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感染
⑴ 飛沫傳播在空氣中存活時間有多久
當打噴嚏或咳嗽時記得捂住嘴,隨後清洗手掌;近日,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來研究某些誘發疾病的常見細菌如何能夠傳播4米,並且在空氣中能夠存活45分鍾,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志PLOS ONE上。相關研究或為人們有效預防流感等空氣傳播病毒擴散提供新的思路和幫助。
研究者Lidia Morawska教授表示,本文研究首次闡明了空氣傳播的銅綠假單胞菌能夠生存的時間,這種細菌是一種和醫院內獲得性感染直接相關的多重耐葯性細菌,當人們咳嗽或打噴嚏時就會排出這種細菌。此前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病原體能夠擴散4米,並且離開機體後還能夠存活45分鍾。
目前大量研究都重點關注於實驗室產生的生物氣溶膠或者空氣飛沫,這些在組成和產生機制上都不同於人類機體所產生的自然呼吸飛沫。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來靶向研究來自人體中生物氣溶膠的短期壽命和長期壽命,首先研究者從囊性纖維化和慢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兩位患者機體中樣本中收集空氣咳嗽飛沫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表示,來自患者咳嗽飛沫中的細菌會分為兩個時間段衰退。
一旦咳嗽飛沫遇到空氣就會快速變干,冷卻,並且變得足夠輕能夠「懸浮」在空氣中,當然,當同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後其也會發生部分降解,較大的飛沫會花費較多的時間來蒸發。研究者發現,乾燥飛沫液滴中活性細菌的濃度會快速發生衰變,其中大部分細菌會在10秒內發生變化,而另一部分細菌的「半衰期」則超過了10分鍾。某些銅綠假單胞菌對快速的生物衰變會產生一定耐受性,其會在室內空氣中保持足夠長時間的活性來形成潛在的空氣傳播感染,尤其是針對一些呼吸道問題的患者,比如囊性纖維化患者等。
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由於這些液滴是從呼吸道的不同部分產生的,而且其攜帶了不同的細菌;攜帶細菌的較大飛沫液滴往往會花費較長時間來蒸發,這往往使其對衰退產生了較強的耐受性,而且容易讓細菌存活時間更久。最後研究者Morawska表示,本文研究對於後期開發有效控制院內感染以及治療囊性纖維化等疾病的患者的新型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⑵ 被蚊子咬和血液有關系嗎
據說是O型血招蚊子 可我就是O型血啊 蚊子真的不咬我、、、
記得採納啊
⑶ 澳洲木瓜膏可以抹在刮爛的還流血的傷口上嗎,傷口感染了抹了兩次,是
刮爛流血請到葯房買紗布和雲南白葯包紮一下。木瓜膏不是葯物,後期皮膚恢復的時候摸木瓜膏可以會更快一些。但是傷口初期還是需要葯物止血消炎的!
⑷ 伊朗首現新冠肺炎,現在都陸續有哪個國家有新冠肺炎患者
韓國,日本都陸續出現了新冠肺炎患者。
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衛生局20日發布公告說,該州一名確診的新皇冠肺炎患者已經治癒,並於19日晚上出院。該患者是目前在昆士蘭州確診的五種新冠狀肺炎患者之一,其他四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療並且情況良好。中國今年1月在斯里蘭卡度假時,一名被診斷出患有新冠狀病毒的中國患者於19日從醫院獲釋。斯里蘭卡衛生部長帕維特拉·范亞拉基親自送走了他,這位43歲的女性患者是斯里蘭卡唯一確診的新冠狀病毒病例。
⑸ 夢見全世界的植物變成紅色 動物被感染瀕臨滅絕 看到人類就攻擊 預示著
動物:
大海牛於1768年滅絕;
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恐鳥於1800年左右滅絕;
大海雀於1844年滅絕;
開普(好望角)獅於1865年滅絕(生活最南端、最大的獅子亞種)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唯一產於非洲的棕熊和熊類);
南極狼於1875年滅絕(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犬科);
美國緬因洲海鼬於1880年滅絕;
牙買加倉鼠於1880年滅絕(區域性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於1882年滅絕(區域性滅絕);
斑驢於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區域性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於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於1901年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於1902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於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澳洲大陸)於1906年滅絕(區域性滅絕);
阿拉斯加棕熊
西袋狸於1910年滅絕;
東袋狸於1940年滅絕;
北狼(紐芬蘭白狼)於1911年滅絕(唯一全身純白的灰狼);
卡羅萊納鸚哥鳥於1914年滅絕
旅鴿(北美旅鴿)於1914年滅絕(數十億只不到一個世紀時間滅絕);
基奈山狼於1915年滅絕(最大的狼亞種);
佛羅里達黑狼於1917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於1920年滅絕;
巴巴里獅於1922年滅絕;
中國犀牛於1957年滅絕(區域性滅絕);
澳豚足袋狸於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於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於1930年滅絕;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於1930年滅絕;
巴厘虎於1937年滅絕(最小的老虎亞種);
巴基斯坦沙貓於1940年滅絕;
印度亞洲獵豹於1948年滅絕(區域性滅絕);
斑驢
喀斯喀特棕狼於195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於1983年滅絕;
裏海虎(西亞虎)於1980年滅絕;
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
瓜地馬拉鸊鷉於1987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於20世紀90年代滅絕(區域性滅絕);
亞歐水貂於1997年左右滅絕.
植物:
本內蘇鐵
裸蕨
蘆木
封印木
鱗木
萊尼蕨
星木
⑹ 自來水裡有食腦蟲嗎
你是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那個嗎?
所謂的「食腦蟲」就是一種阿米巴原蟲,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原生動物,如下圖:
它沒有細胞壁,所以身體可以變形,如球形、橢圓形等,也可以像上圖一樣,伸出數量不等的偽足,變成不規則形。它安靜時,就像一滴微小的「臟水滴」。伸出偽足的目的是包圍食物(其他更小的單細胞生物,如細菌、藻類等)和移動。所以阿米巴蟲也叫「變形蟲」。
變形蟲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當然在相對封閉的水體中更多,如池塘,湖泊,在流動水體中也有,如河流里,在潮濕的泥土中也能找到。
變形蟲的種類非常多,大小不一,但絕大多數對人體無害。但也有對人體有害的,如「阿米巴痢疾」,就是一種阿米巴蟲引起的。而像「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這樣的種類更是鳳毛麟角。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不止在澳大利亞有,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也有。
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有200多個感染病例,存活下來的不到10例,且全是成年人。其中,美國一共發病133例,僅有3例存活,致死率高達97.7%。中國也曾發現過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的病例,正式報告過的不到10例,但沒有一個人存活下來,致死率為100%。
近年來越來越多個案表明,這種「食腦蟲」,越來越多出現在家庭的用水設備中,比如說自家用的自來水中。醫生表示,如果接觸了包含食腦蟲的水源,食腦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從鼻腔進入到大腦內部。一旦食腦蟲進入大腦基本上是無法控制的,先是低燒,嘔吐,跟普通感冒發燒無異,然後癲癇,全身痙攣,最後受盡折磨死去。
昆士蘭州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夏季氣候炎熱,水體中阿米巴蟲數量大增,從而增加了被感染的幾率。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感染者少,是因為歐美人有飲用生水的習慣。而中國人(東方人)習慣把水燒開了再喝,此時,水中各種微生物都被殺死了,當然就不容易被感染了。
所以說,要杜絕這種阿米巴蟲感染,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不喝生水,尤其是不喝封閉水體中的生水。把水燒開再用、再喝就沒問題了。在野外時,用水清洗過的食物(如蔬菜等),也要做成熟的食物再吃。
⑺ 柳絮會攜帶新冠病毒,從而導致跨區域性傳播
謠言:
如今春暖花開,漫天飛舞的柳絮會攜帶新冠病毒,從而導致跨區域性傳播。
辟謠:
太長不看版,先說結論:在正常情況下,柳絮攜帶新冠病毒並導致感染新冠肺炎的幾率極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首先,柳絮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較大數量的病毒顆粒附著於柳絮上;2、這些病毒必須具有較強感染活性。
新型冠狀病毒濃度最高的地方,一般是集中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或者集中存放患者或病毒污染的醫療垃圾的區域。根據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指南的要求,患者會盡量被安排在負壓病區或病房內(污染空氣不能逃逸到環境中的區域),被污染的區域會定期消毒,病區的污染空氣需要經過處理後才能排放,醫療垃圾也需要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很難出現大量病毒附著在幾米甚至十幾米高的柳絮上的情況。
如果在極低的幾率下部分病毒逃逸到環境中,而又碰巧遇到了一棵大柳樹,或者某位患者不小心沖著這棵大柳樹的滿樹飛絮咳嗽了半個小時,導致部分病毒附著在柳絮上,咱們就得考慮另一個情況了自然通風。通風能夠有效地稀釋局部空間的病毒濃度,所以預防病毒氣溶膠傳播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有效通風,在人數較少的空曠環境中可以摘下口罩也是因為自然通風。戶外種植的柳樹應該說是處於自然通風效果最好的環境,所以即便有些病毒附著於柳絮上,也很可能會被通風迅速的吹走稀釋掉,這就進一步降低了病毒附著於柳絮上的幾率。
萬一還有一些頑強的病毒緊緊依附於柳絮不肯離開怎麼辦呢?咱們再來算一算病毒的感染活性。2020年3月27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篇報道表明,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可以理解為空氣中)和銅表面的半衰期(病毒損失半數感染能力的時間)大約是1.2小時;在紙板、不銹鋼、和塑料表面的半衰期分別是3.5、5.6和6.8小時。如果把10000個病毒顆粒放置在上述環境中,在72小時之後最多還能檢測到不到4個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顆粒(不銹鋼和塑料)。2020年4月2日,另一篇發表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文章表明,把30萬個病毒顆粒放置在不同材料的表面,3小時後就無法從紙巾上檢測到有感染力的病毒,1天之後木材和布料上也無法檢測到有感染性的病毒,光滑表面看上去更有助於病毒的長時間存活,但即便如此,7天之後也無法從玻璃和紙幣上檢測到病毒了。從這兩篇報道應該可以推斷,即使還有少量病毒附著在柳絮上,只要經過幾個小時到1天,應該就不具備感染能力了。
假設運氣再背一點,碰巧這些頑強的病毒附著在柳絮上之後沒有被風吹走而且立刻就隨風飄盪到了我們的鼻子里,咱們還得考慮究竟有多少病毒進入到我們體內才能造成感染。根據目前的靈長類動物實驗證據,70萬個病毒顆粒可以經鼻腔和呼吸道導致獼猴(體重平均約8kg)感染。導致人感染的病毒劑量還沒有見到文獻報道,但如果病毒數量較少,估計感染人的幾率會非常低。
綜上所述,如果在無巧不成書的小概率情況下,(比如因為某種機緣巧合大量新冠病毒污染了某棵柳樹並附著於部分柳絮上,正好趕上沒有風的環境導致病毒無法被自然通風所稀釋,接著又在極短的時間內碰巧飄到了某人的身邊,還被吸入了鼻腔並且逃過了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反應),的確不能排除柳絮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但這個幾率一定比我們買彩票中頭獎還低。與其為柳絮傳播新冠病毒的極低可能性擔憂,我們更應該注意柳絮引發的過敏和火災問題。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不必擔心新冠病毒通過柳絮傳播疫情。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524720300033?via%3Dihub
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2666-5247%2820%2930003-3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biorxiv/early/2020/03/17/2020.03.17.995639.full.pdf
辟謠專家:趙非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載體工程中心主任 原武漢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員
復核專家:胡文彪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中澳公共衛生中心主任
⑻ 13個已被科學證明的養貓好處
1、養貓的人較容易與他人產生共鳴
養貓、愛貓的人會比較習慣性地去體諒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感情,因此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貓咪會有助於塑造他們樂於助人的性格品質。
2、愛貓不容易墨守成規
舊金山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如果人在選擇寵物時更傾向於貓咪,那麼說明性格更開明、敏感,而且不容易墨守成規。
3、貓的碳排放比狗低
狗狗一生消耗的資源對環境的影響等同於一輛悍馬,而貓咪大概只相當於一輛高爾夫。
4、貓咪是小朋友的好朋友
針對家裡養貓的小朋友的調查報告顯示,有87%的小朋友把貓咪當成好朋友。其中81%的小朋友都表示比起家人和朋友,他們更願意向貓咪傾訴心事。
5、家有貓咪的小朋友更健康
早年有貓咪陪伴成長的兒童幾乎對哮喘免疫。而家中養有貓咪的小朋友免疫力更強,相比不養貓咪的孩子,養貓的孩子每年少缺課9天。另外還有報告稱,從小和貓咪一同成長的小孩子,發生耳部感染的幾率較低。
6、貓咪有助自閉症兒童康復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養貓的自閉症兒童無論是說話、直視他人,還是微笑的幾率都要比比不接觸貓咪的要大得多,由於貓咪的行為比較有節制,因此會比活躍的狗狗更適合自閉症兒童。
7、貓讓主人較快從低沉的情緒恢復
人在遭遇挫折失落時,想起自己的貓貓和想起好友同樣能夠幫助人心情恢復。
8、養貓有助降低膽固醇
加拿大科學家認為養貓可以降低甘油三酸脂水平,從而防止高膽固醇。
9、養貓可以治療抑鬱症
科學家相信養貓可以緩解,甚至是治癒抑鬱症。
10、養貓可以降低淋巴癌發病概率
研究報告指出養貓的人患有淋巴癌的幾率較小,而且養貓時間越長風險越低。這是因為在接觸貓咪的過程中,它們攜帶的細菌會有提高抗感染能力的功效。
11、貓舒服時發出的呼嚕聲能治病
貓咪呼嚕時發出的聲音在20 – 140 Hz,很適合治療某些疾病,比如令聽者血壓下降、舒緩減輕呼吸困難、甚至幫助軟組織和骨傷恢復。
12、養貓可以降低心臟病發的幾率
Minnesota大學的一項持續了10年的調查顯示,養貓能夠幫助人減壓放鬆,因此能大大降低心臟病發的幾率。
13、養貓等於戀愛
如果家裡養了貓,主人的幸福度會比較高。尤其是對女性而言,養貓對幸福感的提升和戀愛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