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病毒傳染病病毒

病毒傳染病病毒

發布時間: 2021-03-25 15:25:21

A. 一般傳染病病毒,病毒會在書上殘留多久

沒有擔心的必要!

病毒在體外就應該視為沒有傳染能力。

要知道,並不是有病毒就絕對傳染的,傳染需要非常多的條件!連和艾滋病人吃飯游泳握手都不會感染,你用一下別人的書有必要擔心嗎?

B. 人類歷史上嚴重的傳染病毒有哪些

西班牙流感(1918—1919)

科學家們確信世界上最慘烈的傳染病流行是由豬流感變異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以美國的豬為宿主並發展為致人死命的病原體,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士兵形成世界性蔓延,造成了估計2200萬至4400萬人死亡。

亞洲流感(1957—1958)

約有100萬人死於這種A型流感的大爆發。流感的發源地是中國南方:這種病毒先是隱匿在鴨子身上,後傳染給豬,在豬的身上發生了變異後傳染到人。

埃博拉病毒(1976)

科學家們認為,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殺手病毒始於猴子,沿剛果境內的埃博拉河蔓延到非洲的其他國家,有900人死亡。感染病人全身出血直至死亡。

豬流感(1976)

另外一種流感病毒的變異體通常發生在豬身上,這種微生物病毒使美國軍人致死並引起了西班牙流感大爆發以後的大恐慌,超過4000萬美國人注射了疫苗,但該病毒未引起大流行。

艾滋病病毒HIV(1981)

自HIV病毒的第一例病例報告至今,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科學家們仍然在繼續著這種病毒起源的討論。全世界有4000餘萬人被HIV感染,另外的2500萬人已經死亡。最通行的說法認為是被感染的非洲猴子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禽流感(1997,1999)

這是第一起經禽類傳染給人的流感,源頭是香港的雞,有6人死亡。因害怕全球健康危機,當地政府命令屠殺了150萬只帶病毒的雞。

Nipah病毒(1998—1999)

在豬身上泛濫的Batborne臭蟲在馬來西亞感染給人類後,傳入新加坡,有100多人死亡,主要是養豬的農民和工人。至今未有人與人傳染的報告。

C. 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和病毒引發的傳染病有怎樣的區別

在生物學上,將可引起人體患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統稱為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個體微小,屬於微生物。

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和病毒引發的傳染病有怎樣的區別呢?

一、疾病的治療方法方面

細菌性疾病:採用抗病原體治療。科學家們從真菌體內提煉出了一種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甚至殺死細菌的物質,並將其稱為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抗生素專門針對細菌有效,所以,細菌性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療。

病毒性疾病:

  • 1、由於潛伏期長,所以不易被發現;
  • 2、一旦發病,疾病進展迅速,不易治療;
  • 3、因無針對病毒的特效葯,所以防治困難;
  • 4、防重於治。

病原體培養方面:

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其一般不聚集成群,病毒需要藉助電子顯微鏡觀察其外部蛋白質的形態,病毒顆粒的形態類型大致可分為:螺旋對稱殼體、二十面對稱殼體、復合對稱殼體等。

人體患病,無外乎是由細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蟲這些病原體引起的,平時勞動以及飲食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以及保持個人衛生,這在傳染病學上稱為切斷傳播途徑。一般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有些病毒性疾病,因為沒有特效葯,預防更是重於治療。

願我們身體健康。

D. 病毒是引發傳染病的主要病原體,病毒沒有______結構.

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病毒必須寄生在其它生物體的活細胞內,靠從這些生物體上攝取養料來維持生活,一旦離開了活的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
故答案為:細胞

E. 病毒性傳染病 是怎麼傳染的 身體接觸 怎樣防止傳染

病毒的傳播方式
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兩種。水平傳播是指病人和健康人個體之間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節肢動物叮咬、直接或間接接觸等的傳播方式。垂直傳播是指病原體通過胎盤由母體傳給胎兒或於分娩時經產道由母體傳給胎兒的傳播方式,如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等均可通過垂直傳播感染胎兒。
類型:有兩種,多數為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少數則發生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可分急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兩型。
急性感染:發病急,進展快,病程一般為數日至數周。除少數在急性期死亡及發生後遺症者外,多數病例最終以組織器官中病毒被清除而痊癒。
持續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於寄主體內,可達數月至數年,造成慢性持續性感染,又可分以下3型:①潛伏性感染。當病毒與人體免疫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時,病毒可長期潛伏在人體組織內,不引起症狀。一旦人體免疫力降低,病毒可重新繁殖而引起症狀。例如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潛伏性感染。②慢性感染。病毒長期存在人體組織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性病變,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③慢病毒感染。潛伏期長,可達數年,病變逐漸發展,最後導致死亡。
疾病類型
· 分類:
根據傳播途徑和病變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以下類型。
·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等的感染。②流行性感冒。③流行性腮腺炎等。
· 胃腸道病毒性疾病
①脊髓灰質炎。②庫克薩基病毒感染。③ECHO病毒感染。④病毒性胃腸炎。包括輪狀病毒性胃腸炎、諾瓦克病毒性胃腸炎、腺病毒性胃腸炎、星狀病毒性胃腸炎、冠狀病毒性胃腸炎和杯狀病毒性胃腸炎等。
· 肝臟病毒性疾病
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性肝炎和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等。
· 皮膚和粘膜病毒性疾病
包括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及帶狀皰疹、天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狂犬病和口蹄疫等。
· 眼病毒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濾泡性結膜炎和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等。
· 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西方馬腦炎、東方馬腦炎、聖路易腦炎、委內瑞拉馬腦炎、墨累山谷腦炎、加利福尼亞腦炎、森林腦炎和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等。
· 親淋巴細胞性病毒性疾病
包括傳染性
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
· 蟲傳病毒性疾病
有以下多種:①病毒性出血熱。包括流行性出血熱、黃熱病、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裂谷熱、阿根廷出血熱、玻利維亞出血熱、拉薩熱、鄂木斯克出血熱、馬爾堡病和埃波拉出血熱等。②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③西尼羅熱。④科羅拉多蜱傳熱。⑤白蛉熱等。
慢病毒感染:包括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庫魯病、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和亞急性海綿樣腦病(皮質紋狀體脊髓變性)等。
免疫
病毒感染人體後,可引起免疫反應。首先引起的是非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反應天然存在人體,不是針對某一種異體物質(包括微生物),而是針對一切入侵的異體物質,故名。這包括病毒入侵部位的屏障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體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質,如補體、備解素和溶菌酶等,干擾素和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在病毒侵入和感染早期(尤其是特異性免疫反應尚未形成前)時,對防止病毒入侵、殺滅和清除病毒、終止感染,起著主要的免疫作用。病毒感染後,人體還能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有抗原性的異體物質包括微生物進入人體,經過誘導期(約1周)後,引起的針對該種異體物質特有的免疫反應。特異性免疫反應有體液免疫反應(人體B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反應)和細胞免疫反應〔人體受抗原刺激後,免疫活性細胞如T淋巴細胞、K細胞(殺傷細胞)等產生的免疫反應〕。病毒的體液免疫反應是針對該種病毒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如人體感染麻疹病毒後產生麻疹特異性抗體。病毒引起的特異性抗體有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和血凝抑制抗體。上述抗體可清除細胞外及體液中的病毒並防止病毒侵入健康細胞。同時,也正因如此,檢測特異性抗體的血清學方法(如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血凝抑制試驗)才可作為病毒性疾病的特異性診斷方法。病毒性抗體主要是IgG、IgM和IgA。IgM在病毒感染早期產生,持續3~6個月後逐漸下降及消失,故檢測病毒的特異性IgM抗體,可作為早期和現症病毒性疾病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如檢測流行性乙型腦炎、巨細胞病毒、EB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等。IgG抗體出現較晚,持續較久甚至可達終身。IgA為分泌性抗體,由粘膜(如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分泌,存在於粘膜表面,可防禦病毒侵入。感染病毒同時也可引起細胞免疫反應,可以通過T細胞直接溶解和破壞感染病毒的細胞而消除病毒;或通過它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強T細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細胞如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等對病毒的免疫反應也可以通過抗體依
賴性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ADCC)反應,此種細胞毒反應是特異性抗體一端和感染病毒的細胞結合,另一端和K細胞結合,K細胞依賴抗體而殺傷和破壞感染病毒的細胞由於病毒是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特異性抗體不能直接進入細胞內,故抗病毒免疫主要依靠細胞免疫破壞感染病毒的細胞,釋出病毒後,抗體及噬細胞才能中和、吞噬及殺滅病毒。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是相輔相成的,是抗病毒免疫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在病毒性感染的免疫中,各有各的作用,不可缺少,但又是互相促進,共同組成抗病毒免疫。
病毒感染的免疫除能保護人體、抵禦病毒侵入、清除體內病毒及消除感染外,也能由於免疫反應造成人體的免疫性損害,稱為免疫病理。病毒感染人體後,引起體液免疫反應產生特異性抗體,和病毒的抗原結合再攝取補體,形成免疫復合物,一方面可以被吞噬細胞吞噬或由尿排出體外,清除病毒。但另一方面免疫復合物可沉著於組織,產生組織損傷引起免疫復合物病,如血清病樣反應(表現有發熱、蕁麻疹、關節炎等)、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和腎小球性腎炎等。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出現免疫復合物病。此外,病毒引起的細胞免疫,免疫活性細胞可以大量破壞感染病毒的細胞,出現組織損傷及臨床症狀,如乙型肝炎的發病和病情輕重與免疫病理有關。人體感染病毒後,常可產生免疫功能的異常,一般多引起免疫(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及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低下。也可由於免疫調節功能異常,不能識別自身組織,對自身組織產生免疫反應,引起自身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稱為自身免疫反應。引起臨床症狀者,稱為自身免疫病。如慢性乙型活動性肝炎的發病,目前認為有自身免疫反應參與。
診斷
須依靠流行病學史、典型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注意當地有無病毒性疾病流行、接觸史及預防接種史等。病毒性感染可由多種病毒引起,但臨床表現均有畏寒、發熱、全身倦怠無力、食慾減退等全身中毒症狀及受侵組織器官炎症的表現。受侵組織器官不同而可引起不同症狀。此外,還須注意一些有診斷意義的特殊體征,如麻疹病人的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氏斑)、狂犬病病人的恐水征等。常規實驗檢查,末梢血白細胞一般均降低,在3000~4000/l(微升)左右,淋巴細胞增多。同時多數病毒性疾病均為自限性,即病程1~2周後可不治自愈
。根據以上特點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須依靠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病毒分離可用組織培養、雞胚和動物接種。應用電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法
及放射免疫法等可直接檢查標本中的病毒顆粒及病毒抗原,常用作快速和早期診斷,如糞便中的甲肝病毒和輪狀病毒的顆粒可用電鏡和免疫電鏡檢出。血清學檢查可用免疫擴散法、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法(間接血凝法和反向被動血凝法)、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測定血清和體液中的特異性抗體。檢測抗原有助於早期診斷。檢測抗體,一般須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較急性期血清升高4倍以上才有診斷意義。檢測特異性IgM抗體有助於早期和現症病人的診斷。近年來,應用分子雜交技術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診斷病毒性疾病,不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可以診斷不同型和株的病毒感染。此外,應用單克隆抗體檢測病毒抗原,也大大提高了診斷病毒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用作對病毒抗原結構的研究。
治療
多數病毒性疾病均能自愈,少數嚴重感染者可致死亡。尚缺乏特效治療,仍以全身支持療法和對症治療為主。用抗生素或磺胺治療無效,一些抗病毒葯物如碘脫氧尿嘧啶核苷(皰疹凈)、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對皰疹病毒感染等有一定療效。干擾素為廣譜抗病毒葯,對DNA和RNA病毒均有抑製作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對某些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可能有抑製作用。金剛烷胺可以預防流感。中草葯對減輕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症狀、縮短病程可能有一定的療效。
預防
除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外,免疫預防是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有人工自動免疫如接種減毒活病毒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牛痘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及滅活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尤其是減毒活病毒疫苗的應用,常能獲得持久、有效的預防效果。其次是人工被動免疫,注射病人恢復期血清及免疫球蛋白,可短期預防,如麻疹病人恢復期血清和丙種球蛋白預防麻疹,乙型肝炎高價免疫球蛋白預防乙型肝炎等。近年來已研究應用多肽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有高效、安全、可以大量制備等優點,但尚須進一步研究及完善。

F. 病毒感染會引起傳染病,所以病毒對人類都是有害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請舉例說明。

不對,比如:發高燒(偶爾發燒會有助於身體長高)。病毒還有以毒攻毒的作用。病毒還能製造抗體。
我認為是這樣了。
望採納!

G. 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是由細菌還是病毒感染的通過什麼途徑傳播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愛滋、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腎綜合征出血熱、、鉤端螺旋體、布魯桿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肺結核、新生兒破傷風。

丙類傳染病:血吸蟲病、絛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飛沫傳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
〖糞口傳染〗如霍亂、A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弓型蟲感染症(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
〖垂直傳染〗AIDS和乙型肝炎(病毒)
〖接觸傳染〗膿包症(細菌)
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空氣傳播)
消化道傳染病:蛔蟲病,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水,飲食傳播)
血液傳染病:乙型肝炎,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 (生物媒介等傳播)
體表傳染病:血吸蟲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淋病等 (接觸傳播)

H. 「很多傳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對人類只有害處.」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簡單的微生物,身體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專傳物質組成屬.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體的活細胞內,靠吸食其它生物體內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存.病毒能夠引起人和動植物致病,其中有65%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病毒也有對人類有利的一面,如綠膿桿菌噬菌體可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所以病毒既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
故答案為:這種說法不對,因為病毒既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綠膿桿菌噬菌體可治療燒傷病人的化膿性感染.

I. 傳染病都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嗎

不一定,因為傳染病是指能夠有固定傳播途徑的,
由細菌真菌病毒引起的疾病
可以這么說,傳染病都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但是由他們引起的不一定是傳染病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