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過敏發病機理

過敏發病機理

發布時間: 2021-03-24 10:04:32

1. 食物過敏症的發病機制是哪型超敏反應

青黴素屬β-內醯胺類抗生素。由β-內醯胺環和飽和的噻唑環組成,其本身無免疫原性,其過敏反應是由於青黴素及其降解產物作為半抗原進入體內,與蛋白質或多肽分子結合成全抗原進入體內,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當再次遇到同一種抗原時,即引起變態反應。

青黴素產生抗原的決定簇有多種,如青黴噻唑結合物、青黴烯酸、青黴烯二硫化物、青黴吡唑酸、6-氨基青黴烷酸(6-APA)、青黴胺等。它們均能與蛋白質或多肽結合形成抗原,引起過敏反應。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黴噻唑蛋白,其次是青黴烯酸蛋白。青黴素進入人體後3-7天引起抗體形成,10天內體內抗體水平達高峰。由於青黴素產生過敏的抗原決定簇有多種,在體內所形成的抗體也有多種,故能夠在臨床上引起各種變態反應。根據Cell和Coombs的分類,四種內型的免疫病理反應臨床均可見到。主要表現有:尋麻疹、皮疹、哮喘、血清病樣反應、延遲性皮疹、間質性腎炎、溶血性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全血減少、葯物熱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其中以IgE介導的Ⅰ型速發型超敏反應最多見和最嚴重,甚至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2. 過敏的微觀機理是什麼

過敏是一種免疫變態反應,醫學的解釋為機體被抗原物質致敏後,再次受同一抗原物質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異常或病理性免疫反應。

機體內有兩類細胞即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它們主要分布於呼吸道的鼻粘膜、扁桃體、支氣管粘膜,胃腸道的胃腸粘膜,以及皮膚粘膜、眼角膜等處,這兩類細胞中含有組胺、白三烯、5-羥色胺、激汰等過敏介質。過敏體質的人免疫能力普遍比較低下,尤其在一定環境下,機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的氧化破壞作用使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細胞膜受到破壞、變性,並誘發合成免疫球蛋白IgE抗體附著在細胞膜上,使細胞不穩定。當遇到過敏原後,抗原和抗體發生反應,導致細胞膜脫顆粒,細胞破裂,釋放出過敏介質,這些過敏介質可導致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粘液分泌,血壓降低及組織損傷等,這些過敏介質作用不同的部位,導致不同症狀的過敏疾病的發生。

在過敏的發生過程中,過敏介質起著直接的作用,過敏原是過敏病症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大量自由基的存在是過敏發生的根源。自由基氧化破壞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的細胞膜,使之受損、變性,機體的免疫能力低下,為抗原、抗體變態免疫反應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導致細胞破裂,過敏介質釋放,使得過敏病症發生。

3. 誰能解釋一下過敏反應的原理,謝了.

過敏反應產生的原理及其預防

過敏反應,醫學上稱為 「變態反應性疾病」 ,是一種免疫功能失調症,是指由於外來的抗原物質與體內特異性抗體結合後由肥大細胞、嗜鹼粒細胞釋放大量過敏介質而造成的一組臨床症侯群, 主要表現為局部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平滑肌收縮以及腺體分泌增強等。過敏常常發生在一部分相對固定的人群中 ,因為他們是具有過敏體質的人 ,屬於先天免疫功能異常 ,往往由遺傳而來 ,也就是說 ,具有這種體質的人 ,發生過敏性的可能將伴隨終生。

當然 ,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並非一定會發生過敏 ,這是由過敏發生的機制決定的。當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首次接觸到致敏原 (抗原 )後 ,機體並不會產生過敏的症狀 ,但是體內便會產出一種相應的特異抗體 ,當這種特異性抗體 ,積累到一定數量時 ,如果再次接觸到這種抗原 ,特異性抗體便會與其相結合 ,使機體介質細胞脫顆粒 ,釋放多種介質 ,從而產生一系列過敏症狀。可見過敏的發生有一個條件 ,就是必須能夠多次接觸同種過敏原。知道了這一點 ,我們就不難理解 ,對某種花粉過敏的人為什麼只在春天發生過敏 ,而在其它季節就不會發病 ,這正是由於這些花只在春天開放 ,只有在春天才可能接觸到它的花粉的緣故。

過敏原又稱為致敏原或變應原。其中,過敏原為通俗用語,致敏原或變應原為醫學術語,是指能夠使人發生過敏的抗原。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接觸過敏原一定時間後,機體致敏。致敏期的時間可長可短,這段時間內沒有臨床症狀,當再次接觸過敏原後,方可發生過敏反應。所以說,往往第一次接觸到的物質不會過敏,反復的接觸後,可出現過敏性症狀。反復接觸後,症狀一般會逐漸加重。常見的過敏原介紹如下:
A、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B、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葯、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幅射、化妝品、洗發水、洗潔精、染發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D、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黴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E、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幅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引起過敏的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各有不同 ,所以引起的過敏症狀也具有多樣性。比如發生於呼吸系統 ,可表現為哮喘發作、喉頭水腫、發作性噴嚏伴有清鼻涕等 ;發生於消化道 ,可表現為口腔粘膜潰瘍、口唇腫脹、腹瀉、血便等 ;發生於皮膚系統 ,可表現為風團樣的皮疹、皮膚癌癢、丘疹樣或猩紅熱樣紅斑、皮下出血、皮膚大面積剝脫甚至休剋死亡等等。

從過敏發生的機制來看 ,最根本最有效的預防就是避免與致敏原接觸 ,這就要求必須首先查清致敏的原因。事實上 ,人們每天接觸的物質種類繁多 ,能確切地查明究竟是哪些物質引起過敏是很困難的。盡管如此 ,查明致敏原 ,採取「避、忌、替、移」的方法仍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避:如對羽絨衣、羽絨被的羽毛過敏 ,就應當避免接觸之 ;對某種殺蟲劑過敏 ,日常生活中就應當避免使用。

忌:對魚蝦等水產過敏或者是乳類、蛋類、某幾種蔬菜水果過敏 ,就應當忌口。

替:對青黴素過敏 ,可以採用其它抗生素替代 ;對某種化妝品、洗發水等過敏 ,可以選擇其它品牌替代。

移:對某種花卉的花粉過敏 ,可以在這種花卉的開放季節 ,暫時轉移到沒有這種花卉生長的地區居住。

當然 ,多數情況下 ,或者是查不出致敏原 ,或是對致敏原無法做到「避免替移」(比如空氣中的飄浮物 ),只好在過敏發生時採取對症療法減輕症狀 ,然後再選擇適當時機進行特異性的脫敏治療。

其方法是首先在患者一次較重的過敏發作之後 ,對可疑的致敏原進行檢測 ,最終確定之。再用已確定的致敏原製成臨床用的抗原 ,給患者做皮下注射 ,濃度由低到高 ,劑量從小到大 ,使機體對此致敏物質逐漸適應 ,從而避免過敏的發生。臨床上這種療法效果是比較好的 ,但是由於治療需要的時間過長 ,患者往往不能堅持到底 ,從而導致治療的失敗。

4. 身體過敏的原理是什麼

過敏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排異反應,比如有些人吃了魚過敏,那是因為那些人身體比較「敏感」,把魚當成外來的物質,局部組織會釋放「組織胺」用以引起全身免疫系統來對抗外來物質,組織胺會引起一系列身體的影響,比如人會睏倦,性能力收到影響,神經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這些都是集體的一系列保護性反映,但比如像青黴素過敏,身體釋放的組織胺會過量,會導致休克和死亡,這其實是一種「保護過度」。
有一種葯叫抗組織胺,就是專門減弱組織胺對身體的影響的,從而緩解症狀。
過敏一般分為過敏原,易受影響人群(同樣的過敏原下,不是所有人都受影響的,就好比青黴素不是每個人都用了過敏),還有途徑(比如距離,方式),還有過敏源的量,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過敏一般不能根治的,如果根治了也就等於沒有免疫系統了,是不可能的,只有緩解。
想你那種情況,要麼是床是過敏原,有問題,要麼就不是過敏,有可能是皮膚系統或者血液循環系統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5. 皮膚過敏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接皮膚過敏可發生於任何情況下,但最常見原因是暴露於工作環境中的接觸性過敏原。在西方國家人群中,接觸性皮炎占所有職業性皮膚病的80%~95%。美國職業相關疾病中,ACD佔7%,年花費約2.5億美元(包括誤工費用、醫療費用、賠償金等)。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有金屬、染發劑、化妝品和洗浴用品中的某些成分、各種化工產品、織物以及某些葯物等。據統計,金屬過敏在白人中發病率約為10%~15%。由於致敏金屬(如鎳、鈷和鉻)存在於各種移植物中,可能導致嚴重的移植物排斥反應,因此金屬過敏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形形色色的化合物逐漸走進人們生活後,也可能導致過敏問題。 接觸性皮炎的發病機制為IV型(遲發性)變態反應。接觸性過敏原多為半抗原。與皮膚細胞蛋白多肽結合後,形成完全抗原,被抗原呈遞細胞識別和處理後,形成MHC-II分子-多肽-T細胞受體復合物,導致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 當某一變應原致患者過敏後,又發生全身性再暴露(通過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口服、直腸內或陰道內給葯等),導致這些化學物質被機體吸收,可出現系統性接觸性皮炎,這種情況雖然並不常見,但已引起重視。食品中含有的肉桂醛、秘魯香脂、對羥基苯甲酸、污染物如鎳等,可引起系統性ACD。塵蟎是引起呼吸道過敏的常見過敏原之一,也可引起皮膚過敏,經塵蟎過敏原點刺試驗及斑貼試驗可確診,採取防塵殺蟎措施後, 濕疹評分明顯降低。

6. 過敏的機理

過敏反應發生機理示意圖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56047.htm

7. 過敏的原理和打疫苗的原理有何不同為什麼過敏每次都會發生

打疫苗和過敏是兩個概念,首先,打疫苗是使體內產生某種病毒的抗體,當人體再遇見這種病毒的傳染時就不會得這種病毒感染的疾病。而過敏是因人體對某種過敏原所產生約變態反應。它與人體的免疫力有很重要的關系。當一個人對某種物質產生過敏時,除葯物治療外,還要打含這種過敏原製成的脫敏針,濃度逐漸加大,使人體對此過敏原逐漸不敏感,最終達到脫敏的目的。不過這一過程是很漫長的。

8. 過敏反應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1、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於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鹼性粒細胞主要分布於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2、激發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大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3、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慢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鍾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後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8)過敏發病機理擴展閱讀:

臨床表現:

1、過敏性休克反應:

(1)呼吸道阻塞症狀:由喉頭水腫、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表現為胸悶、心悸、喉頭有堵塞感、呼吸困難及臉色漲紅等,伴有瀕危感、口乾、頭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2)微循環障礙症狀:由微血管廣泛擴張所致。表現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冷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等。

(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由腦部缺氧所致。表現為意識喪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4)皮膚過敏反應:如瘙癢蕁麻疹以及其它各種皮疹等。

2、血液病樣反應。本組反應類型的區分主要取決於血象檢驗的改變。主要症狀有:顆粒性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3、血清病樣反應。其反應症狀主要為血清病樣改變,臨床以突發的廣泛性紅斑及蕁麻疹樣發疹常見,並可伴發熱、關節痛及淋巴腫大。

參考資料:網路-過敏反應

9. 過敏反應 原理 是什麼

過敏反應產生的原理及其預防

過敏反應,醫學上稱為 「變態反應性疾病」 ,是一種免疫功能失調症,是指由於外來的抗原物質與體內特異性抗體結合後由肥大細胞、嗜鹼粒細胞釋放大量過敏介質而造成的一組臨床症侯群, 主要表現為局部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器官平滑肌收縮以及腺體分泌增強等。過敏常常發生在一部分相對固定的人群中 ,因為他們是具有過敏體質的人 ,屬於先天免疫功能異常 ,往往由遺傳而來 ,也就是說 ,具有這種體質的人 ,發生過敏性的可能將伴隨終生。

當然 ,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並非一定會發生過敏 ,這是由過敏發生的機制決定的。當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首次接觸到致敏原 (抗原 )後 ,機體並不會產生過敏的症狀 ,但是體內便會產出一種相應的特異抗體 ,當這種特異性抗體 ,積累到一定數量時 ,如果再次接觸到這種抗原 ,特異性抗體便會與其相結合 ,使機體介質細胞脫顆粒 ,釋放多種介質 ,從而產生一系列過敏症狀。可見過敏的發生有一個條件 ,就是必須能夠多次接觸同種過敏原。知道了這一點 ,我們就不難理解 ,對某種花粉過敏的人為什麼只在春天發生過敏 ,而在其它季節就不會發病 ,這正是由於這些花只在春天開放 ,只有在春天才可能接觸到它的花粉的緣故。

過敏原又稱為致敏原或變應原。其中,過敏原為通俗用語,致敏原或變應原為醫學術語,是指能夠使人發生過敏的抗原。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接觸過敏原一定時間後,機體致敏。致敏期的時間可長可短,這段時間內沒有臨床症狀,當再次接觸過敏原後,方可發生過敏反應。所以說,往往第一次接觸到的物質不會過敏,反復的接觸後,可出現過敏性症狀。反復接觸後,症狀一般會逐漸加重。常見的過敏原介紹如下:
A、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B、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葯、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幅射、化妝品、洗發水、洗潔精、染發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D、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黴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E、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幅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引起過敏的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各有不同 ,所以引起的過敏症狀也具有多樣性。比如發生於呼吸系統 ,可表現為哮喘發作、喉頭水腫、發作性噴嚏伴有清鼻涕等 ;發生於消化道 ,可表現為口腔粘膜潰瘍、口唇腫脹、腹瀉、血便等 ;發生於皮膚系統 ,可表現為風團樣的皮疹、皮膚癌癢、丘疹樣或猩紅熱樣紅斑、皮下出血、皮膚大面積剝脫甚至休剋死亡等等。

從過敏發生的機制來看 ,最根本最有效的預防就是避免與致敏原接觸 ,這就要求必須首先查清致敏的原因。事實上 ,人們每天接觸的物質種類繁多 ,能確切地查明究竟是哪些物質引起過敏是很困難的。盡管如此 ,查明致敏原 ,採取「避、忌、替、移」的方法仍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避:如對羽絨衣、羽絨被的羽毛過敏 ,就應當避免接觸之 ;對某種殺蟲劑過敏 ,日常生活中就應當避免使用。

忌:對魚蝦等水產過敏或者是乳類、蛋類、某幾種蔬菜水果過敏 ,就應當忌口。

替:對青黴素過敏 ,可以採用其它抗生素替代 ;對某種化妝品、洗發水等過敏 ,可以選擇其它品牌替代。

移:對某種花卉的花粉過敏 ,可以在這種花卉的開放季節 ,暫時轉移到沒有這種花卉生長的地區居住。

當然 ,多數情況下 ,或者是查不出致敏原 ,或是對致敏原無法做到「避免替移」(比如空氣中的飄浮物 ),只好在過敏發生時採取對症療法減輕症狀 ,然後再選擇適當時機進行特異性的脫敏治療。

其方法是首先在患者一次較重的過敏發作之後 ,對可疑的致敏原進行檢測 ,最終確定之。再用已確定的致敏原製成臨床用的抗原 ,給患者做皮下注射 ,濃度由低到高 ,劑量從小到大 ,使機體對此致敏物質逐漸適應 ,從而避免過敏的發生。臨床上這種療法效果是比較好的 ,但是由於治療需要的時間過長 ,患者往往不能堅持到底 ,從而導致治療的失敗。

10. 一型超敏反應的發病機理

致敏階段
變應原進入機體,刺激機體生成特異IgE
激發階段
IgE與肥大細胞結合
效應階段
當變應原第二次進入機體,與IgE結合,刺激肥大細胞脫顆粒,產生超敏反應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