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皰疹病毒6型
① 人類皰疹病毒的其他人皰疹病毒
與人類感染相關的皰疹病毒還包括人類皰疹病毒6型、7型和8型。 (一)生物學特性:HHV-6具有不同於其他皰疹病毒的血清學和遺傳學特徵,其基因組DNA約為160~170Kb,mol%G+C為43%~44%。根據其抗原性的不同可有A和B兩個型別之分,即HHV-6A和HHV-6B,兩型HHV-6的遺傳性相近,但其流行病學和臨床特性不同。HHV-6A的致病性尚不十分清楚,而HHV-6B是引起兒童皰疹和其他疾病的主要因素。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人皰疹病毒6型在人群中的感染十分普遍。健康帶毒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經唾液傳播,垂直傳播也時有發生。HHV-6原發感染後多無症狀,少數可引起幼兒丘疹或嬰兒玫瑰疹。常急性發病,先有高熱(39℃數天)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退熱後頸部和軀干出現淡紅色斑丘疹。此外,感染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癲癇、腦膜炎和大腦炎等。HHV-6很少引起成人原發感染。
HHV-6感染也是引起器官移植受者發熱的原因之一,在脊髓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體內潛伏的HHV-6常可被激活而發展為持續的急性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人均是HHV-6的易感宿主,隨著器官移植的發展和艾滋病病人的增多,HHV-6感染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病毒分離,細胞腫大變園呈「氣球樣」表明有病毒存在,熒光抗體染色有助於進一步鑒定病毒。也可用原位雜交和PCR技術檢測受感染細胞中的病毒DNA,或用血清學方法測定病毒特異性IgM和IgG類抗體。
診斷HHV-6感染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①患兒發熱數天且熱退後出現丘疹。②能通過細胞培養分離到病毒,但需時較長,約10~30天,也可能獲得陰性結果。③應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到特異性IgM或IgG類抗體。④血液或唾液作PCR,檢測到HHV-6的DNA。⑤腦脊液PCR測定HHV-6核酸陽性,可診斷腦膜炎患者。
(四)防治原則
體外研究表明,HHV-6對ganciclovir和foscarnet敏感,而對無環鳥苷的敏感性低,但均未獲得臨床應用數據。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亦未研製出有應用價值的疫苗。 它不同於所有已知的人類皰疹病毒,盡管其與HHV-6的同源性很小,但與其他皰疹病毒相比兩者的關系最為密切。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HHV-7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皰疹病毒,HHV-7主要潛伏在外周血單核細胞和唾液腺中,人與人的密切接觸可傳播該病毒,唾液傳播是其主要途徑。
該病毒的分離培養條件與HHV-6相似
與HHV-6一樣,尚無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人皰疹病毒8型(HumanHerpesVirusTyps8,HHV-8)為雙鏈DNA(165kb),主要存在於艾滋病卡波濟肉瘤組織和艾滋病患者淋巴瘤組織中。HHV-8與卡波濟肉瘤的發生、血管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及一些增生性皮膚疾病的發病有關。
HHV-8可通過性交傳播,在發達國家發現於同性戀男性,而在發展中國家男性、女性均有發現。由於病毒可在B淋巴細胞中復制,故能通過輸入污染的血細胞傳播,而血漿則無傳播病毒的作用。盡管HHV-8感染B細胞,但患者並無免疫功能障礙。
感染HHV-8的臨床診斷,可通過血液中HHV-8抗體的測定、末梢血細胞中(主要是B細胞)HHV-8序列測定、卡波濟肉瘤組織中病毒及其基因的檢測等。已有應用免疫熒光ELISA、免疫印跡等方法檢測血清抗原、抗體的報道。血清學方法的敏感性高於病毒序列測定。
② 病毒性皰疹是什麼原因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這種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體內,潛伏到脊神經後根神經節或其它發病部位的神經細胞中。這種病毒平時可以不發病,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創傷、勞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等),潛伏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時病毒沿神經通路下傳,到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引起節段性皰疹。臨床多呈現數個簇集皰疹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分布,常見於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發病之初,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輕度發燒,很快發病部位感覺灼熱,跳著疼痛。如果發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誤診為心臟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當於中醫的「纏腰火丹」、「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蛇丹」、「飛蛇丹」等,俗稱「纏腰龍」,一年四季都可發病。
帶狀皰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方法不當會遺留後遺症.建議中醫中葯治療.用邱-醫-堂皰疹祛毒膏貼敷可治癒.膏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通過膏葯外敷,拔毒生肌,通經活絡。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復神經,把體內的病毒排除體外.使脈絡暢通,氣血流暢,從而不留任何後遺症。在具體治療時有的需要採用內外兼治配合治療。
③ 皰疹病毒好治療嗎
可以治療好的,要去正規的醫院哦
④ 孕檢查出皰疹病毒啥意思
皰疹病毒有8種
1、單純皰疹病毒1型(人類皰疹病毒1型)。
2、單純皰疹病毒2型(人類皰疹病毒2型)。
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
5、巨細胞病毒(人類皰疹病毒5型)。
6、人類皰疹病毒6型。
7、人類皰疹病毒7型。
8、人類皰疹病毒8型。
感染後的常見表象為:神經節腺體、腎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熱性皰疹;唇、眼、腦感染;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單核細胞增多症,眼、腎、腦和先天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嬰兒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
⑤ 人類皰疹病毒有哪些
皰疹病毒系指一大類感染人體後能夠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點:1. 球形、二十面體立體對稱衣殼,基因組為線性雙股DNA。核衣殼周圍有一層厚薄不等的非對稱性披膜。最外層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徑180~200nm,DNA核心直徑約為30~40nm。2. 除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體細胞核內復制,產生明顯的CPE,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可通過細胞間橋直接擴散。感染細胞可與鄰近未感染的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EB病毒和皰疹病毒6型的培養則需人或靈長類淋巴細胞。3. 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又可轉為增殖性感染。潛伏和復發感染是皰疹病毒的突出特點,這一生物學行為可導致某些皰疹病毒的基因組整合於宿主的染色體而構成潛在的癌基因。
皰疹病毒生物分類歸屬於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有分α、β、γ三個亞科,分別稱之α皰疹病毒、β皰疹病毒和γ皰疹病毒,存在於人和動物體內,與人類感染有關者包括:1)α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其宿主范圍廣,復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一類溶細胞性感染的病毒,多潛伏在感覺神經節內;2)β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和7型),該亞科病毒的宿主范圍窄,在細胞培養中復制緩慢,繁殖周期長,受感染細胞變大形成巨細胞,病毒在淋巴細胞內潛伏感染,也可潛伏於分泌腺、腎臟或其他組織;3) γ皰疹病毒( EB病毒、人皰疹病毒8型),主要感染B淋巴細胞並長期潛伏,大多不引起溶細胞性病變。此外,B型皰疹病毒、simian皰疹病毒也偶爾引起人類疾病。
⑥ 皰疹有什麼類型
皰疹是指皰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皰疹病毒科中有八種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2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
HHV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並能長期潛伏在體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再發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疾病。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
與人類感染有關者包括下面的八種:
1、HHV-1
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屬α皰疹病毒。HSV-1的原發感染多發生於半歲以後的嬰幼兒,大多呈隱性感染,病毒潛伏於三叉神經節和頸上神經節內。少數患者可表現為急性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皰疹性濕疹、皰疹性腦炎等。皰疹性腦炎多發生在大齡兒童和成人中,死亡率可達70%。
2、HHV-2
單純皰疹病毒第二型(HSV-2),屬α皰疹病毒。HSV-2的原發感染多見於青春期以後的患者,可潛伏於骶神經節內,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
3、HHV-3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屬α皰疹病毒,會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水痘是兒童的多發性傳染病,帶狀皰疹是成年人的一種散發性疾病。
4、HHV-4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BV),屬γ皰疹病毒,是一種淋巴細胞病毒,會引起人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與伯奇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發病有關。
5、HHV-5
巨細胞病毒(CMV),屬β皰疹病毒。可以引起先天性感染,妊娠期感染者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此外,CMV還可能有致癌作用。
6、HHV-6
玫瑰疹病毒(Roseolovirus),屬β皰疹病毒。會造成第六症,即小兒急疹(嬰兒玫瑰疹)。原發感染後與其他皰疹病毒一樣,可造成潛伏感染。
7、HHV-7
與HHV-6相近,屬β皰疹病毒。引起的症狀也大致相同。
8、HHV-8
是猴病毒屬(kSHV),屬γ皰疹病毒。在卡波西肉瘤和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組織中可發現。
(6)人皰疹病毒6型擴展閱讀:
有的患者皮膚上可能會出現大皰、血皰,甚至糜爛,但無需緊張。只要規范治療,帶狀皰疹是可以很快治好的。要多休息,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並保證充足的水分。
在飲食方面禁忌吃油膩的食物、海鮮、蛋類,家禽也盡量不吃。注意預防繼發細菌感染,不要摩擦患處,避免水皰破裂。可外用3%硼酸溶液或雷夫奴爾濕敷,促使水皰乾燥、結痂。
⑦ 單純皰疹病毒Ⅰ、Ⅱ型抗原檢測陽性是性病嗎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屬於皰疹病毒科的以人類為自然宿主的皰疹病毒共有6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巨細胞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及人皰疹病毒6型。本節主要討論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多引起腰部以上的皮膚皰疹和眼、口腔皰疹。Ⅱ型多引起腰部以下的皮膚皰疹及外生殖器皰疹。男性主要見於包皮、陰莖和龜頭,亦可在陰囊或會陰處;女性主要見於子宮頸,亦可見於陰道及外陰。故與胎兒和新生兒有關的主要是Ⅱ型。但Ⅰ型有進也可引起先天懷和新生兒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較易分離,接種於組織培養(原代兔腎細胞、雞胚細胞、羊膜細胞或Hela細胞、WI-38細胞等)中24~48小時即可出現病變。直接熒光抗體法更可於2小時內得出結果,不但可確定為單純皰疹病毒,而且可分清Ⅰ型或Ⅱ型。應用HSV-DNA酶切電泳圖形分析法,不但可鑒別Ⅰ、Ⅱ兩型,而且可檢測出同型中不同株的差異,故可用於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單純皰疹病毒在人群中廣泛存在,人是唯一的宿主。病人及帶毒者是唯一的傳染源。除皮疹皰液外,唾液、尿和糞便中也都含有病毒。傳染方式很多,主要是通過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Ⅱ型則主要通過性交。由於帶毒者和隱性感染的廣泛存在,加上傳播方式很多,且無可靠的疫苗,故預防較難。 單純皰疹病毒主要侵犯起源於外胚層的組織,如皮膚、粘膜、眼和神經系統。人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對於HSV感染的限局和中止有重要作用,因此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原發感染常為局部感染,免疫未成熟的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和高度營養不良者則可形成全身播散性感染。原發性局部感染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伴有病毒血症。原發性感染後的體液免疫可清除體內大部病毒,而小部分病毒常潛伏在局部感覺神經節內,如三叉神經節、頸上神經節、迷走神經節、骶神經節等。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創傷、月經、情緒激動、手術等刺激下,病毒可在神經節內被激活,沿軸突向其支配的周圍組織擴散而引起復發,故復發總是在相同部位反復發生,而且在皰疹發生前常有局部皮膚的感覺異常。這種復發多不伴有病毒血症。 因此,如果孕婦罹患原發性皰疹病毒感染,病毒就有可能在病毒血症期間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形成先天感染。如果孕婦產道中皰疹病毒(原發感染或復發均可),則病毒可於分娩過程中感染新生兒而引起新生兒感染。無論是先天感染或新生兒感染,預後都較差,如有人統計了298例這種患兒,其中178例死亡,57例有後遺症,僅66例健存。因此對於這種疾患的防治非常重要。 關於HSV引起胎兒畸形的確切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HSV對人類細胞有誘變作用則是肯定的(表13-7)。 從表中可以看出,皰疹病毒感染細胞後,對人類染色體的誘變作用,有斷裂、粉碎、粉碎片、次縊痕區損傷、次縊痕區稀薄、雙體斷裂及裂隙等,至於病毒、染色體畸變與胎兒畸型之間關系如何?還需進一步做更多地觀察與研究。 表13-7 皰疹病毒對人類細胞染色體的誘變作用 臨床診斷和病毒種類 細胞體系 畸變類型
⑧ 這種是什麼皰疹
皰疹是指皰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皰疹病毒科中有八種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2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HHV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並能長期潛伏在體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再發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疾病。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
⑨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是怎麼引起的
問您的主治醫生
⑩ 單純皰疹病毒Ⅰ、Ⅱ型抗原檢測:陽性。這種病是性病嗎嚴不嚴重謝謝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屬於皰疹病毒科的以人類為自然宿主的皰疹病毒共有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巨細胞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及人皰疹病毒6型。本節主要討論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多引起腰部以上的皮膚皰疹和眼、口腔皰疹。Ⅱ型多引起腰部以下的皮膚皰疹及外生殖器皰疹。男性主要見於包皮、陰莖和龜頭,亦可在陰囊或會陰處;女性主要見於子宮頸,亦可見於陰道及外陰。故與胎兒和新生兒有關的主要是Ⅱ型。但Ⅰ型有進也可引起先天懷和新生兒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較易分離,接種於組織培養(原代兔腎細胞、雞胚細胞、羊膜細胞或Hela細胞、WI-38細胞等)中24~48小時即可出現病變。直接熒光抗體法更可於2小時內得出結果,不但可確定為單純皰疹病毒,而且可分清Ⅰ型或Ⅱ型。應用HSV-DNA酶切電泳圖形分析法,不但可鑒別Ⅰ、Ⅱ兩型,而且可檢測出同型中不同株的差異,故可用於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單純皰疹病毒在人群中廣泛存在,人是唯一的宿主。病人及帶毒者是唯一的傳染源。除皮疹皰液外,唾液、尿和糞便中也都含有病毒。傳染方式很多,主要是通過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Ⅱ型則主要通過性交。由於帶毒者和隱性感染的廣泛存在,加上傳播方式很多,且無可靠的疫苗,故預防較難。
單純皰疹病毒主要侵犯起源於外胚層的組織,如皮膚、粘膜、眼和神經系統。人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對於HSV感染的限局和中止有重要作用,因此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原發感染常為局部感染,免疫未成熟的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和高度營養不良者則可形成全身播散性感染。原發性局部感染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伴有病毒血症。原發性感染後的體液免疫可清除體內大部病毒,而小部分病毒常潛伏在局部感覺神經節內,如三叉神經節、頸上神經節、迷走神經節、骶神經節等。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創傷、月經、情緒激動、手術等刺激下,病毒可在神經節內被激活,沿軸突向其支配的周圍組織擴散而引起復發,故復發總是在相同部位反復發生,而且在皰疹發生前常有局部皮膚的感覺異常。這種復發多不伴有病毒血症。
因此,如果孕婦罹患原發性皰疹病毒感染,病毒就有可能在病毒血症期間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形成先天感染。如果孕婦產道中皰疹病毒(原發感染或復發均可),則病毒可於分娩過程中感染新生兒而引起新生兒感染。無論是先天感染或新生兒感染,預後都較差,如有人統計了298例這種患兒,其中178例死亡,57例有後遺症,僅66例健存。因此對於這種疾患的防治非常重要。
關於HSV引起胎兒畸形的確切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HSV對人類細胞有誘變作用則是肯定的(表13-7)。
從表中可以看出,皰疹病毒感染細胞後,對人類染色體的誘變作用,有斷裂、粉碎、粉碎片、次縊痕區損傷、次縊痕區稀薄、雙體斷裂及裂隙等,至於病毒、染色體畸變與胎兒畸型之間關系如何?還需進一步做更多地觀察與研究。
表13-7 皰疹病毒對人類細胞染色體的誘變作用
臨床診斷和病毒種類
細胞體系
畸變類型
單純皰疹病毒Ⅰ型
體外人胚肺細胞
斷裂、粉碎
體外人胚腎細胞
斷裂、次縊痕區損傷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
體外人胚腎和有胚肺細胞
斷裂、次縊痕稀薄
人淋巴細胞
粉碎
Hep-2細胞
雙體斷裂、裂隙、粉碎
水痘-帶狀皰疹
體外肺細胞
斷裂、粉碎片
體內白細胞
斷裂
(一)先天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1、臨床表現與診斷 根據受染的胎齡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妊娠頭8周受染則可發生先天畸形,如妊娠晚期受染則可與新生兒受染相似。一般主要有以下表現:小頭、小眼、脈絡膜視網膜炎、晶狀體混濁、心臟異常(如動脈導管未閉)、顱內鈣化、肢體異常(如短指或短趾)、癲癇發作、痙攣性肢體癱瘓、精神性運動發育遲緩(psychomotor retardation)、子宮內發育遲緩、體溫不穩、腦發育不良、腦積水、精神神經障礙、角膜翳形成、肝脾腫大、肺炎、出生時或生後不久出現皰疹等。此外,流產、早產亦很常見。
關於診斷,由於臨床表現與先天性弓形體病、先天性風疹及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都很類似,甚至有人建議統稱為TORCH綜合征(弓形體、風疹、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綜合征),因此單從臨床表現很難確診,而主要依靠病毒學和血清學檢查。如新生兒病毒分離陽性或血中抗單純皰疹IgM抗體陽性即可確診。直接熒光抗體法檢測病毒抗原亦可迅速診斷。
2、預防和治療 如上所述,先天感染主要是通過病毒血症,而只有原發感染時才出現病毒血症,因此,孕婦的原發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發現與確診非常重要。一般說來,原發性感染的臨床表現常比較重,且常伴有全身反應,如發熱,全身不適等。局部症狀則常有尿痛,白帶,陰部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外陰、會陰、腰部、臀部、陰道皰疹等。但子宮頸皰疹症狀較少,常易被忽視。另外也有不少病人,雖屬原發感染症狀也極輕微,甚至毫無症狀,亦易被忽視。因此原發感染主要依靠血清學診斷,如抗單純皰疹病毒IgM抗體陽性常提示為原發感染。一般抗體在病程中由陰性轉為陽性亦可協助診斷。而復發或再感染時,發病時和發病前一般抗體即可陽性。
但是,孕婦罹患原發感染並非一定感染胎兒。如有人報告14例原發感染之孕婦(其中3例為妊娠早期),所有新生兒均未受染,提示,即使是原發感染,經胎盤傳播也不是很常見的,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如上所述,即使是原發感染,也不一定發生明顯的病毒血症。另外,單純皰疹病毒通過胎盤的能力也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根據以上情況,如證實孕婦為原發感染,則應進行羊水檢查,如羊水中病毒分離陽性,則應考慮終止妊娠,雖然文獻中也有人報告,羊水中單純皰疹病毒陽性而小兒正常。
先天感染亦可由子宮頸上行感染。此多發生於破水後。有人認為,如破水後6小時以上才進行剖腹產,則新生兒感染單純皰疹的機率與經產道分娩同,提示已經發生了上行感染。
治療 目前認為對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能有效的葯物有:局部應用皰疹凈、阿糖腺苷(vidarabine)、干擾素、無環鳥苷(acycloguanosine,acyclovir)等。其中干擾素尚無臨床試用的報告,阿糖腺苷及acylovir對全身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及皰疹性腦炎似有較好的療效(參閱以下「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但是這類葯物只能中止皰疹病毒的感染,對於已經形成的發育缺陷則無能為力。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有些缺陷可能被代償或彌補,有些則持續存在。
(二)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1、臨床表現與診斷 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全身播散型:主為內臟受侵,表現為肝炎(血清轉氨酶升高或/和黃疸、肝脾腫大)。肺炎(呼吸困難、紫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紫癜、血小板減少、血尿、血便)、心包炎、循環衰竭以及全身中毒症狀(精神萎靡、吸乳差、嘔吐、腹瀉、驚厥、昏迷)等。此型可同時合並皰疹性腦炎,亦可不合並。皮膚、粘膜皰前也同樣可有可無;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型:常表現為腦膜腦炎(昏迷、抽搐、病理反射、視神經乳頭水腫、囟門隆起等,腦脊液常呈病毒性感染之改變)。此型可合並皮膚、粘膜皰疹,亦可不合並;③單純皰疹型:僅於皮膚、眼睛或口腔等處出現單純皰疹。皰疹部位有時與分娩時先露部位有關,頭位分娩者常在頭部,臀位分娩者常在臀部及肛周。病變與成人同,偶可變成膿皰及大皰。皮疹可迅速剝脫而造成診斷困難。
三型中以①②型較為常見,兩型可占總數的3/4以上。病死率分另為80%及30%。倖存者也常有遺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和眼睛損害(較少)。
母親產道有皰疹或單純皰疹病毒陽性者診斷較易。發病後皮膚、粘膜伴有典型皰疹病變者診斷也不太困難。但確診還必須病毒學和血清學證明。對於沒有皮疹的患者或皮疹非常不典型的患者則主要靠病毒學與血清學的材料。如果病毒分離陽性或/和新生兒血液中出現特異性IgM抗體,或一般抗HSV抗體在病程中有4倍以上的升高均可協助診斷。
HSV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單獨出現時診斷比較困難。既往多採取顳葉腦組織進行病毒分離或檢測特異性抗原、腦脊液分離病毒或檢測特異性抗原雖亦可確診,但陽性率太低,可能由於病毒量太少。1990年開始有人應用PCR(聚合酶鏈反應)法擴增腦脊液中的病毒核酸,然後用特異性探針進行雜交,結果4例經腦活檢或屍解證實的單純皰疹性腦炎全部陽性,6例對照全部陰性。以後有人報告應用巢式聚合酶鏈反應(nest PCR),認為可以進一步提高靈敏性,值得進一步試用。
2、預防 新生兒皰疹主要經產道感染,此外亦可生後受染(如醫院內交叉感染)。如前所述,妊娠本身有時也可引起皰疹復發,故孕婦發生皰疹的機會較多。有人報告,妊娠後20周產道皰疹病毒的陽性率可達1%,相當於同年齡組非經產婦女的三倍。產道有病毒存在對新生兒的威脅很大,新生兒受染率較高,故有人主張,凡發娩時產道有皰疹者或皰疹病毒陽性者均應進行剖腹產。如有人提出,對於皰疹病毒陽性的孕婦,由妊娠36周開始,每周分離病毒一次,然後根據分娩前的最後一次病毒分離結果決定分娩途徑:如陽性即進行剖宮產,如陰性即進行正常分娩。作者認為,應用此種方法基本上可保證新生兒不受感染。作者應用此法觀察了58次妊娠合並單純皰疹感染的孕婦,共分娩60個新生兒,均未感染單純皰疹。58次分娩中25次正常分娩,剖腹產33次(其中9次由於產科原因)。關於母親有皰疹感染能否哺乳的問題,作者認為,只要注意隔離:穿隔離衣,戴手套,仔細洗手,仍可餵奶。在作者所觀察的60例新生兒中,有35例為母乳喂養,其中13例母親正有單純皰疹感染,但新生兒均未感染。
3、治療 如前所述,目前認為對全身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有效葯物有兩種,一是阿糖腺苷,一是acyclovir。從理論上干擾素也可能有效,但尚缺乏臨床應用的報告。
關於阿糖腺苷,有人(Whitley,1980)曾試用於31例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輸液時間不少於12小時。結果:全身播散性患兒:治療組8/14(57%)病死,對照組11/13(85%)病死。倖存者中,治療組4/6有後遺症(1例有痙攣,2例有小頭、癲癇發作、痙攣、失明,1例有嚴重腦損傷及尿崩症),對照組中1/2有後遺症(小頭、癲癇發作、失明、耳聾)。故總的看來此型的預後不好。但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型則不同,病死率治療組僅1/10,而對照組則為3/6;後遺症治療組為4/9(小頭、癲癇發作、痙攣及失明),對照組2/3(1例偏癱,1例小頭、痙攣)。如將兩型合並計算,則治療組有7/24(29%)小兒健在,對照組僅2/19(11%)。提示,阿糖腺苷治療確有一定好處。至於單純皰疹型,治療組似亦較對照組為優,兩組雖均無病死者,但對照組8例中有3例,其皮膚、粘膜皰疹恢復後1年內卻發生了脈絡膜視網膜炎和/或神經系統損害,其中2例發展至痙攣和失明,1例發展為小並沒有及痙攣。眼中未分離到病毒,也一直沒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或腦脊液異常。提示有些單純皰疹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能是亞臨床型的,這些病兒以後仍可能發生神經系統損害和智力障礙,值得注意。單純皰疹型治療組有4例,均健在,僅1例於2歲時發生了輕度的脈絡膜視網膜炎。提示,即使是單純皰疹型患兒似亦值得進行阿糖腺苷的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作者未觀察到像成人治療過程中的那些胃腸道及神經系統毒性反應,也未見到對骨髓、肝、腎功能的影響,血紅蛋白、白細胞、肌酐、尿素氮也均與對照組同。其他報告也均證實阿糖腺苷對皰疹病毒感染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如有人(Whitley,1981)兩次報告本葯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效果,第一次18例,第二次75例,診斷均經腦活檢病毒分離證實。治療後1月的病死率分別為28%及33%,而對照組為70%。治療組共存活56例,其中30例正常。16例有中度後遺症,10例有嚴重後遺症。
亦有人報告阿糖黃嘌呤核苷(hypoxanthine araleinoside,ARA-R)療效與阿糖腺苷相似,劑量也一樣,而毒性較少。
關於無環鳥苷(acyclovir)目前雖未見到對先天性單純皰疹感染療效的報道,便對有免疫缺陷病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療效的報道提示此葯還是有希望的,如有人曾對心臟移植伴有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病人進行過對照觀察,葯物劑量為250mg/m2,每8小時靜脈點滴一次,點滴時間為1小時,共用7天,結果,病毒均於治療後5日內消失,病變也迅速好轉,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作者並對血清葯物進行濃度測定,發現血清葯物濃度高峰為4.8~40.1μm,遠遠超過對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及Ⅱ型的50%抑制嘗試(分別為0.1及1.0μm)。也有人認為,此葯還可用於單純皰疹復發的預防。如有人對抗-HSV陽性的骨髓移植病人進行觀察,10例於移植前3日開始給葯,劑量及給葯方法同上,共給葯18日,另10例為對照。結果給葯組無1例有皰疹感染,對照組則有7例。也有人報告用5%的Acyclovir油膏塗抹,對生殖器皰疹有治療作用,可使排毒期縮短。
以上材料均提示,此葯值得試用於先天性單純皰疹的治療。由於此葯毒性很小(偶有報告可引起腎功能減退者),因此,是否可用於預防亦值得研究。例如,對於單純皰疹病毒陽性的孕婦是否可用此葯治療(全身和/或局部),以使分娩時病毒陰轉,從而避免剖腹產。
近年來發現有耐無環鳥苷的HSV毒株,主要是脫氧胸苷激酶陰性(TK-)株,但較少見。對耐葯菌株可採取聯合用葯,如無環鳥苷和阿糖腺苷或皰疹凈聯合,亦有人主張無環鳥苷並用靜注免疫球蛋白(IVIG)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