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疫情3傳染方式

疫情3傳染方式

發布時間: 2021-03-24 03:59:20

Ⅰ 鼠疫常見的幾種傳播途徑

鼠疫常見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內,或剝取染疫旱獺皮容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另一種則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肺鼠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肺鼠疫是臨床上最重的病型之一,病死率高,在流行病學方面危害也最大。病人除具備鼠疫的全身症狀外,由於呼吸困難、缺氧,導致口唇、顏面及四肢皮膚發紺、甚至全身發紺,故有「黑死病」之稱。

(1)疫情3傳染方式擴展閱讀

鼠疫的預防措施:

1、避免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嚙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盡可能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並帶口罩,勤洗手;

3、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制劑;

4、如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

Ⅱ 鼠疫的傳播方式有哪些

鼠疫的傳播方式有鼠蚤叮咬、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消化道感染。

一、傳播方式

1、經鼠蚤傳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嚙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是腺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經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呼吸、談話、咳嗽等,借飛沫形成「人→人」的方式傳播,並可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3、皮膚感染:經皮膚傳播,剝食患病嚙齒動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觸患者的膿血或痰,經皮膚傷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人吃了未徹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二、容易感染鼠疫的人群

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於一般人群。

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預防接種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後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節與鼠類活動(黃鼠與旱獺能帶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關,南方多始於春而終於夏,北方則多起於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為多。

三、感染鼠疫的常見症狀

輕型僅表現為不規則低熱,全身症狀輕微,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壓痛,無出血現象;重者會休克、繼發敗血症或肺炎而死亡。一般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熱者,就應該接受醫療觀察。

四、預防鼠疫

及時的抗生素治療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鼠疫診治要點簡述》中建議:擬診為肺鼠疫者,應進行呼吸道隔離,遵從醫囑進行治療。不要去疫區,如果不得不去疫區短暫停留。

嚴格的隔離消毒應嚴格隔離於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患者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室內定期進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

(2)疫情3傳染方式擴展閱讀:

鼠疫的臨床表現

1、腺型最多見,常發生於流行初期。急起寒戰、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皮膚淤斑、出血。發病時即可見蚤叮咬處引流區淋巴結腫痛,發展迅速,第2~4天達高峰。腹股溝淋巴結最常受累,其次為腋下、頸部及頜下。由於淋巴結及周圍組織炎症劇烈,使呈強迫體位。如不及時治療,腫大的淋巴結迅速化膿、破潰、於3~5天內因嚴重毒血症、繼發肺炎或敗血症死亡。治療及時或病情輕緩者腺腫逐漸消散或傷口癒合而康復。

2、肺型可原發或繼發於腺型,多見於流行高峰。肺鼠疫發展迅猛,急起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發病數小時後出現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轉為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與發紺迅速加重。肺部可以聞及濕性啰音,呼吸音減低,體征與症狀常不相稱。未經及時搶救者多於2~3天內死於心力衰竭、休克。臨終前高度發紺,皮膚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

3、敗血症可原發或繼發。原發者發展極速,全身毒血症症狀、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出血現象嚴重。迅速進入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搶救不及時常於24小時至3天內死亡。

4、其他少見類型,如皮膚型疫蚤叮咬處出現疼痛性紅斑,迅速形成皰疹和膿皰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癤、癰。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圍暗紅,底部為堅硬的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皰疹,類似天花或水痘。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結膜充血、腫痛甚至形成化膿性結膜炎。腸炎型除全身症狀外,有嘔吐、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及黏液便、糞便中可檢出病菌。

Ⅲ 傳染病的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什麼

傳染病在蜂群中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基本環節內。

傳染病流行過程中三個基本環容節的聯系示意圖
(仿家畜傳染病學,1980年)
(1)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在其中寄生、生長繁殖,並能不斷排出體外的蜜蜂。
(2)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後,經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動物所經的途徑。
(3)蜂群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是指蜂群對於某種疾病的容易感受程度。

Ⅳ 疫情什麼傳播方法

自己不得疫情不會傳染給別人,但有可能被別人傳染上但凡是傳染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會傳播,即第一有傳染源,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只要有傳染性病毒,都是傳染源。

Ⅳ 如何防止疫情

預防疫情的方法,疫情的傳播有幾個方面:1、傳染源,最好找到傳染源並隔離,防止播散病毒。2、切斷傳播途徑,如果是空氣傳播,最好每個人都戴口罩,阻斷傳播途徑。如果是接觸傳播要勤洗手、衣服、頭發。如果有口腔、腸道傳播需要把所有入口的東西進行高溫消毒,煮熟後食用,不要生吃。3、保護易感人群,每個人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其他疾病,比如很簡單的百日咳,不是每個人都是易感人群,接受過疫苗治療後都產生了永久抗體,因此需要給易感人群打疫苗。

Ⅵ 傳染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哪3種

1)空氣傳播:病人在說話、咳嗽、打噴嚏時,將黏液、飛沫噴到空氣、塵埃中,被易感者吸人體內引起疾病,主要見於呼吸道為人侵門戶的傳染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等。
2)水源、食物傳播:常見於腸道傳染病。被污染的水源和俄食物被人食用後引起傳染病,如霍亂、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等;食物本身有病原體,被人食用後患病,如炭疽、絛蟲病等;接觸被病原體污染的水引起傳染病,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
3)接觸傳播:既可傳播腸道傳染病,又可傳播呼吸道傳染病。人與傳染源直接接觸而引起傳染病,如狂犬病等。人接觸傳染源的嘔吐物、大小便或接觸了被污染的手、用具、玩具等,如脊髓灰質炎、白喉等。

Ⅶ 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怎樣預防傳染病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內流行的三個容環節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3、
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
4、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5、
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6、
傳染病人接觸過的用品及居室均嚴格消毒。

Ⅷ 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是什麼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採取對策,因此發現後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7種。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後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有人按病原體分類,有人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採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者(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各種傳染病的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在預防中應充分利用。除主導環節外對其他環節也應採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傳染病。

【傳染途徑】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都有不同,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透過呼吸的路徑,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的型態變化,刺激神經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噴嚏等症狀,藉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將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則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像是腹瀉或嘔吐,並隨著排出物散布在各處。透過這些方式,復制的病原隨患者的活動范圍可大量散播。

〖空氣傳染〗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徑通常為5微米,能夠長時間浮游於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主要藉由呼吸系統感染,有時亦與飛沫傳染混稱。

〖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濕之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由於飛沫質、量均小,難以承載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蟲感染幾乎不由此途徑傳染其它個體。

〖糞口傳染〗

常見於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尚未健全、教育倡導不周的情況下,未處理之廢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於環境中,可能污損飲水、食物或碰觸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廁後清潔不完全,藉由飲食過程可導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如霍亂、A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弓型蟲感染症(T. gondii),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發生。有時,某些生物因體表組織構造不足以保護個體,可能因接觸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況下在人類族群中不會發生這種特例。

〖接觸傳染〗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親吻患者,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刮鬍刀、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後,在環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的目的。因此此類傳染病較常發生在學校、軍隊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場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況特殊,通常是健康個體接觸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傳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因此屬於接觸傳染的一種,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狀況甚為嚴重,醫學中有時會獨立探討。通常主要感染原為細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觸生殖器的黏膜組織、精液、陰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腸所攜帶之病原,傳遞至性伴侶導致感染。若這些部位存有傷口,則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帶至全身各處。

〖垂直傳染〗

垂直傳染專指胎兒由母體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宮」的一種傳染形式,通常透過此種傳染方式感染胎兒之疾病病原體,多以病毒、和活動力高的小型寄生蟲為主,可以經由血液輸送,或是具備穿過組織或細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過胎盤在母子體內傳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細菌雖較罕見於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過程,由於胎兒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觸到母體陰道受感染之黏膜組織而染病;且有少數情況則是在哺乳時透過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兒。後兩種路徑也都屬於垂直感染的范疇。

〖血液傳染〗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個個體身上的過程即血液傳染。常見於醫療使用注射器材、輸血技術之疏失,因此許多醫療院所要求相關醫療程序之施行,必須經過多重、多人的確認以免傷害患者,於捐血、輸血時,也針對捐贈者和接受者進一步檢驗相關生理狀況,減低此類感染的風險,但由於毒品的使用,共享針頭的情況可造成難以預防的感染,尤其對於艾滋病的防範更加困難。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病歷紀錄理學檢查以及攝影圖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診斷工具還是微生物培養,在培養基中提供適當物質,並置入患者檢體樣本培養,常用來診斷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的細菌性感染。部分病媒無法被人工培養,尤其是多數病毒和鉤端螺旋體。過去已發展出利用血清學標記物檢查患者,甚至包括運用抗體作為檢查方式之一。更新的技術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關蛋白質等.作聚合酶連鎖反應,不僅檢驗速度快,准確率亦大幅提升。

〖鑒別病原〗

過去根據柯霍氏法則的驗證程序,可以大致確認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傳染性,這個法則成功地驗證結核分支桿菌為結核病的病原;但有許多情況下這個法則無法如期運作。

〖確認流行范圍〗

流行病學的發展對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當重要,當傳染病爆發時,必需仔細分細事件為偶發性(sporadic)、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醫療團隊、公共衛生部門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治療】

當檢驗結果為陽性,必需盡快了解該種病原性的微生物對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以決定對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依據抗葯型(antibiogram)給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可減少廣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的使用,進而減少可能產生之抗葯性。

【致病狀況】

〖世界主要致死傳染病概況〗

世界衛生組織搜集全球死亡數據,以下表列為2002年世界主要致死疾病,這些疾病都造成至少10萬人死亡,1993年數據隨表附加以茲參考。需特別注意表中前三名致死單一疾病分別是艾滋病、結核和瘧疾,盡管幾乎所有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步減少,但死於愛滋者卻以四倍成長,而百日咳、小兒麻痹、白喉、麻疹和破傷風等兒童疾病,此外兒童也在腹瀉、下呼吸道感染中占很大的百分比。

排名 死因 2002年死亡百萬人數 占所有死亡% 1993年死亡百萬人數 1993年排名
無 所有感染症 14.7 25.9 16.4 32.2%
1 下呼吸道感染① 3.9 6.9 4.1 1
2 艾滋病 2.8 4.9 0.7 7
3 腸胃炎② 1.8 3.2 3.0 2
4 結核 1.6 2.7 2.7 3
5 瘧疾 1.30 2.2 2.0 4
6 麻疹 0.6 1.1 1.1 5
7 百日咳 0.29 0.5 0.36 7
8 破傷風 0.21 0.4 0.15 12
9 腦膜炎 0.17 0.3 0.25 8
10 梅毒 0.16 0.3 0.19 11
11 B型肝炎 0.10 0.2 0.93 6
12-17 六種熱帶疾病③ 0.13 0.2 0.53 9, 10, 16-18

批註:
①下呼吸道感染包含許多種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氣管炎。
②造成腸胃炎的生物有許多種,包含霍亂、肉毒桿菌、大腸桿菌等等。
③六大熱帶疾病包含:查格斯氏病、登革熱、絲蟲病、利什曼原蟲症、蟠尾絲蟲症、血吸蟲病和錐蟲病。
④其它死因包含母體和出生狀況(5.2%)、營養缺乏(0.9%)、非傳染因素(58.8%)和傷殘(9.1%)

〖大流行〗

當一個傳染性疾病影響到一個廣大的地理區域,就稱為大流行,中文慣稱瘟疫。除可造成死亡、摧毀城市、政治、國家、瓦解文明,甚至可以殲滅族群、物種,若人類有幸得以控制疫情,則可能更加健全醫療質量、改革制度,進而提升人類福祉。

〖新興疾病〗

有時微生物和宿主和諧共生共存或互不侵犯,常見於熱帶地區發源之病毒、某些昆蟲、猿、猴或其它物種,由於兩方在平衡中共同演化,通常宿主已具備相當程度之抵抗力,同時這些微生物也演化出更有力的致病能力,但當這些微生物由長期共同演化的物種傳染至其它毫無抵抗能力之物種時,可能會產生疾病,卻對原先共存之物種不造成實質影響,尤其當轉移的物種之間基因表現相似度越高,生物體內的辨識能力也較相似,此時受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幅提升。換句話說,對於新接觸微生物的物種若因此染病,則這個微生物對新的宿主而言是一種病原,對於原先共存之物種,這種微生物不造成疾病,則不為其病原。多數人類新興傳染病及其傳播都與人為活動有關,由於環境受到改變,某些區域性的微生物可藉此取得新的生態平衡,甚至引發大流行。

病原毒力和傳染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而且也深深影響著病原的長期演化,由於微生物和宿主之間的共同演化出新病原需要時間,在一般情況下,病原要找上先鋒的攻擊目標並非易事,通常需要直接地破壞環境平衡,或是藉生態變化,引發物種遷徙,甚至人為消滅之病原,可由實驗室演化後釋出。通常首次流行時,由於醫療、公共衛生經驗不足,死亡率將最為嚴重,但若是快速致死的疾病,宿主很可能在病原開始蔓延之前死亡,而毒力對宿主生理運作的改變,也將影響傳播的結果,例如呼吸道感染可促使患者將病原咳至空氣散布,霍亂則可藉由爆炸性的腹瀉增加分布的面積。

【法定傳染病】

由於已知傳染性疾病中,部分可對人類造成重度傷害,或是可能引發大流行,許多國家因此借用政府的公權力,協助醫療體系嚴密監控這類疾病的發生及後續發展,避免疫情擴大,這些傳染病特稱為法定傳染病,在相關法律下,通常醫師有義務依照疾病分級,在指定的時間內或以規范的流程對衛生主管機關進行通報。

【傳染病的分類】

《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採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准,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5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一)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二)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等。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對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時可採取某些強制性措施,控制其傳播。
(三)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診、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等。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傳染病防治法》還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分別依許可權決定傳染病病種的增加或者減少。

Ⅸ 請列舉3種人類預防控制禽流感的方法

人主要來是接觸了發病禽後感自染禽流感的。養雞人員是禽類的密切接觸者,為了預防養雞人感染禽流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時最好戴口罩、穿工作服,減少人體直接接觸雞只的機會,工作服要清洗、消毒。接觸污物後應洗手,處理雞場糞污時應戴手套。發生疫情時,盡量減少與禽類接觸,接觸禽類時應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護衣等。

對於普通人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場所;注意個人衛生。在禽流感高發期內,盡量遠離家禽的分泌物,盡量避免觸摸活的雞、鴨、鵝等家禽和鳥類;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有空調設備,應經常清洗隔塵網,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室內傢具應保持清潔,避免使用難以清理的地毯。

Ⅹ 登革熱疫情傳播速度如何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的

2020年除了嚴峻的新冠疫情,不少國家陸續爆發了登革熱疫情,每年的6月到10月是登革熱高發期,加上今年多雨又濕熱的天氣和環境,讓伊蚊的繁衍和生長速度也在加快。新加坡也正在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截止目前登革熱病例已超過20600例,新加坡傳染病學專家梁浩楠表示,今年四種登革熱毒株中最活躍的是登革熱3型,它不僅傳播快,而且感染基數大,再加上民眾缺乏免疫和病毒變異,所以今年情況格外嚴重。
如何預防登革熱
1、盡量避免前往登革熱高發的國家和地區
2、平時注意衛生,避免在生活區產生積水
3、外出時攜帶驅蚊葯品,避免被蚊蟲叮咬
4、如果出現感染症狀請前往正規醫院就醫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