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雀斑預後
A. 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得了惡性黑色素瘤
您好:你的症狀比較少見,不是黑色素瘤的症狀,我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明確診斷,順便把惡性黑色素瘤的診療方法告訴你: 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原發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內的黑素細胞增生所致,其表現為色素濃重的逐漸增大的結節,周圍可繞以紅暈。其發病率雖較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低,但惡性度大,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除了由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續發癌變的病例多見於兒童外,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在成年後。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初起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澤常不均勻,深淺不一,邊緣不甚規則,以後可逐漸擴大,隆起成斑塊、結節或腫塊,甚至潰破、出血,最後發生轉移。根據臨床表現,惡性黑素瘤可分為以下4型:原位黑素瘤、淺表散播性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惡性雀斑樣痣黑素瘤。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1.結節型
此型臨床最為常見。其特徵是腫瘤呈結節狀突出於皮膚表面,顏色較為一致,為黑褐色或灰紅色,亦有偶見無色的。腫塊表面多規則,或菜花狀,或息肉狀,或菌狀。表面常發生潰瘍。腫塊於短期內常迅速增大,達數厘米不等。
2.蔓延型
此型呈表淺濕疹樣外觀,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潤發展而來,腫瘤周圍皮膚具有濕疹樣變化。蔓延型濕疹樣惡性黑色素瘤的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紅色等雜亂色。
3.雀斑型
此型多由原位病變惡性雀斑發展而來。瘤塊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樣特徵。其邊緣變極不規則,但表面卻呈扁平狀,顏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與蔓延型相似。本型常於老年面部雀斑病變基礎上發生,不過我國較少見。
4.特殊型 腫瘤位於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內,呈小結節狀,境界清楚,但無包膜,呈現灰白色或灰藍色,質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一旦確診,應及時作手術切除。對懷疑有轉移的病例,術後還應配合化療。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療法也在研究中,其中對卡介苗治療研究最多。
編輯本段治療措施
對早期未轉移的結節或斑片損害應手術切除,切除包括皮疹周邊范圍正常組織1~3cm,如果是指(趾)惡黑,截指術是必要的。已肯定受累的淋巴結應該切除,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從肢體動脈灌注抗有絲分裂葯物治療肢體黑素瘤也有一定療效。發生血行廣泛轉移者須採用以甲氮咪胺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
一、基本治療方案
惡性黑色素的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很快轉移。目前主要採用盡早切除病變組織,配合化療、生物、中醫葯及物理、放療等綜合治療。
二、中醫治療
從表面看,本病發生以外因為主,但摩擦、日光、外傷等外部條件(故應盡量避免),還必須通過"正虛"之內因而起作用。導致"正虛"之因有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和熱毒內蘊。從臨床看,熱毒內蘊表現較多,若進一步分析,則氣血痰濕異常為順,而熱毒內蘊為果。故在治療上,應首先扶持虛弱之氣,或補氣溫陽,或養血滋陰,務求改變機體的失衡狀態,調動機體的防衛能力,再視臨床見症,或行氣導滯,或化瘀活血,或消痰散結,或敗毒消瘤,方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這比較符合我們對腫瘤病機的根本探討-"正虛",亦即氣、血、陰、陽虛,尤以"陽虛"為重,治療宜"溫陽"為主的扶正治療方法,再配合臨證他法。所以,筆者非常贊同陳義文先生的辨證施治,而不贊同以"清熱解毒"為主的系列治療,現摘錄如下。
(一)辨證論治
1.扶正消瘤法
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內虛學說,凡腫瘤瘡瘍多為正虛邪盛之疾,不論臨床見症多少,也不管術前術後或放療前後,均宜扶正消瘤法,臨床常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沖劑、八珍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加減。臨床常用葯:高麗參、西洋參、人參、黨參、太子參、廣明參、北沙參、黃芪、山葯、白術、大棗、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膠、制首烏、當歸、枸杞子、桑椹子、黃精、龍眼肉、紫河車、杜仲、川斷、補骨脂、肉蓯蓉、菟絲子、仙茅等。
2.理氣散瘀法
按陰陽互根之理,氣為血帥,血為氣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情志抑鬱之人,多有氣滯血瘀之候。故臨床常見胸悶煩,脅肋脹滿,噯氣吞酸,腫塊脹痛、刺痛、脈弦澀或弦浮,舌尖瘀黯等證。臨床常用越鞠丸、舒肝散、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大黃庶蟲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方:乳香、沒葯、丹參、桃仁、紅花、劉寄奴、三七、茜草、木饅頭、水紅葯子、三棱、莪術、蒲黃、歸尾、赤芍、虻蟲、五靈脂、石見穿、水蛭、馬鞭草、庶蟲、麝香、黃葯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枳殼、枳實、青陳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蘇梗、厚朴、沙苑子、檳榔。
3.消痰散結法
由於氣機阻滯,脾失健運,腎火衰退,故濕痰凝於經髓,結於膚表,症見胸腹滿悶,納谷不香,脈濡苔膩,腫塊增大迅速,發癢陷痛,或破潰,滲流黃汁,病人黑尿。臨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壺湯、舒肝潰堅湯、桂枝茯苓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牛黃、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蔞、萊菔子、常山、皂角刺、刺蝟皮、浙貝母、澤瀉、白術、苦參、木通、車前子、豬苓、茵陳、白鮮皮、防己、抽葫蘆、半邊蓮、生苡仁、佩蘭、藿香、瞿麥、金錢草、石韋。
4.敗毒祛邪法
由於邪毒侵擾日久,或因素食肥膩等,致邪毒雍聚經絡肌表郁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見發燒惡寒,包塊腫痛,或破流血水,心煩口渴,失眠多夢,消瘦食少,舌紅絳,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臨床常用仙方活命飲、普濟飲、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青蒿鱉甲散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蒲公英、野菊花、半邊蓮、苦參、山豆根、虎杖、紫花地丁、甘草、穿心蓮、半枝蓮、連翹、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芙蓉葉、草河車、金銀花、大青葉、鳳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板藍根、藤梨根、露蜂房、貓人參、核桃枝、黃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膽、牛黃、黃葯子。
(二)專方驗方
1.消核浸膏片
浙貝母、丹參、海藻、昆布各12.5g,牡蠣、白花蛇舌草各25g,夏枯草50g,玄參15g,甘草3g。濃煎,浸膏製片。每服4~6片,每日3次,可長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參、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黃葯子、仙鶴草、牛黃、黃芪、鹿角膠、硼砂、紫河車等組成。每服6~10片,每日3次,可長期連續服用。
3.牛黃1g,半枝蓮30g,大黃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煎服1劑,長期服用。
4.海藻玉壺湯
由海藻、陂皮、貝母、連翹、昆布、半夏、青皮、獨活、川芎、當歸、甘草組成。每日煎服1劑,或連續服用。對惡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結節狀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葯物
1.鴉膽子研粉,或砸成油狀薄餅,外敷於病灶上,每1~2日換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鮮草搗成糊狀,外敷於病灶上,每日換葯2次。
3.金花散 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細混勻,敷於患處,塗於惡性黑色素瘤之潰爛表面上,每日換葯一次。
5.水蛭30g,大黃10g,青黛5g,共研細末,以香油60g、黃蠟15g熬膏,外貼於腫瘤灶上,每日換葯1次。
6.五虎丹
水銀、白礬、青礬、牙硝、食鹽各180g,煤油丹並將結晶研成極細粉末。或將葯粉直接撒敷於腫瘤上,或以米飯賦形搓成釘劑,敷巾於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腫塊壞死脫落後,改撒紅升丹,隔日換葯一次,直至收口為止。
7.三品一條槍粉
以白砒和明礬煅製成白色塊狀物,加雄黃、沒葯,共研成細粉,並以紫外線消毒後封瓶備用。腫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凈後上葯粉0.3~0.6,用凡士林紗布覆蓋。每日換葯1次,3~5天上葯一次。一般上葯3~5天後,癌組織全部壞死脫落,即改換四環素軟膏塗布,使肉芽組織形成。
8.蟾酥軟膏
取蟾酥10g,溶於30ml清洗液中,再加40g磺胺軟膏,共調均勻,以適量敷腫塊處。一般用葯3天後癌瘤開始壞死脫落,葯18天左右,創面可基本癒合。
(四)飲食調養
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常在體虛主要是氣血雙虧或腎氣不足基礎上發生黑痣惡變。大病後,或手術治療後、化學葯物治療後,體質更加虛弱。因此調理飲食、加強營養,顯得尤為重要。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欲氣血雙補,必先健脾開胃,以益氣養血。
可選用:
1.人參粥 以人參末3g(或黨參15g),冰糖適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黃芪粥 黃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紅糖適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歸芪蒸雞 當歸20g,黃芪100g,母雞1隻,共蒸熟後分次服用。
4.參棗米飯:人參3g(或黨參15g),大棗20g,好米250g,白糖50g。參、棗切碎與共蒸,米熟飯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術棗餅 白術30g,大棗250g,雞內金、乾薑、麵粉、油、鹽等調料適量。諸葯研末或切極細,與麵粉、調料合勻,煎餅,分次食用。
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還常見有腎虧表現,針對肝腎不足,可選用以下飲食:
1.蟲草枸杞 冬蟲夏草10g,枸杞子20g,瘦豬肉100g,雞蛋250g,調料適量,燉熟後分次服用。
2.枸杞粥 枸杞子30g,好米100g,共煮粥。
3.核桃鴨 核桃仁200g,雞肉100g,荸薺150g,老鴨1隻,料灑少許,油鹽適量,共燉熟,分次服用。
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毒瘀之象,可選用以下飲食:
1.大蒜粥 紫皮大蒜30g,好米100g,共煮粥。
2.蘆筍香菇湯 蘆筍200g,香菇100g,文火熬湯,可加適量調料飲食。
3.菱粉粥 菱角粉60g,好米100g,共煮粥。
三、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總之仍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因本病擴展范圍廣,一旦確診,應盡快手術切除。一般認為腫瘤應廣泛切除,切除范圍應根據腫瘤的類型及部位而定。四肢和背部病變,一般包括瘤組織外5cm以上正常組織一並切除;面部等處難以廣泛切除者,至少應切除瘤組織外2cm正常組織,切除深度要包括皮下、肌膜及肌肉組織,以免瘤細胞擴散或轉移。大面積切除後需要植皮,切除後所造成的組織缺損,一般先暫時用簡單方法修復,觀察一段時間無復發者,再考慮成形修復術。在切除原發性腫瘤的同時,應同時作局部淋巴結切除術,凡原發性腫瘤靠近淋巴結、腫瘤大而隆起或發生破潰者,原發腫瘤侵襲到真皮者均應作局部淋巴結清除術。
本病的手術效果與腫瘤的組織學類型、病變侵襲深度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有直接關系,臨床所治療的患者由於多數發現較晚,故一般認為術後5年生存率在20%~30%之間,如治療時尚屬早期,手術中無淋巴結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達70%~80%。也有文獻報道術後輔助以其他綜合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62%,而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為10%~20%,10年生存率為0,有血行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僅有5%。
四、化學治療
(一)單一用葯
有效的葯物有DTIC、BCNU、CCNU、ACD、DDP、HU、DBD、VDS、VLB和VCR等。
亞硝脲類葯物對黑色素瘤有一定療效。DTIC是治療黑色素瘤的較好葯物。
(二)聯合化療
兩種葯或三種葯的聯合化療較單一葯療效好。常以DTIC、亞硝脲葯物、DDP和長春鹼類葯物等合並使用。
1.BDV方案
BCNU 65mg/m2,靜脈注射,第1~3天/6周;
DTIC 250mg/m2,靜脈滴注,第1天;
VCR 1~1.5mg/m2,靜脈注射,每周1次,共6次。
2.DVP方案
DTIC 250mg/m2,靜脈滴注,第1~5天;
VDS 3mg/m2,靜脈注射,第1天;
DDP 100mg/m2,靜脈滴注,第1天。
3.CBP方案
CCNU 80mg/m2,口服,第1天;
BLM 15U/次,靜脈滴注,第3~7天;
DDP 40mg/m2,靜脈滴注,第8天。
6周重復。
4.BDPT方案
DTIC 220mg/m2,靜脈滴注,第1~3天/3周;
DDP 25mg/m2,靜脈滴注,第1天/6周;
BCNU 150mg/m2,靜脈注射,第1天/6周;
Tamoxifen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6周為一療程。
5.PBDV方案
DDP 30mg/m2,靜脈滴注,第5~7天(或50mg/m2靜脈滴注第5、6天);
BCNU 125mg/m2,靜脈滴注,第1~4天;
VCR 2mg/m2,靜脈注射,第1、8天。
3周重復,共3~4周期。
6.BDVRT方案
BCNU 60mg/m2,靜脈滴注,每6周的第1、8天;
DTIC 200mg/m2,靜脈滴注,第1~3天;
VDS 3mg/m2,靜脈滴注,第1、8天;
DDP 30mg/m2,第4~6天;
TAM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3周重復,共3周期。
五、生物治療
實驗已經證明惡性黑色素瘤細胞大多數具有特異性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出自身腫瘤抗體存在,並且文獻中有少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有自發消退現象,提示本病與免疫有關,故臨床上倡導應用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期望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殺滅體內殘存的瘤細胞和防止腫瘤復發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免疫療法有:
1.用自身腫瘤製成的疫苗,進行皮內注射,每周1~2次。
2.卡介苗
在盡可能將原發病灶切除的基礎上,將卡介苗注入病灶周圍新出現的衛星結節內,若原發病灶已無法徹底切除,亦可注入原發病灶或轉移病灶內。
3.干擾素
近年來臨床實踐證明,干擾素對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有較好的抗癌性。據不完全統計,應用不同類型的干擾素治療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病人約400餘例,緩解率在20%,少數病人可獲得完全緩解。據認為是目前較有效的葯物。
4.左旋咪唑 每日150mg,連用3天,間隔11天為一療程,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
5.轉移因子和提高免疫的中草葯等亦可使用。
六、物理治療
液氮冷凍療法,適用於病變范圍小、位於表皮病變的早期患者,臨術實踐證明,皮膚色素細胞對冷凍敏感,冷凍後數分鍾即可致死,且尚具有防止瘤細胞擴散的作用。此外還可用激光、電化學療法。
七、放射治療
適用於已有轉移的晚期患者,尤其是對內臟轉移灶所引起的壓迫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可作為臨床綜合治療一的一部分。至於以上這些療法與中醫葯的配合,可參見有關章節。
編輯本段黑色素瘤的中醫治療
黑色素細胞瘤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3%。本病多發生於皮膚,居皮膚惡性腫瘤的第三位。此外,亦多見於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統的粘膜處。此病療效不佳,預後較差,死亡率高,一直被醫學界視為棘手難題。北京海淀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張仁濟教授等專家,在現代醫學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運用辨病與辨證、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中醫整體治療原則,治療黑色素瘤取得了可喜的療效。
張仁濟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系,是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的高徒,自1943年就開始利用祖國醫學攻治癌症,並創建了百草治癌研究中心。近十年來,其長女張大寧副主任醫師秉承父業,繼續潛心鑽研腫瘤的治療。他們認為,採用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制劑增強宿主的抗癌能力,將會獲得最佳效果,在此學術思想指導下,他們選用黨參、黃芪、靈芝、白術、西洋參等葯性平和的中草葯,保持機體內部的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功能;同時加用白花蛇草、半枝蓮、龍葵、石見穿等葯殺滅癌細胞;此外還選用杜仲、何首烏、桑寄生等補益腎氣的葯物,以補腎之正氣,驅其濁氣,使其不能聚集成「黑子」。
張仁濟教授等專家的治癌特點是運用西醫先進的檢測手段評價中葯的療效,在此之前,這一研究中心已在肝癌、惡性淋巴瘤、食管癌和白血病的中葯治療上取得了肯定的療效,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重視。在臨床中,他們選用葯性偏於寒涼的中草葯,清熱解毒、疏通氣血、解毒散結,促進機體代謝能力的提高,以達到抑癌、消除腫塊之功效;其次,選用葯性平和的中草葯,保護臟腑器官正常功能,增強免疫功能;再次,用調理脾胃的中草葯,以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機體造血功能,增強體質。由此組成的百草抑癌沖劑系列,經北京腫瘤研究所葯理實驗,證實確有明顯的抗癌抑癌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B. 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多久可以治癒
臨床上將惡性黑色素瘤按其症狀表現主要分為四型,其中以淺表擴展性黑素瘤和結節性黑素瘤最常見,分別占所有皮膚惡性黑素瘤的70%及15%;肢端雀斑痣樣黑素瘤佔8%;惡性雀斑痣樣黑素瘤佔5%;未分類黑素瘤佔20%。而這些惡性黑色素瘤分期卻不大相同,隨著光子嫩膚技術的成熟,黑色素瘤雖得以遏制,但仍然是人類的第一號殺手,具體這些惡性黑色素瘤分期如何,還請大家耐心品讀下文。 有幾種分類方法用於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浸潤深度是預後的最好預告因素。一種分類法把原發的惡性黑色素瘤分成病理學者在顯微鏡下能夠容易辨別的5個侵犯級別(clark標准)。 一期惡性黑色素瘤位於處,在真皮的基底層,表皮真皮的交匯處,在此處皮膚的外層和下面的一層相匯。 二期擴展到真皮層的上1/3,即真皮乳突。 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擴展到真皮乳突和網狀層邊界。 四期侵及網狀層。 五期侵及皮下組織,如脂肪。 一期惡性黑色素瘤幾乎可通過病變切除而治癒。4級和5級復發炳例在85%以上。3級惡性黑色素瘤的復發約佔60%。 另外一種分類法(Breslow標准)使用顯微鏡下准確的腫瘤組織厚度測量,最近被介紹並與其他分類法一起使用。 小於0.75mm的惡性黑色素瘤通常認為僅僅通過外科切除就可高度治癒,盡管一些如此薄的病變過去已經復發。0.76-1.5mm的腫瘤認為存在一定深度的浸潤,預後比薄的病變差。超過1.6mm厚的惡性黑色素瘤浸潤非常深,特別是那些超過4mm者。 雖然兩個分類方案之間不存在確切的聯系,但級別與厚度之間有近似的相互關系。 認為任何深於O.75mm,特別是1.5mm的病變存在潛在復發危險慎重。在隨訪幾年裡,有必要與外科醫生或醫學腫瘤學家密切接觸進行隨訪和掃描。 原發腫瘤引流區域局部淋巴結存在如引流前臂惡性黑色素瘤的腋窩淋巴結是預後較差的另一個徵象。淋巴結通常是一種對抗腫瘤的免疫屏障。當其被腫瘤細胞充滿時,它們就明顯的失去戰鬥力,癌細胞通常超越它們而進入血循環並擴散到遠處器官。80%以上有淋巴結侵犯的患者在其他地方有復發。 以上就是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多久的基本介紹,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文對該病症有個基本的了解。盡量避免發生該疾病。
C. 關於惡性黑色素瘤
現在你年齡?性別?
那個痣在哪個部位? 是從幾歲的時候開始出現的?
痣突起嗎?
可以先發清晰照片上來。
可去正規大醫院皮膚科找相關專家評判。
D. 黑色素瘤由灰白變紅是好轉了嗎
惡性黑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皮膚黑素瘤表現為色素性皮損在數月或數年中發生明顯改變。雖其發病率低,但其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於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繼發癌變的病例多見於兒童。目錄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
5預後1病因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環境及基因/環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導致色素沉著的皮膚、不容易曬黑皮膚、紅色頭發人種、強的間斷日光暴露、日曬傷、多發黑色素細胞痣等。基因/環境多種因素導致黑素瘤惡性轉化。惡性轉化的關鍵細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變,55~60%BRAF突變)。2臨床表現皮膚惡性黑素瘤的臨床症狀,包括出血、瘙癢、壓痛、潰瘍等,一般來講,黑素瘤的症狀與發病年齡相關,年輕患者一般表現為瘙癢、皮損的顏色變化和界限擴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現為皮損出現潰瘍,通常提示預後不良。皮膚惡性黑素瘤的皮損表現與解剖部位及腫瘤的生長方式相關,即與組織學類型相關,組織學類型又因年齡、型別、種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不同類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遺傳學背景,目前黑素瘤的臨床組織學分型採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惡性雀斑痣樣黑素瘤(LMM);淺表擴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樣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NM)。在患惡性黑素瘤的白種人中,約70%為SSM。但在所有惡性黑素瘤的亞洲人中,發生於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佔72%。3診斷對於可疑皮損可採用ABCDE標准進行判斷。A(Asymmey)代表不對稱,B(Borderirregularity)代表邊界不規則,C(Colorvariegation)代表色彩多樣化,D(Diameter>6mm)代表直徑大於6mm,E(Elevation、evolving)代表皮損隆起、進展。如果皮損符合ABCDE標准高度懷疑惡性黑素瘤,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但是有些亞型如結節性黑素瘤的皮損不能用ABCDE標准來判斷。組織病理:黑素細胞異常增生,在表皮內或表皮-真皮界處形成一些細胞巢。這些細胞巢大小不一,並可互相融合。巢內黑素細胞的大小與形狀,以及核的形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變異。有絲分裂(包括異常的有絲分裂)較良性色素痣更為常見,腫瘤細胞胞質中有色素顆粒。在侵襲性惡性黑素瘤中,腫瘤細胞向真皮或皮下組織浸潤生長。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腫瘤細胞S100陽性、HMB45陽性及MelanA陽性。病理分級:1.侵襲深度分級Clark(1969)在研究了黑瘤侵襲深度與預後的關系後,根據侵襲深度將黑瘤分為5級。分級越高預後越差。Ⅰ級:瘤細胞限於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內。Ⅱ級:瘤細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頭層。Ⅲ級:瘤細胞充滿真皮乳頭層,並進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網狀層。Ⅳ級:瘤細胞已侵犯到真皮網狀層。V級:瘤細胞已穿過真皮網狀層,侵犯到皮下脂肪層。2.垂直厚度分級Breslow(1970)研究了黑瘤垂直厚度與預後的關系,根據目鏡測微器測量的黑瘤最厚部分(從顆粒層到黑瘤最深處的厚度),將黑瘤分為5級:小於0.75皮膚惡性黑色素瘤、0.76~1.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1.51~3.0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3.01~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和大於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發現厚度越大預後越差。這一顯微分級法,以後被廣泛採用,並被證實對判斷預後具有重要價值。4治療對早期未轉移的損害應手術切除,應根據Breslow深度確定切除皮損周邊正常皮膚的范圍,如果是指(趾)惡性黑素瘤,可採用截指(趾)術。應切除受累淋巴結,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肢體動脈灌注抗有絲分裂葯物治療肢體黑素瘤有一定療效。對於發生廣泛轉移者可採用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生物化學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具有很大的前景。5預後依賴於診斷時的分期。局部、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的黑素瘤預後較好。I/II期女性存活率高於男性,軀干、頭頸部原發黑色素瘤比四肢的差,高齡與黑色素瘤存活率成反比,III期黑色素瘤具有明顯不同的預後:潰瘍和淋巴結轉移數量多提示預後差,IV期黑色素瘤重要的預後因素是遠處轉移的位置,內臟轉移比非內臟(皮膚及遠端淋巴結)轉移預後差。
E. 得惡性黑色素瘤7個月了,會轉移另一隻腳嗎
惡性黑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原發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內的黑素細胞增生所致,其表現為色素濃重的逐漸增大的結節,周圍可繞以紅暈。其發病率雖較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低,但惡性度大,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除了由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續發癌變的病例多見於兒童外,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在成年後。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初起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澤常不均勻,深淺不一,邊緣不甚規則,以後可逐漸擴大,隆起成斑塊、結節或腫塊,甚至潰破、出血,最後發生轉移。根據臨床表現,惡性黑素瘤可分為以下4型:原位黑素瘤、淺表散播性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惡性雀斑樣痣黑素瘤。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1.結節型 此型臨床最為常見。其特徵是腫瘤呈結節狀突出於皮膚表面,顏色較為一致,為黑褐色或灰紅色,亦有偶見無色的。腫塊表面多規則,或菜花狀,或息肉狀,或菌狀。表面常發生潰瘍。腫塊於短期內常迅速增大,達數厘米不等。 2.蔓延型 此型呈表淺濕疹樣外觀,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潤發展而來,腫瘤周圍皮膚具有濕疹樣變化。蔓延型濕疹樣惡性黑色素瘤的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紅色等雜亂色。 3.雀斑型 此型多由原位病變惡性雀斑發展而來。瘤塊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樣特徵。其邊緣變極不規則,但表面卻呈扁平狀,顏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與蔓延型相似。本型常於老年面部雀斑病變基礎上發生,不過我國較少見。 4.特殊型 腫瘤位於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內,呈小結節狀,境界清楚,但無包膜,呈現灰白色或灰藍色,質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一旦確診,應及時作手術切除。對懷疑有轉移的病例,術後還應配合化療。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療法也在研究中,其中對卡介苗治療研究最多。 編輯本段治療措施 對早期未轉移的結節或斑片損害應手術切除,切除包括皮疹周邊范圍正常組織1~3cm,如果是指(趾)惡黑,截指術是必要的。已肯定受累的淋巴結應該切除,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從肢體動脈灌注抗有絲分裂葯物治療肢體黑素瘤也有一定療效。發生血行廣泛轉移者須採用以甲氮咪胺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 一、基本治療方案 惡性黑色素的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很快轉移。目前主要採用盡早切除病變組織,配合化療、生物、中醫葯及物理、放療等綜合治療。 二、中醫治療 從表面看,本病發生以外因為主,但摩擦、日光、外傷等外部條件(故應盡量避免),還必須通過"正虛"之內因而起作用。導致"正虛"之因有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和熱毒內蘊。從臨床看,熱毒內蘊表現較多,若進一步分析,則氣血痰濕異常為順,而熱毒內蘊為果。故在治療上,應首先扶持虛弱之氣,或補氣溫陽,或養血滋陰,務求改變機體的失衡狀態,調動機體的防衛能力,再視臨床見症,或行氣導滯,或化瘀活血,或消痰散結,或敗毒消瘤,方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這比較符合我們對腫瘤病機的根本探討-"正虛",亦即氣、血、陰、陽虛,尤以"陽虛"為重,治療宜"溫陽"為主的扶正治療方法,再配合臨證他法。所以,筆者非常贊同陳義文先生的辨證施治,而不贊同以"清熱解毒"為主的系列治療,現摘錄如下。 (一)辨證論治 1.扶正消瘤法 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內虛學說,凡腫瘤瘡瘍多為正虛邪盛之疾,不論臨床見症多少,也不管術前術後或放療前後,均宜扶正消瘤法,臨床常用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沖劑、八珍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加減。臨床常用葯:高麗參、西洋參、人參、黨參、太子參、廣明參、北沙參、黃芪、山葯、白術、大棗、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膠、制首烏、當歸、枸杞子、桑椹子、黃精、龍眼肉、紫河車、杜仲、川斷、補骨脂、肉蓯蓉、菟絲子、仙茅等。 2.理氣散瘀法 按陰陽互根之理,氣為血帥,血為氣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情志抑鬱之人,多有氣滯血瘀之候。故臨床常見胸悶煩,脅肋脹滿,噯氣吞酸,腫塊脹痛、刺痛、脈弦澀或弦浮,舌尖瘀黯等證。臨床常用越鞠丸、舒肝散、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大黃庶蟲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方:乳香、沒葯、丹參、桃仁、紅花、劉寄奴、三七、茜草、木饅頭、水紅葯子、三棱、莪術、蒲黃、歸尾、赤芍、虻蟲、五靈脂、石見穿、水蛭、馬鞭草、庶蟲、麝香、黃葯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枳殼、枳實、青陳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蘇梗、厚朴、沙苑子、檳榔。 3.消痰散結法 由於氣機阻滯,脾失健運,腎火衰退,故濕痰凝於經髓,結於膚表,症見胸腹滿悶,納谷不香,脈濡苔膩,腫塊增大迅速,發癢陷痛,或破潰,滲流黃汁,病人黑尿。臨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壺湯、舒肝潰堅湯、桂枝茯苓丸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牛黃、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蔞、萊菔子、常山、皂角刺、刺蝟皮、浙貝母、澤瀉、白術、苦參、木通、車前子、豬苓、茵陳、白鮮皮、防己、抽葫蘆、半邊蓮、生苡仁、佩蘭、藿香、瞿麥、金錢草、石韋。 4.敗毒祛邪法 由於邪毒侵擾日久,或因素食肥膩等,致邪毒雍聚經絡肌表郁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見發燒惡寒,包塊腫痛,或破流血水,心煩口渴,失眠多夢,消瘦食少,舌紅絳,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臨床常用仙方活命飲、普濟飲、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青蒿鱉甲散等方加減。臨床常用葯:蒲公英、野菊花、半邊蓮、苦參、山豆根、虎杖、紫花地丁、甘草、穿心蓮、半枝蓮、連翹、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芙蓉葉、草河車、金銀花、大青葉、鳳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板藍根、藤梨根、露蜂房、貓人參、核桃枝、黃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膽、牛黃、黃葯子。 (二)專方驗方 1.消核浸膏片 浙貝母、丹參、海藻、昆布各12.5g,牡蠣、白花蛇舌草各25g,夏枯草50g,玄參15g,甘草3g。濃煎,浸膏製片。每服4~6片,每日3次,可長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參、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黃葯子、仙鶴草、牛黃、黃芪、鹿角膠、硼砂、紫河車等組成。每服6~10片,每日3次,可長期連續服用。 3.牛黃1g,半枝蓮30g,大黃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煎服1劑,長期服用。 4.海藻玉壺湯 由海藻、陂皮、貝母、連翹、昆布、半夏、青皮、獨活、川芎、當歸、甘草組成。每日煎服1劑,或連續服用。對惡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結節狀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葯物 1.鴉膽子研粉,或砸成油狀薄餅,外敷於病灶上,每1~2日換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鮮草搗成糊狀,外敷於病灶上,每日換葯2次。 3.金花散 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細混勻,敷於患處,塗於惡性黑色素瘤之潰爛表面上,每日換葯一次。 5.水蛭30g,大黃10g,青黛5g,共研細末,以香油60g、黃蠟15g熬膏,外貼於腫瘤灶上,每日換葯1次。 6.五虎丹 水銀、白礬、青礬、牙硝、食鹽各180g,煤油丹並將結晶研成極細粉末。或將葯粉直接撒敷於腫瘤上,或以米飯賦形搓成釘劑,敷巾於病灶上,或插入病灶中。待腫塊壞死脫落後,改撒紅升丹,隔日換葯一次,直至收口為止。 7.三品一條槍粉 以白砒和明礬煅製成白色塊狀物,加雄黃、沒葯,共研成細粉,並以紫外線消毒後封瓶備用。腫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凈後上葯粉0.3~0.6,用凡士林紗布覆蓋。每日換葯1次,3~5天上葯一次。一般上葯3~5天後,癌組織全部壞死脫落,即改換四環素軟膏塗布,使肉芽組織形成。 8.蟾酥軟膏 取蟾酥10g,溶於30ml清洗液中,再加40g磺胺軟膏,共調均勻,以適量敷腫塊處。一般用葯3天後癌瘤開始壞死脫落,葯18天左右,創面可基本癒合。 (四)飲食調養 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常在體虛主要是氣血雙虧或腎氣不足基礎上發生黑痣惡變。大病後,或手術治療後、化學葯物治療後,體質更加虛弱。因此調理飲食、加強營養,顯得尤為重要。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欲氣血雙補,必先健脾開胃,以益氣養血。 可選用: 1.人參粥 以人參末3g(或黨參15g),冰糖適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黃芪粥 黃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紅糖適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歸芪蒸雞 當歸20g,黃芪100g,母雞1隻,共蒸熟後分次服用。 4.參棗米飯:人參3g(或黨參15g),大棗20g,好米250g,白糖50g。參、棗切碎與共蒸,米熟飯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術棗餅 白術30g,大棗250g,雞內金、乾薑、麵粉、油、鹽等調料適量。諸葯研末或切極細,與麵粉、調料合勻,煎餅,分次食用。 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還常見有腎虧表現,針對肝腎不足,可選用以下飲食: 1.蟲草枸杞 冬蟲夏草10g,枸杞子20g,瘦豬肉100g,雞蛋250g,調料適量,燉熟後分次服用。 2.枸杞粥 枸杞子30g,好米100g,共煮粥。 3.核桃鴨 核桃仁200g,雞肉100g,荸薺150g,老鴨1隻,料灑少許,油鹽適量,共燉熟,分次服用。 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毒瘀之象,可選用以下飲食: 1.大蒜粥 紫皮大蒜30g,好米100g,共煮粥。 2.蘆筍香菇湯 蘆筍200g,香菇100g,文火熬湯,可加適量調料飲食。 3.菱粉粥 菱角粉60g,好米100g,共煮粥。 三、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總之仍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因本病擴展范圍廣,一旦確診,應盡快手術切除。一般認為腫瘤應廣泛切除,切除范圍應根據腫瘤的類型及部位而定。四肢和背部病變,一般包括瘤組織外5cm以上正常組織一並切除;面部等處難以廣泛切除者,至少應切除瘤組織外2cm正常組織,切除深度要包括皮下、肌膜及肌肉組織,以免瘤細胞擴散或轉移。大面積切除後需要植皮,切除後所造成的組織缺損,一般先暫時用簡單方法修復,觀察一段時間無復發者,再考慮成形修復術。在切除原發性腫瘤的同時,應同時作局部淋巴結切除術,凡原發性腫瘤靠近淋巴結、腫瘤大而隆起或發生破潰者,原發腫瘤侵襲到真皮者均應作局部淋巴結清除術。 本病的手術效果與腫瘤的組織學類型、病變侵襲深度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有直接關系,臨床所治療的患者由於多數發現較晚,故一般認為術後5年生存率在20%~30%之間,如治療時尚屬早期,手術中無淋巴結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達70%~80%。也有文獻報道術後輔助以其他綜合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62%,而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為10%~20%,10年生存率為0,有血行轉移者術後5年生存率僅有5%。 四、化學治療 (一)單一用葯 有效的葯物有DTIC、BCNU、CCNU、ACD、DDP、HU、DBD、VDS、VLB和VCR等。 亞硝脲類葯物對黑色素瘤有一定療效。DTIC是治療黑色素瘤的較好葯物。 (二)聯合化療 兩種葯或三種葯的聯合化療較單一葯療效好。常以DTIC、亞硝脲葯物、DDP和長春鹼類葯物等合並使用。 1.BDV方案 BCNU 65mg/m2,靜脈注射,第1~3天/6周; DTIC 250mg/m2,靜脈滴注,第1天; VCR 1~1.5mg/m2,靜脈注射,每周1次,共6次。 2.DVP方案 DTIC 250mg/m2,靜脈滴注,第1~5天; VDS 3mg/m2,靜脈注射,第1天; DDP 100mg/m2,靜脈滴注,第1天。 3.CBP方案 CCNU 80mg/m2,口服,第1天; BLM 15U/次,靜脈滴注,第3~7天; DDP 40mg/m2,靜脈滴注,第8天。 6周重復。 4.BDPT方案 DTIC 220mg/m2,靜脈滴注,第1~3天/3周; DDP 25mg/m2,靜脈滴注,第1天/6周; BCNU 150mg/m2,靜脈注射,第1天/6周; Tamoxifen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6周為一療程。 5.PBDV方案 DDP 30mg/m2,靜脈滴注,第5~7天(或50mg/m2靜脈滴注第5、6天); BCNU 125mg/m2,靜脈滴注,第1~4天; VCR 2mg/m2,靜脈注射,第1、8天。 3周重復,共3~4周期。 6.BDVRT方案 BCNU 60mg/m2,靜脈滴注,每6周的第1、8天; DTIC 200mg/m2,靜脈滴注,第1~3天; VDS 3mg/m2,靜脈滴注,第1、8天; DDP 30mg/m2,第4~6天; TAM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3周重復,共3周期。 五、生物治療 實驗已經證明惡性黑色素瘤細胞大多數具有特異性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出自身腫瘤抗體存在,並且文獻中有少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有自發消退現象,提示本病與免疫有關,故臨床上倡導應用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期望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殺滅體內殘存的瘤細胞和防止腫瘤復發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免疫療法有: 1.用自身腫瘤製成的疫苗,進行皮內注射,每周1~2次。 2.卡介苗 在盡可能將原發病灶切除的基礎上,將卡介苗注入病灶周圍新出現的衛星結節內,若原發病灶已無法徹底切除,亦可注入原發病灶或轉移病灶內。 3.干擾素 近年來臨床實踐證明,干擾素對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有較好的抗癌性。據不完全統計,應用不同類型的干擾素治療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病人約400餘例,緩解率在20%,少數病人可獲得完全緩解。據認為是目前較有效的葯物。 4.左旋咪唑 每日150mg,連用3天,間隔11天為一療程,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 5.轉移因子和提高免疫的中草葯等亦可使用。 六、物理治療 液氮冷凍療法,適用於病變范圍小、位於表皮病變的早期患者,臨術實踐證明,皮膚色素細胞對冷凍敏感,冷凍後數分鍾即可致死,且尚具有防止瘤細胞擴散的作用。此外還可用激光、電化學療法。 七、放射治療 適用於已有轉移的晚期患者,尤其是對內臟轉移灶所引起的壓迫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可作為臨床綜合治療一的一部分。至於以上這些療法與中醫葯的配合,可參見有關章節。 編輯本段黑色素瘤的中醫治療 黑色素細胞瘤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3%。本病多發生於皮膚,居皮膚惡性腫瘤的第三位。此外,亦多見於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統的粘膜處。此病療效不佳,預後較差,死亡率高,一直被醫學界視為棘手難題。北京海淀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張仁濟教授等專家,在現代醫學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運用辨病與辨證、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中醫整體治療原則,治療黑色素瘤取得了可喜的療效。 張仁濟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系,是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的高徒,自1943年就開始利用祖國醫學攻治癌症,並創建了百草治癌研究中心。近十年來,其長女張大寧副主任醫師秉承父業,繼續潛心鑽研腫瘤的治療。他們認為,採用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制劑增強宿主的抗癌能力,將會獲得最佳效果,在此學術思想指導下,他們選用黨參、黃芪、靈芝、白術、西洋參等葯性平和的中草葯,保持機體內部的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功能;同時加用白花蛇草、半枝蓮、龍葵、石見穿等葯殺滅癌細胞;此外還選用杜仲、何首烏、桑寄生等補益腎氣的葯物,以補腎之正氣,驅其濁氣,使其不能聚集成「黑子」。 張仁濟教授等專家的治癌特點是運用西醫先進的檢測手段評價中葯的療效,在此之前,這一研究中心已在肝癌、惡性淋巴瘤、食管癌和白血病的中葯治療上取得了肯定的療效,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重視。在臨床中,他們選用葯性偏於寒涼的中草葯,清熱解毒、疏通氣血、解毒散結,促進機體代謝能力的提高,以達到抑癌、消除腫塊之功效;其次,選用葯性平和的中草葯,保護臟腑器官正常功能,增強免疫功能;再次,用調理脾胃的中草葯,以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機體造血功能,增強體質。由此組成的百草抑癌沖劑系列,經北京腫瘤研究所葯理實驗,證實確有明顯的抗癌抑癌作用。
F.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症狀有哪些
1.原位性惡性黑瘤又稱表皮內惡黑,指惡黑病變僅局限於表皮內,處於原位階段。
(1)惡性雀斑樣痣:又名Hutchinson雀斑,常發生於年齡較大者。幾乎均見於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見,極少數也可發生於非暴露部位。本病開始為一色素不均勻的斑點,一般不隆起,邊緣不規則,逐漸向周圍擴大,直徑可達數厘米,往往一邊擴大,而另一邊自行消退。損害呈淡褐色、褐色,其中可伴有暗褐色至黑色小斑點。據統計,一般惡性雀斑存在10~15年,而面積達4~6cm。以後才發生侵襲性生長,因此在很多病例,尤其是面部的損害發生侵襲性生長者往往很慢,常常在發生侵襲性生長前,患者即因其他原因而死亡。
(2)淺表擴散性原位惡黑:又稱Paget樣原位惡黑。以中老年患者為多,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多見於非暴露部位。損害較惡性雀斑樣痣為小,直徑很少超過2.5cm,常誤診為痣細胞痣。通常皮損稍隆起,外形不規則或邊緣呈鋸齒狀。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點是色調多變而不一致,黃褐色、褐色、黑色,同時混有灰白。如發生侵襲性生長時,其速度較惡性雀斑樣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現浸潤、結節、潰瘍或出血。
(3)肢端雀斑樣原位黑素瘤:發病可能與外傷有關。其特點是發病於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圍無毛部位,特別好發於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長時間較短,很快發生侵襲性生長。早期表現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斑,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楚。如病變位於爪甲和甲床,則表現為縱行色素帶。
2.侵襲性皮膚惡性黑瘤
(1)雀斑型黑瘤(freckle-likemelanoma):由惡性雀斑樣痣發生侵襲性生長而來,故常見於老年人,多發生於身體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約占頭頸部黑瘤的50%。病變大體上呈圓形,直徑通常在3~6cm或更大,輪廓不規則,扁平狀。顏色可由淺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變中夾雜有灰白色或淡藍色區域。隨著病程進展,病變中出現單個或多個黑色結節如圖1所示。該型黑瘤,初期呈輻射性生長,最終才進入垂直生長期,有些根本不進入垂直生長期。故較晚發生轉移,轉移多傾向於局部淋巴結。其5年存活率可達80%~90%。
(2)表淺擴散型惡性黑瘤()由Paget樣原位惡黑發展而來。此時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礎上。出現局部浸潤、結節、潰瘍、出血如圖2所示。該型黑瘤較雀斑型發展快,經過一段輻射生長期後即轉入垂直生長期。其5年存活率約70%。
(3)結節型惡性黑瘤(nolarmalignantmelanoma):身體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最常見於足底。開始為隆起的斑色,呈暗黑、藍黑或灰色結節,有時呈粉紅色,周圍可見散在的棕色黑瘤蹤跡。以後很快增大,可發生潰瘍,或隆起如草狀或菜花樣如圖3所示。該型黑瘤進展快,常無輻射生長期,直接進入垂直生長期。5年存活率為50%~60%。
(4)特殊類型的黑瘤:
①肢端雀斑樣痣型黑瘤(acromelicfreckle-likenevoidmelonoma):發病可能與外傷有關。其特點是發病於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圍無毛部位,特別好發於足跖。臨床上類似於雀斑樣痣型黑瘤,但侵襲性更強。以黑人和東方人較為常見。早期表現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斑,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楚。如病變位於爪甲和甲床,則表現為縱行色素帶(圖4)。
②無色素性黑瘤(non-pigmentedmelanoma):較為少見,在Giuliano等(1982)報道的2881例黑瘤中約佔1.8%。病變通常呈結節狀,缺乏色素,常被延誤診斷,預後較差。
③惡性藍痣(malignantbluenevus):更為罕見。由藍痣細胞惡變而成。常見於女性臀部。其明顯的特徵是,即使已發生淋巴結轉移,患者仍可生存多年。
④巨毛痣中的惡性黑瘤():30%~40%的兒童黑瘤源於巨毛痣。表現為巨毛痣中出現結節和潰瘍,並有顏色改變。因此,對先天性巨毛痣應密切觀察或做預防性切除。
⑤纖維增生性黑瘤(fibrousproliferatedmelanoma):好發於頭頸部,呈結節狀生長,約2/3病例無色素沉著。其特徵是,少數黑瘤細胞位於大量的纖維組織之中,預後較差。
⑥原發病灶不明的黑瘤():該型黑瘤找不到原發病灶,黑瘤僅在區域淋巴結或其他器官被發現。其預後與原發灶明確並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無顯著差別。
1.病史與症狀詳細的病史與體檢對診斷十分重要。體表任何色素性皮損,若突然增長加速,周圍出現色素暈或色素脫失、表面出現鱗屑、滲出、破潰、出血、脫毛、附近出現衛星結節、局部癢痛等情況,均應考慮黑瘤的發生。
2.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通常實驗室檢查對診斷無大幫助,但當黑瘤已發生廣泛轉移時,尿中可出現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謝物而呈黑尿。
(2)組織病理檢查:應對黑瘤的定性、腫瘤的類型、侵襲深度、最大垂直厚度、細胞分裂相、表面有否潰瘍、基底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情況及有無細胞性炎症反應等作出診斷描述。
對已確診為黑瘤的病人,尚應詳細檢查有無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這些對制定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後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臨床上通過觸診發現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較行選擇性淋巴結清掃時鏡下發現有淋巴結微轉移(micrometastasis)或稱亞臨床轉移(subclinialmetastasis)者長期生存的幾率減少20%~50%。因此,早期確定是否有淋巴結微轉移,對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G. 惡性雀斑樣痣與雀斑樣痣怎麼區分
祛斑肯定要選擇科學的祛斑方式才可以。科學的祛斑方式是內外結合,雙向祛斑。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防曬:不管是祛斑前還是祛斑後,都必須要注重防曬!因為我們長斑的很大的一個原因都是因為太陽光!在祛斑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曬,祛斑之後效果才會更好哦~
- 減少感光食物的攝入。感光食物被攝入後,人體皮膚內的黑色素細胞活力會增加,從而加重臉上色斑。所以,你在做祛斑之前,就要開始減少光感食物的攝入,這樣才能保持最佳的祛斑效果!
- 戒酒。
酒精本來就對肌膚有一定的刺激性,相信很多的女生也是不喝酒的。 - 保准睡眠充足。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會加重黑色素的沉澱,易產生雀斑。每天晚上至少保證8小時的休息時間。
- 防止便秘。便秘會使體內的毒素堆積,沒辦法正常的排泄出來,使得毒素全部在體內形成黑色素,從而以雀斑的形式出現在皮膚上。
H. 惡性黑色素瘤
腎虛之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宜吃具有補腎壯腰、強筋健骨作用的食品;偏於腎陽虛者,又宜服食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品;偏於腎陰虛者,又當進食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腎虛兼有遺泄之症者
I. 舅舅最近身上莫名其妙多出了好鬥黑色的斑點,檢查之後發現是黑色素瘤,想知道這玩意一般怎麼治療啊
治療黑素瘤的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盡管對腫瘤邊緣切除的范圍還存在著爭論,但大多數專家認為當腫瘤厚度<1mm,應切除距腫瘤邊緣約1.0cm的正常皮膚。較深的病損則需要根治性的外科手術和前哨淋巴結的活檢。
惡性雀斑痣黑素瘤和惡性雀斑痣通常通過局部廣泛切除來治療,如果需要可以進行植皮。大劑量X線治療的效果遠較外科手術差。應在皮損增大前,盡早切除惡性雀斑痣。除監控的冷凍外科治療外,其他大多數治療達不到足夠的深度以去除受累的毛囊。
播散性或結節性黑素瘤需要廣泛切除包括深筋膜在內的組織。如果有淋巴結累及,應治療性切除淋巴結並進行組織學檢查。
侵犯較深的惡性黑素瘤和局部或遠處發生轉移的惡性黑素瘤可以進行化療(達卡巴嗪,亞硝基脲,卡莫司丁,羅莫司丁)。預後較差。順鉑及其他化療法還在研究中。應用卡介苗以改善患者免疫應答反應的結果並不理想,但是新的免疫療法(如白介素-2,淋巴因子和活化殺傷細胞)是有一定前途的。用黑素瘤抗原作為疫苗可能也會成為一種治療方法。
疫苗治療
美國AVAX技術公司宣布在澳大利亞推出該公司科研人員研製的一種有效治療黑素瘤的AC疫苗。
黑素瘤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皮膚癌,往往在醫生作出診斷之前,癌細胞已擴散到病人全身。澳大利亞是黑素瘤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每年大約有上萬人患病,1000人因此喪生。
AC疫苗適用於黑素瘤三期病人。進入這一階段後,患者的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系統。研究人員通過向表面蛋白質植入疫苗分子,達到加強免疫系統,形成抗體的效果。
外科治療
1.活檢手術:對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應將病灶連同周圍0.5cm~lcm的正常皮膚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後作病理檢查,如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則根據其浸潤深度,再決定是否需行補充廣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鉗取活檢,除非病灶已有潰瘍形成者,或因病灶過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毀容或致殘而必須先經病理證實者,但切取活檢必須與根治性手術銜接得越近越好。世界衛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診療評價協作中心在一組前瞻性分析中認為切除活檢非但對預後沒有不良影響,而且通過活檢可了解病灶的浸潤深度及范圍,有利於制訂更合理、更恰當的手術方案。
2.原發病灶切除范圍:老觀點主張切除病變時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膚已被摒棄。大多數腫瘤外科學家對薄病變,厚度為≤1mm,僅切除瘤緣外正常皮膚1cm,對病灶厚度超過1mm者應距腫瘤邊緣3cm~5cm處作廣泛切除術。位於肢端的惡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術。
3.區域淋巴結清除術
(1)適應症:在美國大多數腫瘤外科醫生持如下治療態度:①病變厚度≤1mm者,轉移率甚低,預防性淋巴結清掃術不能指望其能改變遠期預後;②病變厚度> 3.5cm~4mm者隱匿性遠處轉移的可能性高,遠期存活率也相對的低(20%~30%),即使做了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亦難望在存活率上會出現有意義的提高。盡管如此,主張只要尚無遠處轉移灶可查,便應做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於上述二類之間的病變,隱匿性淋巴結轉移率相當高,是做預防性淋巴結清除術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對象。
(2)區域淋巴結清除的范圍:頭頸部惡性黑色素瘤作頸淋巴結清除時,原發灶位於面部者應著重清除腮腺區,頦下及頜下三角的淋巴結;如病灶位於枕部,重點清除頸後三角的淋巴結。發生於上肢的惡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窩淋巴結清除,發生在下肢者應做腹股溝或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發生於胸腹部的惡性黑色素瘤則分別作同側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4.姑息性切除術:對病灶范圍大而伴有遠處轉移等不適於根治性手術者,為了解除潰瘍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條件許可,可考慮行減積術或姑息性切除。
放射治療
除了某些極早期的雀斑型惡性黑色素瘤對放射治療有效外,對其他的原發灶一般療效不佳。因此對原發灶一般不採用放射治療,而對轉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療。目前常用放射劑量為:對淺表淋巴結、軟組織及胸腔、腹腔、盆腔內的轉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總量2000~4000cCy,對骨轉移灶每次 200~400cCy,總量3000cCy以上。
化學治療
1.單一用葯
(1)亞硝脲類葯物:對黑色素瘤有一定療效。綜合文獻報道、BCNU治療122例黑色素瘤,有效率為18%,MeCCNU治療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療133例,有效率13%。
(2)氮烯咪胺(DTIC):由於DTIC的出現,使黑色素瘤的治療向前推進了一步,成為應用最廣泛的葯物。GaiIanl報道DTIC的療效最好,治療28例黑色素瘤,每次劑量為350mg/m2,連用6天,28天為一療程,有效率為35%。
2.聯合用葯:惡性黑色素瘤對化療不甚敏感,但聯合用葯可提高有效率,減低毒性反應,常用的聯合化療方案如下:
(1)DAV方案(DTIc、ACNu、VCR)為黑色素瘤的首選化療方案。用葯方法:DTIcloo~200mg,iv d1~5ACNU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復1次。
(2)DDBT方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靜注d1~3/3w、DDP 25mg/m2,靜滴d1~3w、BCNUl50mg/m2,靜注d1/6w、TAM10mgPO,2/d。有效率52.5%。
(3)CBD方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口服,d1/6w,BLMl5u/m2,靜注d3~7/6w、DDP 40mg/m2,靜注d8/6w。有效率48%。
免疫治療
惡性黑色素瘤的自行消退,說明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卡介苗(BCG)能使黑色素瘤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集中於腫瘤結節,刺激病人產生強力的免疫反應,以達治療腫瘤的作用。BCG可用皮膚劃痕法、瘤內注射和口服。對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腫瘤內注射,有效率可達75%~90%。近幾年試用干擾素、白細胞介素- 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殺傷細胞(LAK細胞)等生物反應調節劑,取得一定效果。
編輯本段
食療
黑色素瘤患者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1)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計劃地攝入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少食多餐對消化道癌症病人更合適。
(2)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飲食,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
(3)常吃含有抑制致癌作用的食物,如苤藍、捲心菜、薺菜等。
(4)不吃鹽腌及煙熏的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了的食物。
(5)堅持低脂肪飲食,常吃些瘦肉、雞蛋及酸奶。
(6)食物應盡量保持新鮮,不吃發霉變質的飲食。
(7)不暴飲暴食,不過多攝服冷飲、冷食。
(8)保持大便通暢,便秘病人應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9)多吃精米、全麥片、王谷雜糖、玉米面、黃米飯、豆類(黃豆、扁豆、架豆、豌豆)等。
(10)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種子類食物,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花生、葡萄乾、等。這些食物含多種維生素、礦物制裁及纖維素、蛋白質和非飽合脂肪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