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級部
『壹』 傳染病的等級有哪幾種.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專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屬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傳染病是指: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甲類是後果嚴重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病,依次遞減。
『貳』 疾控中心一般有哪些部門
疾控中心一般有疾控科、計劃免疫科、體檢科、監測科、慢病及地病科、性病與艾滋病科等。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疾控中心):其使命是通過對疾病、殘疾和傷害的預防控制,創造健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為依託、以人才為根本、以疾控為中心。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舉辦的實施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
疾控中心管理職責中加強公共職能,比如對傳染病傳播的預判職能要加強,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台及周邊地區傳染源及發病率的變化,通過微信或手機簡訊等渠道提前給人們發出警示信息。
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並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2)傳染病級部擴展閱讀
具體職責
1、為擬訂與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標准和疾病防治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為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政策咨詢。
2、擬訂並實施全國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重點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對全國實施情況進行質量檢查和效果評價。
3、指導建立國家公共衛生監測系統,對影響人群生活、學習、工作等生存環境質量及生命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營養食品、勞動、環境、放射、學校衛生等公共衛生學監測;
對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職業病、公害病、食源性疾病、學生常見病、老年衛生、精神衛生、口腔衛生、傷害、中毒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監測,並提出預防控制對策。
4、參與和指導地方處理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國家重大疾病、中毒、衛生污染、救災防病等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應急反應系統。配合並參與國際組織對重大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處理。
5、參與開展疫苗研究,開展疫苗應用效果評價和免疫規劃策略研究,並對全國免疫策略的實施進行技術指導與評價。
6、研究開發並推廣先進的檢測、檢驗方法,建立質量控制體系,促進全國公共衛生檢驗工作規范化,提供有關技術仲裁服務,受國家衛生計生委認定,開展健康相關產品的衛生質量檢測、檢驗,安全性評價和危險性分析。
7、建立和完善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負責國內外疾病預防控制及相關信息搜集、分析和預測預報,為疾病預防控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8、組織實施全國性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專題調查,為國家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公共衛生戰略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9、開展對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防治策略與措施的研究與評價,推廣成熟的技術與方案。
10、組織實施國家級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項目,指導、參與和建立國家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項目,探討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機制,推廣成熟的技術與經驗。
11、負責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技術指導,研究農村事業發展中與飲用水衛生相關的問題,為有關部門做好飲用水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據。
12、組織和承擔與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工作相關科學研究,開發和推廣先進技術。
13、負責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的培訓。
14、開展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
15、承擔國家衛生健康委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務。
『叄』 傳染病的等級劃分與預防
===========
傳染病的等級
===========
世界衛生組織已針對流行性感冒可能的大流行研議出一套全球備戰計畫,定義了瘟疫的各種等級和發展階段,架構出聯合國在瘟疫發生時的運作角色,也對世界各國提出事前的准備建議。世界衛生組織把傳染病分為六等級:
第一級:未有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人類中發現。
第二級:出現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只感染動物,但病毒變異可能威脅人類。
第三級:人類受到新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但未出現或只有少量人傳人個案。
第四級:病毒人傳人個案增加,有持續人傳人的趨勢。
第五級:病毒出現大量人傳人的案例。
第六級:爆發大流行,造成族群間的廣泛傳染。
預防:注射疫苗,可以得到抗體而產生對特定病原的免疫力。
『肆』 傳染病的等級劃分
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布。
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此次甲型H1N1流感(以前稱豬流感)被劃入到乙類傳染病,但其預防、控制也被納入到甲類,說明其傳染力強、暴發流行後果嚴重倒最高程度了。甲類是後果嚴重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病,依次遞減。
詳細情況還請參閱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伍』 傳染病分類
一、關於抄傳染病的分類,目前傳染病的分類是以病原體來分類的,一般有:
1、朊毒體傳染病,如:瘋牛病;
2、病毒性傳染病,如:病毒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戌五種)、流感、病毒性腹瀉(有輪狀病毒)、小兒麻痹症、乙型腦炎、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狂犬病、等共有幾十種(類);
3、細菌性傳染病,如:傷寒、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痢疾、鼠疫、結核病、流行性腦膜炎、碳疽、白喉、百白咳、敗血症,等等,共有近百種;
4、真菌傳染性疾病,如:癬、念珠菌病(如陰道炎等);
5、螺旋體傳染病,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十多種;
6、寄生蟲傳染病,如:各種寄生蟲病、瘧疾、阿米巴蟲病等;
7、立克次體傳染病,如: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斑疹傷塞,等十多種;
二、目前在中國范圍內,能夠通過蚊蟲叮咬傳染的疾病為以下幾種:
1-乙型腦炎;
2-登革熱;
3-瘧疾。
『陸』 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多少種
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9種。
1、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
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6)傳染病級部擴展閱讀
根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發布)的規定,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是各級醫務人員的神聖職責。因此臨床醫師在搞好臨床診斷與治療工作的同時,也應努力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傳染病預防措施可分為:①疫情未出現時的預防措施;②疫情出現後的防疫措施;③治療性預防措施。
預防性措施
控制傳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於防控,由於在傳染病的三個基本條件中(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個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對於傳染病預防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
2、 切斷傳播途徑:對於通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
3、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劃免疫。
『柒』 處理一級傳染病垃圾屬什麼部門
回答這個問題處理一級傳染病垃圾屬於什麼部門,應該是屬於國家疾病防控部門。
『捌』 一類傳染病都有哪些
傳染病的分類
傳染病種類
傳染病
第一類
霍亂,鼠疫,黃熱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第二類
甲種
流行性斑疹傷寒,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傷寒,副傷寒,炭疽病
乙種
小兒麻痹,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開放性肺結核
第三類
甲種
登革熱,瘧疾,麻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腸道出血型大腸桿菌感染症,腸病毒感染並發重症
乙種
肺結核(除開放性肺結核外),日本腦炎,癩病,德國麻疹,先天性德國麻疹癥候群,百日咳,猩紅熱,破傷風,恙蟲病,急性病毒性肝炎(除A型外),腮腺炎,水痘,退伍軍人病,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梅毒,淋病,流行性感冒
第四類
其他傳染病或新感染症,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依本法施行之必要時,得適時指定之.第四類傳染病,其病因,防治方法確定後,由中央主管機關重行公告歸入第一類,第二類或第三類傳染病.
http://cache..com/c?word=%B4%AB%C8%BE%3B%B2%A1%3B%B5%C4%3B%B7%D6%C0%E0&url=http%3A//163%2E16%2E101%2E253/nurse/ache/clarity%2Edoc&b=0&a=42&user=
傳染病分類常識
一、法定傳染病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統稱為法定傳染病。法定傳染病都是納入法制管理的疾病。
1、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3、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布。
二、按傳播途徑分類
1、呼吸道傳染病:包括肺鼠疫、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麻疹、肺炭疽、肺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紅熱、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
2、消化道傳染病:包括霍亂、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感染性腹瀉病等。
3、蟲媒傳染病:包括腺鼠疫、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瘧疾、絲蟲病等。
4、接觸傳染病: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魯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等。還有艾滋病、梅毒、淋病為性接觸傳染病。
5、經疫水傳播的傳染病:包括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
6、經血液傳播的傳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有些傳染病是多種途徑傳播的,如艾滋病有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途徑;鼠疫是蚤類傳播的,但肺鼠疫是呼吸道傳播的;炭疽是接觸傳播的,但肺炭疽是呼吸道傳播的。
三、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指原來是在動物中傳播,在一定條件下傳播給人的傳染病。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等。這類傳染病都存在自然疫源地(或家畜疫源地),所以稱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http://www.huzhong.com.cn/hzbbs/dispbbs.asp?boardid=49&id=2885
『玖』 傳染病三級預防原則
以前的傳染病考試題目嘛:)
(一)一級預防
在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已存在的情版況下,預防疾病的發權生,通過避免接觸危險因素和提高抵抗疾病能力來實現,例如不吸煙、體育鍛煉、接種疫苗、合理營養、健康的性生活等。是個人最佳的預防。
(二)二級預防
即當疾病已經發生,或是當機體生理代償機能減弱、發生紊亂表現出症狀時,早期發現疾病,預防其蔓延和嚴重後果,及時採取治療和防止傳播的措施。例如早期發現腫瘤後盡快切除,早期發現傳染病盡早終止流行。是重要的預防。
(三)三級預防
當疾病已產生後遺症,或機體代謝機能已處於不可逆轉的階段,開展康復治療,以盡量減輕疾病帶來的殘疾等負擔,緩解病痛和延長壽命。是預防疾病產生的嚴重後果。
『拾』 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對傳染病級別的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
1級:病毒在動物間傳染,但沒有傳出人類感染病例。
2級:已知一種動物流感病毒在人類造成感染,因此被視為潛在大流行威脅。
3級:有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零星或小規模的人類傳染,但這種人與人之間傳染還不足以造成社區感染。
4級: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的人與人之間傳染,足以造成社區傳染。大流行風險驟升。本級重點在於控制病毒蔓延。
5級:人與人之間傳染在同一地區蔓延到至少兩國。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6級:大流行級。人與人之間病毒傳染,在同一地區至少在兩國傳播,並擴散到同一區的另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