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見傳染病
A. 秋季流行傳染病及預防知識
你好,秋季常見傳染病可分為三大類: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
1、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等。這類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是「吃進去」的傳染病,
2、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軍團菌病、肺結核等。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是「吸進去」的傳染病。
3、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類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蟎、虱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後傳播,是「叮咬傳播」的傳染病。
秋季常見傳染病防治
⒈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水平
⒉做好個人衛生和消毒工作
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⒋接觸過傳染病的用品和居室均應嚴格消毒
⒌對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
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到戶外活動,參加體育鍛煉,呼吸新如鮮空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B. 進入秋季以來,都會有哪些傳染病
進入秋季紅眼病多發,而且感冒,流感也比較多,要注意防範,要多運動。
C. 秋季常見傳染病、多發病有哪些
1.
感冒2.消化系統疾病3.肺結核4.秋燥症
5.警惕秋季抑鬱症
6.秋季防肥胖
7.動物傷
另外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過敏性哮喘等病也是秋季常見病。
D. 如何預防秋季傳染病
秋天已悄然向我們走來,步入秋季,早晚溫差大,秋季的傳染病也是非常的多,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比如學齡前兒童3-6歲的幼兒園小朋友,本身抵抗力就差,加上在幼兒園的時候又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更加會導致傳染病的流行與爆發。秋季常見的傳染病非常多,主要有諾如病毒、流感、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及接觸傳播等,那麼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顯得非常重要,可以有限的避免病毒的傳播,具體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種:
①做好空氣的消毒工作秋天秋高氣爽,白天陽光充足並不會很冷,這時候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就應該開窗通風,至少一天三次,每次20分鍾,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選擇連續的開窗通風。教室每晚應該使用紫外線燈消毒殺菌一個小時,消毒後第二天早上開窗通風,使空氣對流。
④加強健康宣教學校一定得對家長及老師加強健康宣教,讓大家都有傳染病需要早治療、早預防、早隔離的思想,否則不但耽誤了自己的病情治療更加害了別人。
正確看待秋季傳染病,不要懼怕,做好防護及隔離措施,相信一定不會使傳染病大面積的傳播。
E. 幼兒秋季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幼 兒 園 常 見 傳 染 病 知 識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⑵傳播途徑: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冬春季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學齡前兒童多發;患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3.臨床表現 ⑴腮腺腫大、疼痛。可一側或雙側同時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邊緣不清,有微熱、觸痛,不發紅,無化膿。頰粘膜腮腺管口紅腫,張口或咀嚼酸性物時疼痛加重。 ⑵中度發熱,食慾減退,全身不適。 4. 並發症:腦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聽神經損害等。 5. 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為止,但要至少於發病後10天。回園時須持醫院開據痊癒診斷證明,交醫務室經大夫同意後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勤曬被褥。 ⑶對易感者可連服板蘭根沖劑3-5天。 ⑷ 接種流腮疫苗等。 6.治療 ⑴一般治療:卧床休息,多飲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 ⑵對症處理:高熱可用退熱葯,局部可敷以醋調金黃散減輕疼痛。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⑷積極治療合並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 臨床表現 ⑴口痛,厭食,低熱。 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齶等處為多,偶爾波及牙齦、軟齶、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後轉為皰疹, 2-3天後吸收,不留痂。也可見於臂、腿及臀部,軀干少見。 ⑷病程短,症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周。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 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症處理:保持口腔衛生,口腔潰瘍處可局部塗葯。 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三、水 痘 1﹑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傳播途徑:飛沫或被皰疹漿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發生帶狀皰疹。 3.臨床表現 ⑴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 ⑵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初為紅色細小斑丘疹,數小時後變為圓形的,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周圍有紅暈,伴有癢感,1-3天後皰疹變干結痂。以軀干、腰、頭皮多見,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現,在同一時間內可見斑丘疹、皰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結膜也可見皮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4.並發症:繼發感染時可引起敗血症。也可見腦炎、心肌炎等。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皮疹全部變干脫痂為止。但不得少於發病後2周。 ⑵注意室內通風。 ⑶對易感者接種水痘疫苗。 6.治療 ⑴對症處理:發熱時用退熱劑;保持皮膚、指甲清潔,避免抓破皰疹,如皰疹已破或有繼發感染者,局部塗用1%龍膽紫等。 ⑵有繼發感染時可用抗生素。 ⑶按醫囑進行其他相關治療。 四、猩紅熱 1.病因:A組溶血性鏈球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玩具、毛巾、書、衣被等間接傳播。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2-8歲兒童多發。 3.臨床表現 ⑴發熱、頭痛、咽部疼痛、頸前淋巴腫大。 ⑵發熱24小時出現皮疹,由中耳、頸部蔓延至軀干及四肢,24小時內遍布全身。皮疹為彌漫性針尖大小猩紅色小丘疹,疹間無正常皮膚,有癢感。面部潮紅,可見"口周蒼白圈"、"楊梅舌"。 4.並發症 ⑴化膿性並發症:中耳炎、副鼻竇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並發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 ⑶變態反應性並發症: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至症狀消失後一周;有化膿性並發症者隔離至炎症痊癒,並持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患兒病後3周內要注意經常查尿和心電圖,及早發現和治療腎炎、心肌炎等合並病症。 ⑶對患兒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進行消毒。 ⑷對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蘭根、復方新諾明等。 6.治療 ⑴對症處理:用淡鹽水漱口,高熱時用退熱劑。 ⑵抗生素治療。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多發於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兒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臨床表現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 ⑵伴有輕度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⑶病程持續約一周。 4.並發症 肺炎、腦炎、腦膜炎、循環功能障礙等。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熱退後2天或症狀消失為止。 ⑵注意室內開窗通風。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蘭根3-5日。 ⑷增強體質,合理營養,保證充足睡眠。 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⑹少去公共場所,不去病家串門。 ⑺有條件者接種流感疫苗。 6.治療 ⑴對症處理。 ⑵有合並症或繼發感染者,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略)。 六.細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桿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傳染源排出的糞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經蒼蠅污染食品,經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後免疫力不鞏固。 3.臨床表現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熱。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膿血為主,便後又里急後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⑵輕型(非典型菌痢):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僅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⑶重型:每天大便數10次,內有膿血,有里急後重感,全腹劇痛,伴嘔吐、脫水、酸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⑷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於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症狀消失,大便鏡檢陰性,停葯後大便培養兩次陰性後,經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種物品。 ⑶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不潔食物。 ⑷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好糞便、水源。 5.治療 ⑴中毒型: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 ⑵一般治療。 ⑶抗生素治療。 七、麻 疹 麻疹傳染性極強,易感者多為兒童。 臨床表現:患者初期症狀和感冒差不多,發熱3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首先起於耳後、發際處,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後逐漸脫屑消退,逐漸康復。 預防措施: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沒有特效葯物,主要是護理好患者,減少並發症,寢室要溫暖、濕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要用溫水清洗顏面、眼鼻分泌物,定時用鹽水或漱口水漱口。 (風疹與麻疹的區別:手腳心沒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婦得後易使胎兒畸形。) 八、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又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近30年來世界暴發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學 本病特點為潛伏期很短,起病急驟、眼刺激症狀重,結膜高度充血,常見結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點狀剝脫。本病傳染性極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本病每於夏秋季節流行,多見於成人。 3、臨床表現:
F. 秋季易流行那種傳染病
秋季氣溫變化大,初秋時,氣溫較高,即「秋老虎」天,同時雨水較多,一些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高發,甚至可能爆發流行;到了晚秋,氣溫逐漸下降,風大乾燥,這時是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因此秋季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對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秋季常見傳染病可分為三大類: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寒、痢疾等。這類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是「吃進去」的傳染病,通常是由於細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飲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經過恰當的處理,吃進走後發病。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軍團菌病、肺結核病等。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是「吸進去的傳染病。細菌和病毒通過空氣傳播或通過灰塵中細菌或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發病。
常見蟲媒傳染病有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這類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蟎、虱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後傳播,是「叮咬傳播」的傳染病,昆蟲先叮咬病人,然後再叮咬健康人,同時將細菌或病毒傳入健康人的體內導致發病。
G. 秋季常見病有哪些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炎暑已過,秋季來臨,從立秋到立冬前一天為秋令,而以秋分為季節氣候轉變的環節。此時呈現早晚涼,中午熱的天氣,所以也有「秋老虎」的稱號。由於天氣有熱有涼,因此秋天疾病非常復雜。其中還有不少是由於夏天受暑未發的疾病,如休假外出,日曬雨淋,旅途勞累,生活不適,回來後更易發生這類疾病。
一般來說初秋疾病仍可按夏天法則來醫治,如「伏暑」病,這種病是由於夏天受暑,潛伏下來,到秋天因受涼誘發。初起忽冷忽熱,像發瘧疾,大便多溏瀉而不爽快,多數發燒,頭痛,嗓子疼,胸口憋悶,心內覺得煩熱難受。治療應用香薷、藿香、銀花、連翹、牛蒡子、六一散、杏仁、生薏米等,切忌純用苦寒瀉火而忘掉清利暑濕這一面。不然的話,發燒不退,遷延時日。
其次是濕溫病,其特徵是發燒有汗不退,頭暈、胸悶、惡心、口渴但不想喝水,兩腳怕冷疼痛,舌苔厚膩。預防此病首先應注意飲食衛生,有汗時不要馬上入水游泳。治用芳香化濕,清利濕熱,如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白蔻仁、生薏仁、滑石。藿香正氣丸也可服用。
秋燥,這是由於感受秋天燥氣而成的。證見咽干唇燥,甚至裂口出血,鼻燥,咳嗽少痰或乾咳,目赤,皮膚乾燥。治用辛涼甘潤,如桑葉、桑皮、杏仁、貝母、梨皮、豆豉、梔子。熱盛加石膏,陰傷加沙參、麥冬。秋梨膏、養陰清肺膏也可服用。
俗話說:
「瓜果梨桃要少吃,免得秋季生瘧痢。」痢疾也流行於秋季,中醫有「無積不成痢」之說,所以治痢疾初起總以導滯消積為主,重點在清掃腸胃積滯,成葯如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香連丸、黃連素等。
總之,秋季漸涼,要少吃生冷,避免受寒,諺語說「白露身不露」,雖然天氣有時燥熱,如交了白露節就不要再光膀子、打赤膊了。另外,吃蟹時要用醋調薑末,避免吃蟹中毒。
白喉的預防方法
白喉是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的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源是患者及帶菌者。1—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但也可見於成人。這種病人的咽喉部長有一層灰白假膜,所以叫做白喉。
白喉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分成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白喉等。但以咽白喉最多見,潛伏期1—7天,傳染期通常在2周以內,很少超過4周,少數帶菌者可排菌5個月以上。白喉病人的主要症狀是:發燒(體溫升到38、39攝氏度),惡心,不思飲食,頭痛,嗓子紅腫,聲音粗糙、嘶啞,乾咳,並很快在扁桃腺體上出現白斑,逐漸增大成白膜。兩三天後出現中毒現象,如面色蒼白、無神、手足冰涼等。值得注意的是少數輕型病人初期易被作為呼吸道疾病而被忽視或誤診。重型、極重型者可有血壓下降,並發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神經麻痹或中毒性腎病等,如救治不當,往往因為心臟受累而死亡。
瘧疾的預防方法
瘧疾,民間俗稱為「打擺子」,是一種傳播快、反復性大的常見寄生蟲病。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人口流動量的增加,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迅速流行,又被人們稱之為「開發病」。瘧疾目前流行極為廣泛,遍及全球。因此,人們在夏季秋應提高警惕,以防感染瘧疾。
瘧疾是經蚊蟲傳播的,傳播瘧疾的蚊蟲為按蚊。人對人體瘧原蟲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同樣都可以感染瘧疾。由於人體感染不同的瘧原蟲,進入人體的瘧原蟲數量不同,人體對瘧原蟲的耐受能力、抵抗能力強弱不同,人體出現的症狀也有一些不同,其臨床類型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等4種。間日瘧分布最廣,遍及全國各瘧區。瘧疾發作的典型症狀有發冷、高熱、出汗三個階段。反復發作者可引起消瘦、貧血、單純皰疹、肝脾腫大等。瘧疾中的惡性瘧或腦型瘧,常表現高熱昏迷、驚厥、頸強直等凶險症狀,病死率甚高。
瘧疾的潛伏期一般是10—15天。發病高峰季節多數在夏秋季,即8—10月份。此時雨量多,地面積水面積大,溫度適宜,按蚊大量繁殖,所以瘧疾的傳播機會增多。此外,如濕度、地形等自然因素也都會影響瘧疾流行過程。住房和環境衛生,生活和醫療水平,人口流動和飢餓、疾病,以及生態環境的改變都可影響到瘧疾的發生與流行。雖然按蚊自身也受溫度的制約,在氣溫降到10℃時,按蚊處於滯育狀態,瘧疾流行即告休止,但在寒冬臘月,或者蚊蟲還沒有開始活動的早春季節,也可有瘧疾發作,其中一部分病例是因為以前發病時治療不徹底,血內或肝實質細胞內瘧原蟲沒被全部消滅,舊病復發;另一部分系長潛伏期病人;偶爾也有輸入感染瘧原蟲的血液而發病的。
患了瘧疾,發作期應卧床休息,飲食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不能進食者可予靜脈輸液。寒戰時應注意保暖,高熱頭痛時可用冰敷等方法降溫,必要時可給少量鎮靜退熱劑,如阿斯匹林等緩解症狀。常用的治療葯物有氯喹、奎寧、青黴素。但由於有些葯物會出現副作用,故應用抗瘧葯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預防瘧疾的根本方法是滅蚊和防蚊蟲叮咬,可結合各地的衛生運動滅蚊,降低蚊子密度。可使用蚊帳、蚊香、滅蚊劑等殺蚊,阻斷人、蚊接觸。此外,還要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防止外源性傳染源的輸入;加強對輸血人員的瘧疾監測,防止輸血感染。高瘧區的人群在流行季節可以定期服抗瘧葯預防。
H. 青少年如何預防秋季常見傳染病
小博來士論壇: 1.呼吸源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傳染途徑是污染的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吸入,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觸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類疾病常在冬、秋季發生或流行。 預防措施是:不吸煙;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潤;多做戶外運動,加強鍛煉;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場所參加集體活動;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傳染病流行季節和地區的兒童及老人可以服中草葯預防。 2.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徑是用被細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進食,或食用腐爛不潔的食物。此病常在夏、秋季發生或流行。 預防措施是:發現吐、瀉病人要早隔離、早治療;實行科學的糞便管理和飲水消毒;食品須經衛生防疫部門檢驗和認可;消滅蒼蠅、蟑螂;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後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凈,不吃腐爛不潔的食物;經常鍛煉,增強體質;在疫區也可投葯預防。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青春期篇》,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
I. 秋季傳染病有哪些
秋季傳染病有很多,大體上能分為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比較常見的就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疫苗也是10月份左右就開始打了。腸道方面一般是病毒性腹瀉開始慢慢抬頭,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輪狀病毒性腹瀉,因為主要在秋冬季發病,因此也叫秋季或秋冬季腹瀉,主要在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2歲以下兒童導致重症腹瀉。輪狀病毒性腹瀉從10月份開始逐漸增多,發病高峰集中在12月-2月份。另外還有一種疾病,叫手足口,雖然其主要發病時間在5-7月份,即春季,但是很多省份在秋季也會有一個小高峰。手足口疾病主要由腸道病毒17型(EV71)或柯薩奇病毒16型(CoxA16)引起,典型的症狀是發熱,手足口出現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