個部分,再用相應章節進行對應的填充,最後列出每一節的內容要點。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論點明確、論據充分;二是要平衡章節之間的長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盡量長短相當,避免體例結構的不相稱。對於引入的理論部分要把字數控制在整個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中英文摘要、關鍵詞
1.按照學校規定的格式撰寫
2.英文忌用軟體翻譯,因為語法錯誤多,專業詞彙翻譯不夠專業
3. 關鍵詞一般三個以上
(四)論文正文
論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1、緒論,又稱前言、緒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這一部分一般可涉及以下內容:研究這一課題的目的、意義;提出問題,表明作者觀點;說明作者論證這一課題的方法;概括介紹論述的內容或揭示問題的結論;歷史回顧。緒論部分在論文中所佔比例通常較小。要寫得簡明扼要,通常幾百字即可。
2、本論是論文的主體部分。在這部分中要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以及前面說收集的相關資料來詳細地闡述論文的研究觀點、成果。可根據論題性質,用正面立論的或批駁不同看法或解決別人的疑難問題的方法,來論證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見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創造性的東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存理。這一部分要佔全文的三分之二。
3、結論是論文的最後部分,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作者對研究的課題得出的答案;作者對研究的課題提出探討性意見;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的某種設想等。它的內容與緒論有關,是一篇論文要旨的簡明扼要的提示。通常這部分可以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語,對本論部分進行強調(但注意不是本論部分的重復)。如果結論已在緒論或本論部分作了提示,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
論文的撰寫一方面取決於資料的擁有,另一方面依靠平時理論素養和寫作能力的積累。撰寫正文前,要對提綱進行再次檢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起草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礎上一氣呵成,切忌斷斷續續。起草階段,要先形成初稿。初稿的寫作就是按照提綱形成是構思填充內容。形成的論文應該是論點明確,內容充實;敘述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論文各部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段落之間的銜接自然、舒展,邏輯性要強。
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忌大篇幅引用,切忌抄襲他人論文,國內一般認為不超過200字就不算抄襲。然而,在考研與就業壓力的夾縫中,大學畢業論文的生存處境日漸尷尬,弄虛作假現象泛濫,論文寫作陷入抄襲的怪圈,畢業論文寫作只是「網上摘些,書上的借用些,最後整合一下就算大功告成」「寫論文惟一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復制』、『粘貼』的快捷鍵」。那麼我們該如何規避抄襲的風險?首先,每個內容小點一定要自己擬定。緊接著,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對小點內容進行擴充充實,盡量使用自己的語言來陳述。
(五)致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致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或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內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避免俗套
(六)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包括著作、論文等正式文獻,也包括統計、工作報告等事實材料,還可以包括沒有正式出版和發表的資料。外文原文著作和論文,其參考文獻的標題應當用原文列出。注釋和參考書目的標題主體和標識順序,按「作(著)者/題(書)名/出版事項」順序排列。具體順序為:作者姓名、文獻名稱、版次(第一版不標注)、頁碼、出版地、出版社或刊物名、出版日期或刊物期數。
參考文獻要另起一頁,一律放在正文後,在文中要有引用標注,如×××[1],參考文獻一般不低於15-20篇。
5. 求關於行為遺傳學論文一篇
生物體性狀的相對穩定——遺傳和變異
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性狀上的相對穩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生物的遺傳。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還有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同種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同一個稻穗上的籽粒,長成的植株在性狀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甚至一卵雙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樣,這種差異是表現,就是生物的變異。
遺傳和變異是生命活動中的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遺傳是相對的、保守的;而變異則是絕對的、發展的。沒有遺傳,不可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沒有變異,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物種的形成,不可能有今天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是遺傳的;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所引起的變異,一般只表現於當代,不能遺傳下去。也就是說,變異可分為兩大類: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這里要強調指出,這兩類變異的劃分是相對的。因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通過長期定向的影響和選擇,由量變的積累可以轉化為質變,不遺傳的變異就有可能形成為遺傳的變異。
生物性狀的遺傳,以生殖細胞作為橋梁。即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減數分裂後,當配子形成合子時,又恢復了親代體細胞染色體的數目和內容。而DNA恰是染色體重要的成分,所以,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AN片段。
遺傳物質的變化發展規律,直接關繫到生命物質運動中的穩定和不穩定。遺傳物質的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遺傳,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穩定發展;遺傳物質的不穩定傳遞,使生物表現出變異,這關繫到生物種族的向前發展進化。這充分體現了生命物質(主要是核酸、蛋白質)運動和變化發展的一些重要規律。
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染色體
染色體在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中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這是最早觀察到的染色體與遺傳有關的現象。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因為絕大部分的遺傳物質(DNA)是在染色體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所以線粒體和葉綠體被稱為遺傳物質的次要載體。
在遺傳學研究和育種實踐中,根據生物性狀在群體(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群體)內的遺傳變異規律,將其劃分為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兩大類。
凡不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質量性狀(qualitative character),例如孟德爾所研究的豌豆子粒的形狀(圓滿與皺縮)、子葉的顏色(黃色與綠色)、花的顏色(紅色與白色)等等。質量性狀是受一個或少數幾個效應大的基因(稱為主基因)決定的,受環境影響較小,所以呈現非連續變異的、因而能對群體內的各個體進行明確分類的性狀。豌豆的花色、動物的性別、人類的各種血型系統等都屬於這類性狀。在遺傳研究中,由於質量性狀容易跟蹤,也常把它作為標記性狀。
凡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表現為連續性變異的性狀稱為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又稱為計量性狀(metrical character)。在生物界中,與質量性狀相比,數量性狀的存在更普遍、更廣泛;農作物的大部分農藝性狀都是數量性狀,例如植物籽粒產量或營養體的產量、株高、成熟期、種子粒 重、蛋白質和油脂含量、甚至是抗病性和抗蟲性等.
由於質量性狀表現為不連續性變異,對於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能夠用孟德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根據所具相對性狀的差異,將各個體明確地分組歸類,可以求出各 類型間所包含個體數目的比例關系,並可用文字形容和描述各類型的特徵。
由於數量性狀在自然群體或雜交後代的分離群體內,不同個體間表現為連續性變異,各個體不能用孟德爾方法作出明確的分組歸類,不能用分析質量性狀的方法來分析數量性狀,而是採用生物統計學的方法對性狀的遺傳變異作定量的描述,對性狀的遺傳動態進行研究。
然而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的劃分不是絕對的,例如:
對於同一種作物的同一性狀,在不同親本材料的雜交組合中可能表現不同,例如水稻和小麥等的株高。
有些性狀在主基因遺傳的基礎上,還存在一組微效基因—修飾基因,例如小麥和水稻種皮的紅(深紅或紫黑)色與白色,在一些雜交組合中表現為一對基因的分離,而在另外的一些雜交組合中,F2的子粒顏色呈不同程度的紅色而成為連續性變異,即表現出數量性狀變異的特徵。
在實際應用中,凡是容易受環境條件影響的性狀,都可以用研究數量性狀的方法去作遺傳分析。
數量性狀一般容易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異,而這種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即使是基因型純合一致的兩個親本(P1和P2)和基因型雜合一致的雜種一代(F1),各個個體也呈現出連續性變異,而不是一種基因型只有一個值;這種同一基因型群體內個體間的變異是由環境條件造成的,是不能遺傳的。對於F2代群體,既有由於基因分離所造成的個體間基因型差異所導致的表現型變異,又有由於環境條件的影響所造成的同一基因型的表現型差異;前一種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後一種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這兩種變異結合在一起,使得F2代群體的連續性變異比其雙親和F1代都更廣泛, F2代的變異系數(CV)明顯地比P1、P2和F1的大。因此,准確地估算數量性狀由基因型差異引起的可遺傳的變異和由環境條件引起的不能遺傳的變異,對提高數量性狀育種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6. 求現代遺傳學論文
這類論文很多人寫的,建議你去知網下載,不會搜的話可以去我網路空間里看看,那裡有如何找論文的方法及過程
7. 遺傳學論文的摘要該怎麼寫
網路文庫裡面有
8. 求一篇遺傳學論文題目:醫學遺傳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
醫學遺傳學(medical genetics)是遺傳學與臨床醫學相互滲透、緊密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醫學遺傳專學以人體的疾病和異常性屬狀為對象,研究疾病與遺傳的關系及疾病的遺傳方式、病因、發病機理、遺傳預測、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
研究臨床各種遺傳病的診斷、產前診斷、預防、遺傳咨詢和治療的學科稱為臨床遺傳學(clinical genetics)。
醫學遺傳學不僅與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病理學、葯理學、組織胚胎學、衛生學等基礎醫學密切有關,而且已經滲入各臨床學科之中。
9. 遺傳學論文精子變化過程
所學知識有限,這點更加荒謬本人看法,磷酸鈣介導法等等轉染方法打開細胞的雙層膜結構才可能實現,會被免疫系統直接攻擊並消解: 1。無法剔除,而不是過去,女性的子宮內壁細胞是每月更換一次的,是永久性的. 2;現象,尤其歡迎醫科類的朋友發表見解,希望各位男性朋友能珍惜好身邊的愛人,本人認為這"? 3."附著".所以可見這種講法是十分荒謬的,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故不可能將男性的精液吸收進入體內,希望能發來讓我見識一下~~ PS.只要她的品性好; 又是這所謂的激素,其次,甚至有些時候兩者可以互相轉化,而孕激素是維持內壁血管繼續支持厚厚的子宮內壁繼續存在的必要因素.",這時候就發生了子宮內壁的脫落崩解.",不管她是不是處女,是不是處女真的那麼重要麼,我先來說一下激素。":本人僅僅是一個剛剛從事工作的生物類專業本科生,所以才需要男人去更好的關愛,就已經不是處女了.",如果卵子在宮腔內沒有受精而不著床的話,阿門,也就被分解代謝並不再有用了,另外外來的基因片斷本來就是強抗原,但不存在類似於胃或腸的吸收營養物質的細胞,正因為非處曾經受過傷,吸收了精子的部分基因,況且人的性激素並不像染色體一樣存在特異性,請大家指出.再就第二句話,也被你保存了么,就不會對子宮內壁分泌孕激素,會遺傳給女性的後代;無距離遺傳",而且還需要脂質體介導法,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如有錯誤;純屬偽科學。"。男人的雄性激素與她體內的雌性激素產生類似化學的反應,女性在每次排卵後,伴隨著壁下血管的破裂.gossip的文獻.做過細胞轉染實驗的人都知道,但我想那隻會是一個一輩子的遺憾而已,毫無科學依據;男人的精液進入體內後;在某處的功能,難道它們的基因碎片,所以這里說的所謂保存,但是殺滅以後,此外也沒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進行化學反應的報道,也就是說男人的雄性激素都是相同的,然後在體內不斷循環,為此我也曾經很痛苦過,應為粘膜組織).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愛情和未來,當其作用後. 最後,你哪來附著10~15年的能力,就算能把精液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循環。這種保存,但那也不具有遺傳性) 總結?(雖然是有一些病毒的確會直接整合到人類人色體上,把精子分解以後,15年或者更久;月經",如果有人能找到文中提到的Dr; 女性陰道液中存在白細胞能殺滅外來抗原的精子這點沒錯,出現了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這種分泌物,大家都知道,由質粒來進行基因重組,並保存了起來,無論男女.另外說到子宮內壁.故就以上幾點說明,我不會為此而少愛她一點點:還有一些帖子中說到精子直接改變了卵巢內細胞的遺傳特性,精子也會被女性的免疫系統視為外來抗原而被白細胞殺滅,要將一段外源基因導入細胞並形成穩定轉染(整合進入細胞染色體)? 願仁慈的主能保佑這世界所有的品性好的非處女能擁有屬於她們自己的愛情,你每一次感冒後也會有大量的細菌或病毒被殺滅; 女性的陰道僅僅是充滿褶皺並且神經末梢豐富的皮膚組織(經「灌水工人」修正,因為還沒有哪個男性的精子能游到卵巢與尚未成熟的卵子親近,長期的概念是10年,可見其並不具有",需要將基因插入高效質粒中,所存在的男性的基因片斷是沒有整合女性基因組的能力的,每個人的體內,而且.如乙肝病毒.打個比方;因為女人一生的第一個男人體液激素成分會長期附著在女人的子宮內壁,會被陰道吸收.現在我的未婚妻在我還是處男的時候,激素是一種循環於全身血液而只作用於靶細胞的一類物質的統稱.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