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真菌特點
1. 雙相型真菌的介紹
一類特殊的致病真菌,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可產生不同的形態學特徵,如在人體內部寄生或在37度條件下產生酵母,而在室溫條件下則產生黴菌(菌絲相),這類菌被稱為雙相真菌(dimorphic fungi)。
2. 真菌的特點
真菌的特點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類群龐大,約有十幾萬種,形態差異極大。菌體小至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單細胞酵母菌,大至肉眼可見的分化程度較高的靈芝等蕈菌的子實體。生殖方式為無性或有性,同宗或異宗配合。
真菌是一類低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4個特點:①有邊緣清楚的核膜包圍著細胞核,而且在一個細胞內有時可以包含多個核,其他真核生物很少出現這種現象;②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異養吸收型,即通過細胞表面自周圍環境中吸收可溶性營養物質,不同於植物(光合作用)和動物(吞噬作用);③以產生大量無性和有性孢子進行繁殖;④除酵母菌為單細胞外,一般具有發達分枝的菌絲體。
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可以作為食品的來源,為人類提供美味食品和蛋白質、維生素等資源,同時還可為人類提供真菌多糖、低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的生物活性物質。有些真菌還可產生抗生素、酒精、有機酸、酶制劑、脂肪、促生長素等。用作名貴葯材的靈芝、茯苓等也是真菌的菌體。真菌還可以將環境中的各種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復合物和無機小分子,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真菌還是進行基礎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但是真菌也有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如許多真菌可引起人畜的疾病、植物病害、導致工業原料及農產品的霉變、食品和糧食發霉,甚至在食品和糧食中產生毒素,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
3. 真菌的特點是什麼
真菌在自然復界中分布廣制泛,類群龐大,約有十幾萬種,形態差異極大。菌體小至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單細胞酵母菌,大至肉眼可見的分化程度較高的靈芝等蕈菌的子實體。生殖方式為無性或有性,同宗或異宗配合。真菌是一類低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4個特點:①有邊緣清楚的核膜包圍著細胞核,而且在一個細胞內有時可以包含多個核,其他真核生物很少出現這種現象;②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異養吸收型,即通過細胞表面自周圍環境中吸收可溶性營養物質,不同於植物(光合作用)和動物(吞噬作用);③以產生大量無性和有性孢子進行繁殖;④除酵母菌為單細胞外,一般具有發達分枝的菌絲體。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可以作為食品的來源,為人類提供美味食品和蛋白質、維生素等資源,同時還可為人類提供真菌多糖、低聚糖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的生物活性物質。有些真菌還可產生抗生素、酒精、有機酸、酶制劑、脂肪、促生長素等。用作名貴葯材的靈芝、茯苓等也是真菌的菌體。真菌還可以將環境中的各種有機物降解為簡單的復合物和無機小分子,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真菌還是進行基礎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4. 真菌有哪些特點
真菌的特徵:
1、直接作用於菌體細胞,抗生素則能選擇性地作用於菌體細胞DNA、RNA和蛋白質合成系統的特定環節,干擾細胞的代謝作用,妨礙生命活動或使停止生長,甚至死亡。而不同於無選擇性的普通消毒劑或殺菌劑。
2、具有選擇性,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選擇性,不同抗生素對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樣。對某種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種類稱為該抗生素的抗生譜(抗菌譜)。
3、有固定的細胞核,屬真核生物。
4、營養體簡單,大多為菌絲體。
5、營養方式異養型(腐生和寄生),無光合色素。真菌大多腐生,以已死的有機體作為營養來源。少數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活植物上。
6、繁殖方式為產生各種類型的孢子。常用中葯靈芝、茯苓、豬苓、馬勃、蟲草、豬苓、烏靈參、桑黃、雲芝、樹舌、木梯等便是幾種真菌類中葯。
(4)雙相真菌特點擴展閱讀:
真菌的作用機理:
1、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導致細菌在低滲透壓環境下膨脹破裂死亡。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類葯物的影響。喹諾酮類抗生素三大不良反
2、與細菌細胞膜相互作用,增強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打開膜上的離子通道,讓細菌內部的有用物質漏出菌體或電解質平衡失調而死。
3、與細菌核糖體或其反應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這意味著細胞存活所必需的結構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4、阻礙細菌DNA的復制和轉錄,阻礙DNA復制將導致細菌細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礙DNA轉錄成mRNA則導致後續的mRNA翻譯合成蛋白的過程受阻。
5. 真菌的特徵和分類都有哪些
真菌特性
真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一類真核細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和細胞器,不含葉綠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營養,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態是單細胞個體(孢子)和多細胞絲狀體(菌絲)。估計全世界已記載的真菌有10萬種以上,其中絕多數對人類無害,只有少數真菌(約200餘種)與人類疾病有關。真菌最適宜的生長條件為溫度22℃~36℃,濕度95%~100%,pH5~6.5。真菌不耐熱,100℃時大部分真菌在短時間內死亡,但低溫條件下可長期存活;紫外線和X射線均不能殺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過氧乙酸等化學消毒劑均能迅速殺滅真菌。
真菌分類
按照菌落形態,真菌可分為酵母菌(yeast)和黴菌(mold)兩大類,前者菌落呈乳酪樣,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組成,後者菌落呈毛樣,由菌絲組成,故又稱為絲狀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養時呈菌絲形態,而在組織中或在37℃培養時則呈酵母形態,稱為雙相真菌。
根據真菌入侵組織深淺的不同,臨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淺部真菌
淺部真菌主要指皮膚癬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癬菌屬(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屬(Microsporum)和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點是親角質蛋白,侵犯人和動物的皮膚、毛發、甲板,引起的感染統稱為皮膚癬菌病(dermatophytosis),簡稱癬(tinea)。目前淺部真菌病仍按發病部位命名(如頭癬、體癬、股癬、手癬和足癬等),少數按皮損形態的傳統命名,如疊瓦癬、花斑癬。皮膚癬菌病為接觸傳染,不潔的衛生習慣、多汗浸漬、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觸患癬的動物是皮膚癬菌傳播的主要途徑。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著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數深部真菌系條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種導管和插管技術的開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不斷增加,同時還發現了許多新的致病菌種類.
6. 菌體特徵如何描述
乳酸菌指發酵糖類主要產物為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
凡是能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酵過程中產生乳酸菌的細菌統稱為乳酸菌。這是一群相當龐雜的細菌,目前至少可分為18個屬,共有200多種。除極少數外,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廣泛存在於人體的腸道中。目前已被國內外生物學家所證實,腸內乳酸菌與健康長壽有著非常密切的直接關系。
7. 真菌有什麼特點
真菌通常又分為三類,即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們歸屬於不同的亞版門。 大型真權菌是指能形成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或菌核,大多數屬於擔子菌亞門,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常見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針菇、雙孢蘑菇、平菇、木耳、銀耳、竹蓀、羊肚菌等。它們既是一類重要的菌類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葯工業的重要資源。
真菌的細胞既不含葉綠體,也沒有質體,是典型異養生物。它們從動物、植物的活體、死體和它們的排泄物,以及斷枝、落葉和土壤腐殖質中、來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機物,作為自己的營養。真菌的異養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為絲狀和多細胞的有機體,其營養體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高等大型菌有定型的子實體。除少數例外,真菌都有明顯的細胞壁,通常不能運動,以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
8. 雙相型真菌的常見雙相真菌
主要包括幾種致病菌:皮炎芽生菌、莢膜組織胞漿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粗球孢子菌、申克氏孢子絲菌、馬爾尼菲青黴等。詳細見下表 : 真菌 菌絲相 酵母相 申克孢子絲菌 分生孢子梗頂端有齒狀突起,上有單生的分生孢子呈花朵狀;在菌絲側壁有小齒狀突起,在上面生長有厚垣、褐色、較大的分生孢子 球形、卵圓形、棍棒狀或雪茄狀酵母樣細胞大小為(1~2)μm×(3~7)μm 馬內菲青黴 帚狀枝雙輪生,散在,稍不對稱 圓形、卵圓形、長橢圓形有橫隔的酵母細胞 莢膜組織胞漿菌 大分生孢子球形至洋梨形,直徑7~25μm,表面有指狀突起;小分生孢子球形至洋梨形,直徑2~6μm 酵母細胞球形或圓形,直徑2~5μm(莢膜變種),12~15μm大小的厚垣、圓形、芽生孢子(杜波變種) 粗球孢子菌 菌絲及關節孢子 圓形,厚垣的球形體,直徑10~80μm。不出芽,內含內孢子,直徑2~5μm。球壁破裂,則有內生孢子游離在外 巴西副球孢子菌 不形成分生孢子,有時形成厚垣孢子,到35℃時從厚垣孢子上生出多芽的子細胞 多極性出芽的酵母樣細胞,窄頸,大小不等,直徑10~30μm,有時可達60μm,數目多,好像船的舵輪 皮炎芽生菌 小分生孢子,球形至亞球形 球形和亞球形酵母細胞,直徑8~15μm,單極出芽,母細胞與子細胞附著處比較大
9. 真菌感染特點是什麼
真菌感染特點是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據真菌侵犯人體的部位分為4類:淺表真菌病、皮膚真菌病、皮下組織真菌病和系統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稱為淺部真菌病,後二者又稱為深部真菌病。除侵犯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累及組織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稱為侵襲性真菌感染。
近年來,隨著高效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抗惡性腫瘤葯物的廣泛應用,器官移植、導管技術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療的深入開展。特別是AIDS的出現,條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統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斷出現,病情也日趨嚴重。
(9)雙相真菌特點擴展閱讀:
醫學上有意義的致病性真菌幾乎都是黴菌。根據侵犯人體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將致病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腸炎即屬於深部真菌病。淺部真菌(癬菌)僅侵犯皮膚、毛發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體皮膚、黏膜、深部組織和內臟。
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腸道即表現為真菌性腸炎,可獨立存在如嬰兒念珠菌腸炎,或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現之一,如艾滋病並發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