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病大全 » 寄生蟲不足

寄生蟲不足

發布時間: 2021-03-27 16:30:08

1. 從開始到墮落,《寄生蟲》揭示了哪些人性的缺點

《寄生蟲》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一匹黑馬,是韓國第一部獲得戛納最佳金棕櫚大獎的電影,人性本惡,從這部電影里就能很直觀地看到,人生從開始到結束,充滿了惡和善良之間的斗爭。

整部劇跌宕起伏,非常引人入勝,怪不得是韓國第一個拿到戛最佳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有機會的話,大家一定要看一下!

2. 如果發現人體內有寄生蟲要怎麼處理了

一、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其類型

寄生蟲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寄生蟲的種類繁多,生活史有多種多樣,繁簡不一,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到感染期後直接感染人。如人體腸道寄生的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

2.間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育到感染期後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華支睾吸蟲、豬帶絛蟲等。

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有些寄生蟲生活史中僅有無性生殖。如阿米巴、陰道毛滴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利什曼原蟲等。有些寄生蟲僅有有性生殖、如蛔蟲、蟯蟲、絲蟲等。有些寄生蟲有以上兩種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發育,即無性生殖世代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進行,稱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瘧原蟲、弓形蟲以及吸蟲類。有的寄生蟲生活史整個過程都營寄生生活,如豬帶絛蟲、瘧原蟲。有的只有某些發育階段營寄生生活,如鉤蟲。有的寄生蟲只需一個宿主,如蛔蟲,蟯蟲;有的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宿主,如布氏薑片蟲、衛氏並殖吸蟲。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適宜的宿主外,還需要有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寄生蟲的整個生活史過程實際包括寄生蟲的感染階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在宿主體內移行或達到寄生部位的途徑、正常的寄生部位、離開宿主機體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終宿主(及保蟲宿主)、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種類等等。因此,掌握寄生蟲生活史的規律,是了解寄生蟲的致病性及寄生蟲病的診斷、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寄生蟲與宿主的類別

(一)寄生蟲的類別

根據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可將寄生蟲分為:

1.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及各個階段都營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營寄生生活,如鉤蟲,其幼蟲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但發育至絲狀蚴後,必須侵入宿主體內營寄生生活,才能繼續發育至成蟲。

2.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如糞類圓線蟲(成蟲)既可寄生於宿主腸道內,也可以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機會進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如某些蠅蛆進入人腸內而偶然寄生。

4.體內寄(endoparasite)和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於腸道、組織內或細胞內的蠕蟲或原蟲;後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時與宿主體表接觸,多數飽食後即離開。

5.長期性寄生蟲(permanent parasite)和暫時性寄生蟲(temporary parasite)前者如蛔蟲,其成蟲期必須過寄生生活;後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時暫時侵襲宿主。

6.機會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弓形蟲、隱孢子蟲、卡氏肺孢子蟲等,在宿主體內通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但當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時,可出現異常增殖且致力增強。

(二)宿主的類別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過程,有的只需要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以宿主。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兩個以上中間宿主,可按寄生先後分為第一、第二中間宿主等,例如某些種類淡水螺和淡水魚分別是華支睾吸蟲和第一、第二中間宿主。

2.終宿主(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蟲的終宿主。

3.儲蓄宿主(也稱保蟲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蟲成蟲或原蟲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於人體,也可寄生於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例如,血吸蟲成蟲可寄生於人和牛,牛即為血吸蟲的保蟲宿主。

4.轉續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狀態,當此幼蟲期有機會再進入正常終宿主體內後,才可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例如,衛氏並殖吸蟲的童蟲,進入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可長期保持童蟲狀態,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蟲的野豬肉,則童蟲可在犬體內發育為成蟲。野豬就是該蟲的轉續宿主。

三、寄生蟲的分類

寄生蟲分類的目的是認識蟲種並反映各種寄生蟲之間的親緣關系,追溯各種寄生蟲演化的線索,比較全面而准確地認識各個蟲群和蟲種,並了解寄生蟲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

根據動物分類系統,人體寄生蟲分隸於動物界(Kingdom Animalia)的無脊椎動物中的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線形動物門(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頭動物門(Phylum Acanthoce-phala)與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及單細胞的原生動物亞界(Subkingdom Protozoa)中的肉足鞭毛門(Sarcomastigophora)、頂復門(Api-complexa)和纖毛門(Ciliophora)。寄生蟲的學名按動物的命名,系用二名制名或亞種名之後者的姓與命名年份(論文正式發表的年份)。學名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文字。例如,溶組織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987)Schaudinn,1902],表示Schaudinn(1902)又確定此學名。

四、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1.寄生蟲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物質種類可因蟲種及生活史各期的營養方式與來源而異。體內寄生蟲由於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與組織,其營養物質有宿主的組織、細胞和非細胞性物質,如血漿、淋巴、體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內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質。這些物質由水、無機鹽、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維生素組成。如果寄生蟲有較發達的消化道,則在這里含有來源於蟲體和宿主的各種酶。這些酶有利於對營養物質的消化,且有助於寄生蟲侵入組織或在宿主體內移行。而絛蟲缺消化道,其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通過皮層(tegument)。有的原蟲,如結腸小袋纖毛蟲有胞口(cytostome)與胞咽(cytopharynx),阿米巴有偽足(pseudopod),都可吞食營養物質,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因此原蟲也可有體內的消化與吸收。許多原蟲未見有食物泡的形成,則可通過表膜吸收營養。營養物質的吸收,在寄生蟲的任何部位都是通過質膜進行的,質膜可看作是一種對溶質有選擇性的「柵欄」。

寄生蟲對氧的吸收,是由氧溶解在皮層、消化道內壁或其他與氧接觸的部位進入蟲體。在原蟲主要經細胞膜;有的寄生蟲還可藉助某物質做載體,如血紅蛋白、鐵卟啉化合物等把氧擴散到蟲體的各部分。攝入寄生蟲體內的氧用來對營養物質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許多體內寄生蟲的生活史的某時期處在低氧分壓或甚至缺氧的環境中,在適應低氧分壓環境條件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如寄生蟲體內氧運輸效率的提高,通過各種形式更經濟地利用氧,克服氧供應不足造成的困難等。

2.寄生蟲的代謝寄生蟲的代謝可簡分為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能量的來源主要為糖。糖代謝大概分為同乳酸酵解(homolactic fermentation)和固定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ixation)兩種類型。前者見於血液兒組織寄生蟲,後者見於腸道寄生蟲。寄生蟲在無氧糖酵解過程不斷產生能量,它的典型終產物是乳酸。但許多寄生蟲,在得不到糖類營養物質時可能從蛋白質代謝獲得能量。

體內寄生原蟲的快速繁殖及蠕蟲產卵或幼蟲需要大量蛋白質,其合成代謝是旺盛的。合成蛋白質所需要氨基酸來自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或游離氨基;至於核酸的鹼基,則依靠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如血液中原蟲和線蟲。脂類主要來源於寄生環境,自身可能合成一部分,如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 knowlesi)可依靠糧酵解而自身合成磷脂。已知線蟲能氧化貯存在其腸細胞內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
一、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一)傳染

人體寄生蟲病的傳染源是指有人體寄生蟲寄生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和儲蓄宿主(家畜,家養動物及野生動物)。作為傳染源,其體內存在並可排出寄生蟲生活史中的某個發育階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體內繼續發育。例如感染多種蠕蟲的帶蟲者或患者從糞便排出蠕蟲卵;溶組織阿米巴帶蟲者可排出包囊;蟲卵或包囊在排出時即有感染性,或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發育到感染階段(感染期)。感染階段是指寄生蟲侵入宿主體內能繼續發育或繁殖的發育階段。

(二)傳播途徑

指寄生蟲從傳染源傳播到易感宿主的過程。人體寄生蟲常見的傳播途徑有下列幾方面:

土壤 腸道寄生蟲的感染期存活於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蟲卵、鞭蟲卵在糞便污染的土壤發育為感染性卵;鉤蟲和糞類圓線蟲的蟲卵在土壤發育為感染期幼蟲。人體感染與接觸土壤有關。

水 多種寄生蟲可通過淡水而達到人體。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與賈第蟲包囊、豬帶絛蟲卵、某些感染性線蟲卵、血吸蟲尾蚴和布氏薑片蟲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與魚肉等食品。由於廣大農村用新鮮糞便施肥,使蔬菜常成為寄生蟲傳播的主要途徑。如感染性蛔蟲卵、鞭蟲卵、豬帶絛蟲卵和鉤蟲的感染期幼蟲,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凈或未煮熟的蔬菜而傳播,旋毛蟲、豬帶絛蟲可以通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肉而傳播。某些淡水魚類可傳播華支睾吸蟲等。

節肢動物傳播媒介,很多醫學節肢動物可作為多種寄生蟲的傳播媒介。如蚊為瘧原蟲、絲蟲,白蛉為利什曼原蟲,蚤為膜殼絛蟲的傳播媒介。

人體直接傳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觸可以直接傳播某些寄生蟲。如陰道滴蟲可由於性交而傳播,疥蟎由於直接接觸患者皮膚而傳播。

人體寄生蟲的感染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經口感染 多種寄生蟲的感染期可以通過食物、飲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經口進入人體,這是最常見的感染方式。如蛔蟲、鞭蟲、蟯蟲、華支睾吸蟲、豬囊尾蚴等。

經皮膚感染 有的寄生蟲是其感染期主動地經皮膚侵入人體,如土壤中的鉤蟲絲狀蚴、水中的血吸蟲尾蚴以及疥蟎、蠕形蟎等直接侵入皮膚。有的寄生蟲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媒介的刺叮經皮膚進入人體。如蚊傳播瘧原蟲、絲蟲、白蛉傳播利什曼原蟲。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蟲可以在宿主體內引起自體內重復感染,如短膜殼絛蟲的蟲卵可在小腸內孵出六鉤蚴,幼蟲可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在小腸內寄生的豬帶絛蟲,其脫落的孕節由於嘔吐而逆流至胃內被消化,蟲卵由胃到達小腸後,孵出六鉤蚴,鑽入腸壁隨血循環到達身體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蟯蟲在人體肛周產卵,蟲卵可在肛門附近孵化,幼蟲經肛門進入腸內寄生部位發育至成蟲。

經胎盤感染 有些寄生蟲可以隨母血,通過胎盤而使胎兒感染,如弓形蟲、瘧原蟲、鉤蟲的幼蟲等。

此外,有的寄生蟲可經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蟲;如陰道滴蟲經陰道;如瘧原蟲經輸血等途徑進入人體。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對寄生蟲缺乏免疫力的人。人體感染寄生蟲後,通常可產生獲得性免疫,但多屬於帶蟲免疫,當寄生蟲從人體消失以後,免疫力即逐漸下降、消退。所以,當有感染機會即易於感染該種寄生蟲。非流行區或在本地已根除瘧疾的地區的人進入瘧區後,由於缺乏特異性免疫力而成為易感者。易感性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的免疫力低於成年人。

二、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氣候因素,以及地理環境和生物種群等。氣候因素影響寄生蟲在外界的生長發育,如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在土壤中的蠕蟲卵和幼蟲的發育;氣候影響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活動與繁殖,同時,也影響在其體內的寄生蟲的發育生長,如溫度低於15~16攝氏度或高於37.5攝氏度,瘧原蟲便不能在蚊體內發育。溫暖潮濕的氣候,既有利於蚊蟲的生長、繁殖,也適合蚊蟲吸血活動,增加傳播瘧疾、絲蟲病的機會。溫度影響寄生蟲的侵襲力,如血吸蟲尾蚴對人體的感染力與溫度有關。地理環境與中間宿主的生長發育及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和棲息均有密切關系,可間接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土壤性質則直接影響土源性蠕蟲的蟲卵或幼蟲的發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發育為間接型的寄生蟲,其中間宿主或節肢動物的存在是這些寄生蟲病流行的必需條件,如我國血吸蟲的流行在長江以南地區,與釘螺的地理分布一致;絲蟲病與瘧疾的流行同其蚊蟲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與活動季節相符合。

(三)社會因素

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狀況、科學水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個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而社會因素往往是可變的,尤其隨著政治經濟狀況的變動,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然和生物因素。經濟文化的落後必然伴有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衛生習慣和衛生環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許多寄生蟲病的廣泛流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社會因素是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至關重要。

三、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一)地方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分布常有明顯的地方性。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氣候條件,如多數寄生蟲病在溫暖潮濕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較廣泛;與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地理分布有關,如吸蟲的流行區與其中間宿主的分布有密切關系,又如黑熱病流行於長江以北地區,與媒介昆蟲白蛉的分布也在長江以北地區有密切關系;與人群的生活習慣有關,如豬帶絛蟲病與牛帶絛蟲病多流行於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肉的地區,華支睾吸蟲病流行於習慣吃生魚或未煮熟魚的地區;與生產方式有關,如鉤蟲病常流行於用人糞施肥的旱地農作物地區。

(二)季節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生活史中需要節肢動物作為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寄生蟲,此類寄生蟲病的流行季節與有關節肢動物的季節消長相一致,如間日瘧原蟲的流行季節與中華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動季節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熱病與中華白蛉活動的關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產活動或生活活動形成感染的季節性,如急性血吸蟲病常出現於夏季,人們因農田生產或下水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血吸蟲。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體寄生蟲病中,有的寄生蟲病可以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地傳播著,稱為人獸共患寄生蟲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區,這些寄生蟲可以一直在脊椎動物之間傳播,人偶然進入該地區時,則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播給人。這類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於自然界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具有明顯的自然疫源性。這種地區稱為自然疫源地。寄生蟲病的這種自然疫源性不僅反映寄生蟲病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同時也說明某些寄生蟲病在流行病學和防治方面的復雜性。

四、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蟲的生活史因種不同,有的比較復雜,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種多樣,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須在了解各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和因素,採取下列幾項措施,阻止寄生蟲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 通過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查治或處理儲蓄宿主。此外,還應做流動人口的監測,控制流行區傳染源的輸入和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以及控制或殺滅媒介肢動物和中間宿主。

3.保護易感者 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法和生產條件,用驅避劑塗抹皮膚以防吸血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對某些寄生蟲病還可採取預防服葯的措施。

在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根據各地區,以及各種寄生蟲的具體情況,制訂防治方案。對土源性蠕蟲及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的控制與消滅,首先是注意管好糞便、水源,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華支睾吸蟲和肺吸蟲病的感染分別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和溪蟹、蝲蛄引起的;豬、牛帶絛蟲病以及旋毛蟲病系食用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所致,這些蠕蟲病,也稱食物源性蠕蟲病,其防治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群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加強糞管和肉品檢查、以減少傳播機會。包蟲病的防治則屠宰衛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葯物驅蟲為主,結合我國疫區的實際情況,實行對病犬「無污染性驅蟲」將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對策。

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只有動員廣大群眾乃至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搞好。所以必須加強宣傳,讓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耳聞目睹寄生蟲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認識到「區區小蟲」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意義,使各級領導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通過對寄生蟲生活史的宣傳,增加群眾預防寄生蟲病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識。這樣才能開展群防群治,並鞏固和提高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國防治寄生蟲病的成就和現狀

建國以後,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議事日程,首先對流行嚴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蟲病的防治付 出極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國瘧疾的年發病人數逾3000萬,1990年降到17.5萬;1992年全國瘧疾1829個流行縣(市)中,已有937縣(市)達基本消滅的標准。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蟲病,流行於長江流域12個省(市、區),患者人數達1190萬,經過幾十年防治工作,累計治癒病人1100萬人;1992年底,全國380個流行縣(市)已有259個縣(市)達到消滅或基本消滅標准。淋巴絲蟲病在建國初期估計感染人數為3099萬,流行的15個省(區、市)的864個縣(市),到1990年,除1個省28個縣外,均已達基本消滅的指標。曾經流行於長江以北16個省(區、市)的665個縣(市)的黑熱病,患者達53萬,經治療病人和消滅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現在只有6個省(區、市)的30餘個縣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來的防治工作重點是對西北荒漠地區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區局部流行的控制。
參考資料:http://www.jkw.cn/yxsj/1/5/0123425750.html

3. 寄生蟲在體內什麼症狀

腸道寄生蟲種類很多,如蛔蟲、鉤蟲、蟯蟲、絛蟲、阿米巴原蟲等,最常見的是蛔蟲、鉤蟲、蟯蟲,現就此三種常見寄生蟲病簡單介紹。

一.蛔蟲病:

由人蛔蟲寄生於人體所致,人食入感染性蟲卵而感染,蛔蟲具有遊走、鑽孔、扭成團的特點,能引起一系列外科並發症。

腸蛔蟲病輕者無症狀,大量蛔蟲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厭食、善飢或偏食,甚或發生厭嗜症而至營養障礙,常可引起陣發性臍周腹痛、嘔吐,而其代謝產物或毒素可使病兒出現毒性症狀甚至驚厥。此外,因吸收蟲體異性蛋白可出現尋麻疹、氣喘、發熱、腸痙攣、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蚴蟲移行至肺部時可致蛔蚴性肺炎。蟲體過多,或於小兒高熱、重病時期,特別是服用不足量的驅蟲葯,可激惹蛔蟲鑽入膽管(膽道蛔蟲)、胰管、闌尾(蛔蟲性闌尾炎)或其它部位引起機械梗阻、炎症、穿孔等嚴重並發症,蛔蟲過多時,扭結成團引起腸梗阻。

診斷主要是根據以上表現,及糞便塗片找蟲卵,末梢血象嗜酸性細胞增加有助診斷,凡有吐蟲或排蟲史者是最好的診斷依據。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食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瓜果及生菜,開展普查普治,消滅傳染源,推行糞便無害化。

治療:

驅蟲治療:

(1)驅蛔靈:150mg/Kg日,全日不超過3克,空服或睡前頓服,連服2日 (2) 腸蟲清:2歲以上兒童400mg一次 清晨服用。

出現並發症時要進行相應的治療。

二、蟯蟲病

主要是由於雌蟲多於夜間移行至肛門附近肛門皺折.會陰部大量產卵,卵經6小時可發育成感染性蟲卵,小兒抓癢時,蟲卵即污染手或附著於指甲縫內,經手直接入口或污染衣物.被.褲用具或蟲卵隨塵土飛揚而污染食物.用具,經口感染自身或周圍人群。此病世界各地廣泛流行,尤以溫帶為多,易在家庭和托兒機構中傳播,大多數無症狀,當雌蟲移行至肛門周圍產卵時,可引起肛門和會陰部奇癢,多發生於夜間入睡後,常影響睡眠,有時可侵入鄰近器官,引起異位並發症,如陰道炎、輸卵管炎、闌尾炎等。

診斷根據以上表現,夜間患兒入睡後2-3小時,在肛門處可檢截成蟲。

預防:由於蟲卵在體外發育時間短,很容易傳播及反復感染,故防治應用同時進行,尤以預防重要。講究個人衛生,提倡小兒穿封襠褲睡覺,飯前便後洗手,糾正吮手指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洗會陰部,在治療同時,應每天將內褲進行煮沸消毒以滅蟲卵,外衣、被褥應勤洗勤曬,使人們了解蟯蟲的傳染方式,以盡量減少感染機會。

治療:(1)撲蟯靈: 5mg/Kg/日,一次頓服,2-3周後重復一次;

(2)腸蟲清:100mg/日,連服七日,二歲以後兒童服用。

三、鉤蟲病

由於十二指腸鉤蟲和美洲鉤蟲寄生於十二指腸及小腸內引起的疾病,每條成蟲從腸粘膜吸收血液(十二指腸鉤蟲每日吸血量為0.14~0.4ml,美洲鉤蟲為0.01~0.09 ml),並且分泌抗凝物質,而且經常變更吸附位置,使其周圍粘膜多處受損繼續出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病初時有食慾亢進、好食易餓、喜食泥土、生米等嗜異症,繼而發現食慾不振、嘔吐惡心、大便潛血陰性,面色指甲蒼白,表情淡漠,毛發枯乾,慢性長期感染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可發生貧血性心力衰竭。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 出現中、重度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糞便中找到蟲卵,血清中IgE、IgG、α-球蛋白增多。

預防:糞便無害化,養成不隨大便及飲食衛生良好習慣,疫區避免手、足直接接觸濕潤土壤。

治療:首先改善營養狀況,給予高蛋白、多維生素的飲食,有貧血者,應口服鐵劑,嚴重時可少量輸血。

驅蟲治療:(1)滅蟲靈:6月以內小兒口服0.3g,7月以上口服0.6g,每晨一次, 連服2-3日,療效好、安全,10-15日後檢查糞便,如未驅盡,可重復服葯一次;

(2)腸蟲清:400mg(兩片),清晨頓服,2歲以上兒童服用。

4. 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 那怎辦

你好,這個葯店裡有的買的,具體是什麼葯不清楚了,你只要說明情況葯店的人員就知道的。

5. 關於人體腸道寄生蟲的問題

蟯蟲一般較小,長約一厘米左右,蛔蟲較大,可有小指粗細,不知道樓主說的蚯蚓有多大。建議試服驅蟲葯!或到醫院做糞便檢查,以最後確診為何種寄生蟲感染,以方便醫生正確開葯。

6. 關於寄生蟲蛔蟲的問題!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你的概念,蛔蟲不是傳染病。它只是寄生蟲,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 [臨床表現] ⒈ 幼蟲移行症 見於短期內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蟲卵的蔬菜、瓜果者。潛伏期7—9日。出現低熱、乏力,少數伴蕁麻疹或皮疹。咽部異物感,陣咳,常呈哮喘樣發作,痰少,偶爾痰中帶血絲,胸部聞及干羅音。胸片雙側肺門陰影增...深,肺紋理增多,點、片狀或絮狀浸潤陰影,於1—2周消失。痰液檢查可有嗜酸性粒細胞與夏科—萊登晶體,偶發現幼蟲,病程持續7—10日,逐漸緩解。 ⒉ 腸蛔蟲病 絕大多數病例無任何症狀。兒童常有腹痛,為臍周不定時反復腹痛,無壓痛及腹肌緊張,伴食慾減退、惡心、腹瀉或便秘,大便中排出蛔蟲。兒童有時有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 並發症 ⒈ 膽道並發症 臨床上表現為膽絞痛型、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與肝膿腫五型。 ⒉ 腸道並發症 表現為機械性腸梗阻,多為不完全性。陣發性臍周痛,頻繁嘔吐,明顯腹脹,腸型及蠕動波。腹部觸及條索狀腫塊為本病特徵。X線腹平片見液平面與腸充氣。梗阻時間過長可並發腸穿孔、腸扭轉。蛔蟲鑽入闌尾可引起闌尾炎。 ⒊ 蛔蟲性腹膜炎 蛔蟲可穿過小腸壁進入腹腔,引起腹痛、腹脹、全腹壓痛等腹膜炎症狀。手術時可發現蛔蟲及蟲卵肉芽腫。 [診斷] [治療] ⒈ 驅蟲治療 苯咪唑類 是廣譜驅線蟲葯。阿苯達唑400mg,頓服。甲苯咪唑為C型晶體微粒劑,500mg頓服。2—4日可排除蛔蟲。療效均達90%以上,一般無副作用。 噻嘧啶 廣譜驅線蟲葯。成人500mg,頓服。兒童每次10mg/kg,頓服。孕婦、肝、腎、心臟疾病患者暫緩給葯。 哌嗪 有抗膽鹼能作用,使蟲體肌肉麻痹。成人3g,兒童每次80—100mg/kg,空腹或晚上1次頓服,連服2日。肝、腎疾病及癲癇患者禁服。一次治癒率70%—80%。 左旋咪唑 成人150—200mg,頓服。偶引起中毒性腦病,應慎用。 ⒉ 膽道蛔蟲病治療 原則為解痙止痛,早期驅蟲抗感染。阿托品0.5mg加異丙嗪25mg,肌注或靜滴。蛔蟲大多從膽道退出。驅蟲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達唑口服。發熱者適當應用抗感染葯物。ERCP有診斷及取蟲效果。並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者需外科治療。 ⒊ 蛔蟲性腸梗阻 應禁食,胃腸減壓,解痙止痛,補液,糾正失水及酸中毒,服豆油及花生油60ml,有松解蛔蟲團的作用。腹痛緩解後驅蟲。並發腸壞死、穿孔、腹膜炎及完全性腸梗阻者應及時手術。 [預防] 一.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凈後才能食用。 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可隨地大便。蛔蟲病的傳播途徑為蛔蟲排出的蟲卵隨大便排出體外,繼而污染周圍環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一旦吞食,即可感染。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兒童不要吮吸指頭。 參考資料: 蛔蟲病是吞食蛔蟲蚴卵後感染的一種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其臨床表現有發熱、咳嗽、皮膚瘙癢、上腹部或臍周陣發性疼痛、時有嘔吐或腹瀉、睡眠時磨牙、面部有色素變淺的環狀蟲斑等。蛔蟲又具有攻竄的特性,可到處亂竄而導致多種並發症,如膽道蛔蟲症等。 一條成熟的雌性蛔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中,每天能產卵達二十萬個之多。但這些蟲卵並不能在人體內發育成熟,而必須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體外發育成熟。蛔蟲卵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泥土中它甚至能生存3-5年。當人們吃了含有被蟲卵污染的蔬菜、喝了生水以後,便可能吞下活的蛔蟲卵。這種發育成熟的蛔蟲卵,到人體小腸中脫殼而出,逐步發育成為一條條蛔蟲。蛔蟲在人體內寄生,它的壽命為一年左右。 蛔蟲病在我國流行相當廣泛,農村高於城市,兒童多於成人,其感染率可達85%以上。 有人誤認為人體內應該有蛔蟲寄生,把它稱為「消食蟲」,似乎有蛔蟲寄生,才能有助於消化。事實上蛔蟲寄生,對人體有許多危害: 1.蛔蟲的幼蟲從卵中脫殼而出,侵入腸粘膜血管進入門靜脈,經肝臟、心臟至肺泡,再由氣管到喉頭,被重新吞下至小腸中,才正式發育成為一條成蟲。在這個過程中,如有大量蛔蟲的幼蟲經過肺部,可以引起病人發熱、咳嗽,肺部透視有陰影,稱為過敏性肺炎。蛔蟲的幼蟲如果誤入歧途,進入眼部,可能引起失明;進入腦部,可能引起癲癇。 2.蛔蟲寄生在人體可以引起病人營養不良,尤其在大量寄生時更為明顯。病人面黃肌瘦、食慾不振,並常失眠,兒童夜間睡眠多夢,並常磨牙。 3.蛔蟲有鑽孔的習性。當服用驅蟲葯時,或有發熱及腹瀉時,蛔蟲可以鑽入膽道,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成團可能引起腸梗阻等。 蛔蟲寄生給人體造成許多危害,所以對蛔蟲病千萬不可等閑視之。 診斷蛔蟲病,只要化驗糞便,如果在其中發現有蛔蟲卵,便可以確診為蛔蟲病。 治療蛔蟲病的葯物很多,近年來又有許多新葯,療效很高,而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蟲病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這類葯物治療。有人服葯後雖然驅出很多蛔蟲,但仍然不能根治,因此重點在於預防蛔蟲的再感染,它的關鍵是把好飲食衛生關。蔬菜要洗凈煮熟,瓜果要洗凈去皮,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也很重要,因為指甲下面的污垢中常含有許多蛔蟲卵。 驅除蛔蟲二法 取石榴樹皮15克,洗凈入鍋,加水500克,煎濃汁約半碗,清晨空腹服用,除蛔蟲有特效。 食醋2湯匙,6小時服1次,連服2日,可驅蛔蟲。 蛔蟲是如何進入人體的 蛔蟲病是獐最覺的寄生蟲病,農村患病率比城市高。蛔蟲孵被人吞食後,大部分被胃酸殺死,部分進入小腸,在人體內發育成成蟲,產卵。雌蛔蟲體內有大量蟲卵,每條雌蛔蟲約含蟲卵2000萬個以上,通過人的大便每天約20萬個。蟲卵隨烘便後廣泛分面在廁所、烘坑和土壤中,通過施肥、塵土飛揚及蒼蠅、蟑螂、獵、雞、狗等的攜帶使蛔蟲散布在蔬菜、食物、水及生活環境中。蛔言在壤內可以生存1-2年,甚至更長。蛔早人體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1、食物感染主要是吃附有蟲卵的生菜、水果,或食入被帶有蛔蟲卵的蒼蠅和塵土污染的食物。 2、經手感染小兒生性婦動,對一些新鮮的喜歡東摸摸、本抓抓,同時又喜歡在地玩耍,蛔蟲卵很容易沾在手上和指甲疑內。而且小兒又不易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有些嬰幼兒還有手指的飛快,因此蛔蟲卵很容易被帶進口中,得蛔蟲病的機會要比成人多。 3、飲水感染一些農村飲用澆水或池塘水,容易到蟲孵的污染。有些農村的孩子有喝生水的飛快,因而這也是一條主要的感染途徑。 4、呼吸道感染塵土中的蛔蟲卵可被吸入呼吸道,然後再被吞入消化道感染人體,國外有人調查發現3.2%的小兒鼻內有蛔蟲卵。 早剛的卵必須土壤中成內含幼蟲 的蟲留言,變成具有感染能力的蟲卵,蛔蟲留 蛔蟲對人體危害 蛔蟲 的可怕之處在含有幼蟲的蛔蟲卵被吞入人體後並不是直接 腸道內生長發育,而是由蟲卵變成幼蟲後,通過人的血循壞,經過心、肺等重要器官再回到腸道發育成成蟲。蛔蟲在人體內的漫遊和發育會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1、幼蟲移行症短期內天入大量蛔蟲卵後經8-9天,幼蟲進入肺泡可引起發熱、咳融洽、哮喘、蕁麻疹等。重症有氣急或痰中帶血,血中酸懷粒細胞明顯增高。病程短,大多經2周左右完全恢復。幼蟲還可侵入肝、腦、眼等器官,引起相應器官的損害,如肝大、癲癇、眼瞼浮腫等。 2、成蟲引起的症狀輕度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嚴懲者引起營養不良、消瘦、多食、異食癖、發育障礙等。常伴有上部或臍周陣發性疼痛,可自行緩解,與飲食無關。 3、膽道蛔蟲症蛔蟲有喜歡鑽孔的特性,當愛到葯物、濕度或其他因素刺激時會亂鑽一通。若鑽入膽道,刺激膽總管括約肌產生強列痙攣,出現劇列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嘔吐,有時吐出蛔蟲。體檢僅在右上腹 有輕度壓痛,腹 部體征劇列腹痛不一致為本病的特徵。當蛔

7. 如何去掉體內寄生蟲

在沒肯定有蛔蟲的情況下,能吃蛔蟲葯嗎?

可以,最好是到醫院檢查下大便常規內,找下容有沒有蛔蟲卵。
再根據檢查結果服用驅蟲葯更好。

在臨床中,診斷人體是否有寄生蟲,最直接有將效的方法是,取糞便進行鏡檢。
如果在顯微鏡下能找到相應的蟲卵,就可以確診為相應的寄生蟲攜帶者。

中美史克腸蟲清是種不錯的驅蟲葯,它對多種寄生蟲(蛔蟲、蟯蟲、鞭蟲、鉤蟲、
糞類園線蟲、絛蟲等腸道蠕蟲引起的單獨或混合感染)均有效。
而且其服用方便,不象常用葯物一樣服用。只需頓服(一天一次)。
您可以在晚上服用中美史克腸蟲清兩片,第二天晚上再加強服用一次效果更佳。
因服用腸蟲清驅蟲在飲食上無禁忌,而且蟲體是溶解後才排出體外,沒那麼恐怖。
其驅蟲效果不錯,所以深受歡迎。
尤其是小孩,因其對衛生自製力較成人差,所以,每年服用一次腸蟲清進行驅蟲是應該的。

用法:空腹口服2片,可睡前服,2片就能將體內害蟲清除.半年服一次,是根據人體從感染蟲卵至成蟲大概需半年的時間吧.半年後再服是怕又一次被感染.

8. 假如人體內沒有寄生蟲不會對身體怎麼樣,對錯

人身體內是有寄生蟲的,只不過有些是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的,或者不足以對身體傷害,只有特殊情況下,數量增加或者長大了,或者身體發生病變,那麼寄生蟲會趁機侵害人體的

9. 請問寄生蟲對成年人身體有影響嗎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寄生蟲

人體一般都會有寄生蟲,只是情況嚴重與否的問題,有些家庭都是每半年吃一次打蟲葯,清理腸道,吃腸蟲清不甩忌什麼,也沒什麼不良反應,所以是應該吃的,對身體沒什麼影響的.你也堅持半年或一年打一次蟲,這樣腸道會干凈得多.

一、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其類型

寄生蟲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寄生蟲的種類繁多,生活史有多種多樣,繁簡不一,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到感染期後直接感染人。如人體腸道寄生的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

2.間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育到感染期後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華支睾吸蟲、豬帶絛蟲等。

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有些寄生蟲生活史中僅有無性生殖。如阿米巴、陰道毛滴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利什曼原蟲等。有些寄生蟲僅有有性生殖、如蛔蟲、蟯蟲、絲蟲等。有些寄生蟲有以上兩種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發育,即無性生殖世代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進行,稱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瘧原蟲、弓形蟲以及吸蟲類。有的寄生蟲生活史整個過程都營寄生生活,如豬帶絛蟲、瘧原蟲。有的只有某些發育階段營寄生生活,如鉤蟲。有的寄生蟲只需一個宿主,如蛔蟲,蟯蟲;有的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宿主,如布氏薑片蟲、衛氏並殖吸蟲。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適宜的宿主外,還需要有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寄生蟲的整個生活史過程實際包括寄生蟲的感染階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在宿主體內移行或達到寄生部位的途徑、正常的寄生部位、離開宿主機體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終宿主(及保蟲宿主)、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種類等等。因此,掌握寄生蟲生活史的規律,是了解寄生蟲的致病性及寄生蟲病的診斷、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寄生蟲與宿主的類別

(一)寄生蟲的類別

根據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可將寄生蟲分為:

1.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及各個階段都營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營寄生生活,如鉤蟲,其幼蟲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但發育至絲狀蚴後,必須侵入宿主體內營寄生生活,才能繼續發育至成蟲。

2.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如糞類圓線蟲(成蟲)既可寄生於宿主腸道內,也可以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機會進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如某些蠅蛆進入人腸內而偶然寄生。

4.體內寄(endoparasite)和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於腸道、組織內或細胞內的蠕蟲或原蟲;後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時與宿主體表接觸,多數飽食後即離開。

5.長期性寄生蟲(permanent parasite)和暫時性寄生蟲(temporary parasite)前者如蛔蟲,其成蟲期必須過寄生生活;後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時暫時侵襲宿主。

6.機會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弓形蟲、隱孢子蟲、卡氏肺孢子蟲等,在宿主體內通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但當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時,可出現異常增殖且致力增強。

(二)宿主的類別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過程,有的只需要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以宿主。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兩個以上中間宿主,可按寄生先後分為第一、第二中間宿主等,例如某些種類淡水螺和淡水魚分別是華支睾吸蟲和第一、第二中間宿主。

2.終宿主(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蟲的終宿主。

3.儲蓄宿主(也稱保蟲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蟲成蟲或原蟲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於人體,也可寄生於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例如,血吸蟲成蟲可寄生於人和牛,牛即為血吸蟲的保蟲宿主。

4.轉續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狀態,當此幼蟲期有機會再進入正常終宿主體內後,才可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例如,衛氏並殖吸蟲的童蟲,進入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可長期保持童蟲狀態,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蟲的野豬肉,則童蟲可在犬體內發育為成蟲。野豬就是該蟲的轉續宿主。

三、寄生蟲的分類

寄生蟲分類的目的是認識蟲種並反映各種寄生蟲之間的親緣關系,追溯各種寄生蟲演化的線索,比較全面而准確地認識各個蟲群和蟲種,並了解寄生蟲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

根據動物分類系統,人體寄生蟲分隸於動物界(Kingdom Animalia)的無脊椎動物中的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線形動物門(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頭動物門(Phylum Acanthoce-phala)與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及單細胞的原生動物亞界(Subkingdom Protozoa)中的肉足鞭毛門(Sarcomastigophora)、頂復門(Api-complexa)和纖毛門(Ciliophora)。寄生蟲的學名按動物的命名,系用二名制名或亞種名之後者的姓與命名年份(論文正式發表的年份)。學名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文字。例如,溶組織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987)Schaudinn,1902],表示Schaudinn(1902)又確定此學名。

四、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1.寄生蟲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物質種類可因蟲種及生活史各期的營養方式與來源而異。體內寄生蟲由於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與組織,其營養物質有宿主的組織、細胞和非細胞性物質,如血漿、淋巴、體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內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質。這些物質由水、無機鹽、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維生素組成。如果寄生蟲有較發達的消化道,則在這里含有來源於蟲體和宿主的各種酶。這些酶有利於對營養物質的消化,且有助於寄生蟲侵入組織或在宿主體內移行。而絛蟲缺消化道,其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通過皮層(tegument)。有的原蟲,如結腸小袋纖毛蟲有胞口(cytostome)與胞咽(cytopharynx),阿米巴有偽足(pseudopod),都可吞食營養物質,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因此原蟲也可有體內的消化與吸收。許多原蟲未見有食物泡的形成,則可通過表膜吸收營養。營養物質的吸收,在寄生蟲的任何部位都是通過質膜進行的,質膜可看作是一種對溶質有選擇性的「柵欄」。

寄生蟲對氧的吸收,是由氧溶解在皮層、消化道內壁或其他與氧接觸的部位進入蟲體。在原蟲主要經細胞膜;有的寄生蟲還可藉助某物質做載體,如血紅蛋白、鐵卟啉化合物等把氧擴散到蟲體的各部分。攝入寄生蟲體內的氧用來對營養物質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許多體內寄生蟲的生活史的某時期處在低氧分壓或甚至缺氧的環境中,在適應低氧分壓環境條件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如寄生蟲體內氧運輸效率的提高,通過各種形式更經濟地利用氧,克服氧供應不足造成的困難等。

2.寄生蟲的代謝寄生蟲的代謝可簡分為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能量的來源主要為糖。糖代謝大概分為同乳酸酵解(homolactic fermentation)和固定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ixation)兩種類型。前者見於血液兒組織寄生蟲,後者見於腸道寄生蟲。寄生蟲在無氧糖酵解過程不斷產生能量,它的典型終產物是乳酸。但許多寄生蟲,在得不到糖類營養物質時可能從蛋白質代謝獲得能量。

體內寄生原蟲的快速繁殖及蠕蟲產卵或幼蟲需要大量蛋白質,其合成代謝是旺盛的。合成蛋白質所需要氨基酸來自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或游離氨基;至於核酸的鹼基,則依靠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如血液中原蟲和線蟲。脂類主要來源於寄生環境,自身可能合成一部分,如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 knowlesi)可依靠糧酵解而自身合成磷脂。已知線蟲能氧化貯存在其腸細胞內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
一、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一)傳染源

人體寄生蟲病的傳染源是指有人體寄生蟲寄生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和儲蓄宿主(家畜,家養動物及野生動物)。作為傳染源,其體內存在並可排出寄生蟲生活史中的某個發育階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體內繼續發育。例如感染多種蠕蟲的帶蟲者或患者從糞便排出蠕蟲卵;溶組織阿米巴帶蟲者可排出包囊;蟲卵或包囊在排出時即有感染性,或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發育到感染階段(感染期)。感染階段是指寄生蟲侵入宿主體內能繼續發育或繁殖的發育階段。

(二)傳播途徑

指寄生蟲從傳染源傳播到易感宿主的過程。人體寄生蟲常見的傳播途徑有下列幾方面:

土壤 腸道寄生蟲的感染期存活於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蟲卵、鞭蟲卵在糞便污染的土壤發育為感染性卵;鉤蟲和糞類圓線蟲的蟲卵在土壤發育為感染期幼蟲。人體感染與接觸土壤有關。

水 多種寄生蟲可通過淡水而達到人體。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與賈第蟲包囊、豬帶絛蟲卵、某些感染性線蟲卵、血吸蟲尾蚴和布氏薑片蟲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與魚肉等食品。由於廣大農村用新鮮糞便施肥,使蔬菜常成為寄生蟲傳播的主要途徑。如感染性蛔蟲卵、鞭蟲卵、豬帶絛蟲卵和鉤蟲的感染期幼蟲,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凈或未煮熟的蔬菜而傳播,旋毛蟲、豬帶絛蟲可以通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肉而傳播。某些淡水魚類可傳播華支睾吸蟲等。

節肢動物傳播媒介,很多醫學節肢動物可作為多種寄生蟲的傳播媒介。如蚊為瘧原蟲、絲蟲,白蛉為利什曼原蟲,蚤為膜殼絛蟲的傳播媒介。

人體直接傳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觸可以直接傳播某些寄生蟲。如陰道滴蟲可由於性交而傳播,疥蟎由於直接接觸患者皮膚而傳播。

人體寄生蟲的感染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經口感染 多種寄生蟲的感染期可以通過食物、飲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經口進入人體,這是最常見的感染方式。如蛔蟲、鞭蟲、蟯蟲、華支睾吸蟲、豬囊尾蚴等。

經皮膚感染 有的寄生蟲是其感染期主動地經皮膚侵入人體,如土壤中的鉤蟲絲狀蚴、水中的血吸蟲尾蚴以及疥蟎、蠕形蟎等直接侵入皮膚。有的寄生蟲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媒介的刺叮經皮膚進入人體。如蚊傳播瘧原蟲、絲蟲、白蛉傳播利什曼原蟲。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蟲可以在宿主體內引起自體內重復感染,如短膜殼絛蟲的蟲卵可在小腸內孵出六鉤蚴,幼蟲可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在小腸內寄生的豬帶絛蟲,其脫落的孕節由於嘔吐而逆流至胃內被消化,蟲卵由胃到達小腸後,孵出六鉤蚴,鑽入腸壁隨血循環到達身體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蟯蟲在人體肛周產卵,蟲卵可在肛門附近孵化,幼蟲經肛門進入腸內寄生部位發育至成蟲。

經胎盤感染 有些寄生蟲可以隨母血,通過胎盤而使胎兒感染,如弓形蟲、瘧原蟲、鉤蟲的幼蟲等。

此外,有的寄生蟲可經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蟲;如陰道滴蟲經陰道;如瘧原蟲經輸血等途徑進入人體。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對寄生蟲缺乏免疫力的人。人體感染寄生蟲後,通常可產生獲得性免疫,但多屬於帶蟲免疫,當寄生蟲從人體消失以後,免疫力即逐漸下降、消退。所以,當有感染機會即易於感染該種寄生蟲。非流行區或在本地已根除瘧疾的地區的人進入瘧區後,由於缺乏特異性免疫力而成為易感者。易感性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的免疫力低於成年人。

二、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氣候因素,以及地理環境和生物種群等。氣候因素影響寄生蟲在外界的生長發育,如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在土壤中的蠕蟲卵和幼蟲的發育;氣候影響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活動與繁殖,同時,也影響在其體內的寄生蟲的發育生長,如溫度低於15~16攝氏度或高於37.5攝氏度,瘧原蟲便不能在蚊體內發育。溫暖潮濕的氣候,既有利於蚊蟲的生長、繁殖,也適合蚊蟲吸血活動,增加傳播瘧疾、絲蟲病的機會。溫度影響寄生蟲的侵襲力,如血吸蟲尾蚴對人體的感染力與溫度有關。地理環境與中間宿主的生長發育及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和棲息均有密切關系,可間接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土壤性質則直接影響土源性蠕蟲的蟲卵或幼蟲的發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發育為間接型的寄生蟲,其中間宿主或節肢動物的存在是這些寄生蟲病流行的必需條件,如我國血吸蟲的流行在長江以南地區,與釘螺的地理分布一致;絲蟲病與瘧疾的流行同其蚊蟲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與活動季節相符合。

(三)社會因素

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狀況、科學水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個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而社會因素往往是可變的,尤其隨著政治經濟狀況的變動,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然和生物因素。經濟文化的落後必然伴有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衛生習慣和衛生環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許多寄生蟲病的廣泛流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社會因素是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至關重要。

三、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一)地方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分布常有明顯的地方性。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氣候條件,如多數寄生蟲病在溫暖潮濕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較廣泛;與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地理分布有關,如吸蟲的流行區與其中間宿主的分布有密切關系,又如黑熱病流行於長江以北地區,與媒介昆蟲白蛉的分布也在長江以北地區有密切關系;與人群的生活習慣有關,如豬帶絛蟲病與牛帶絛蟲病多流行於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肉的地區,華支睾吸蟲病流行於習慣吃生魚或未煮熟魚的地區;與生產方式有關,如鉤蟲病常流行於用人糞施肥的旱地農作物地區。

(二)季節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生活史中需要節肢動物作為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寄生蟲,此類寄生蟲病的流行季節與有關節肢動物的季節消長相一致,如間日瘧原蟲的流行季節與中華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動季節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熱病與中華白蛉活動的關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產活動或生活活動形成感染的季節性,如急性血吸蟲病常出現於夏季,人們因農田生產或下水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血吸蟲。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體寄生蟲病中,有的寄生蟲病可以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地傳播著,稱為人獸共患寄生蟲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區,這些寄生蟲可以一直在脊椎動物之間傳播,人偶然進入該地區時,則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播給人。這類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於自然界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具有明顯的自然疫源性。這種地區稱為自然疫源地。寄生蟲病的這種自然疫源性不僅反映寄生蟲病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同時也說明某些寄生蟲病在流行病學和防治方面的復雜性。

四、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蟲的生活史因種不同,有的比較復雜,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種多樣,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須在了解各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和因素,採取下列幾項措施,阻止寄生蟲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 通過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查治或處理儲蓄宿主。此外,還應做流動人口的監測,控制流行區傳染源的輸入和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以及控制或殺滅媒介肢動物和中間宿主。

3.保護易感者 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法和生產條件,用驅避劑塗抹皮膚以防吸血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對某些寄生蟲病還可採取預防服葯的措施。

在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根據各地區,以及各種寄生蟲的具體情況,制訂防治方案。對土源性蠕蟲及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的控制與消滅,首先是注意管好糞便、水源,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華支睾吸蟲和肺吸蟲病的感染分別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和溪蟹、蝲蛄引起的;豬、牛帶絛蟲病以及旋毛蟲病系食用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所致,這些蠕蟲病,也稱食物源性蠕蟲病,其防治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群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加強糞管和肉品檢查、以減少傳播機會。包蟲病的防治則屠宰衛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葯物驅蟲為主,結合我國疫區的實際情況,實行對病犬「無污染性驅蟲」將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對策。

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只有動員廣大群眾乃至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搞好。所以必須加強宣傳,讓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耳聞目睹寄生蟲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認識到「區區小蟲」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意義,使各級領導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通過對寄生蟲生活史的宣傳,增加群眾預防寄生蟲病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識。這樣才能開展群防群治,並鞏固和提高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國防治寄生蟲病的成就和現狀

建國以後,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議事日程,首先對流行嚴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蟲病的防治付 出極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國瘧疾的年發病人數逾3000萬,1990年降到17.5萬;1992年全國瘧疾1829個流行縣(市)中,已有937縣(市)達基本消滅的標准。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蟲病,流行於長江流域12個省(市、區),患者人數達1190萬,經過幾十年防治工作,累計治癒病人1100萬人;1992年底,全國380個流行縣(市)已有259個縣(市)達到消滅或基本消滅標准。淋巴絲蟲病在建國初期估計感染人數為3099萬,流行的15個省(區、市)的864個縣(市),到1990年,除1個省28個縣外,均已達基本消滅的指標。曾經流行於長江以北16個省(區、市)的665個縣(市)的黑熱病,患者達53萬,經治療病人和消滅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現在只有6個省(區、市)的30餘個縣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來的防治工作重點是對西北荒漠地區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區局部流行的控制。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