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時疫
A. 疫的讀音
一、讀音:來yì,整體認讀自音節yi,讀第四聲。
二、基本字義:
1、急性傳染病流行的通稱;瘟疫。
2、指疫鬼,古代迷信稱施瘟疫的鬼。
三、組詞:鼠疫、疫情、檢疫、時疫、癘疫、畜疫、疫癘、疫鬼、疫疾、虎疫。
(1)感染時疫擴展閱讀
一、筆畫順序:點、橫、撇、點、提、撇、橫折彎、橫鉤、捺。
二、筆順圖解:
三、詞語解釋:
1、疫症
讀音:[ yì zhèng ]
釋義:疫病。
2、疫情
讀音:[ yì qíng ]
釋義:疫病的發生和發展情況。
3、鼠疫
讀音:[ shǔ yì ]
釋義: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鼠疫桿菌,嚙齒動物如鼠、兔等感染這種病之後,再由蚤傳入人體。主要症狀是高熱,頭疼,淋巴結腫大,全身皮膚和內臟出血。也叫黑死病。
4、疾疫
讀音:[ jí yì ]
釋義:疫病;瘟疫。
5、病疫
讀音:[ bìng yì ]
釋義:指流行性傳染病;疫病。
B. 世界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傳染病是什麼
當然是流感了:
20世紀新型流感病毒全球大流行史共有三次:一是內1918-1919 西班牙流感 ,導致5千萬容-1億人死亡,病毒來源據信為1918年之前從鳥類病毒演化而來;二是1957 亞洲型流感——導致100萬人死亡,病毒來源據信為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在豬身上進行基因交換產生了新型病毒;三是1968 香港型流感 ,導致75萬人死亡,病毒來源據信為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再次發生變異。
C. 在中國古代,當時的人們是怎麼對抗傳染病的
在中國古代,傳染病肆虐,比如天花、肺結核、瘟疫等。由於酷熱、嚴寒、環境衛生不幹凈以及戰亂,古代人和家畜經常會受到傳染病的困擾。為了防止流行病的傳播,古人也想出了各種辦法,比如在古代的高昌國,就有關於房屋租賃與疫病傳播的條款,如房客在租的房子里感染了傳染病死亡,房東要負連帶責任。古時也早有患疫病者不要出門的要求,最早在秦代的時候,就有了專門隔離麻風病人的隔離所,這就像是現代的隔離病房。因為每年都可能出現流行傳染病,很多朝代的太醫院也都會預備一些對抗時疫的葯物。
D. 瘟疫通常怎麼傳染
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溫疫在我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溫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認為溫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素問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指出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只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文中的「傷寒」,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烈性傳染病,可見當時溫疫流行之猖獗。 曹植《說疫氣》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描繪了當疫病流行的慘狀,並明確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也記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是當時凄涼情景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記載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連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也一時俱逝。其慘狀可見一斑。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溫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疫癘病諸候》認為疫癘病「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有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雲疫癘病。」並認為嶺南地區的青草瘴、黃芒瘴等瘴氣也屬疫癘病范圍。並進一步指出:「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葯及為法術以防之。」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出於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溫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癘」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金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元代醫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溫疫五》:「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總結了溫疫的治療方法。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氏認為戾氣是物質性的,可採用葯物制服。雖然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又進一步指出「物之可以制氣者葯物也。」 戾氣是通過口鼻侵犯體內的。認為「邪從口鼻而入」,又感染戾氣的方式,「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 而人體感受戾氣之後,是否致病則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指出「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戾氣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與散發性的不同表現。而戾氣致病又有地區性與時間性的不同情況。此外,由於戾氣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臟器部位也不一。認為「……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並且還指出人類的疫病和禽獸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氣所引起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清朝余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綜上所述,中醫葯學在與溫疫長期的斗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臨床治療方法。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葯治療急性傳染病的作用。
E. 瘟疫一詞常常出現在古裝劇里,它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古裝劇中出現的瘟疫通俗說來,就是現代的傳染病。而瘟疫指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類傳染性強的病症。瘟疫的出現主要是由容易傳染且感染性強的細菌、病毒和微生物引起的,非典、鼠疫、天花、流感也屬於一種瘟疫。
至於瘟疫的症狀,在古籍《丹溪心法·瘟疫五》中有記載,裡面記錄得了瘟疫的人的特點是發病很快,一旦發病死亡率特別高,而且容易出現一開始怕冷繼而渾身發熱,還會伴隨頭疼、舌頭發白等症狀出現。
春秋時期的古人發現,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都有出現瘟疫的可能,而時令之氣不正時,即天氣反常之時,就容易出現瘟疫。可見,瘟疫無論出現於何時都害人不淺,由古至今,人類都在與瘟疫鬥智斗勇。
F. 瘟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鼠疫
免疫接種:目前我國選用菌苗是EV76鼠疫凍幹活菌苗,由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所生產,免疫有效期為6個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個月以皮上劃痕法進行預防接種。預防接種的范圍:
a.在發現人間或動物間鼠疫的地區,人群進行普遍接種。
b.進入鼠疫動物病疫區工作或捕獵的人員,在工作之前兩個月內完成預防接種。
c.從事鼠疫強毒實驗室工作人員。
禁忌症:
a.體溫37℃以上,周身不適者。
b.患急性傳染病者。
c.嚴重心、肝、腎及結核病患者。
d.妊娠前6個月及哺乳期、月經期。
e.體質極度衰弱者。
f.懷疑感染鼠疫或潛伏期內者。
1.人間疫區處理;有鼠疫流行病學指征和較典型的鼠疫臨床症狀,不能排除鼠疫者,可確定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為鼠疫區,在當地黨政領導、衛生防疫、公安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疫情指揮部的領導下,劃定大小隔離圈,封鎖隔離,並對在9日內與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實行健康隔離和預防性投葯治療,如有離開本地者,應通報追蹤,就地隔離留驗。在大小隔離圈內對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種物品均應進行徹底消毒和最後的處理(化學、高溫、高壓),屍體經消毒,焚燒後深埋,並對周圍環境進行徹底的衛生清掃和滅鼠滅蚤。以切斷再傳播的途徑,當最後一例病人經疫區處理後九天,再無新發病人,可解除隔離。
2.動物間疫區處理:在動物鼠疫流行區包括血清學陽性的現疫流行區進
行投葯,徹底的滅鼠滅蚤,尤其是流行區內的居民點和交通要道周圍,根據可能污染的范圍,對直接接觸者限制外出,監視九天。在當年有鼠疫動物病流行的地區,禁止私自獵獺和剝食,作好人群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人間鼠疫的發生。
登革熱
降低體溫
對高熱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溫,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熱葯物。對高熱不退及毒血症狀嚴重者,可短期應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
2.補液
對出汗多、腹瀉者,先作口服補液,注意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必要時應採用靜脈補液,糾正脫水、低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但應時刻警惕誘發腦水腫、顱內高壓症、腦疝的可能性。
3.降低顱內壓
對劇烈頭痛、出現顱內高壓症的病例應及時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靜脈滴注。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有助於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對呼吸中樞受抑制的患者,應及時應用人工呼吸機治療。
登革熱是一種具自限性傾向的傳染病,無並發症患者的病程約為10天。本病通常預後良好。死亡病例多為重型患者。
G. ev71病毒症狀怎麼傳染的
腸道病毒EV71感染主要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觸傳播,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發。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肺水腫、腦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較輕,可治癒。少數患者可出現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和肺水腫等並發症,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專家提醒,群眾在春夏季節更應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哺乳期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哺乳前要清洗乳頭。托幼機構、小學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場所,建議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長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相關部門。如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對玩具、被褥、桌椅等進行消毒;同時做好食堂、衛生間、教室等的消毒處理。
H. 有關瘟疫的幾個問題。
瘟疫多了去了,你要了解什麼瘟疫的具體症狀什麼治療方法?你這哪是問題啊。活該0回答
I. 小說中眉庄染時疫的真相是在第幾集揭露的
第二集第十四章。
【原文:然而不幸的是,禁足於存菊堂的眉庄也感染了可怕的時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