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細鱗花斑魚
㈠ 我想問下這是什麼魚,據說是白色的山斑 如果有大約多少錢 在哪裡可以買到
山斑魚學名叫月鱧,俗稱七星魚、花星魚、花星魚、點秤魚、中公魚等(各地叫法有專所不同)是鱧科屬魚類中最有經濟價值的淡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月鱧(Channa asiatica)屬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俗稱:廣東稱:七星魚、山花魚、山斑魚、點秤魚、秤星魚、星光魚;廣西稱:星魚、張公魚;台灣稱:右代。英文名:Snakehead , Chinafish 。形態如斑鱧。頭大而寬扁,吻短而圓鈍,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過上唇。鱗較大,頭頂鱗片擴大,但不規則;頭側鱗片也較大。背鰭和臀鰭基部長;胸鰭和尾鰭均為圓形;無腹鰭。體緣黑色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後頭側有2條黑色縱帶,伸至鰓蓋,上帶且彎向胸鰭基底;體側有7-9條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橫帶;尾鰭基底有1黑色眼狀斑,斑周珠色或為1圈珠色亮點;全身布滿珠色亮點,背鰭與臀鰭各有多行珠色亮點,尤以雄性更顯著。
㈡ 這種魚生活在深山的小溪里,一般天氣溫度20度以後出來,當地人叫「石斑魚」,請問它的學名是什麼謝了!
可以說你這一堆屍體里有很多種魚,鄙人才疏學淺,再由於圖片問題,我只能大體判斷。分別半刺光唇魚,厚唇光唇魚,帶半刺光唇魚。圖中貌似還有馬口鱲,江西鰁和長鰭馬口鱲
㈢ 海南的這種有點發黑細鱗帶黑斑的魚是什麼魚
提問缺照片,可追問補發「有點發黑細鱗帶黑斑的魚」照片,以便熱心網民甄別版回答
看描述,聯想到越南魚權(羅非魚最早於1946年由吳振輝、郭啟鄣從新加坡引進台灣省,為紀念這兩個人,先稱「吳郭魚」。1957年從越南引進我國內地,又名「越南魚」。因其原產於非洲,形似本地鯽魚,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鯽魚」)
㈣ 大神說一下這是什麼魚,
鏡鯉(學名: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是歐洲鯉魚的變種,表皮有光澤,好像鏡面一樣光內滑且光澤明顯,容故稱呼為鏡鯉。
習慣把鏡鯉稱為裸斑,裸鯉(區別於青海的裸鯉)。
體形較粗壯,側扁,頭後背部隆起,頭較小,眼較大,體表鱗片較大,沿邊緣排列,背鰭前端至頭部有1行完整的鱗片,背鰭兩側各有1行相對稱的連續完整鱗片,各鰭基部均有鱗,個別的個體在側線上見有少數鱗片。側線大多較平直、不分枝,個別個體的側線末端有較短的分枝。體色隨棲息環境不同而有所變異,通常背部棕褐色,體側和腹部淺黃色。
多棲息於水域中下層,而以富營養水域底泥砂質靜水域為主,有集體群游習性。為雜食性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與底棲動物為主。為適合在中國推廣的水產優良養殖品種。在合理的放養密度和較優的飼養條件下,鏡鯉生長速度非常快。
㈤ 在市場上買的這種魚,一條大約30公分長,身上滿是花斑,渾身橢圓,有點像蛇,請問這是什麼魚
無圖 不宜分辨屬種 。或許是
綿䲁科 Zoarcidae 海生魚類(具體哪種不宜分辨 )
形如鰻鱺,臀鰭的後端回與尾鰭相答連,其界限不明顯。腮孔在胸鰭的前下方閉合。腹鰭有3條鰭條,被皮包裹著。鱗小,埋沒在皮膚中。皮褐色,散布著不規則的白色斑塊。長約50厘米。
㈥ 這是什麼魚
看著像「斑點裸胸鱔」
斑點裸胸鱔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東至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及羅得豪島等海域。包括東非、南非、紅海、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葛摩、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印度、泰國、越南、中國、台灣、日本、印尼、菲律賓、澳洲、新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紐埃、東加、庫克群島、關島、羅得豪島、薩摩亞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加拉巴哥群島等海域。台灣除西部外,各地岩礁區可見。 水深3~30米
形態特徵
魚體呈蛇狀,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上、下頜尖長,略呈勾狀;上頜齒有三列。脊椎骨數126-128。口內皮膚為白色,體底色深棕略帶紫色,其上滿布深褐色邊的小黃白點,其大小約等於瞳孔大小,該圓點大小不會隨個體增長而明顯變大,但會增多。越靠近頭部分布越密,尾部則分布較疏 。鰓孔為黑色,尾端為白色。表皮厚且光滑無鱗片,能分泌粘液。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成皮膜狀,尾部側扁。體長可達120cm以上。牙齒較小,但仍然很銳利,須小心被咬傷。
生活習性
晝間棲息於潮間帶或亞潮間帶之礁穴內,夜間出外獵食小魚。性情兇猛,有地域性,成長速度相當快,嗅覺靈敏但視力不佳,游泳能力不強。
經濟中葯應用
【葯 名】:斑點裸胸鱔
【拼 音】:BANDIANLUOXIONGSHAN
【來 源】:為海鱔科動物斑點裸胸鱔的全體。
【功 效】: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消腫解毒。
【主 治】:用於腎陽虛脫肛。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痛證。用於無名腫毒。
【性味歸經】:澀、咸,溫。入肺、心、腎、大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適量。外用: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南海。棲珊瑚礁區淺海中。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後洗凈焙乾或煅炭備用。
【拉丁名】:原動物斑點裸胸鱔Gymnothorax me-leagris (shaw).
【考 證】: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一般可利用延繩釣、手釣、籠具誘捕等漁法。食用經濟性,但在某些熱帶島嶼,曾有人食用後中毒的案例,台灣則尚未聞有類似嚴重中毒的情形。可作為觀賞魚。
㈦ 花斑魚有鱗嗎
釣的話你可能要出國了,國內沒聽說過哪有釣花斑魚的地方!
㈧ 請問這是什麼魚身上有豹子斑點,有觸須,是在小溪中抓的,該怎麼養
如圖 ,可能是 高原鰍 學名
中國的特有物種,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鰍科魚類。頭及體前軀較平扁,尾柄低而長。口裂大;唇狹窄,唇面光滑或具淺皺褶。須中等長。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的下半部變硬。體無鱗,皮膚具短桿狀皮質棱突。分布於黃河上游的干支流中等,多棲息於激流河段干支流石礫縫隙中。
㈨ 求解 這是什麼魚身上有斑點…
棒花魚
棒花魚體粗壯。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皺不顯著;下唇側葉光滑。側線鱗35~39。生殖時期雄魚胸鰭及頭部均有珠星;各鰭延長。
中文學名
棒花魚
拉丁學名
Abbottina rivularis(Basi1ewsky)
別稱
爬虎魚、沙錘、花里棒子,鯉科
界
動物界
目
鯉形目CYPRINIFORMES
科
鯉科Cyprinidae
屬
棒花魚屬Abbottina
分布區域
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及湖泊、溝塘中。
1基本信息編輯
編號:
6093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鮈亞科
拉丁亞科:
Gobioninae
中文屬名:
棒花魚屬
拉丁屬名:
Abbottina
拉丁種名:
rivularis
定名人:
(Basilewsky)
年代:
1855
中文名:
棒花魚[1]
ogenus:
Gobio
原始文獻:
Nouv. Mem. soc. Nat. Mosc. 10:231. 1855.
俗名:
爬虎魚, 沙錘, 推沙,沙軲轆
生境:
主要在平原河流水清, 沙底處活動
類型:
6
國內分布:
黑龍江至珠江廣泛分布
資料來源:
雲南魚類志[上冊]:111-112. 水生生物學集刊 (2):83.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518-519. 廣西淡水魚類志:127-12
學名:Abbottina rivularis(Basi1ewsky)。
棒花魚
俗名:爬虎魚、豬頭魚、推沙頭、淘沙郎、稻燒蜞、沙錘、花里棒子、老頭魚、沙軲轆。
科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 、棒花魚屬Abbot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