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感染
Ⅰ 苗族有哪些歌
苗族歌的種類非常多,具體介紹如下:
1、創世歌:是一種很古老的神話故事歌,主要是敘述天地日月的起源,萬物的產生。這類歌有《開天闢地歌》、《萬物起源歌》等。祖先歌:主要敘述人類的產生,民族的來源和遷徙,如《人類起源歌》、《洪水滔天》等。這類歌主題思想積極進取,在相當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有史料研究價值;
2、祖先歌:主要敘述人類的產生,民族的來源和遷徙,如《人類起源歌》、《洪水滔天》等。這類歌主題思想積極進取,在相當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有史料研究價值;
3、理歌、議榔詞:反映了苗族古代社會組織情況,主要是敘述各種社會倫理、行為規范,規勸人們去惡從善;
4、遷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遷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遷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東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銅仁地區的《修相修瑪》,黔西北的《楊魯話》,貴陽地區的《格羅格桑》等。
松桃和黔東南的遷徙歌,反映場面宏大,表述了人與人和人與自然斗爭的激烈情況。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對研究苗族歷史很有價值;
5、起義斗爭歌:又稱反歌,多是控訴舊社會的黑暗和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如黔東南的《張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這類歌情調激昂,富於戰斗精神;
6、生產勞動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東南的最為完整,如《刺綉歌》、《種棉歌》、《紡紗織布歌》、《蠟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題思想積極,多是鼓勵人們努力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7、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所唱的歌。用詞含蓄優美,富於抒情。有表白式、問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8、苗族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內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變過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較著名的有各地普遍流傳的《兄妹結婚》,黔東南的《開親歌》、《男婦出嫁》、《換嫁歌》(女子換男子出嫁),黔北遵義地區的《接女婿》、《送親歌》等。
(1)松桃感染擴展閱讀:
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遊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
飛歌是流行於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聲歌唱,其曲調高亢,豪邁奔放,餘音震山樑,非常有特點,其內容有情歌、時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各種民歌形式有傳統的歌詞,也有即興編唱的內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一種說唱文學,它在民間詩歌和傳說故事的基礎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時而敘述時而呤唱,其內容多是反映民事糾紛和社會現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除此之外,盤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願、顯示才能的一種古老的對歌方式。昭通一帶苗族的「盤歌」非常有趣。
在盤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雙方通過對唱,顯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輸了,女方便用水將男方潑走。潑水在苗家不是惡意,而是一種善意的洗禮。如果以方對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還可以唱到定婚。
Ⅱ 苗族的習俗有哪些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發,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後,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層的七對紐扣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
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復雜。
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內面。花垣等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綉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綉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從佩戴的部位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耙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
衣褲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袖口之大,約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習慣要滾邊、綉花或縷紗,並要加上欄桿花瓣於其問。有的還需在開岔和放擺前後兩面的邊緣刺綉挖雲鉤。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製作一套苗族婦女的衣褲,縫工、綉工精緻的,需工日數十。褲子較短,褲腳較大。褲筒邊緣的滾邊、綉花或數紗與衣服相同。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綉花紋,並滾欄桿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滿綉花,頭尖口大,後跟上耳,以便穿著。
解放後,在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二、節 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清明歌會均有傳統的中心會場。吉首市東部的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場上。到時,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氣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臨仍不肯散會,一直唱到通宵達旦。
4.看龍場。每年從農歷三月穀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龍El,習慣稱做看頭龍後十二天又輪轉到辰日,再逢看龍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踴躍參加。若在這天幹了農活,就屬於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對於"看龍"的事,非常重視。
5.四月八。"四月八"是鳳凰縣落潮井鄉一個小山頭的名稱。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斗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斗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頭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軍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辛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 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6.六月六。這是遠古遺俗,是苗族人民紀念六個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後代的祭祖活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鳳凰縣落潮井一帶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舉行盛大歌會。鄰近的花垣、吉首等縣和貴州的松桃、銅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來參加。到會人數常常達兩三萬人之多。
7.七月七。這是苗族的傳統鼓會,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帶最為流行。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著一新,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
8.趕秋。趕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慶節日之一。每年的"立秋"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湧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傳統的秋場有吉首縣的矮寨場、花垣縣的麻栗場、鳳凰縣的勾良山、瀘溪縣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這一天,秋場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動,花團錦簇,歌音裊裊,笑語盈盈,十分熱鬧。
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隻山鷹,同時墜下了一隻花鞋。這只花鞋,綉工極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要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在鄉親的幫助下,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可以同時坐八個人的風車形鞦韆,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愛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巴貴達惹的願望實現了。在秋場上,他找到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他倆通過對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從那之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擇配佳偶,形成"趕秋"盛會。
9.櫻桃會。苗山多櫻桃樹,每當春季櫻桃成熟之時,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約聚會在櫻桃林中唱和山歌,進行社交活動。此種活動,苗語叫做"柳比娃",用漢語直譯的意思是"摘櫻桃"。以花垣縣和保靖縣一些苗寨最為盛行。
10.跳香會。跳香會流行於吉首、古丈、瀘溪和沅陵一帶,舉行此會時,以跳舞為主,兼及其它游藝活動。
苗族是一個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稱"木"、"蒙"、"達木"、"達吉"。他稱有幾種情況,一是以服飾顏色而稱"紅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種植的作物而稱"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舊時代統治者對他們的侮稱,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苗族"。廣西的苗族佔全國苗族人口5.5%,占廣西人口1%,在廣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漢、壯、瑤族之後位居第四。全國苗族的主要分 布地在貴州和湖南,廣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與湖南、貴州、雲南接界的廣西北部、西北 部和西部的山區。苗族最大的特點是盛產各種木材和土特產,保持燦爛古樸的民族傳統文化。
苗族歷史人物
1.屈原(BC340-BC278),中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化名人,楚國政治家。在政治上,力主改革、聯齊抗秦,為饞言所害,鬱郁不得志,其主張不為朝廷所納,反屢遭貶謫和放逐。楚都郢城被秦國攻破之後,投江殉國。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招魂》、《九歌》等。其創造的文化藝術成就享譽世界、千年不衰。有學者論證屈原是苗族先民,但仍有爭議。
2.楊完者(?-1358),湖南綏寧人。元代農民起義將領,後受招為官,初授千戶,官至元帥。後矜驕日肆,被同僚圍困而自縊。
3.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將。安徽定遠人,籍貫湖南城步。元末參加朱元璋起義軍,任大將軍,討西番、征雲南,屢立戰功。授西平侯,卒,假追封黔寧王。或以為回族。
4.藍玉(?-1393),明初大將。安徽定遠人,籍貫湖南城步。元末參加朱元璋起義軍,戰功顯赫。曾任大將軍、封涼國公。後居功自恣,以謀反罪被誅。或以為回族。
5.吳鶴(?-?),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鎮溪)人。曾隨大思想家王陽明游學江西,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樂仕途,拒官不就,堅持在鄉里設館辦學。為唐宋以來苗族第一代漢文化知識分子。後人為其建祠立碑,開設"源溪書院"以示紀念。有詩章若幹流傳於世。
6.滿朝薦(1561-1629),湖南麻陽人。是苗族中迄今所知最早的科舉文人,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曾任陝西西安府咸寧知縣、明朝廷刑部郎中、尚寶寺正卿、太僕寺正卿等職。
7.吳八月(1729-1796),湖南鳳凰人。清乾嘉苗民起義領袖。在反抗清朝戰斗中,戰果累累,被公推為"苗王"。起義軍在他的統一指揮下,多次重創清軍。因叛徒出賣被俘,被清廷處以極刑。
8.石柳鄧(1744-1797),貴州松桃人。清乾嘉苗民起義領袖。戰術靈活,屢敗清軍。因叛徒出賣,起義受挫。嘉慶元年在貴魚坡戰斗中壯烈犧牲。
9.石三保(1746-1796),湖南花垣人。清乾嘉苗民起義領袖。高舉"苗王"大旗反清,多次沉重打擊清軍。組織鴉酉大會戰,大敗清軍明安圖部。起義受挫後被俘,押往北京,凌遲處死。
10.龍紹訥(17*73),貴州錦屏人。晚清苗族舉人,著名的苗族學者、教育家。有《亮川集》等作品集傳世。
11.張秀眉(1823-1872),中國近代著名的苗族起義領袖。貴州台拱人。1855年在台拱掌梅泥歃血盟誓,被推為大元帥,掀起了長達十八年之久的大規模的反清武裝起義,攻克了貴州東部十餘個縣府,期間曾建立農民政權,創造了著名的黃飄大捷。其起義對清政府的統治形成很大的威脅,對貴州省各地風起雲涌的反抗斗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1872年被俘,殉難於湖南長沙。起義失敗。
12.陶新春(1825-1867),中國近代著名的苗族起義領袖。貴州威寧人。1860年與其弟陶三春在赫章韭菜坪聚眾起義。十數年間,叱吒黔、滇、川三省邊區,曾攻克水城廳、郎岱廳、大定府等廳府,建立了豬拱箐根據地,活動范圍遍及周圍數十個州縣,各族農民群起響應,聲威大震。給封建統治者以沉重打擊。1867年被清軍重兵進剿,被俘就義。1871年起義失敗。
13.楊岳斌(?-?),清朝名將。湖南吉首(乾州)人。原名楊載福。曾隨曾國藩*太平天國革命,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陸師和水師提督、陝甘總督。中法戰爭中,率湘西苗兵協助**作戰,再立戰功。死後,追賜太子太保。
14.項從周(1856-1914),中國近代抗擊外國侵略斗爭英雄。雲南西疇人。武藝高強,曾被當地苗族社區推為苗王。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首興義旗,率領各族群眾抗擊法國侵略者,殲滅法國侵略者二百餘人。與侵略者鬥智斗勇,阻止了侵略者霸佔中國領土的圖謀,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受到清政府的嘉獎。
15.龍驥(1859-1936),湖南鳳凰人。苗族教育家。曾在湖南省試科舉中奪魁。兩次進京會試,均因"苗籍"而落第。後辭官回鄉,以家為館,一心辦學,創立"棲山書院",培養了大批苗族人才。有詩作若干傳世。
16.石板塘(1863-1928),原名石皇璽。湘西苗區著名的民間歌師、民間知識分子。湖南花垣人。創制"板塘苗文",編著《苗文字典》一本。後人搜集並正式出版有《板塘苗歌選》。
17.熊希齡(1870-1937),中國現代傑出的慈善家、政治家、教育家。湖南鳳凰人。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院總理兼財政部部長,世界紅十字中華部會會長。
18.王憲章(1888-1914),中國現代革命家。貴州興義人。辛亥革命武昌首義領導人之一,同盟會會員。在"二次革命"中,任江蘇江北討袁軍總司令,後組織"鐵血團"與袁世凱當局斗爭。1914年被馮國璋殺害。
19.梁聚五(1892-1977),政治活動家、學者。貴州雷山人。曾在靖國軍、國民革命軍、湘西陳渠珍部、印緬遠征軍等部隊中任職。在新中國,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民委副主任委員等職。著有《苗彝民族發展史》等著。
20.歐百川(1894-1970),政治活動家。貴州松桃人。曾為賀龍軍中名將,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曾被委以南京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高參,但拒絕赴任。曾任貴州省副省長。1970年被迫害致死。
21.石啟貴(1896-1959),苗族本族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湖南吉首人。解放前,為苗族爭取經濟文化發展權益和政治平等權利奔走呼號。曾任民國政府國民大會代表。著有《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等書,是著名的苗族本族民族學家。
22.吳性純(1898-1979),著名醫生、苗族第一個博士學位獲得者。貴州威寧人。1929年獲華西協合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後回到家鄉從事醫療衛生事業,曾任石門坎光華小學校長、昭通福滇醫院內科部主任,後自辦建華葯房。解放後,任昭通地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有口皆碑,遠近聞名。
23.田渠 (1900-1957),物理學家。湖南麻陽人。獲法國國家天文學博士學位,可能是苗族中最早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者。原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24.沈從文(1*8),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物學家。湖南鳳凰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25.朱早觀(1903-1955),中國現代著名政治活動家、軍事家。湖南鳳凰人。曾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國防部辦公廳副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26.滕代遠(1904-1974),中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湖南麻陽人。曾任紅五軍、紅一軍、紅三軍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國務院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27.雷興翰(1*9),醫學家。湖南麻陽人。1935年到美國留學,獲博士學位。原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8.龍咸靈(1911-1993),著名物理學家。貴州錦屏人。原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空間物理研究所所長,原武漢大學物理學教授。
29.任 虹(1911-),原名常學墉。著名口琴演奏家、兒童音樂家。貴州黃平人。曾長期擔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30.李家文(1913-1980),著名農業科學家。湖南湘鄉人。原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在美國病逝。
31.楊漢先(1913-1998),民族學家、政治活動家。貴州威寧人。曾任貴州省民委副主任、貴州民族學院院長、貴州大學副校長、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貴州省政協第三、四、五屆常委會副主席。是民國時期較有影響的苗族本土民族學家。
32.吳向必(1926-1997),政治活動家、畫家。貴州松桃人,曾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員。被列入《世界名人錄》。
33.陳靖(l9l8-),軍隊作家。貴州翁安人,曾任南京軍區炮兵司令部顧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34.李振軍(1920-),軍事家。湖南鳳凰人。曾任湖南軍區副政委、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武警部隊政委、總司令。
35.王朝文(1930-),貴州黃平人。曾任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全國人大民委主任委員。
36.今旦(1930-),原名吳滌平。貴州台江人。曾任貴州民族出版社總編、研究員,苗語專家、民間文藝家。
37.樂黛雲(1931-),貴州貴陽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領域研究專家。
38.鍾哲明(1932-),湖南武風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
39.孫瑜 (1933-),女,醫學家。湖南沅陵人,湖北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40.黃勇先(1935-),供電裝置專家,廣西平樂人。現為武漢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41.李敖 (1935-),台灣東吳大學教授、著名作家。黑龍江哈爾濱生人,祖籍貴州威寧。
42.伍略(1936-),原名龍明伍。貴州凱里人。國家一級作家。貴州省作協副主席,《南風》雜志主編。
43.李廷貴(1936-),貴州凱里人,曾任貴州民族學院代院長、教授,苗族研究專家。
44.潘大金(1937-),科學家。貴州黃平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教授、研究員。
45.楊光漢(1938-),著名紅學家。貴州台江人。雲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46.龍清廉(1938-),畫家、書法家。湖南古丈人。現為新疆畫院專業書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47.李金池(1938-),貴州雷山人。曾任中央民族學院副校長、《民族團結》雜志社長兼總編。
48.楊紹櫚(1940-),作曲家。貴州天柱人。上海電影製片廠專業作曲家。
49.玉珍(1947-),湖南省花垣縣人,女,苗族,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50.王正福(1947-),貴州凱里人,男,苗族。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十六大代表,十五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五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
51.凌宇 (1949-),湖南龍山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沈從文研究專家。
52.徐新建(1955-),貴陽人,四川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比較文學研究學者。
53.宋祖英(1966-),女,歌唱家。湖南古丈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
54.巴拉河(1974-),男,台江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之一,自由撰稿人。
苗族經典文化
苗族文化
苗族有豐富的民間文學。由於數千年來沒有文字,這種文學僅能以口頭進行創作、表演和承傳,因此口頭文學就成了苗族文學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其數量浩如煙海。在眾多的口頭文學中,又有詩歌、故事、寓言、謎語、笑話、順口溜等形式。
苗族詩歌講求音韻,有五言體、七言體、長短句。語言簡練和諧、勻稱,通谷易懂,能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是苗族民間文學的最重要表現形式,使用范圍極廣。如至親好友迎來送往,男女間談情說愛,甚至做媒說親,調解糾紛,制訂鄉規民約,教育子女,敘述家譜、家規,有時也用詩歌表達。勞動時也用詩歌來助興,勞動之餘又借詩歌來消除疲勞。
創世歌:是一種很古老的神話故事歌,主要是敘述天地日月的起源,萬物的產生。這類歌有《開天闢地歌》、《萬物起源歌》等。
祖先歌:主要敘述人類的產生,民族的來源和遷徙,如《人類起源歌》、《洪水滔天》等。這類歌主題思想積極進取,在相當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有史料研究價值。
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內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變過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較著名的有各地普遍流傳的《兄妹結婚》,黔東南的《開親歌》、《男婦出嫁》、《換嫁歌》(女子換男子出嫁),黔北遵義地區的《接女婿》、《送親歌》等。
遷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遷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遷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東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銅仁地區的《修相修瑪》,黔西北的《楊魯話》,貴陽地區的《格羅格桑》等。松桃和黔東南的遷徙歌,反映場面宏大,表述了人與人和人與自然斗爭的激烈情況。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對研究苗族歷史很有價值。
理歌、議榔詞:反映了苗族古代社會組織情況,主要是敘述各種社會倫理、行為規范,規勸人們去惡從善。
生產勞動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東南的最為完整,如《刺綉歌》、《種棉歌》、《紡紗織布歌》、《蠟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題思想積極,多是鼓勵人們努力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苦歌:是敘述階級*和民族*的詩歌。有控訴土司*的,有控訴地主惡霸的,也有許多是怒斥官府的。
起義斗爭歌:又稱反歌,多是控訴舊*和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如黔東南的,張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這類歌情調激昂,富於戰斗精神。
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所唱的歌。用詞含蓄優美,富於抒情。有表白式、問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由於沒有文字,苗族的書面文學,在歷史上多用漢文來創作,數量微乎其微。在建國前僅湖南、川東一帶發現較多。近年來,貴州也陸續發現了一些苗族文人詩文。清康熙年間,今道真縣小里梅江貢生張應遷、張應松、張懿德、張滿德,一族四人皆有文譽,共著有《蔭語山房詩稿》。錦屏縣亮江鄉也發現了清代苗族文人龍紹訥的詩文,其中1878年刊印的《亮川集》四卷,收集了作者主要詩詞和雜文。內容多是描寫苗鄉侗寨的風土人情,有濃烈的鄉土風味。民國年間雷山縣著名的苗族學者梁聚五也寫了一些詩文。他的政論文充滿了被*民族的感情,披露了少數民族政治上的無權和經濟上的盆困狀況。建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培養下,苗族開始有了自己的書面文學創作隊伍,涌現了一批苗族作家,他們的著作有許多在國內獲獎,有的被翻譯介紹到國外,受到好評。在民間文學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譯、出版方面,也有一批自己的人才,並取得了許多成就。
Ⅲ 我國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2處,這42處分別是那裡(四省交界另算)
我國三省交界之地共有處,分別是:
1、〖黑〗泰來縣〖吉〗鎮賚縣〖蒙〗扎賚特旗
2、〖吉〗雙遼市〖遼〗昌圖縣〖蒙〗科爾沁左翼後旗
3、〖冀〗平泉縣〖遼〗凌源市〖蒙〗寧城縣
4、〖冀〗懷安縣〖晉〗天鎮縣〖蒙〗興和縣
5、〖晉〗河曲縣〖秦〗府谷縣〖蒙〗准格爾旗
6、〖寧〗鹽池縣〖秦〗定邊縣〖蒙〗鄂托克前旗
7、〖寧〗中衛縣〖隴〗景泰縣〖蒙〗阿拉善左旗
8、〖寧〗鹽池縣〖隴〗環縣〖秦〗定邊縣
9、〖京〗平谷區〖冀〗興隆縣〖津〗薊縣
10、〖京〗平谷區〖冀〗三河市〖津〗薊縣
11、〖蘇〗豐縣〖皖〗碭山縣〖魯〗單縣
12、〖皖〗碭山縣〖魯〗單縣〖豫〗虞城縣
13、〖冀〗大名縣〖魯〗莘縣〖豫〗南樂縣
14、〖冀〗涉縣〖晉〗平順縣〖豫〗林州市
15、〖秦〗潼關縣〖晉〗芮城縣〖豫〗靈寶市
16、〖秦〗商南縣〖鄂〗鄖縣〖豫〗淅川縣
17、〖秦〗鎮坪縣〖鄂〗竹溪縣〖渝〗巫溪縣
18、〖秦〗紫陽縣〖川〗萬源市〖渝〗城口縣
19、〖秦〗寧強縣〖川〗青川縣〖隴〗武都縣
20、〖滬〗青浦區〖蘇〗吳江市〖浙〗嘉善縣
21、〖浙〗長興縣〖蘇〗宜興市〖皖〗廣德縣
22、〖贛〗婺源縣〖浙〗開化縣〖皖〗休寧縣
23、〖閩〗浦城縣〖浙〗江山市〖贛〗廣豐縣
24、〖豫〗商城縣〖皖〗金寨縣〖鄂〗麻城市
25、〖贛〗九江縣〖皖〗宿松縣〖鄂〗黃梅縣
26、〖贛〗修水縣〖湘〗平江縣〖鄂〗通城縣
27、〖湘〗龍山縣〖鄂〗來鳳縣〖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8、〖湘〗花垣縣〖黔〗松桃苗族自治縣〖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29、〖渝〗江津市〖川〗合江縣〖黔〗赤水市、習水縣
30、〖黔〗畢節市〖川〗敘永縣〖滇〗鎮雄縣、威信縣
31、〖贛〗尋烏縣〖閩〗武平縣〖粵〗平遠縣
32、〖贛〗崇義縣〖粵〗仁化縣〖湘〗汝城縣
33、〖桂〗賀州市〖粵〗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湘〗江華瑤族自治縣
34、〖黔〗黎平縣〖湘〗通道侗族自治縣〖桂〗三江侗族自治縣
35、〖黔〗興義市〖滇〗羅平縣〖桂〗隆林各族自治縣
36、〖滇〗德欽縣〖藏〗芒康縣〖川〗巴塘縣〖川〗鄉城縣
37、〖川〗石渠縣〖青〗玉樹縣〖藏〗江達縣
38、〖隴〗瑪曲縣〖川〗阿壩縣〖青〗久治縣
39、〖新〗若羌縣〖青〗冷湖鎮〖隴〗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40、〖青〗治多縣〖新〗若羌縣〖藏〗班戈縣雙湖區
41、〖京〗通州區〖冀〗香河縣〖津〗武清區
42、〖京〗通州區〖冀〗安次區〖津〗武清區
(3)松桃感染擴展閱讀:
三省交界往往輻射出不同的語言或方言、婚風或殯儀、五官或膚色、好惡或憂喜、節日或禁忌,甚至窮與富、病別與壽別。於是,除了人煙稀少處,大多的三省交界處就成為任何一省與另外兩個鄰省的較方便的經濟交換處、文化感染處、風俗融匯處。
比如不少的三省交界處,方言模糊抑或是經濟好的省的方言為主導;比如不少三省交界處,三省通婚率較高、民居建築特色類似、疾病種類類似。過去的三省通衢,如今的三省大市場,讓不少能者輻輳在三交的至高點上。
參考資料: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地圖
Ⅳ 四川的人口有多少漢人,多少少數民族人
四川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的大省,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世居少專數民族14個,少數屬民族總人口415萬人(其中彝族185萬人、藏族125萬人、羌族25萬人、苗族13萬人、回族約11萬人)(該數據源於四川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上萬人的少數民族還有蒙古、滿、納西族等。散居的少數民族人口達80餘萬左右。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
PS:以上資料來源於四川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
Ⅳ 被告人請求法院微信開庭合適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吧用微信怎麼開屏了那你得去法院咨詢
Ⅵ 苗族介紹
苗族具體介紹如下:
1、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不僅款式種類繁多,樣式各異,而且是最能代表該民族特徵的物品。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
2、節日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華夏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華夏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屈氏),亦稱屈原節、歌師節。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華夏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
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異,還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獨具特色的節日,諸如花山節等。
3、風俗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還有酸菜。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牯藏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祀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6)松桃感染擴展閱讀
苗族自稱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Ⅶ 悠久的人類歷史是一部創造奇跡的歷史。試舉例說明古代人民創造了那些奇跡。
例如古埃及人民創造的奇跡:古老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建築群、天文歷法、製作木乃
伊的技術等。精神:古代勞動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歷史。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習 勤勞勇敢、探索創新、執著而又富有幻想等精神。
Ⅷ 松桃做人流手術需要多少錢
不要墮胎,墮胎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不要以為沒有出生的胎兒不屬於真正的生命,要出生以後才叫做生命,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其實當受精卵剛剛形成的時候這裡面就已經有胎兒的魂了。它就已經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了。
這個生命不僅有肉體,而且有靈魂。你殺害它,它的痛和你被人殺你是一樣的。
你的手指被針扎一下都會痛,何況是被活生生的肢解。
這個痛你能讓你的孩子去承受嗎?
你有什麼理由值得讓你的孩子忍受這樣的痛苦。
想想清楚吧!
即使你不體恤你孩子的痛苦,你自己需要承受的風險和損失你都了解嗎?
墮胎的過程是怎樣的?
墮胎的傷害有哪些?
對你將來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好好想想吧!
大部分的墮胎是在前十二個星期內進行的,胎兒仍然很小,可以用一個強力的抽吸器把他吸出,這個抽吸器的能力是普通家用吸塵機的二十五倍。這個方法叫做抽吸割除術 (suctioncurettage),抽吸器的力量撕裂或者絞擰胎兒的身體,將肢體逐部撕開,直至只剩下頭部來。胎兒的頭部太大,不能從吸管中通過,所以墮胎的人需要用鉗子插入子宮內,攫獲這個單獨漂浮的頭部,然後將它鉗碎,直至能夠通過抽吸管,那麼頭部也就被挪走。
尼芬淳博士描寫這個過程說:基本上,胎兒是被砍碎,然後用抽吸器吸出,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堆的肉碎。
許多發達國家及大多數宗教都極反對墮胎。但有很多女性是拿墮胎不當回事的,竟然有很多女孩子用墮胎來減肥豐胸,簡直是尋死行徑。許多醫生也不負責任,根本不講墮胎的危害,讓女性在稀里糊塗中受害。
當抽吸管在子宮內轉動,胎兒四周的膜和液體馬上被抽走,那小小的生物也被撕裂,最後,連接於子宮表皮的胎盤也被拔出。有一本手冊封這一階段的墮胎作如下的形容:無論何時察覺有物質流入管內,活動就會停止,直至它全部流出,然後又繼續轉動,在整個抽吸割除術過程中,你會看見混著血的粉紅色組織,一點一點的通過塑膠管流出。
另一個墮胎程序叫做D&E「擴張和吸取」(dilation andevacuation)。這個程序通常用在第四到第八個月。子宮頸被擴大,插入子宮的不是抽吸器,卻是手術鉗(好象大工具鉗),把胎兒的身體夾著,逐部擰掉,一塊一塊的取出,然後將脊骨和頭顱骨壓碎拔出,另外用一把割除器或者鋒利的橢圓形刀子刮干凈。
在 D&C「擴張不和割除」(dilation andcurretage)手術中,這把刀子被放置子宮內轉動,當碰上障礙物,刀子就集中刮擦。換言之,胎兒的手臂可能被割走,腿部被割走,面部被砍碎,頭部被砍掉,身體被肢解,切斷為很多細塊,然後身體各部分和胎盤被抽吸而出……
將胎兒身體有計劃地砍碎的技術名詞是「分碎術」(morcellation)。這些手術都有很多潛伏的危機,如果墮胎手術是將胎兒切割或者抽吸,身體各部分必須謹慎地被重新湊合,證實整個嬰兒都在子宮外,因為胎兒的任何部分如果被留在子宮里,會有感染病毒的危險。1978年,一份呈交「雙親計劃協會」(AssociationPlanned Parenthood)醫生的報告,對D&E技術有如下的形容:
「為了減輕子宮口的損傷,胎兒被分成細塊抽出,因為胎兒頭部的尺寸和形狀,通常是最難被壓碎和拔出的,工作人員要數點胎兒的每一塊骨胳……」
另一個墮胎手續是「鹽水法」(Salinemethod),就是鹽毒法,是用在第四到第七個月,是1970年代最常用的方法。這個手術是用一支三吋半到四吋的針,從母親的腹壁插到羊膜囊(ammioticsac)中,抽出200mm的羊水,然後以一種強度的濃鹽水替換。在這個程序中,胎兒是把鹽吞掉,在鹽中「呼吸」,基本上,胎兒全身的皮膚被鹽熨傷,慢慢被毒死,於是母親開始分娩,排出一個死的、燒傷了的,和枯萎的嬰兒。偶爾有些嬰兒在這個手續中倖存,生下來就有嚴重的並發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嬰兒的組織和器官都因出血而破壞,動脈靜脈破裂而在身上留下巨大的青腫。
其它墮胎辦法是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激發的。前列腺素包含一些賀爾蒙類的化合物,當被注射或使用在子宮肌的時候,可以損壞胎兒的血液循環,劇烈的收縮,然後被排出。因為前列腺素不是對未誕生的胎兒直接有毒,這樣的墮胎方法結果比鹽水法產生更多因打胎失敗而出生的胎兒。打胎失敗使醫葯工作人員十分麻煩,尤其是母親:「嬰兒為生存奮斗,喘不過氣來,到處抽動亂移,使母親難忘,在觀看這些嬰兒死亡之後,當時的情景會在腦中不斷的重復,母親會有一段自責的時間。
通常,如果孩子出來而仍然是活著的話,他們就讓他餓死,也有把他勒死或者殺死的。
事實上,因為這些墮胎辦法非常難忍受,所以才發明D&E,就是為了要避免打胎不成功的問題。趁胎兒還在子宮中「隱藏」,把他切割,壓碎,或者毒死,結果仍是致命的,只是對母親和醫葯工作人員而言,沒有那麼清楚可見。不管如何,它對醫葯工作人員的影響仍然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