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感染期
1. 蛔蟲,鉤蟲,絲蟲,肝吸蟲,血吸蟲的感染期分別是
蛔蟲:感染期卵
鉤蟲:絲狀蚴
絲蟲:絲狀蚴
肝吸蟲:囊蚴
血吸蟲:尾蚴
2. 感染肝吸蟲會有什麼症狀
肝吸蟲病又稱華支睾吸蟲病是肝吸蟲成蟲寄生肝內膽管所引起。蟲卵隨膽汁入腸,由糞便排出體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體內發育形成尾蚴而出螺體,再侵入淡水魚或小蝦肌肉內,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雜食動物吞食帶囊蚴的魚蝦,即被感染。成蟲壽命達15-25年,我國華東、華南、西南、東北等共有23個省、市、自治區有此病分布。輕中度感染時肝內膽小管病變不明顯,蟲數多時肝內膽小管因機械性堵塞、膽汁淤積而擴張,膽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時可有細胞浸潤及膽小管周圍充血等炎症變化。慢性感染則以結締組織及彈力纖維增生為主,肝細胞可有脂肪變性萎縮,肝吸蟲感染偶有引起膽汁性肝硬化,也可誘發肝膽管及膽囊內膽色素結石,本病與原發性膽管細胞癌間可有一定關系。
本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視感染輕重而異。感染較輕者可無症狀,當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區居民時,人體反應常特別顯著,患者可出現發熱、乏力、黃疸、肝區疼痛,肝臟腫大且有壓痛。流行區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乏力、營養不良、黃疸、肝臟腫大等症狀。少數長期反復嚴重感染者,最後可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當成蟲遷移至總膽管時,可引起膽絞痛和梗阻性黃疸。
3. 肝吸蟲、肺吸蟲潛伏期有多長
感染肝吸蟲病潛伏期一個月左右,血中嗜酸性粒細胞一般會增高,所以血液檢查有一定提示意義,檢查糞便中的肝吸蟲卵一般可以確診,少數病人有輕度上腹部不適,腹瀉等,
4. 患肝吸蟲治療時間需要多長
肝片吸蟲病是由片形屬吸蟲寄生在動物的肝臟膽管內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以破壞動物肝臟、膽管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膽管炎為特徵,嚴重時可造成幼畜大批死亡。
1 病原學
在我國主要為肝片形吸蟲和大片形吸蟲,屬復殖目、片形科、片形屬。
片形吸蟲成蟲為雌雄同體,新鮮蟲體呈棕紅色,背腹扁平,口吸盤位於蟲體前端,腹吸盤與口吸盤相距很近。肝片形吸蟲長20~40毫米,寬10~13毫米,前端突出部呈錐形,其底部突然變寬,形成明顯的「肩」。大片形吸蟲長30~75毫米,寬5~12毫米,肩不明顯。
2 流行病學
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毛蚴,鑽人錐實螺體內發育成尾蚴,離開螺體,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牛、羊吃草或飲水時吞人囊蚴,幼蟲在體內移行到肝臟鑽進膽管,發育為成蟲。
本病在多雨年份多發,而在乾旱年份發病少。在自然條件下,新鮮雨水能刺激成熟的尾蚴大量溢出,特別在久早逢雨的溫暖季節與多雨年份,常促成暴發。主要侵害牛、羊、駱駝、鹿、馬,豬也能感染,人偶爾也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
3 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
輕微或中等感染,而家畜體況又好時,一般不表現症狀。嚴重感染時,有明顯症狀。
急性型: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消失,體溫升高,貧血,腹痛,腹瀉,肝腫大有壓痛。有時突然死亡。
慢性型:貧血,結膜與口黏膜蒼白,在頜下、胸部及腹部發生水腫。食慾不振,體態消瘦,被毛粗亂、乾燥易脫斷、無光澤,肝腫大和腸炎等。
4 診斷
取糞便檢查蟲卵,或死後剖檢在肝膽管內發現成蟲可確診。
5 防治
在本病流行地區,每年春末、冬初進行預防性驅蟲。建立安全牧地和池塘,供牛、羊放牧和飲水。將糞便等堆積發酵。消滅錐實螺。治療可用硝氯酚或硫雙二氯酚等葯物。
中華肝吸蟲鮮少造成急性症狀,一般上在吃了未煮熟的魚的10到26天內,身體會開始出現發燒、食慾不振、腹部疼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全身軟弱或浮腫。一般上這些症狀會持續2到4個星期。[1]肝腫大和淋巴結種大的現象也有可能出現。此時,一般人的血液中的嗜伊紅血球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3到4個星期後便能在病患的糞便中驗出中華肝吸蟲的卵。
治療的話需要幾個療程 一個療程大概在半個月 吃葯最好經常換葯不要長時間吃一種葯. 一般要 倆月才能治癒. 半年後在去做個檢查.
5. 肝吸蟲病能潛伏3年嗎
基本不會,肝吸蟲病潛伏期為1個月左右,輕度感染常無明顯症狀,僅在病人糞便中發現蟲卵,少數有輕度上腹部不適、腹瀉等。較重感染者起病緩慢,除有納差、腹瀉、腹脹等消化道症狀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暈等神經衰弱症狀。肝腫大以左葉為著,少數反復感染者,最終可發展為肝硬化和門脈高壓。嚴重感染的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對本病缺乏免疫力,或連續多次大量感染者,可在大便未查見蟲卵之前,突然發生寒戰、高熱和腹瀉,肝腫大並有壓痛,少數有脾腫大和黃疸,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6. 蛔蟲,鉤蟲,絲蟲,肝吸蟲,血吸蟲的感染期分別為
親愛的網友,您好:
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正在學習臨床的醫學生,我的回答只能代表個人觀點,不具有任何權威性,僅供參考。但是,請相信,作為出色知道團隊的一員,我的回答是謹慎而有自信的。
因為不同寄生蟲的種類以及感染人群的體質不同,個人覺得不能每個都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這里有部分關於感染期時間的大致簡介~我只能做到這步了~
蛔蟲
蛔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後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
絲蟲
感染期絲狀蚴進入人體後的具體移行途徑,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幼蟲可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再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結,幼蟲在此再經2次蛻皮發育為成蟲。雌雄成蟲常互相纏繞在一起,以淋巴液為食。成蟲交配後,雌蟲產出微絲蚴,微絲蚴可停留在淋巴系統內,但大多隨淋巴液進入血循環。自感染期幼蟲侵入人體至發育為成蟲產生微絲蚴所需的時間,過去認為班氏絲蟲約需1年,但檢查患者淋巴結組織,最早於感染後3個月即可查到成蟲。據我國學者用周期型馬來絲蟲絲狀蚴人工感染長爪沙鼠的觀察,雌蟲於接種後57天即發育成熟,63天在鼠腹腔液中可查見微絲蚴。
肝吸蟲
一般認為脫囊後的後尾蚴沿肝汁流動的逆方向移行,經膽總管至肝膽管,也可經血管或穿過腸壁經腹腔進入肝膽管內,通常在感染後1個月左右,發育為成蟲。成蟲在人體的壽命尚缺准確數據,一般認為有的可長達20~30年。囊蚴進入終宿主體內至發育為成蟲並在糞中檢到蟲卵所需時間隨宿主種類而異,人約1個月,犬、貓約需20~30天,鼠平均21天。人體感染後成蟲數量差別較大,曾有多達21,000條成蟲的報道。成蟲壽命約為20~30年。
血吸蟲
蟲卵隨血流進入肝臟,或隨糞便排出。蟲卵在水中數小時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鑽入釘螺體內,發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從螺體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動物,即鑽入皮膚變為童蟲,以後進入靜脈或淋巴管,移行至腸系膜靜脈中,直至發育為成蟲,再產卵。血吸蟲尾蚴侵入人體至發育為成蟲約100天。
鉤蟲
感染期蚴具有明顯的向溫性,當其與人體皮膚接觸並受到體溫的刺激後,蟲體活動力顯著增強,經毛囊、汗腺口或皮膚破損處主動鑽入人體,時間約需30分鍾至1小時,感染期蚴侵入皮膚,除主要依靠蟲體活躍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與咽管腺分泌的膠原酶活性有關。鉤蚴鑽入皮膚後,在皮下組織移行並進入小靜脈或淋巴管,隨血流經右心至肺,穿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此後,幼蟲沿肺泡並藉助小支氣管、支氣管上皮細胞纖毛擺動向上移行至咽,隨吞咽活動經食管、胃到達小腸。幼蟲在小腸內迅速發育,並在感染後的第3~4天進行第三次蛻皮,形成口囊、吸附腸壁,攝取營養,再經10天左右,進行第四次蛻皮後逐漸發育為成蟲。自感染期蚴鑽入皮膚至成蟲交配產卵,一般約需時5~7周
網路知道,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7. 如果感染了肝吸蟲病,有什麼症狀呢
肝吸蟲病又稱華支睾吸蟲病是肝吸蟲成蟲寄生肝內膽管所引起。蟲卵隨膽汁入腸,由糞便排出體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體內發育形成尾蚴而出螺體,再侵入淡水魚或小蝦肌肉內,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雜食動物吞食帶囊蚴的魚蝦,即被感染。成蟲壽命達15-25年,我國華東、華南、西南、東北等共有23個省、市、自治區有此病分布。輕中度感染時肝內膽小管病變不明顯,蟲數多時肝內膽小管因機械性堵塞、膽汁淤積而擴張,膽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時可有細胞浸潤及膽小管周圍充血等炎症變化。慢性感染則以結締組織及彈力纖維增生為主,肝細胞可有脂肪變性萎縮,肝吸蟲感染偶有引起膽汁性肝硬化,也可誘發肝膽管及膽囊內膽色素結石,本病與原發性膽管細胞癌間可有一定關系。
本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視感染輕重而異。感染較輕者可無症狀,當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區居民時,人體反應常特別顯著,患者可出現發熱、乏力、黃疸、肝區疼痛,肝臟腫大且有壓痛。流行區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乏力、營養不良、黃疸、肝臟腫大等症狀。少數長期反復嚴重感染者,最後可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當成蟲遷移至總膽管時,可引起膽絞痛和梗阻性黃疸。
如果得了肝吸蟲病,趕緊吃史克腸蟲清殺蟲,史克腸蟲清殺肝吸蟲安全有效,別別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哦
希望對你有幫助
8. 感染肝吸蟲一個月能查到嗎
糞檢找到華支睾吸蟲卵是確診的根據,一般在感染後1個月可在大便中發現蟲卵,常用的方法有:
(1)塗片法:直接塗片法操作雖然簡便,但由於所用糞便量少,檢出率不高,且蟲卵甚小,容易漏診。定量透明法(Kato-Katz,甘油紙厚塗片透明法),在大規模腸道寄生蟲調查中,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糞檢方法之一,可用於蟲卵的定性和定量檢查。[6]
(2)集卵法:此法檢出率較直接塗片法高。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澱集卵法兩類,沉澱集卵常用水洗離心沉澱法,乙醚沉澱法。
(3)十二指腸引流膽汁檢查:引流膽汁進行離心沉澱檢查也可查獲蟲卵。此法檢出率接近100%,但技術較復雜,一般患者難以接受。臨床上對病人進行膽汁引流治療時,還可見活成蟲,蟲體表面光滑,卷縮有蠕動,根據形態特徵,可作為診斷的依據。
華支睾吸蟲卵與異形類吸蟲卵在形態、大小上極為相似,容易造成誤診,應注意鑒別。[6]
免疫學診
隨著酶、同位素、生物素和膠體金等標記技術和新方法的發展和應用,大大提高了檢測血清抗體或抗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使華支睾吸蟲病診斷率大大提高。在臨床輔助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中,免疫學方法已被廣泛應用。
常用的方法有間接血凝試驗(IHA)、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6]
影像學診
用B型超聲波檢查華支睾吸蟲病患者時,在超聲像圖上可見多種異常改變,如肝內光點粗密欠均,有斑點狀、團塊狀或雪片狀,彌漫性中小膽管不同程度擴張、膽管壁粗糙、增厚,回聲增強或膽管比例失常及枯枝狀回聲。盡管聲像圖特異性不強,但與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對比分析,仍具一定診斷價值。[6]
CT檢查對華支睾病診斷也有較大價值。有資料報道,在CT照片上,華支睾吸蟲膽道感染具有以下特徵:肝內膽管從肝門向周圍均勻擴張,肝外膽管無明顯擴張;肝內管狀擴張膽管直徑與長度比多數小於1:10;被膜下囊樣擴張小膽管以肝周邊分布為主,管徑大小相近,這些是特異性徵象;少數病例膽囊內可見不規則組織塊影。因此認為CT是本病較好的影像學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