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的炎症
⑴ 腦卒中在臨床上可以分為幾類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殺手。按照一般人的概念,中風都與高血壓密不可分,如果血壓不高就不會得中風病了,這種認識不正確。因為腦卒中在臨床上有兩大類:一類是由於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引起,亦即出血性腦卒中,人們比較熟悉;另一類是由於腦血栓或栓子導致腦梗死而引起的腦卒中,亦即缺血性腦卒中,而這類腦卒中患者血壓不—定高,故人們相對不大熟悉,但臨床上並不少見,危害性也很大,值得高度關注。
引發腦梗死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類:一是嚴重腦動脈粥樣硬化;二是各類心臟疾病。隨著年齡增長,人腦血管內膜因長期受血流沖擊可有不同程度損傷、變性、鈣化,使血管腔狹小;加上腦血管內膜下的脂質逐漸積聚,呈粥樣斑塊,嚴重時斑塊破潰,穿破血管內膜,在破潰處血小板被激活而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造成腦梗死。臨床表現取決於腦組織損壞程度和部位。還有近一半腦梗死起源於各種心臟疾病所形成的栓子,諸如: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病變、亞急性心內膜炎、心肌梗死等;由於血液淤積、心房顫動、栓子脫落隨血循環堵塞腦血管引發腦梗死。
當然,除以上兩種最常見原因外,還有其他因子,比如骨折後的脂肪栓子、少數血液病的細胞栓子、感染病灶的炎症栓子、酗酒、腦血管畸形等,都有可能引發腦梗死。所以患者血壓不一定高,但同樣可以發生中風。
盡管腦梗死常可驟然發作,讓人猝不及防,但充分認識其危險因素,及時防治,對預後十分關鍵。中年以後應注意良好飲食習慣,少吃油膩,多吃蔬菜水果,堅持一定體力活動;戒煙少酒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據統計,每日吸煙20支以上與不吸煙者相比,中風機會增加10倍。因為腦卒中有一些物質能誘發血小板聚集或血管痙攣。長期過量飲酒或酗酒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升高,凝血反應增強,誘發血栓形成,腦中風危險性增加。另外,對已檢查出心臟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炎症病灶者,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這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提出一點,由於腦細胞耐受缺血缺氧的時間十分短暫,不過幾分鍾,故一旦發現病情,應盡最大可能迅速就醫。因為治療是否及時,對預後起決定性作用。
⑵ 急性腦卒中的表現
急性發作主要包括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血管破了,腦血管破了,所以腦出血,血液流到了腦內,而不是在血管里了,所以壓迫腦組織,影響腦組織的功能。
另外就是血栓,比方心臟里的血栓從心臟壁上掉下來了,掉下來直接進入到腦內,堵哪根血管哪根血管就會有問題
另外就是腦血管本身,里邊形成一些斑塊,這個斑塊越來越大,把腦血管堵了,形成栓塞,我們叫腦梗死。
所以主要是分這樣幾種情況,這幾種情況合起來統稱腦卒中。
⑶ 腦中風的症狀有哪些
腦中風的主要症狀:
1、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在平時生活中忽然自己自己的四肢麻木,不能正常活動的話,在排除頸椎病、糖尿病後,如果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的症狀出現,或者以前就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史的話,應當格外加以注意,需要警惕腦中風的發生。
2、不明原因的跌倒:一些老年人腦部血管發生了硬化現象,這樣就容易導致腦部缺血,運動神經失靈,會產生共濟失調與與平衡障礙,平時走路好好的就容易跌倒,這也是腦中風的一種典型先兆。
3、比較愛睡覺:中老年人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不明原因的嗜睡現象,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很有可能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先兆。並且大家的精神狀態也變得與以前不一樣了,比如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或者是說話比較急躁,這些情況都與腦部短暫缺血有直接關系,很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先兆。
4、流鼻血:中老年人忽然出現流鼻血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得了腦中風了,經過醫學觀察需要排除外傷、炎症,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反復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很有可能是腦溢血了。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穩定引起的,不加預防則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⑷ 腦卒中發病前有那些症狀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於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較高。調查顯示,城鄉合計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不同類型的腦卒中,其治療方式不同。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卒中發病和復發尤為重要。應加強對全民普及腦卒中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腦卒中。
腦卒中的最常見症狀為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猝然昏撲、不省人事,其他症狀包括,突然出現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說話或理解困難;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行路困難、眩暈、失去平衡或協調能力;無原因的嚴重頭痛;昏厥等。根據腦動脈狹窄和閉塞後,神經功能障礙的輕重和症狀持續時間,分三種類型。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頸內動脈缺血表現為,突然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失語,單眼短暫失明等,少有意識障礙。椎動脈缺血表現為,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復視、步態不穩和吞咽困難等。症狀持續時間短於2小時,可反復發作,甚至一天數次或數十次。可自行緩解,不留後遺症。腦內無明顯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RIND)
與TIA基本相同,但神經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有的患者可達數天或數十天,最後逐漸完全恢復。腦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為可逆性病變。
3.完全性卒中(CS)
症狀較TIA和RIND嚴重,不斷惡化,常有意識障礙。腦部出現明顯的梗死灶。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完全性卒中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4.腦卒中預兆
研究發現腦卒中常見預兆依次為: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
(7)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欲睡,處於嗜睡狀態。
(11)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
⑸ 腦卒中發生的病因是什麼
病情分析:
腦卒中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血管的病變與回高血脂、糖尿病、高答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通常所說的腦溢血是指自發性原發性腦出血。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表現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腦溢血發病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
指導意見:
發生腦卒中的前期患者可以使用廣譽遠安宮牛黃丸進行預防,廣譽遠安宮牛黃丸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可用於預防中風昏迷及腦炎、腦中風、中毒性腦病、腦出血、腦卒中等,平時注意飲食,來緩解症狀,本品具有安神開竅的作用,適用於腦卒中。"
⑹ 28歲男子因腦卒中入院,為何年紀輕輕就出現了腦卒中
腦卒中對於身體的危害比較多,致死率和致殘率都比較高,也是人類死亡的第二大殺手。28歲的李先生處在風華正茂的年齡,擁有一份同齡人眼中的好工作。但是前幾天腦卒中卻找上門來,晚上喝酒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言語不清的情況而緊急入院。
高血壓,最大的危害就是腦卒中,而腦卒中又是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的疾病。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也已經超過3個億,想要避免高血壓找上門來,請您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來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減少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與高血壓拉開距離。
⑺ 腦卒中包括哪些主要類型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頸內動脈缺血表現為,突然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失語,單眼短暫失明等,少有意識障礙。椎動脈缺血表現為,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復視、步態不穩和吞咽困難等。
2、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RIND)
神經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有的患者可達數天或數十天,最後逐漸完全恢復。腦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為可逆性病變。
3、完全性卒中(CS)
症狀較TIA和RIND嚴重,不斷惡化,常有意識障礙。腦部出現明顯的梗死灶。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完全性卒中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7)腦卒中的炎症擴展閱讀
嚴重的中風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損傷。急性期如不及時診治,可發生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腦卒中可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根據發生部位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具體治療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療、早期抗凝和神經保護。非特異性治療包括抗高血壓治療、血糖治療、腦水腫和顱內高壓治療。
針對有腦卒中危險因素的人群,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減少疾病的發生。實踐證明,禁止吸煙,限制飲食含鹽量,多吃新鮮蔬果,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過度飲酒。它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⑻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高血壓
無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升高,對腦卒中的危險性都是呈直線上升的關系,人群腦卒中的發病率隨收縮壓及舒張壓的升高而升高。腦卒中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高。腦卒中的發病危險性與血壓增高的水平相關。腦卒中的發病率、患病率地理分布與高血壓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在有心臟異常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患者,兼有高血壓時,其腦卒中的危險性更為增加。有計劃地推廣抗高血壓療法與腦卒中死亡率、發病率下降有關。
(2)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3)高膽固醇和高脂血症
高血脂對腦血管的危險性不如冠心病那樣明顯,但高血脂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同時升高,對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危險因素,尤其對年輕男性更重要。
(4)短暫性缺血性發作(TIA)
多數學者認為TIA是各型腦卒中特別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大約30%完全性腦卒中患者,以前有TIA病史,約1/3的TIA患者遲早要發展或再發完全卒中。
(5)肥胖
體重的變化常與血壓的變化有關,超過標准體重20%以上肥胖者,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險性明顯增加,而高血壓及冠心病又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可以認為,肥胖是腦卒中的間接危險因素。
(6)吸煙和飲酒
吸煙量大的男性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幾乎是非吸煙的3倍,吸煙與腦梗塞呈劑量-反應關系。鼓勵戒煙是減少腦卒中危險的措施之一。無論是急性醉酒還是慢性酒精中毒。對腦卒中是重要危險因素。
另外,季節與氣候也與腦卒中發生有關,氣溫低的地區腦卒中患病率增高。腦卒中發生還與飲食、葯物及家族遺傳史等因素有關,有人認為飲用軟水發生腦梗塞的危險性增加,而硬水可能有助於鈉的排出而防止高血壓,減少腦卒中的發生;家族中有死於腦血管病或有高血壓者,對腦卒中也是一個明顯的危險因素。
⑼ 腦卒中常見並發症該怎樣處理
腦卒中發生後容易出現一些並發症,其中以肩關節半脫位和肩手綜合征較多見
1.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是腦血管病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發病率高達60%~70%,好發於BronnstrumⅠ-Ⅱ期肌張力低下的階段半脫位本身並不會造成肩關節疼痛,但它極易造成肩關節損傷進而引起疼痛,因此在治療中應引起重視
(1)病因及發病機制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的球窩關節,肱骨頭大,關節盂小而淺,有2/3的肱骨頭位於關節盂之外,這雖然有利於肩關節進行各個方向大范圍的活動,但卻使肩關節的穩定性下降缺失的穩定性可以由肩關節周圍強壯的肌肉給予部分補償正常情況下,肩胛骨關節盂朝向上前及外側,這種向上傾斜的關節盂的結構在預防向下脫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肱骨頭向下移位時必須先向外側移動當上肢處於內收位時,關節囊上部及喙肱韌帶緊張,被動地阻止了肱骨頭的側向移動,也就防止了向下脫位,被稱為「肩關節的鎖定機制」當上肢負重時,岡上肌加強了關節囊的水平張力;當上肢外展時,該鎖定機制不再發揮作用由於上肢外展或前伸時,關節囊上部變得鬆弛,所以肩關節的穩定性必須由肌肉收縮來保障,維持關節的穩定幾乎完全依賴於旋袖肌
造成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肩關節鎖定機制的喪失:腦卒中軟癱期,由於肩胛骨上提肌向上旋轉的前鋸肌及斜方肌等肌張力下降,在上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引起肩胛骨下移和向下旋轉,關節盂向下傾斜,造成肱骨在體側相對於改變了位置的肩胛骨而言處於外展位,破壞了正常的關節盂向上傾斜所提供的「肩關節的鎖定機制」,使肱骨頭向下滑動而產生半脫位
2)肩周圍固定肌功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岡上肌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癱瘓肌張力低下被認為是造成肩關節半脫位的重要原因這些肌肉癱瘓後在上肢重量的牽拉下可產生肩關節半脫位
3)不恰當的護理:處於弛緩性癱瘓期的患者,在翻身坐起轉移等的過程中,未給予肩關節適當的保護,甚至在輔助時牽拉患側上肢,這也常常是造成肩關節半脫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2)臨床表現肩關節半脫位並非於偏癱後馬上出現,多於患者開始坐和站等活動後才發現早期患者可無任何不適感,有些患者當患側上肢在體側垂放時間過久時可出現下墜的不舒服感或疼痛,這種疼痛可以在上肢被支持或被上舉時得到緩解或消失查體可見: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明顯肌肉萎縮,關節囊鬆弛,肱骨頭向下移位,呈方肩畸形,關節盂處空虛,肩峰和肱骨頭之間可觸及明顯的凹陷從後面看,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轉,靠近脊柱,肩胛下角內收明顯並且比另一側低肩胛骨的內側緣被拉離胸壁,成為「翼狀」肩胛
(3)檢查方法
1)觸診檢查:患者取端坐位,軀干保持穩定,雙上肢自然下垂於身體的兩側治療師用食指觸摸肩峰和肱骨頭上方之間的凹陷,以橫指寬為單位進行判定,記錄為半橫指一橫指一橫指半等注意評價時應對雙側肩關節進行比較
2)X線檢查:
①檢查體位:患者取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體側
②投照方法:X線管中心高度與鎖骨外側端的上緣一致,中線與肱骨頭中線一致,管球向足側傾斜15°,距離為1m在相同條件下分別投照雙側上肢,測量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雙側比較
(4)診斷標准
①肩峰下可觸及凹陷;②兩側肩關節正位片上病側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大於14mm,或病側與健側相比,病側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大於健側10mm或以上
(5)治療
1)治療目的:
①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以恢復肩關節原有的鎖定機制
②刺激肩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動及張力
③在不損傷關節及其周圍結構的前提下保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范圍的被動活動度
④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
2)治療方法:
①糾正肩胛骨的位置:糾正肩胛骨的位置重點是抑制使肩胛骨下沉後撤和向下旋轉的肌肉的肌張力,增加肩胛骨的活動性治療師可以通過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動肩胛骨向偏癱側翻身和肘伸展位負重向兩側轉移重心等方法來解除肩胛骨的痙攣狀態,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之後,要進行肩胛骨主動運動的訓練,增強肩胛骨的活動性例如:患者取仰卧位,肩關節90°屈曲,肘關節伸展,做上肢向上去夠天花板和向下返回原位的動作,完成肩胛骨的內收外展運動;或患者取坐位,雙手十指交叉,雙上肢在身體前面下垂,做雙側的聳肩動作,完成肩胛骨的上提與下制運動
②刺激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所有刺激上肢運動功能恢復的方法,如滾筒運動和桌面擦拭運動等均可用於激活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通過患側上肢負重對上肢關節的擠壓,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治療師可以利用手法進行關節擠壓,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動,具體方法是:患者取坐位,雙上肢自然下垂,治療師用雙手環握住患者的上臂,向上進行關節擠壓的同時使肩關節外旋,再使肩關節內旋恢復原位,反復數次後肱骨頭就可能被拉回到關節盂內
③維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范圍的被動活動度:肩關節半脫位的患者容易出現肩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所以維持關節無痛的全范圍的活動度十分重要在治療活動中治療師要注意,一旦出現疼痛應立即減小活動度或改變支持的方法,矯正肩胛骨的位置並充分支持肩關節通常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④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肩關節不僅在被動活動上肢或進行其他治療性活動時必須避免引起疼痛而且在幫助患者在床上移動或轉移到輪椅上時也要保護好肩關節,避免引起疼痛,坐位時應對患側上肢給予支持,坐在輪椅中時多建議使用輪椅桌對吊帶的使用爭議較大,不僅吊帶的有效性值得懷疑,而且吊帶的使用還可能會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概括起來包括:
a.加劇患者對患側上肢的失認,使患側上肢從全身運動中功能性分離
b.加重或強化了患側上肢的痙攣模式
c.阻礙了因身體姿勢或平衡受破壞時,患側上肢所產生反應動作的能力
d.在步行中,妨礙了患側上肢代償性擺動
e.阻礙了正常感覺的輸入
f.由於制動或壓迫,不利於血液與淋巴液循環
2.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性營養障礙」
(rex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腦血管病後常見的並發症,多見於腦卒中後1~3個月內,發病率約為12.5%~32.0%其典型的表現是肩痛患手浮腫和疼痛,皮溫升高,消腫後手部肌肉萎縮,甚至攣縮畸形
(1)病因及發病機制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學說:交感神經支配血管運動系統和皮膚腺體,當受到疼痛腦部病灶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刺激時會出現血管運動系統和皮膚腺體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局部瘀滯性充血水腫
2)肩-手泵功能障礙學說:Moberg認為肩手的血液迴流有賴於肩泵和手泵,而肩泵和手泵的動力來自肌肉的收縮活動,癱瘓後肌肉活動減弱或消失,血液迴流缺乏動力,因而造成上肢遠端的水腫
3)腕關節持續屈曲受壓:患者卧床或坐在輪椅里時,可能未注意到腕關節處於過度掌屈位,血管造影證明,過度的屈腕可使血液迴流受阻當患者坐在輪椅中時,因為他的體重向患側傾斜,會進一步壓迫腕關節而使靜脈迴流更加受阻
4)腕關節過度伸展:在治療中,患者的腕關節可能被無意地超越了正常關節活動范圍,因而損傷關節及周圍組織
5)靜脈輸液:急性期需靜脈輸液時,不少護士喜歡用患手背靜脈輸液以解放健手,如果輸液時液體滲入到周圍組織中,就會發生明顯的水腫
6)患手意外損傷:如向患側跌倒時損傷患手接觸過熱容器燙傷等均可導致患手水腫
(2)臨床表現及分期Ⅰ期:患者的手突然出現腫脹,很快發生明顯的運動受限,水腫以手的背部最為顯著,通常向近端止於腕關節,皮膚皺褶消失,觸及患手有柔軟感及膨脹感;手的顏色發生改變,呈橘紅色或紫色,特別是當患臂垂於體側時更明顯;患手皮溫較健側高,有時有潮濕感,指甲變得蒼白不透明;患側肩關節和腕關節疼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特別是前臂旋後和腕關節背伸掌指關節屈曲明顯受限,看不到掌指關節處的骨突起,手指外展嚴重受限,近端指間關節僵硬膨脹,幾乎不能屈曲,也不能完全伸展,遠端指間關節伸展,不能或幾乎不能屈曲被動運動易引起劇烈疼痛是肩手綜合征的一大特點,Ⅰ期一般持續3~6個月,這個階段如積極治療常常可以改善症狀並控制其發展,未及時治療的患者中,有些逐漸自愈,有些則很快轉入第Ⅱ期
Ⅱ期:肩痛和手的水腫減輕,患手皮膚和肌肉明顯萎縮,常可出現類似Dupuytren攣縮樣手掌腱膜肥厚,手指的關節活動受限越來越明顯,X線透視可見患手骨質疏鬆樣變化,肉眼可看到在背側腕骨之間及與掌骨連接區域出現堅硬的隆起
Ⅲ期:水腫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關節的活動性則永久喪失,固定於一種典型的畸形狀態,表現為:
①腕關節掌屈並偏向尺側,背屈受限,腕骨上的隆起更加堅硬和明顯
②前臂旋後嚴重受限
③掌指關節不能屈曲,拇指和食指間部分萎縮並且無彈性
④近端和遠端指間關節固定於輕度屈曲位,即使能做屈曲也是在很小的范圍內
⑤手掌變平,大小魚際肌明顯萎縮
(3)診斷目前肩手綜合征尚無統一公認的診斷標准上田氏認為腦卒中患者如存在肩痛上肢及手指腫脹,無論有無手指疼痛,即可診斷為肩手綜合征不過應排除局部外傷感染周圍血管病等所引起的浮腫
(4)預防預防肩手綜合征的重點在於避免所有引起水腫的原因注意患者上肢和手的正確位置的擺放;當患側上肢進行肘伸展位的負重訓練時要格外小心,避免腕關節的過度背屈;盡量避免在患手上做靜脈輸液;避免患側上肢尤其是手部的外傷
(5)治療在肩手綜合征的早期,剛剛出現水腫疼痛和活動范圍受限時就採取積極的治療,能夠獲得最好的效果即使在數月之後,如果仍有炎症反應疼痛和水腫,治療也可能是有效的一旦發生了攣縮固定,各種方法幾乎都沒有任何效果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快地消除水腫,減輕疼痛和僵硬
1)體位擺放:保持良好的卧和坐姿,卧位時可將患側上肢適當抬高,坐位時,把患側上肢放在身前的桌子上,當患者坐在輪椅里時,建議使用輪椅桌,避免患側上肢和手懸垂在身體外側甚至輪椅外側
2)避免腕關節屈曲:為了改善靜脈迴流,可佩戴小型腕上翹夾板支持腕關節,使腕關節24小時保持背屈位夾板一直佩戴到水腫和疼痛消失手的顏色正常為止
3)主動運動:在治療中應盡量要求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因為肌肉收縮可以起到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迴流從而減輕水腫可以刺激患側手臂隨意運動的活動都可以應用,但在疼痛和水腫消除之前,應避免進行肘伸展位的負重訓練
4)被動運動患側上肢和手指的被動運動對防治肩手綜合征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這些活動應非常輕柔的進行,避免引起疼痛,實際上,任何會引起疼痛的活動和體位都應避免所有活動均可在患者仰卧位患側上肢抬高以利於靜脈迴流的狀態下進行
5)向心性加壓纏繞手指(圖4-4-57)是一種簡單安全經濟且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圖4-4-57向心性加壓纏繞手指
治療師用一根直徑1mm~2mm的長線繩從手指遠端向近端纏繞首先纏繞拇指,然後再纏繞其他手指,最後纏繞手掌直到腕關節以上纏繞時先將繩子的一端對折做成一個小環,然後從遠端快速有力不留間隙地向近端纏繞至指根,纏完後,立即從指端繩環處拉開纏繞的線繩
6)冰療治療師將患者的手浸入加入冰塊的冰水中,冰與水的理想比例為水佔三分之一,冰佔三分之二,這樣的溫度即便於手的浸入,而且冰的不斷融化使水溫保持冰冷
分3次泡手,兩次浸泡之間有短暫的間隔,治療師應與患者的手一同浸入,便於確定浸泡的耐受時間
7)皮質激素類口服治療
8)交感神經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