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會傳染病毒嗎
① 蚊子會傳播什麼疾病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傳播疾病。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動物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
瘧疾這種病是由瘧蚊傳染的。瘧疾又稱瘴氣。據1935年衛生署的調查,在瘴氣盛行的區域里,居民血液內有瘧原蟲的佔50%,患惡性瘧疾的佔72%。1936年江蘇皋縣因患瘧疾死亡二萬人左右,1876年開鑿巴拿馬運河時曾因黃熱病及瘧原死了無數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後經昆蟲學家解決了蚊子的問題才得以繼續完成運河工程。1930年遠東熱帶病醫學會的報告指出:泰國每年死於虎口約50人,而死於瘧疾者達五萬人。全世界瘧疾屬的成員有400種,其中85種能傳播瘧疾。瘧原蟲造成的瘧疾是全球人類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瘧疾的感染而死亡。瘧疾每年約造成3百萬人死亡,[3]
會傳染瘧疾的瘧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亞,尤以非洲最為嚴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兒童死於瘧疾。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瘧蚊的一種其他疾病大部分種類的蚊子都能夠傳染絲蟲病(由線蟲導致)。這種疾病會導致橡皮腫(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異常腫大。在全球,約有120萬人感染絲蟲病。[2]大部分品種的蚊子會傳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黃熱病、登革熱、日本腦炎、聖路易腦炎、多發性關節炎、裂谷熱(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亞熱及西尼羅河熱。幸運的是,艾滋病不會藉由蚊子叮咬而傳染。
蚊子是怎樣把病原傳入人體的呢?當瘧蚊吸食患有瘧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瘧原蟲(瘧疾的病源)吸進體內。它們再咬人時,瘧原蟲又從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體內了。十天以後,瘧原蟲開始在接近皮膚的血管內出現。它們在患者的紅血球內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蟲,這些小原蟲破壞紅血球並釋放一種毒素。每個小瘧原蟲又侵入其它紅血球而繼續繁殖,使得病人體內瘧原蟲和毒素越來越多,引起患者發冷和發燒。得了瘧疾的病人首先發冷,全身抖個不停,但體溫表測驗體溫是高的。大約經過一小時,病人才覺得發燒,這時體溫繼續上升,三、四小時之後開始出汗、體溫下降,再過幾小時病人覺得鬆快,病好像過去了,其實這時小原蟲已侵入新的紅血球,又開始繁殖。當瘧原蟲再次破壞紅血球而出時病人又發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獲得適當的治療否則這種發作將有規律地繼續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瘧疾給人類造成的損失是相當大的,病人身體衰弱,工作效率低,嚴重時還會喪失生命。目前用葯品已可治療和預防此病,但最好的辦法是消滅傳染這種疾病的蚊子--瘧敗。
流行性乙型腦炎(這是一種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也是由蚊子傳帶的,這種病又叫日本乙型腦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腦炎。患者有發燒、頭疼、嘔吐,抽風、昏睡、昏迷等現象。治療上沒有特效葯品,所以病死率相當高。
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動物的血液後,經過一個相當時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沒有免疫力的人時可以使被咬者發病。傳染這種病的蚊子叫庫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發生與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傳染外,必須大力進行滅蚊,消滅傳播者。此外,庫蚊和按蚊還傳播絲蟲病(象皮腫)。
我國能傳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叫按蚊,俗名瘧蚊,主要傳播瘧疾。據不完全統計,1929年的1年內,全世界因患瘧疾致死的約200萬人。另一類叫庫蚊,主要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第三類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紋,又叫黑斑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
② 被蚊子咬了會不會傳播病毒
首先,可以明確告訴大家,蚊子叮咬不會傳播乙肝和艾滋病病毒,因為蚊子只吸血不輸血,它才不會把好不容易「偷吸」來的血液吐出來,跟大家解釋一下蚊子吸血過程,便清晰明了:
第一步,找准下口之處;
第二步,用舌頭從唾液腺中導出唾液,注入人體;
第三步,藉助上唇從血管中吸血。
請注意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完全無交集的兩條通道,因此,即使蚊子剛剛吸了含有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的血液,並不會進入血管中,上唇殘留的那一丁點血液,
也不會造成傳染危險,如果這只蚊子很不幸,被你打死了,那麼流在皮膚上的血液同樣無風險。
此外,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至今並沒有發現乙型肝炎病毒可通過吸血昆蟲傳播(包括蚊子、臭蟲等)。所以,再聽到諸如此類傳言,大家不必擔心,可以直接忽視。
蚊子會傳染這些病毒是真的!
雖然蚊子不會傳播乙肝和艾滋病毒,但是,它卻會傳染以下幾種常見病毒:
1、登革熱:登革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就是蚊蟲叮咬,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燒、頭疼,偶有皮疹現象,在亞熱帶地區較為流行,包括我國的廣東、香港、澳門地區。
2、瘧疾:瘧疾也屬於高發蟲媒傳染病,進入20世紀以來,瘧疾發病率已呈銳減趨勢,但全球每年被瘧疾奪走生命的人可超過100萬,如果蚊蟲體內攜帶瘧疾原蟲,在它向人體內注入唾液時,便很容易傳染。
3、聖路易斯型腦炎:這種傳染性腦炎,最容易侵犯青少年和老年人,多數表現為頭疼、咽喉痛、肌肉痛,一般幾天內能夠恢復,而年齡較大、體質較差的感染者,則可能存在生命危險。
4、東方馬型腦炎:東方馬型腦炎主要的受感染對象為人和馬,一般感染率不高,可被傳染後的死亡率高達50%,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高燒達到
39度)、頭痛、惡心嘔吐等;
以上幾種蚊蟲傳播類疾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必過分緊張,南方蚊蟲肆虐地區則應該提高防蚊警惕。
③ 蚊子傳染病毒嗎
您好:
蚊子當然會傳染病毒,沒有哪一個科研部門敢說不傳染。一般最易傳染的是乙型腦炎、瘧疾、黃熱病、登革熱。蚊子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在蚊子肆虐的季節和地區,加強防蚊和滅蚊,改善工作和居住環境,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④ 蚊子叮咬會傳染病毒嗎
這個得根據病毒的累別以及存活能力來說了,比如說艾滋病就傳播部了。
一般很難傳播,蚊子叮咬之後一般都是消化之後採取覓食,大部分病毒都已經喪失了活性,也就失去了傳播能力了!
⑤ 蚊子會傳播什麼疾病
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餘種,主要有:
(1)流行性乙型腦炎:主要流行區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我國華南,華北,東北地區可見,集中7,8,9三個月發病.它由病毒引起,經蚊傳播,臨床上發病急,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後往往有後遺症.
(2)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由登革病毒引起,經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以發熱,皮疹,肌肉和骨關節劇烈酸痛,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為主要表現,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熱以發熱,皮疹,出血,休克等為主要特徵,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長江以南為多.
(3)黃熱病:是黃熱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伊蚊傳播.主要流行於非洲和中南美洲,臨床特徵有發熱,劇烈頭痛,黃疸,出血,蛋白尿.我國尚未發現本病.
(4)瘧疾:由按蚊傳播,是瘧原蟲傳播引起傳染病,夏季兩季多見,常年可發病,國內多見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可遍布全國,北方地區發病較少.臨床表現為:間歇性寒戰,高熱,出汗,脾腫大,貧血.臨床可分間日瘧疾,三日瘧疾,惡性瘧疾三型.其中惡性瘧疾可侵犯內臟,預後不良.
(5)絲蟲病: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在我國僅有斑氏及巴來絲蟲病流行,長江以南地區流行.絲蟲寄生在淋巴組織,皮下組織或漿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形成象皮腫,腹水等.臨床還有絲蟲熱,肺部嗜酸粒細胞浸潤綜合征等.
(6)黑熱病:是由白蛉叮咬而傳播的,為內臟利什曼原蟲引起的地方性傳染病.
因此,滅蚊避蚊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⑥ 蚊子會不會傳染病毒
會。蚊也是通過吸血傳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習性能察知其與疾病的關系。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會吸血。雌蚊必須吸血其卵巢才能發育,繁衍後代。雌蚊多在羽化後2-3天開始吸血,溫、濕度,光照等多種因素可影響蚊的吸血活動。氣溫在10°C以上時開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庫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則愛吸家畜的血,但沒有嚴格的選擇性,故蚊可傳播人獸共患病。 蚊子愛叮哪些人?蚊子的頭上和腿上長著觸角和剛毛,有感覺作用,對濕度、溫度、汗液都很敏感,所以它們常愛叮愛出汗又不洗澡的人。兒童的皮膚嬌嫩,新陳代謝活潑,皮膚上的毛孔揮發汗液快,常挨蚊子叮。還有,蚊子對弱光很喜歡,如果你穿上一件黑色的衣服,正好合適於蚊子的視覺習慣。但是,蚊子對強氣流很敏感,夏天當你搖扇乘涼時,蚊子難以接近你。
⑦ 蚊子會傳染疾病嗎
乙型腦炎就是蚊子傳播的
蚊子叮人,騷擾人們的休息與工作,很是令人厭惡。但蚊子對人最嚴重的危害是它能傳播多種傳染病,這是我們必須重視而且要注意預防的。
在上海城區,經蚊子傳染的常見疾病是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多發於每年的7、8、9月,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一般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熱,惡心、嘔吐、嗜睡,頭痛。2~3天後出現昏迷、抽搐,頸項發硬,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少數人病後可產生智力減退,手腳強直不能活動等後遺症,嚴重時成為終身殘疾。
蚊子傳播瘧疾在上海也有發生。當蚊子咬過瘧疾病人後再叮咬正常人就會傳染。瘧疾俗名「打擺子」「冷熱病」,多在夏秋季發病,病人大都突然發冷、發抖,面色蒼白,口唇與指甲發紫。發冷停止後繼發高熱、頭痛,接著就是全身大汗,體溫又恢復正常。如此症狀可間隔一到兩天反復周期性發作。瘧疾症狀典型,便於診斷,但由於瘧原蟲大量破壞紅細胞,多次發作時可引起貧血、肝脾腫大,嚴重影響健康,還可導致孕婦流產或死胎。
能傳播瘧疾的伊蚊也傳播登革熱。其流行區域多見於中國廣東和東南亞,夏末秋初易發,主要症狀是高燒和劇烈頭痛。登革熱傳播迅速,發病率高,但病死率低。上海居民去南方炎熱地帶出差或旅遊時應事先了解當地有無疫情。
黃熱病是由埃及伊蚊傳播的,主要流行於南美洲與非洲,在上海就有過本地居民從非洲回國後因此病發作而死亡的報道。因此,上海海關對來自疫區的人員應加強檢疫。
蚊子傳播的絲蟲病在我國分布甚廣,上海地區少見。絲蟲病幼蟲可經蚊子叮咬從病人轉移到健康人身上,然後寄生於人的淋巴系統內,產生淋巴管炎症狀。主要表現是肢體上自上而下出現一條伸展的紅線,有壓痛感。病人還有畏寒、頭痛和周期性的高熱。晚期絲蟲病人下肢出現橡皮腫,皮膚粗糙、變厚、變硬、患肢明顯粗腫。
在蚊子傳播的主要疾病中,乙腦、黃熱病均可打預防針進行免疫。瘧疾可通過服用乙胺嘧啶預防。登革熱和絲蟲病至今尚無有效預防方法。
蚊子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在蚊子肆虐的季節和地區,加強防蚊和滅蚊,改善工作和居住環境,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⑧ 蚊子會傳播病毒嗎
蚊子是一類十分有害的吸血昆蟲。它的刺叮吸血固然會引起嚴重的騷擾,然而更為嚴重的是它能傳播多種疾病。人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有瘧疾、淋巴絲蟲病、黃熱病、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統稱為蚊媒病。瘧疾是由瘧原蟲寄生人體引起的疾病,蚊子的刺叮吸血將病人血中的瘧原蟲傳播給健康人使健康人染上瘧疾。瘧疾流行呈世界性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最廣。全世界受瘧疾威脅的人口高達16億以上,而非洲每年死於瘧疾的兒童超過100萬。所以,蚊子傳播的瘧疾已成為世界公害。蚊子還能傳播斑氏蟲疾、馬來絲蟲病和帝汶絲蟲病。蚊子叮咬絲蟲病人時,血液中的幼蟲進入蚊體並發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蟲,再叮咬人時,幼蟲侵入人體並在淋巴管和淋巴結處發育為成蟲。蚊子傳播的淋巴絲蟲廣泛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世界約有9千萬人感染淋甲,處由病-目前已知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病有60餘種,他們都是通過蚊子的刺叮吸血而傳播,因此,我們千萬不可忽視蚊子。
⑨ 蚊蟲叮咬會傳染病毒嗎
不會
1.病毒在蚊蟲體內存活時間短首先蚊蟲在病毒體內存活時間很短,比如乙肝病毒,在蚊子體內存活的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極有可能,在蚊蟲還未叮咬人的時候,病毒就已經在蚊蟲體內死亡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⑩ 蚊子會傳染病毒嗎
會的.像一些傳染病,血型病毒都可以傳染! 如 登革熱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徵,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 什麼原因引起登革熱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登革熱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最低。 (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 (三)病毒分類: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 (二)維持水電平衡。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收到大約500 000份登革熱病例的報告,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到1億例登革熱,更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感染登革熱輕則突然發熱、劇烈肌肉疼痛、骨關節痛,重則廣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數國家登革熱的死亡率大約為5%,大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壯年中。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登革熱屬於黃熱病毒屬,自然就姓黃了。登革(Dengue)意思是得了這種病的人,由於肌肉關節疼痛,走起路來就像穿夾腳高跟鞋的女人。登革熱病毒由兄弟四人分化成四大家族,被病毒學家稱為DF-1、DF-2、DF-3、DF-4病毒型。因為四個家族成員都可能發生基因變異,所以引發的病也就不只是刻板的一種臨床類型,除典型登革熱外,還有更厲害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現在,這種疾病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在發達國家難覓蹤影,也難以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登革熱。僅有的少數研究也要借用於人們熟悉的熱帶病的研究經費。「它是瘧疾的窮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