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和傳染病
凡由致病微生物(包括朊毒體、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真菌、寄生蟲)通過不同方式引起人體發生感染並出現臨床症狀者,即為感染病,或稱感染性疾病。
關於感染性疾病和傳染病的聯系和區別問題,曾在我國醫學界引起了爭論,目前已基本達成共識:即傳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應歸類於感染性疾病。因為傳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或Contagious Diseases)的流行三個環節(傳染源攜帶病原體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者)的最終結果都是造成機體的感染。感染性疾病不僅包含了我國的法定傳染病,而且涵蓋了那些平時不能找出明確傳染源的條件致病菌和免疫低下人群所引起的感染。因此感染病學包括了任何一種病原體所發生的感染,涉及到醫院臨床各個科室。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體侵入機體引起的疾病,不僅屬於內、兒科範圍,也涉及其他臨床科室。如外傷患者常見的厭氧菌感染,婦產科常見的鏈球菌感染以及各科室住院患者常常發生的醫院內感染等,都與感染病有關。以往我國將感染性疾病統稱為傳染性疾病即傳統的「傳染病」,傳染病是由傳染源攜帶的病原體,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進行播散的疾病。而感染病不僅包括了傳統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而且還包括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人並無危害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如醫院內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相容患者遭受的各種感染,同時還包括以往不由傳染病科收治的有明確病原體感染的疾病,如除猩紅熱以外的其他鏈球菌感染、多種條件性致病菌感染、住院病人中在住院期間引起的各種感染等。感染病比傳染病包括的范圍更廣,涉及的病種更多。西方國家的感染病科不僅收治有關感染性疾病,還統管全院感染性疾病的會診,指導各科室對抗生素的應用,以及參與全院的醫院內感染的管理和防治。因此,現代的感染病概念已與既往不同,必須從思想觀念上予以更新
㈡ 過敏是傳染病嗎,皮膚過敏會不會傳染
過敏一般情況下不會傳染,但最好不要和過敏的人共用毛巾之類的,過敏是因為免疫力亢進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所以過敏的人一定要把免疫力調節一下,如果免疫力總是亢進的話,就會一直過敏的。
㈢ 傳染病的危害與影響
***急功近利的報復***
外國人視輸液為小手術,澳大利亞人看病基本沒有輸液的。
而我國醫院出於經濟利益考慮,不開輸液的醫生無法在醫院立足。這篇文章詳盡說明了危害所在。
來自中央電視新聞,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請速轉
2012-04-23 13:53
輸液的危害=自殺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為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我國已成了重災區。
國內外醫學專家呼籲:「醫生在選擇用葯時,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原則」。如醫生違背這一原則,濫用輸液,會給病人造成不良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強行將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輸,要比口服葯有更大的風險。臨床發現「吊瓶」中加入的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劇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種葯物,其毒副作用就會增加50%以上。有些葯物配合不當,進入血管可發生化學反應性沉澱。例如氨苄青黴素與去甲腎上腺素聯用,可呈現棕色沉澱。有的醫生常大量為病人輸注維生素C。其實連續大量輸注維生素C,可使病人出現中毒反應。濫打「吊瓶」的輸液反應也很嚴重。某科研單位統計:6個醫療單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輸液反應,其中死亡7例。輸液反應輕者頭痛、低燒、葯疹、心慌,重者高燒、寒顫、關節酸痛、煩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濫打「吊瓶」還可造成人體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准。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葯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葯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一毫升葯液中含有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葯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由於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葯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症、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 40升 「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於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常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
靜脈輸液和口服葯物的最終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腸功能正常,是萬萬不可濫用靜脈輸液的。濫用靜脈輸液一則多花錢,二則可使你的身體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斷送性命。那麼,什麼情況才能靜脈輸液給葯呢?專家認為只有3種情況: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葯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的情況。許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延用老一輩專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靜滴」的用葯原則,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葯品不再短缺,人們為了追求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強調一步到位,動輒就進行輸液治療,已經帶來了許多嚴重的不良後果,以至於國外同行把我們社區診所的醫生稱之為「水大夫」!
輸液治療盡管作用強、見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應也很突出,不當的輸液治療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危害:
(一)據統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里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毫微米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毫微米,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現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與此不無關系!
(二)輸液過多過快將引起急性心衰,長期輸液將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對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三)輸液過多往往伴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導致人體菌群失調,
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細菌抗葯性的增加.這些都將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惡果!
(四)如果消毒不嚴、操作不規范,因液體污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對策:
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葯,多休息休息就會好。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與口服葯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幾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葯性。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瓶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據北大第一醫院血液內科的許醫生介紹,「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因為輸液的相對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葯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葯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葯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葯性。還有就是過敏反應。相對而言,口服葯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葯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幾率。而輸液時葯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葯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葯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任何液體葯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准。
據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丁輝介紹,國家《葯典》中規定的液體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不能超過10毫微米。但是有調查卻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輸液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都超過了這一規定,有的甚至達到50毫微米以上。
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是不超過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輸液葯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指出,葯品進入血液後,全身所有的靜脈血都要迴流到一個屏障器官,即肺臟,它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只能停留在肺里。這些顆粒無法通過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來都是通暢的,這些顆粒積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夠,人體呼吸困難。顆粒堵在血管里無法被清除出去,這時身體自動地採取第二個處理辦法,就是將這些顆粒包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團塊。輸液時如果經常輸不合格的葯品,肺里就會積聚很多這樣的團塊。
丁輝認為,我們平時輸的液體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計算的話,只要我們所輸的葯品達到80瓶,就會在我們的體內留下5000多個那樣的團塊,致使肺形成纖維化,呼吸能力就會下降,同時可能影響全身的氧的供應。定期輸液預防心腦血管病效果值得懷疑現在,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醫院輸點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的葯物,以預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發生。但是這樣做有多大的作用呢?
北醫一院心內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夫認為,這樣做沒有科學依據,雖然靜脈輸液會比口服葯起效快,但停止輸液後沒有口服葯維持的時間長。而且心腦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別是和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關系很密切,單純地依靠輸液並不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建議:盡量避免用葯,能口服的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輸液。能吃保健品的就不要吃葯。
因液體污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為代價,這是個天文數字!
看完請別收藏,一定轉帖,可能舉手之勞可能幫人重拾健康甚至生命,請大家高抬貴手,轉到各個社區、論壇、博客及QQ群。公德無量。
在此先謝了。
㈣ 過敏是不是傳染病
過敏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是指抗原物質對機體所致免疫應答造成的組織損傷。稱為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屬於I 型變態反應。
過敏性反應有特定的反應機制和原理,與防禦性免疫反應有著本質區別。過敏反應是通過抗原(致敏原)進入機體後與附著在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上的IgE分子結合,並觸發該細胞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引起平滑肌收縮、血管通透性增加、漿液分泌增加等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其本質是病理性反應。
傳染病是通過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通過一定途徑能夠引起廣泛傳播的疾病。
㈤ 傳染嗎,皮膚過敏是傳染病嗎,皮膚過敏會不會傳染
一般不會。每個人的皮膚性質不同抵抗力也不同。誰過敏了啊?
㈥ 會傳染的皮膚病都有什麼
1、病毒感染性皮膚病,比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生殖器皰疹。在治療上可以版口服鹽酸伐昔洛韋權顆粒、泛昔洛韋片、阿昔洛韋片,外用阿昔洛韋軟膏。
2、由於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尋常疣,扁平疣,或者傳染性軟疣,在診治方面可以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軟膏、咪喹莫特軟膏。
3、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比如梅毒、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淋病或非淋,在使用上可以口服或者靜點抗生素來使用。
(6)過敏和傳染病擴展閱讀:
皮膚病注意事項:
1、少食用發物,如魔芋、墨魚等,一般所吃的食物對皮膚的影響會由內而外展現出來,發物中所含有的鹼可能會是皮膚病用戶感覺不適,更有甚者會加重,引起過敏的情況
2、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大蔥、辣椒、芥末等調味品,十分辛辣刺激,如果皮膚病用戶食用過後,可能會引起皮膚的瘙癢,而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等等也會有這種情況
3、 如果你的皮膚病是由於對某一兩種東西過敏造成,那麼去醫院檢查過後找出過敏源,以後一定要遠離這類食物,同時皮膚病用戶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切忌吃得過油過咸,都不利於皮膚的恢復。
㈦ 過敏的流行病學
過敏的發病率很高,文獻報道約有l/3的人在一生中患過過敏性疾病。根據我國北京地區的統計,在一般人群中過敏的發病率約為15%。太平洋有些地區的過敏性疾病甚至高達50%。進入21世紀以來,該病已成為最常見的全球性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目前僅在我國就有兩億多人患病。因此過敏和抗過敏,是現代人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嚴峻挑戰。
㈧ 過敏會傳染嗎
常碰到病人或家屬提出這樣的問題:「過敏病會傳染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版談談什麼是傳染病權。簡單地說,凡是能夠由人傳給人或由動物傳給人的疾病就叫做傳染病。這種病具有傳染性強、蔓延較快的特點。傳染病主要是由病毒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例如,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菌隨病人的糞便排出,其他人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後即可得病。又如,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過空氣和飛沫傳播,多見於兒童,傳染性很強,許多兒童可同時患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在一定地區內呈爆發性流行。 ,甚至死亡。這些現象都說明它和傳染病不同。 過敏不是由於抵抗力差而引起的感染,而是免疫反應增強所致的變態反應。
㈨ 傳染病,出疹性傳染病如何區別
出疹性傳染病種類繁多,常見的幾種疾病的主要特點分述如下,以便於區別。
1.麻疹:發熱伴流涕、咳嗽,3~4日出疹,由前額→耳後→面部→全身→手足心,約3日出齊。為紅色斑疹→丘疹,疹間皮膚正常,疹退後有糠皮樣脫屑和色素沉著。特點是在出疹前下磨牙對側的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
2.風疹:發低熱1~2日,出疹也在第1~2日。由面部→全身→手足,1日出齊。為淡紅色斑丘疹,較細小,不融合,疹退後無色素沉著。特點是發疹時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
3.幼兒急疹:發熱3~5日,熱退時出疹,由頸部→軀干→腰臀部,1日出齊,約1~2日消退,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水痘:多為低熱或無熱,患病第1日出疹。自軀干→頭→面部→四肢。皮疹分批出現,同一時間可有紅色斑疹、丘疹、透明水皰疹和結痂。全身症狀轉輕。
5.猩紅熱:多在發熱第2日前後出疹。疹由頸部開始,繼之上胸→軀干→四肢,10多個小時出齊。皮疹為彌漫的充血性細小斑丘疹,疹間皮膚潮紅。疹退後可有小片脫皮和手足膜狀脫皮。特點是患者在出疹時在皮膚皺折處呈現紅色線條,口周皮膚蒼白,有楊梅舌(舌乳頭紅腫突出)。
6.傷寒:持續高熱,多於第6~7日出疹。皮疹量不多,多位於胸、腹部,呈淡紅色斑丘疹,一般為10個左右。患者特點是持續高熱、表情淡漠、肝脾腫大、相對緩脈。
7.斑疹傷寒:分流行性(由體虱傳染)和地方性(由鼠類和鼠蚤傳染)兩類。皮疹於發乳日左右出現,軀乾和四肢多見,面部少見。為鮮紅色充血的斑疹或丘疹,皮疹較廣泛。發病急,全身症狀重。如化驗外斐氏反應時OX19效價增高。
8.葯物疹:不是傳染性疾病,但常需與出疹性傳染病鑒別。有些病人由於對某種葯物過敏在服該葯過程中可出現皮疹,同時也可伴有發熱。但出疹部位和順序無一定規律,皮疹形狀不一,可為紅斑、丘疹、皰疹,甚至潰瘍、壞死。病人的服葯史對診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