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真菌檢測
『壹』 樹木死後真菌是否存活 如果死後的樹木的營養被吸收完了真菌會死嗎
會死。不過他會把孢子播散到其他地方。
『貳』 怎樣觀察樹木有沒有患病
植物得病後的不正常表現稱為症狀。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顯的子實體如粉狀物、霉狀物、顆粒狀物等,由細菌、病毒、線蟲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點、叢枝、流膠、腐爛、枯萎等症狀。由於土壤缺乏某種元素、氣候環境條件不適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出現上述症狀,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現均勻一致的葉片變色矮小等症狀。由昆蟲為害的樹木,其葉片上有明顯的缺損,枝幹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蟲、介殼蟲、蟎類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葉,也可藉助於手持擴大鏡在樹上找到蟲體。
『叄』 真菌鑒定時怎麼選外類群,系統發育樹怎麼選序列
根據你的描述:
用MEGA5構建系統發育樹時,刪除兩端不對齊序列,
一般就是找到最短以及最保守的序列,將之前的多餘部分刪除掉,後面的同理。
『肆』 植物內生真菌的鑒定方法有哪些
植物的生長所行使的光合作用幾乎是所有的生態系中能源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組成,使得有21%的氧氣。動物和大多數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氣生存。植物在大多數的陸地生態系中屬於生產者,形成食物鏈的基本。許多動物依靠著植物做為其居所、以及氧氣和食物的提供者。
陸生植物是水循環和數種其他物質循環的關鍵。一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和固氮菌共演化,使得植物成為氮循環重要的一部份。植物根部在土壤發育和防止水土流失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分布
植物分布在全世界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氣層的底部,隨著不同氣候區而有不同的數量,其中有一些甚至生長在大陸棚極北端的凍土層上。在極南端的南極上,植物亦頑強地對抗其凜冽的環境。
植物通常是它們棲所上主要的物理及結構組成。許多地球上的生態圈即以植被的類型而命名,因為植物是此些生態圈中的主要生物,如草原和森林等等。它們通過遺傳分化和表型可塑性來適應不同環境。
生態關系
許多動物和植物共演化,例如:許多動物會幫助花授粉以交換其花蜜;
食蟲植物——捕蠅草
許多動物會在吃掉果實且排泄出種子時幫到植物散播其種子。適蟻植物是一種和螞蟻共演化的植物。此類植物會提供螞蟻居所,有時還有食物。做為交換,螞蟻則會幫助植物防衛草食性動物,且有時還會幫助其和其他植物競爭。螞蟻的廢物還可以提供給植物做有機肥料。 大部份植物的根系會和不同的真菌有互利共生的關系,稱之為菌根。真菌會幫助植物從土壤中獲得水份和礦物質,而植物則會提供真菌從光合作用中組成的碳水化合物。一些植物會提供內生真菌居所,而真菌則會產生毒素以保護植物不被草食性動物食用。高羊茅中的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即為一種內生真菌,其在美國的畜牧業造成了極嚴重的經濟傷害。 許多種類型的寄生在植物中亦是很普遍的,從半寄生的槲寄生(只是從其寄主中得取一些養分,但依然留有光合作用的葉子)到全寄生的列當和齒鱗草(全部都經由和其他植物根部的連結來獲取養分,所以沒有葉綠素)。一些植物會寄生在菌根真菌上,稱之為菌根異養,且因此會像是外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許多植物是附生植物,即長在其他植物(通常是樹木)上,而沒有寄生在其上頭。附生植物可能被間接地傷害到其宿者,經由截取宿者本應得的礦物質和太陽光。大量附生植物的重量可能會折斷樹干。許多蘭花、鳳梨、蕨類植物和苔蘚通常會是附生植物。鳳梨科的附生植物會在其葉腋上累積水份而形成樹上水池,一種復雜的水生食物鏈。 少部份植物是食蟲植物,如捕蠅草和毛氈苔。它們捕捉及消化小動物以獲取礦物質,尤其是氮。
『伍』 干樹木為什麼會長出這樣的真菌
空氣中菌種到處漂浮,隨意附著
真菌既非動物,有非植物,需要依賴其他植物來提供自身的養料
腐爛的樹干更容易提供養料給真菌
其實不同的真菌生活環境不同,大部分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
也有反常的
我們這里還見到過生長在金屬表面的真菌
『陸』 樹生真菌是什麼樣的
樹生真菌生長在樹干或樹樁上,個體常較大,羽狀,無毒,分布廣。如牛排真菌,常著生在橡樹上,頂蓋鮮紅,肉莖紫紅色,圓蓋形似一條大舌頭,紅色菌帽含鮮紅汁液,菌肉粗糙,略有苦味,幼苗味道更好。
『柒』 構建系統發育樹 求高手幫忙 這是真菌的16srna 能幫構建系統發育樹嗎 鑒定大概是什麼菌就行了 非常感謝
細菌才用16SRNA鑒定,真菌是用形態加ITS或EF來鑒定。你能描述下形態特徵嗎?
『捌』 林木病害診斷是什麼
(diagnosis of tree diseases)
(李傳道)
對一種林木病害的致病原因作出的判斷。
林木病害診斷方法
①症狀觀察診斷法:各種林木病害常具有特徵性症狀,特別是比較常見和熟知的病害,一般根據症狀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症狀表現的部位有時並不一定是植物受侵的部位,例如梢枯可以是枝梢直接受病菌侵染所致,也可能是由於根病或維管束病的影響。有時,不同的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症狀,如樹干潰瘍的病原可能有日灼、凍害、真菌或細菌。故單憑症狀很難作出准確的診斷。②病原物檢查診斷法:林木侵染性病害的病組織內,都有病原物存在,病原真菌還常常在病組織表面形成子實體。根據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形態作出診斷,是較為可靠的方法。但有時在植物病部存在的菌類可能只是次生的或腐生的生物,或是寄生的但是不致病的生物,因此還要進一步證明它們的致病性。③病害誘發診斷法:人為地使某種可能的致病因素作用於健康植株,並給予適當的發病條件誘使發病,觀察其症狀同自然發病症狀是否相同,從而對自然發病的病原作出判斷。病害誘發試驗一般按照柯赫基本原則採取如下步驟:將病原物自植物病組織中分離出來;將分離得的病原物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並進一步純化得到純種;將病原物的純培養人工接種到健康的寄主植株上,並給以適當的發病條件使其發病,病害的症狀應與自然發病植株的症狀基本相同;從人工接種發病的病組織中再進行分離,應得到與接種物相同的病原物。這些步驟概括為分離—培養—接種—再分離。但人工誘發病害因種種原因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有些病原物難於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有時對某種病害的發病條件還不清楚,接種就不易成功等等。④病害治療診斷法:用對某些病害有特效的化學物質給診斷對象進行治療,如有明顯療效,即可對該病害的病原作出判斷。例如類菌質體對四環素族的抗菌素很敏感,用四環素處理類菌質體病害的病株,能有效地抑制症狀的發展。這種特性可以作為診斷類菌質體病害的根據之一。⑤血清診斷法:植物病原細菌對同種細菌的抗血清有凝集反應。在待鑒定的菌種的培養物中加入已知菌種的抗血清,如有凝集反應,即證明它們是同一種。血清法也用於病毒病害的診斷。⑥其他診斷法:許多植物病原細菌各有其專化的噬菌體,用已知的噬菌體處理待檢細菌,如有噬菌作用,即可作出鑒定。隨著生物化學和植物病態生理學的發展,發現不同的植物病害在生理生化上有特異的反應,如同功酶的差異等。這些特異性反應將來可能成為植物病害診斷的重要依據。
診斷方法的運用
在林木病害診斷中,對不同的病害,可以運用上述方法的一種或多種。
林木真菌病害除表現特徵性症狀外,大多數病害到後期會在寄主病部出現病原菌的子實體。用顯微鏡檢查子實體的形態,即可作出診斷。對那些專性寄生的和強寄生的病原真菌,這種診斷是很可靠的。但有些真菌不容易產生子實體,或者當病植物上出現的是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弱寄生真菌的子實體時,就必需按柯赫基本原則進行誘發試驗,以證明它們的致病性。林木細菌病害的症狀特徵是葉上病斑常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外圍有半透明暈環。因病組織中有大量細菌存在,所以將一小塊病組織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在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細菌自病組織中向水裡擴散呈雲霧狀。病死的組織中也可能存在腐生細菌,要作出正確的診斷,進一步按柯赫基本原則進行誘發試驗是必要的。
林木病毒病害、類菌質體病害和類立克茨細菌病害的症狀特徵是表現花葉或黃化,花器葉化、萎縮,枝條簇生、衰退等。用電子顯微鏡檢查病組織超薄切片,可發現存在於韌皮薄壁細胞中的是病毒粒體,存在於篩管細胞中的是類菌質體細胞,存在於木質細胞或篩管細胞中的是桿狀類立克茨細菌,但須用病害誘發試驗證明傳染性。這些病害的誘發通常用嫁接傳染法,即將帶病的枝條、芽或樹皮嫁接到健康的植株上,觀察健康植株是否發病並表現同樣症狀。也可用菟絲子傳染法使菟絲子先在有病植株上寄生,然後伸展到健康植株上寄生,這些病原物即可通過菟絲子進入健康植株而發病。此外,類菌質體對四環素很敏感,對青黴素則否;類立克茨細菌對兩者都敏感。病毒則對兩者都不敏感。因此,用四環素及青黴素處理病株,觀察對症狀是否有抑製作用,可將三類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區別開。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比較復雜。從症狀上很難將它們同侵染性病害區別。但非侵染性病害發生的時間和空間常有一定的規律性。許多非侵染性病害的發生常同氣象的變化有直接聯系,例如晚霜害多在春季寒潮過後晴朗無風的夜晚發生;工礦區的煙害常在低氣壓的氣候發生;澇害多在雨季發生等等。有些非侵染性病害的分布范圍與地形、地勢及土質等有較密切關系,例如刺槐缺鐵症多在鹽鹼性土地上發生;杉木黃化病多在排水不良或土壤瘠薄的土地上發生等等。有些病害同樹木本身的部位也有關系,例如苗木的日灼病多發生在苗木基部的西南面;樹干凍裂也以西南面和南面為多;因凍害或乾旱引起的葉枯病多自葉尖、葉緣開始發生等等。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在其分布的范圍內往往在一個短時期內同時發生,即使發生之後,也不再擴展蔓延。而大多數侵染性病害常有一個從輕到重、從少到多、從點到面的發展過程。非侵染性病害還可以用誘發試驗或治療試驗來診斷。空氣污染所致的病害可以用SO2、SiF4等有毒氣體在容器中處理植株枝葉,看所引起的症狀是否與自然發病的相同。缺素症可以用不同的微量元素噴射或注射,看哪一種元素有治療效果,即說明該病為缺這一元素的結果。由於土壤不適條件所致的病害,可將有病植株移植於無病區土壤中,常常可以恢復健康。
『玖』 林木真菌病害是什麼
(fungal diseases of forest trees)
(周仲銘)
由真菌引起的林木病害。它是林木病害中為數最多、危害最重的一類病害。世界著名的毀滅性林木病害絕大多數是真菌引起的。在林木病理學中,真菌病害的研究開展最早。19世紀後期有關樹木腐朽等問題的探討,初步闡明了真菌活動與樹木病害的關系。20世紀初,五針松皰銹病、板栗疫病、榆荷蘭病等真菌病害在歐美各國的流行,大大促進了對林木病害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現代林木病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症狀特點
絕大多數真菌病害為局部性病害,病菌的菌絲體及其影響所及的范圍只局限在侵染點附近。白粉病、銹病、立木腐朽以及真菌性葉斑病、潰瘍病均屬此類型。少數真菌病害如榆荷蘭病、櫟枯萎病等則是系統性的,病菌的菌絲體和孢子在寄主林木的維管束內蔓延,擴散於全植株,因而引起整株發病。無論哪種類型的真菌病害,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病害後期,病部表面(少數情況是組織內)將出現真菌的繁殖體、營養體或休眠體。以此可區別於其他原因所致的病害。
真菌病害的發生開始於孢子或其他接種體與林木的接觸。到達林木體表的孢子萌發後,芽管通過氣孔、皮孔等自然孔口或各種傷口侵入體內。有的真菌芽管可以直接穿透林木體表的保護組織而侵入。病菌以菌絲體在林木體內擴展,剝奪寄主的營養物質,誘發反常的生理活動,殺死細胞或刺激細胞作過度分裂、生長。這種擴展通常是局部的。因此林木的真菌病害一般也表現為局部病害。病害的發生除受林木抗性和病菌侵染力的制約外,受森林環境的影響極大。林木病害大都發生在高濕和溫暖的條件下。大多數病菌的孢子萌發所需要的濕度在96%以上,有些則需要自由水的存在。只有少數病菌的孢子可以在較低的濕度條件下萌發。發病的適溫因病害種類而異。對大多數真菌病害來說,15~27℃間的溫度都是合適的。過高的溫度往往會阻礙病害的發展。氣溫達30℃以上時,對五針松皰銹病、毛白楊葉銹病以及某些枝幹潰瘍病都有抑製作用。森林的其他環境因素,特別是林木體表微生物群落對真菌病害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從病菌孢子萌發到林木表現出症狀,重新產生下一代接種體所需時間約1~2周,但因病害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有的白粉病和銹病可短至2、3天,有的病害則長至數月,甚至1年以上。短周期的病害在一個生長季節里大都可以重復發生若干次。而長周期的病害一般每年只發生1次,或數年才一個周期。
病菌傳播
病害隨病菌接種體的擴散而發展。在自然界,病菌的接種體主要依靠氣流、雨水、昆蟲等進行傳播。病原真菌能產生大量的、輕微的孢子,適於為各種介體所傳帶。接種體被動傳播的距離一般可達數十米至數百米,偶爾甚至可達數百公里。埋在膠狀物中的孢子往往需要依靠風雨的協同作用來傳播。雨水濺打在膠狀物上,變成帶孢子的飛沫,然後隨氣流飄散。飄散的范圍多不超過數十米。昆蟲也是病菌的傳播介體。昆蟲在病部爬行、取食時,病菌孢子即可附在其體表而傳播。人類的林業和商業活動也是傳播病害的重要因素。病菌的各種接種體可隨種苗和林產品的運輸而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不少林木毀滅性真菌病害的洲際傳播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在林間,真菌病害具有明顯的侵染中心。病害從中心逐漸向外擴展。根白腐病和根朽病經多年持續擴展,可在林內造成大片的感病區。許多枝幹病害,如松干皰銹病、枝幹潰瘍病和立木腐朽等,一旦在林分內定殖下來便不易自然消失,染病林木的數量與年俱增,發病范圍也從侵染中心逐年擴大。
防治方法
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取決於林分狀況及侵染循環的特點。選育抗病品種是當前世界上防治毀滅性多發性真菌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已在榆荷蘭病、松皰銹病、楊葉銹等許多病例中取得顯著成效。化學防治法廣泛使用於苗圃、幼林和經濟林。目前各國製造的防治病害的農葯中,絕大多數是針對真菌性病害的。硫素、銅素等保護性殺菌劑對真菌孢子萌發有很強的抑製作用,能有效地保護林木不受侵染。石硫合劑、波爾多液這類古老殺菌劑至今仍普遍使用。「代森」類殺菌劑也是林業上常用的葯物。托布津、多菌靈、粉銹寧等內吸性殺菌劑可被植物吸收,在體內起抑制菌絲生長的作用。利用微生物防治真菌病害只在少數病例中取得實用效果。在英國、波蘭等歐洲國家已大面積使用大隔孢伏革菌預防松根白腐病。改善營林措施是各種林木病害防治的基礎。為了防治某些類型的病害須採取特殊的營林措施,例如:鏟除轉主寄主以防治目的樹種的銹病;人工更新前清除或用化學、生物方法處理伐樁以減輕根病;盛夏搭棚遮蔭以預防銀杏莖腐病等。
『拾』 進化樹中真菌一般以什麼水平分類
真菌...當然是真菌界啊。不過事實上現在分類一般不傾向於給目以上的分類分配級別。
比如真菌屬於單鞭毛生物中的後鞭毛生物,這兩級分類都是未定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