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毒腦炎
1. 病毒性腦炎什麼特徵
腦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腦實質的炎症,但由於腦組織對其他多種病因(如中毒、變態反應等)也產生與腦炎相同的病理改變,如神經細胞的變性、壞死,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纖維脫髓鞘等,在臨床上又很難予以區別,故而長久以來腦炎的概念、范疇相當模糊。目前有趨勢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炎,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病。關於腦炎的分類也很亂,分類方法很多,如按病源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螺旋體性、真菌性、原蟲性等腦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一般在醫學教科書中按以下方法分為:1.非化膿性:(1)病毒性腦炎:皰疹病毒性腦炎(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蟲媒病毒性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森林腦炎等);腸道病毒性腦炎(脊髓灰質炎、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等);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風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腦炎。(2)非病毒性腦炎:立克次體(Q熱、斑疹傷寒);螺旋體(神經梅毒等);真菌(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等);原蟲...
2. 病毒性腦炎如何鑒別診斷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腦炎:
病毒直接侵犯腦部,大多數表現為腦膜炎症狀,亦可出現偏癱、四癱,視力喪失,耳聾,失語等。腮腺炎多與腦炎同時或先後發生。一般診斷不難,無腮腺炎者可血清免疫學檢查確定診斷。經對症治療預後良好。
(二)帶狀皰疹腦炎:
很少見,個別病例在出現軀干或頭面部皰疹後發生腦膜炎和腦炎。治療同單純性皰疹性腦炎。
(三)巨細胞病毒腦炎:
多為胎兒及新生兒感染,偶見於兒童和成人。本病大多表現腦發育不良,小頭畸形,腦室周圍及腦內鈣化,腦積水。成人則可表現急性多發性神經炎。任何小頭畸形嬰幼兒,特別是伴有眼脈絡膜炎、網膜鈣化、白內障、視神經萎縮時均應疑及本病。
(四)進行性風疹腦炎:
系指母親在懷孕期患風疹,小孩出生後14歲以內發生的腦炎,屬於慢病毒感染。症狀為進行性,可有癲癇、耳聾和痴獃等。或表現各種腦發育畸形。後天性風疹腦炎多症狀輕微,無需特殊治療預後良好。感染期間的病毒分離和血清免疫試驗可確定診斷。
(五)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EB病毒)腦炎:
多在全身疾病的情況下發生,亦偶有先於血液及內臟症狀而發生者。可有癱瘓、失語、多動、腦神經損害、小腦共濟失調和截癱等。典型血象和嗜異性抗體(Heterophil)可確定診斷。預後良好,多完全恢復。
3. 細菌性 腦炎
腦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腦實質的炎症,但由於腦組織對其他多種病因(如中毒、變態反應等)也產生與腦炎相同的病理改變,如神經細胞的變性、壞死,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纖維脫髓鞘等,在臨床上又很難予以區別,故而長久以來腦炎的概念、范疇相當模糊。
目前有趨勢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炎,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病。關於腦炎的分類也很亂,分類方法很多,如按病源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螺旋體性、真菌性、原蟲性等腦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一般在醫學教科書中按以下方法分為:
1.非化膿性:
(1)病毒性腦炎:皰疹病毒性腦炎(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蟲媒病毒性腦炎(流行性
乙型腦炎、森林腦炎等);腸道病毒性腦炎(脊髓灰質炎、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等);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風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腦炎。
(2)非病毒性腦炎:立克次體(Q熱、斑疹傷寒);螺旋體(神經梅毒等);真菌(新型隱
球菌腦膜腦炎等);原蟲(阿米巴腦炎、腦型瘧疾等);蠕蟲(腦囊蟲病、包蟲病)。
(3)散發性腦炎。
2.化膿性:包括細菌引起的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
4. 真菌性腦炎做什麼能查出來的,急!
A, 17歲的患者診斷真菌性腦炎是很難下這個診斷的,首先是不對的。
醫院抽取骨髓後說是真菌型腦炎,更是瞎說的,骨髓檢查可以診斷血液病及骨髓炎之類的。
要是結核性腦膜炎後遺症的活,病人有頸強直,高熱等症狀,我想必是沒有這症狀了。
頭顱CT可以排除結核性腦膜炎,包括膿腫等。
四五年前患過肺結核,後來治癒了,基本排除結核性腦膜炎
B, 建議行頭顱MRI,了解顱高壓的原因,是不是四腦室等的問題,要是患者一般有智力障礙,行 走 不穩,尿失禁等症狀,
C, 還是建議行頭顱MRI,排除AVM等。
最後你給我的症狀描述太少,CT片沒上傳等,無法下診斷。
5. 病毒性腦膜炎怎樣形成的
腦膜炎是一種嬌嫩的腦膜或腦脊膜(頭骨與大腦之間的一層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並發症,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細菌型腦膜炎是一種特別嚴重的疾病,需及時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在數小時內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病毒型腦膜炎則比較嚴重,但大多數人能完全恢復,少數遺留後遺症。
腦膜炎比較罕見,在美國,每年發病少於3000例,大多數為2歲以下的嬰兒。開始的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熱、頭痛和嘔吐,接下來嗜睡和頸部疼痛,特別是向前伸脖子時痛。小孩子經常因弓後背時感到疼痛。乙腦會有暗紅色或淺紫色淤點布滿全身。兒童會因大腦炎導致顱內壓升高造成囟門突出(嬰兒頭頂骨未合縫的柔軟的地方)。腦膜炎可在居住一起的人群中傳染,比如在學生宿舍內。腦膜炎,特別是細菌型腦膜炎很少暴發。盡管從1991年後暴發增加,但至今弄不清原因。
病因
細菌性腦膜炎是因某種細菌傳染造成。分3種類型,即流感嗜血桿菌B型、腦膜炎奈瑟菌(雙球菌)和肺炎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美國大約80%是細菌性腦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內或體表攜帶這些病菌並不侵害人體,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一些研究指出,人們最易在患感冒時被病菌傳染,因為鼻子發炎使細菌進入顱內變得極為容易。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症,約佔全身性結核病的6%。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經血播散後在軟腦膜下種植形成結核結節,結節破潰後大量結核菌進入蛛網膜下腔。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趨勢。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提高療效,減少死亡率。
病毒性腦膜炎可由幾種病毒引起,包括幾種與腹瀉有關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後感染。
隱球菌性腦膜炎還可由真菌引起。最為常見的一種是隱球菌,可在鴿子類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與真菌有關的腦膜炎,但對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則不一樣,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
6. 請問病毒性腦炎與病毒性腦膜炎有什麼區別
建議:腦炎:腦炎是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腦實質的炎症,但由於腦組織對其他多種病因(如中毒、變態反應等)也產生與腦炎相同的病理改變,如神經細胞的變性、壞死,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纖維脫髓鞘等,在臨床上又很難予以區別,故而長久以來腦炎的概念、范疇相當模糊。 目前有趨勢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炎,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稱腦病。關於腦炎的分類也很亂,分類方法很多,如按病源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螺旋體性、真菌性、原蟲性等腦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腦膜炎:腦膜炎是腦部發炎現象,腦膜就是覆蓋在腦與脊髓外面的薄膜。這種腦膜共有三層,第一層是外面的薄膜,叫做硬腦膜,硬腦膜與顱骨相連;第二層是蛛網膜;最後一層是最內層,名叫軟腦膜,軟腦膜附在腦上,這些薄膜發生感染的原因,通常是由於細菌或病毒侵入所致。感染侵及腦膜的途徑有數種。例如,感染原可從受到感染的肺部等身體其他部位。經由血流擴散蔓延。它們也可從受感染的耳朵或鼻竇,經由顱骨的空隙擴散蔓延進入腦子。
7. 病毒性腦炎會引發什麼疾病
1、患者在患有了病毒性腦炎之後要是沒能及時的進行治療,或者是治療不當就很版容易會並發意識障礙的症狀出現權,而由於患者病程的嚴重程度不同,那麼患者所出現的意識改變症狀也是有所不同的。患者一旦出現了這種並發症,就更急應該引起注意,否則的話只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危害出現。
2、患者在患有了病毒性腦炎之後要是沒能及時的進行治療,或者是患者治療不當就還很容易會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出現,這種症狀也是此病的常見並發症之一,主要表現為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呼吸節律不規則或瞳孔不等大等症狀,當患者有這種並發症出現之後就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否則等到疾病加重之後是很容易會導致腦疝發生的。
3、患者在患有了病毒性腦炎之後要是經過了及時的治療,那麼多數的患者還是可以完全恢復健康的,只有少數的患者會有一些並發症出現,這種並發症主要包括的有癲癇、肢體癱瘓以及智能發育遲緩等症狀,嚴重的患者視聽功能也會有受損的症狀出現,這些並發症在臨床上也是比較常見的。
8. 病毒性腦炎
病毒性腦炎
一、前言
1、病毒性腦炎(簡稱病腦)是由各種病毒引起的一組以精神和意識障礙為突出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2、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腸道感染史,接觸動物或昆蟲叮咬史。
3、該病病情輕重不等,輕者可自行緩解,危重者可導致後遺症或死亡。
二、高熱的護理方法
1、體溫上升階段:寒顫時注意保暖。
2、發熱持續階段:應用退熱葯時注意補充水分。
3、退熱階段:及時更換汗濕衣服,防止受涼。
4、注意口腔清潔和皮膚清潔,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瘦肉稀飯、面條、青菜湯等。
三、及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早日康復
1、讓患兒癱瘓的肢體處於功能位置。
2、對於清醒患兒,要更多關心、體貼患兒,增強自我照顧能力和信心。
3、經常與患兒與交流,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
4、及早對患兒肢體肌肉進行按摩及做伸縮運動。
5、恢復期患兒,鼓勵並協助患兒進行肢體主動功能鍛煉。
6、活動時要循序漸進、注意安全、防止碰傷。
四、為什麼腦炎患兒要做腰椎穿刺術(簡稱腰穿)?
(一)腰穿術的目的
1、檢查腦脊液的性質,對診斷腦炎、腦膜炎有重要意義。
2、作腰椎麻醉,鞘內注射葯物進行治療。
3、測定顱內壓力和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出血等。
(二)腰穿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患兒去枕平卧4-6小時。防止因過早起床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發生。
病毒性腦炎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腦實質炎症。
〔病因〕
當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進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隨後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樞神經系統;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毒腦炎時,常引起神經細胞的炎症、水腫、壞死等改變,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當炎症波及腦膜時,則稱為病毒性腦膜腦炎。
〔症狀〕
病毒性腦炎輕重差別很大。既有高熱不退者,也有僅為低熱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精神面色不好,睏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風、昏迷、肢體癱瘓、呼吸節律不整等表現。由於病毒的種類不同,腦炎的表現也就多種多樣。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帶病毒的蚊子傳播而發生,最易引起高熱、抽風、昏迷。發病急驟,進展迅速,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腦炎病情亦十分嚴重。腦部不但有炎症、水腫,而且出血、壞死等亦較多發生。
腮腺炎腦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個合並症。病兒除腮腺腫痛外,逐漸產生頭痛、嘔吐等症狀,提示腦部可能受到損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轉後才出現腦炎症狀。極少數病人始終無腮腺炎之症象,一開始即為腦炎之表現。
病毒性腦炎可通過臨床表現、腦脊液化驗、腦電圖及C
T來診斷。少數有條件的醫院可做特異性抗體或病毒分離。以期進一步明確病原。
〔治療〕
確診或疑似病人均可採用抗病毒治療。對於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者可用無環鳥苷;其它病毒引起者可用病毒唑及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
病毒性腦炎的預後與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關。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者預後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除注意體格鍛煉外,注射各種抗病毒疫苗是預防病毒性腦炎的根本途徑。
9. 成年人病毒性腦炎的治療
病因:
引起腦炎的病毒有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巨細胞包涵體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以下途徑:
① 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例如單純皰疹病毒可經嗅神經侵入腦部。
②血行播散,不少病毒如柯薩奇、埃可、腺病毒先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內繁殖,然後經淋巴管進入血液,最後經血腦屏障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有時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屬變態反應,如麻疹及腮腺炎後。
病毒性腦炎的病因:
只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較輕)、麻疹(可發生嚴重後遺症)
腸道病毒(各年齡均有,新生兒嚴重)、風疹
皰疹病毒包括:
①單純皰疹病毒(相對多見,後遺症多)
②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較少見,可有嚴重後遺症)
③巨細胞包涵體病毒(先天性或獲得性)
④EB病毒(少見)
微小病毒
流感病毒,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蟲媒病毒 通過蚊、虱等傳播至人,呈季節性流行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等
經過溫血哺乳類傳播的病毒
狂犬病毒、淋巴脈絡叢腦膜炎病毒等
未知病因 以腸道、蟲媒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較多
臨床表現
各種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決定於①神經系統受累的部位;②病毒致病的強度;③患兒的免疫反應等。因此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臨床表現亦可不一。
(一)前驅期症狀
表現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狀,如發熱、頭痛、咽痛、嘔吐、腹瀉、食慾減退等。
(二)神經精神症狀
1.意識障礙 輕者對外界反應淡漠、遲鈍或煩躁、嗜睡;重者出現譫妄、昏迷。
2.顱內壓增高 頭痛、嘔吐、頭暈甚至出現腦疝,嬰兒的前囟飽滿。
3.抽搐 可以為局限性、全身性或為持續狀態。
4.運動功能障礙 根據受損的部位可以表現為中樞性或周圍性的一側或單肢的癱瘓;亦可表現為錐體外系的運動障礙如舞蹈樣動作,肌強直;亦可因腦神經癱瘓而有斜視、面癱或吞咽障礙等。
5.精神障礙 如記憶力減退,定向障礙,幻聽、幻視;情緒改變、易怒,有時出現猜疑,常因此而誤為精神病或額葉腫瘤。
(三)伴隨症狀
病毒感染為全身性疾病,但各種病毒有其獨特的臨床表現。如埃可及柯薩奇病毒感染時常出現細小的麻疹樣皮疹或同時有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腮腺炎時腮腺腫大(亦可在腮腺腫大之前先有腦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時口唇周圍出現皰疹。病程一般2周左右,多數病例可以完全恢復,僅少數留有癲癇、視力、聽力障礙、肢體癱瘓及不同程度的智能遲緩後遺症。
診 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一)臨床表現 如前述,若病變累及腦膜(腦膜腦炎),出現腦膜刺激症,如頸項強直,克尼格征及布魯金斯基征陽性。
(二)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當有上述臨床表現而懷疑急性病毒性腦炎時應作腰椎穿刺,腦脊液送化驗。可呈典型病毒性腦炎改變。(特殊情況下即使腦脊液無改變也不可以排除)
2.病原學診斷
①腦脊液送病毒分離;
②腦脊液細胞作免疫熒光抗體檢查;
③血清學檢查,其抗體滴定度在恢復期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診斷。也可測定腦脊液中的抗體。
3.腦電圖 在病程早期腦電圖己有明顯的改變,雖然上述改變無特異性,但結合臨床對診斷及預後的估計仍有一定的價值。
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化膿性腦膜炎(包括未徹底治療的)、結核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及腦膿腫等鑒別。
治 療
(一)加強護理 病程中應加強護理,防止褥瘡發生。要供給一定的水分、營養及電解質。對出現精神症狀的病兒要防止發生意外。觀察是否出現腦疝的先兆。
(二)抗病毒治療 雖然目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葯物,但以
下葯物可以使用:碘甙(皰疹凈)、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丙種球蛋白,其他如轉移因子,干擾素可以提高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應用。
(三)對症處理
1.退熱、止痙 高熱可以引起抽痙。用物理降溫或中、西葯物退熱。苯巴比妥或安定可預防或控制抽搐。
2.減輕腦水腫 20%甘露醇。亦可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四)其他 其他系統受累時,如心肌炎、肺炎等應及時處理。病後遺留的後遺症可採用針灸、推拿、葯物及訓練等方法治療。
預 後
病毒性腦炎的預後與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關。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者預後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預 防
除注意體格鍛煉外,注射各種減毒病毒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是預防病毒性腦炎的根本途徑。
PS: 以下為附屬用過的處方葯:(此患兒年齡8歲,體重29公斤)
1:5%葡萄糖 100毫升 ;阿奇 0.25; 維生素B6 100毫克 靜點一周,
2:能量合劑。3:5% 葡萄糖100毫升 ;乙醯谷醯胺0.2 靜點
4:5%葡萄糖 150毫升 頭孢哌酮舒巴坦1.5 病毒唑0.2
5:症狀減輕後可以用喜炎平6毫升 ; 肌氨肽苷10毫升
治療過程中注意控制腦水腫及癲癇,對症治療
這是我曾下載的資料,你借鑒一下吧。
10. 真菌性腦膜炎能治療好嗎,怎麼治療才有好的效果,急,在線等,
主要抄是對症治療及抗真菌治療。對較大腦膿腫或肉芽腫者可予手術治療。對癱瘓、失語者,應早期給予功能鍛煉,以減免因失用和誤用所致殘疾或更多的神經後遺症。及時積極治療,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部分遺留癱瘓、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