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與通脹
1.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
(一)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
在通常情況下,借貸的債務契約都是根據簽約時的通貨膨脹率來確定名義利息率,所以當發生了未預期的通貨膨脹之後,債務契約無法更改,從而就使實際利息率下降,債務人受益,而債權人受損。其結果是對貸款,特別是長期貸款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債權人不願意發放貸款。貸款的減少會影響投資,最後使投資減少。
(二)在僱主與工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僱主而不利於工人
這是因為,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工資增長率不能迅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從而即使在名義工資不變或略有增長的情況下,使實際工資下降。實際工資下降會使利潤增加。利潤的增加有利於刺激投資,這正是一些經濟學家主張以溫和的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發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與公眾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政府而不利於公眾
由於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名義工資總會有所增加(盡管並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實際工資水平),隨著名義工資的提高,達到納稅起征點的人增加了,有許多人進入了更高的納稅等級,這樣就使得政府的稅收增加。但公眾納稅數額增加,實際收入卻減少了。政府由這種通貨膨脹中所得到的稅收稱為「通貨膨脹稅」。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實際上是政府對公眾的掠奪。這種通貨膨脹稅的存在,既不利於儲蓄的增加,也影響了私人與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其他方面:
通貨膨脹對當前中國民眾的生活和經濟 發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首先是它將使得中國已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加不平等。
人們都知道通貨膨脹會降低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 通貨膨脹對低收入民眾的生活的沖擊最大。土地、資本和其他財產所有者可以在輪番漲價的通貨膨脹中通過提高土地和產品的價格來降低通貨膨脹損失,甚至在通貨 膨脹中獲得一些收益。由於低收入民眾只有工資收入(或者養老金收入),而工資收入的增長不僅總是在落在通貨膨脹之後,而且上漲的幅度永遠也比不上物價上漲 的幅度。這就為什麼普通勞動者總是在通貨膨脹面前感到完全無能為力。這種情況在勞工權利缺乏的中國更加明顯。
通貨膨脹的第 二個危害
它給投資和消費帶來的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將使得中國本來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更加扭曲。商品的價格應該是市場對生產者發出的信號,生產 者根據這個信號來掌握市場對自己產品的需求,從而相應地提高或者減少生產規模,以保證各種社會經濟資源能夠得到更好地運用。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種 商品價格的上漲,並非是由於市場的真正需求的上漲,而只是由於生產者的投機沖動或者消費者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恐慌造成的。由於並不是每一個生產者都能掌握 市場的全面信息,因此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投機和恐慌很可能推動沒有根據的進一步的投資沖動。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有效迅速地制止這一輪通貨膨脹,人們將在若 干年後發現,中國長期累積的過度投資和生產能力過剩的現象將更加嚴重。中國調整宏觀經濟結構的努力將更加困難。
通貨膨脹將 阻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降低中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在一個通貨膨脹時期,最簡單的牟取利潤的辦法就是漲價;而且是爭取自己的產品以更快 的速度漲價。雖然到頭來輪番的價格上漲將沖銷自己產品漲價所帶來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漲價損失則將更高。這種俗話說的「渾水摸魚」的價格戰 略是企業在通貨膨脹中的唯一理性選擇。既然直接漲價能夠迅速地帶來更多的收益,那麼誰都不會花氣力去從事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應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中國經濟已經是一種外延型的經濟,技術的含量並不高,在國際上完全靠價格低廉來賺取微薄的利潤。通貨膨脹不僅將使得中國經濟長期無法擺脫在國際分工中的這 種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國在與其他勞動密集型經濟在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的競爭中敗北。
2. 通脹會引起什麼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通貨膨脹在經濟學上的角色
穩定的小幅度通貨膨脹的其中一個影響是難以重新談判降價,特別是對薪資與合約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價若緩步上漲,則相關的價格便較易於調整。有多種物價會『滯留降價』,但悄悄上漲。所以零通貨膨脹(物價維持平準)的效應會以降低價格、盈利、與雇員數的方式影響到其他方面。所以,若干公司的執行部門視溫和的通貨膨脹為『潤滑商業巨輪』。追求完完全全的價格穩定會帶來極具毀滅性的通貨緊縮(物價持續降低),將導致破產與經濟衰退(甚至經濟蕭條)。
金融體系視通貨膨脹之『潛在風險』為高於儲蓄累積財富的基本投資誘因。換句話說,通貨膨脹就是市場對金錢的時間價值之措辭。也就是說,因為今天的一元較明年的一元更具價值,所以未來的資本價值在經濟學上有所扣減。此種觀點視通貨膨脹為對未來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
對低階層者而言,通貨膨脹通常會提高由經濟活動之前的貼現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通貨膨脹通常導因於政府提高貨幣供給政策。政府對通貨膨脹的所能進行的影響是對停滯的資金課稅。通貨膨脹升高時,政府提高對停滯的資金的稅負以刺激消費與借支,於提高了資金的流動速度,又增強了通貨膨脹,形成惡性循環。在極端的情形下會形成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
增強不確定性可能會打擊投資與儲蓄。
重新分配
領取撫恤金之類固定收入者,其收入可能重新分配至非固定收入者,而大部分的薪資所得則用來應付通貨膨脹。
同樣的,固定金額的放款者,其資產可能會重新分配給貸方(若放款方對通貨膨脹猝不及防或無法調整金額)。例如,政府通常是貸方,降低政府負債會將資金重新分配回政府手中。這種情況有時被視為通貨膨脹稅
國際貿易:若國內通貨膨脹率較低,遭削減的貿易余額會破壞固定匯率。
鞋底成本:因為現金的價值在通貨膨脹時會萎縮,在通貨膨脹時期人們因此會傾向持有較少的現金。此詞表示真實的成本會更經常流向銀行。(鞋底成本一詞是句玩笑話,意指因走到銀行而磨損鞋底所產生的成本。)
菜單成本:商號須更勤於改變產品價格。此詞表示餐廳用於改印菜單所需的成本。
惡性通貨膨脹:若通貨膨脹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會干擾到正常的經濟活動,損害供給能力。
在一經濟體中,會有若幹部門編入通貨膨脹指數,而若幹部門沒有,通貨膨脹行為會自未編入的部門向編入的部門重新分配。在影響幅度小時,這屬於一種政策性的選擇,不對儲蓄而對變現優先權與手頭資金課稅。若影響超出一定幅度時,則其效應歪曲,成為個人『對通貨膨脹的投資』,也就是鼓勵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
因為以上打擊通貨膨脹的理由都高於打擊其預期行為與打擊持有大量資金所需的小幅影響,大部分的中央銀行顧及物價穩定性,都以可見但極低的通貨膨脹為目標。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
痛苦指數於1970年代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總合。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眾對相同升幅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以完全負面的『痛苦』一詞來形容上述通貨膨脹機轉的負面沖擊。實際上,經濟學家中有許多認為公眾對溫和通貨膨脹的成見是來自其相互影響:群眾只記得在高通貨膨脹時期相關的經濟困難狀況。以現代經濟學家的觀點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是較不重要的經濟問題,可由對抗滯脹[stagflation](可能由貨幣主義[monetarist]所刺激)來作部分中止。
許多經濟學家(特別是在日本)曾鼓吹以較高的通貨膨脹作為經濟衰退的一個解決方案。
所有對通貨膨脹的調查都顯示出新古典經濟學派學者與一般大眾對溫和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損害有岐見:公眾仍然認為其損害劇烈,而財政型經濟學者視其損害為微不足道,許多學者甚至說一點傷害也沒有。
因通貨膨脹具重分配之性質,反對承受通貨膨脹重負的意見落居下風。因為資本利得稅為名目數額,所以通貨膨脹被主張為與『富人稅』一樣重要,而低度通貨膨脹的社會會傾向於財富凝結。
3. 什麼叫通貨膨脹,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通脹的優點和弊端
通貨膨脹: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原因:1、需求拉動2、成本推進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4、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作用及影響:生產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消極影響: 通常認為: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 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積極影響: ①.可以緩解外來流動性湧入,減輕資產泡沫危機(通脹期的利率較低,外來資金一般不願流入) ②.使國家減少稅收參考: http://ke..com/view/4017.htm
4. 通貨膨脹和膨貨通脹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區別
沒有膨脹通貨的說法
通貨膨脹(英文 inflation)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狀況。通貨膨脹是紙幣流通條件下特有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的原因
紙幣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符號,沒有價值,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通貨膨脹的特點
①紙幣因發行過多而急劇貶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已定的情況下,紙幣發行越多,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就越少,紙幣的貶值程度就越大。紙幣的貶值程度即紙幣貶值率的計算公式是:紙幣貶值率=(1-)×100%例如,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是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紙幣貶值率
②物價因紙幣貶值而全面上漲。紙幣貶值率越高,物價上漲率也就越高,物價上漲率的計算公式是:物價上漲率=(-1)×100%例如,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物價上漲率=(-1)×100%=100%。
通貨膨脹的類型
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引起了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於投資膨脹和消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因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
②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由於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③結構性通貨膨脹。由於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一般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3種情況:
一是國內某些部門,甚至某些大宗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導致價格猛漲,並且只漲不跌,進而擴散到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
二是國內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後,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引起價格上漲,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
三是開放型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於提高時,會波及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
④輸入型通貨膨脹。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
⑤抑制性通貨膨脹。在市場上存在著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或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控制物價和商品定額配給的辦法,強制性地抑制價格總水平的穩定,這是一種實際上存在,但沒有發生的通貨膨脹現象。
5.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的關系
1.貨幣貶值只是通貨膨脹表現的一種。通貨膨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2.通貨膨脹的表現有:一,貨幣貶值,二,物價持續上漲,三,經濟過熱,實質是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
3.貨幣貶值,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貨幣貶值有很多原因。原因一是:通貨膨脹,原因二:外匯匯率升高,原因三:國家發行的貨幣量多於實際生活所需的貨幣量
4.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上漲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5.有的時候通貨膨脹並不必然導致本幣貶值,有的時候貨幣升值反而會加劇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外文名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參考資料 網路 貨幣貶值)
6. 通脹和滯漲是什麼意思
1、通脹即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求遠大於供)。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
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
該理論被總結為一個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2、停滯性通貨膨脹(英文:stagflation),簡稱滯脹或停滯性通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
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滯脹(stagflation)作為混成詞起源於英國政治人物Iain Macleod在1965年於國會的演說中提出。
這個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於在戰後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上,人們認為通貨膨漲與經濟衰退不能並存,亦因為人們廣泛認為滯脹與財政赤字一樣,一旦開始就難於根治。
在政治場上滯脹以通貨膨脹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來量度(簡單以失業率及通漲率相加),用以影響美國1976年及1980年的總統選舉。
(6)傳染病與通脹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凡是物價上漲都是通貨膨脹。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作家三盅說:通貨膨脹書寫價格歷史,供求關系描繪價格波段。(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history is inflation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curve is supply-demand relation.)
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③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7. cpi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是怎樣的 達到多少就是通貨膨脹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
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是一個月內商品和服務零售價變動系數。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2021年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較好實現。
應答時間:2021-03-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通貨膨脹有什麼後果
通貨膨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
通貨膨脹之反義為通貨緊縮。無通貨膨脹或極低度通貨膨脹稱之為穩定性物價。
(在若干場合中,通貨膨脹一詞意為提高貨幣供給,此舉有時會造成物價上漲。若干(奧地利學派)學者依舊使用通貨膨脹一詞形容此種情況,而非物價上漲本身。因之,若干觀察家將美國1920年代的情況稱之為「通貨膨脹」,即使當時的物價完全沒有上漲。以下所述,除非特別指明,否則「通貨膨脹」一詞意指一般性的物價上漲。)
在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必將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影響。如果社會的通貨膨脹率是穩定的,人們可以完全預期,那麼通貨膨脹率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很小。因為在這種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各種名義變數(如名義工資、名義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從而使實際變數(如實際工資、實際利息率等)不變。這時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的唯一影響,是人們將減少他們所持有的現金量。但是,在通貨膨脹率不能完全預期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將會影響社會收入分配及經濟活動。因為這時人們無法准確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名義變數,以及他們應採取的經濟行為。
(一)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
在通常情況下,借貸的債務契約都是根據簽約時的通貨膨脹率來確定名義利息率,所以當發生了未預期的通貨膨脹之後,債務契約無法更改,從而就使實際利息率下降,債務人受益,而債權人受損。其結果是對貸款,特別是長期貸款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債權人不願意發放貸款。貸款的減少會影響投資,最後使投資減少。
(二)在僱主與工人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僱主而不利於工人
這是因為,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工資增長率不能迅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從而即使在名義工資不變或略有增長的情況下,使實際工資下降。實際工資下降會使利潤增加。利潤的增加有利於刺激投資,這正是一些經濟學家主張以溫和的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發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與公眾之間,通貨膨脹將有利於政府而不利於公眾
由於在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之下,名義工資總會有所增加(盡管並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實際工資水平),隨著名義工資的提高,達到納稅起征點的人增加了,有許多人進入了更高的納稅等級,這樣就使得政府的稅收增加。但公眾納稅數額增加,實際收入卻減少了。政府由這種通貨膨脹中所得到的稅收稱為「通貨膨脹稅」。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實際上是政府對公眾的掠奪。這種通貨膨脹稅的存在,既不利於儲蓄的增加,也影響了私人與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三次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分別發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希望採納
9. 什麼是通貨膨脹 和通貨膨脹對應的是什麼
西方學者對通貨緊縮一般都直接定義為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降。它是一個與通貨膨脹相對應的概念,即從本質上看,它是一個貨幣現象,又是一個經濟問題,是經濟問題在貨幣上的表現。由於經濟運行中的諸多矛盾,使商品與貨幣流通中出現了較多的商品追逐較少的貨幣,導致市場上大部分商品都供過於求,商品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降,即謂通貨緊縮。這種現象往往與經濟蕭條或經濟衰退相聯系,因而通貨緊縮也被理解為經濟衰退之前與貫串於整個經濟衰退過程中的一個經濟現象。
衡量通貨緊縮的經濟指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價格指數,一般以對居民生活影響最大的最終消費品價格指數來衡量,在美國與日本,比較注重消費批發物價指數,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地,比較注重消費零售物價指數。二是貨幣指標,根據各國貨幣政策側重點的不同,有些是貨幣供應量指標,有些是利率指標。三是經濟增長率指標,一般都以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代表。通常以最直觀的價格指標來判斷是否出現通貨緊縮,同時通過對貨幣指標與經濟增長率指標的分析,對通貨緊縮現象作出評價。
由於在定量問題上的不同理解,有些人認為價格指數上漲率或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下降,即為通貨緊縮;有些人則認為價格指數上漲率與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下降到較低的水平甚至是負值時,才能確認出現了通貨緊縮。實際上,前一個觀點是從相對的角度來理解,即把通貨緊縮看作是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後一個觀點是從絕對的角度來理解,即通貨緊縮是在一個特定數值內的經濟現象。這兩種觀點可以統一起來的,即把這兩種通貨緊縮看作是不同階段上與不同程度上的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是一個中性概念,它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應根據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來加以評價。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理由是,通貨膨脹概念的定義必須體現因與果關系的有機統一,通貨膨脹的起因在貨幣供給過多,結果則表現在物價上漲,沒有物價上漲的貨幣供給過多不屬於通貨膨脹,沒有貨幣供給過多的物價上漲也不屬於通貨膨脹。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