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傳染源作用

傳染源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3-08 19:34:16

傳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

感染過程的五種表現是哪些?瀏覽:2111 | 更新: 2012-11-14 13:08 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就開始了感染過程,在病原體和人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不同感染譜,包括病原體被清除、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顯性感染(臨床感染)、病原攜帶狀態、潛伏性感染。方法/步驟病原體被清除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被機體防禦第一線的非特異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於機體的特異性被動免疫(來自母體的抗體或人工注射的抗體)所中和,或特異性主動免疫(預防接種或感染後獲得的免疫)所清除。隱性感染又叫亞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僅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表現任何症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隱形感染後,大多數人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主動免疫,病原體被清除。少數感染者轉變為病原攜帶狀態。顯性感染又叫臨床感染,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不但發生持續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大多數傳染病,顯性感染只佔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少部分。少數傳染病中,大多數感染者表現為顯性感染。顯性感染後,病原體可被清除,感染後獲得持久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有些感染後免疫力並不鞏固,容易再受感染發病。小部分顯性感染者轉變為病原攜帶狀態,成為恢復期攜帶者。病原攜帶狀態按病原體種類不同,病原攜帶狀態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與帶蟲者。按其發生於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之後分為恢復期與健康攜帶者。發生於顯性感染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稱為潛伏期攜帶者。按其攜帶病原體持續時間是否在3個月以下分為急性與慢性攜帶者。所有病原攜帶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不顯出臨床症狀而能排出病原體,因而在許多傳染病中如傷寒、痢疾、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成為重要的傳染源。並非所有的傳染病都有病原攜帶狀態。潛伏性感染是指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寄生在機體某些部位,由於機體免疫功能足以將病原體局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時,病原體便可長期潛伏起來,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顯性感染。常見的潛伏性感染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瘧疾、結核等。潛伏性感染期間,病原體一般不排出體外,這是與病原攜帶狀態的不同之處。aware天 貓可在家自測不用抽血

② 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的感染是從侵入宿主開始,然而其致病作用則主要是通過侵入易感細胞、損傷或改變細胞的功能而引發。因此可從整體及細胞兩個層次分別闡述。
一、整體水平的病毒感染
(一)感染類型
病毒主要通過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傳播,但在特定條件下可直接進入血循環(如輸血、機械損傷、昆蟲叮咬等)而感染機體。這種傳播方式被稱為水平傳播。通過胎盤或產道將病毒由親代傳播給子代的方式稱為垂直傳播或圍生期傳播,主要見於發生病毒血症或病毒與血細胞緊密結合的感染,如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機體感染病毒後,依病毒的種類、毒力強弱和機體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現出不同的臨床類型。如不引起臨床症狀的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和出現臨床症狀的顯性感染或感染性疾病(apparent infection or infectious disease)。根據臨床症狀的長短,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感染等。
病毒的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viralinfection)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種重要類型。在這類感染中,病毒可在機體內持續數月至數年、甚至數十年。可出現症狀,也可不出現症狀而成為長期帶病毒,引起慢性進行性疾病,並可成為重要的傳染源。此外也可引發自身免疫病或與腫瘤發生相關。持續性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不同,而且臨床表現各異。根據患者的疾病過程和動物實驗與細胞培養中的表現,可大致分為三種:
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顯性或隱性感染後,病毒未完全清除,可持續存在血液或組織中並不斷排出體外,可出現症狀,也可無症狀。在慢性感染全過程中病毒可被分離培養或檢測,例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慢性感染及慢性乙型肝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經隱性或顯性感染後,病毒基因存在於一定的組織或細胞中,但並不能產生有感染性的病毒體,在某些條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發作。急性發作期可以檢測出病毒的存在。例如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後,在三叉神經節中潛伏,此時機體既無臨床症狀也無病毒排出;以後由於機體勞累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影響,潛伏的病毒被激活後沿感染神經到達皮膚、粘膜,發生單純皰疹。水痘病毒初次感染兒童引起水痘,痊癒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細胞中,在患者發生腫瘤或年齡增大而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可被激活、增殖並擴散至皮膚發生帶狀皰疹。
慢發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較為少見但後果嚴重。病毒感染後有很長的潛伏期,既不能分離出病毒也無症狀。經數年或數十年後,可發生某些進行性疾病,並導致死亡。有些慢發病毒感染是由尋常的病毒所引起,如兒童期感染麻疹病毒恢復後,經過十餘年後可發生亞急性硬化性腦炎(SSPE)。開始對SSPE的病因不明,經過大量研究在患者腦組織中用特殊的細胞共培養等技術後,才證實是由麻疹病毒所致。至今還有一些病因未知的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也被認為可能是一種慢發病毒感染,又如動脈硬化症及糖尿病,因發現病變組織中存在巨細胞病毒及腸道病毒基因片段,也被認為可能為慢發病毒感染。除尋常病毒外,還有一些非尋常病毒或待定生物因子(如朊粒)也可能引起慢發感染。
構成持續性感染的機制主要可分為病毒因素(出現基因缺陷或病毒變異、病毒基因整合、病毒侵犯免疫細胞致機體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應答等),及機體因素(遺傳因素、抗體或細胞免疫功能異常等)。應該說明的是,迄今對各種病毒持續性感染的機制還在研究之中。

③ 傳染源的定義

通俗的講,所謂傳染源是指體內有某種細菌或者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等等,並且能夠排出這些致病源的人和動物,這里包括病人,攜帶者和動物。例如各種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病人及其病毒攜帶者。還有例如體內帶有狂犬病毒的貓科和犬科的動物以及帶有鼠疫桿菌和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老鼠等等,再有攜帶布氏桿菌的牛羊等等。以上這些人或者是動物都是傳染源。

④ 感染譜當中哪些情況可以作為傳染源

傳染過程的感染譜可概括為三類:

1.以隱性感染為主

其結局專為不顯性感染所佔比例較大屬,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明顯臨床症狀和體征。嚴重病例或死亡較罕見,此種感染狀況,流行病學稱為「冰山」現象。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以顯性感染為主

多數感染者有明顯的症狀和體征,隱性感染只有一小部分。極少數患者有嚴重症狀或死亡。這類傳染病易於診斷,如水痘、麻疹等。

3.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為結局、呈顯性感染為主、症狀嚴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多數死亡,如狂犬病等。

無論顯性感染還是隱性感染均可產生特異性免疫,而其感染者都能排出病原體,在傳染病流行過程中起著重要傳染源作用。

⑤ 鼠疫的傳染源有哪些

1、鼠疫病人。鼠疫病人為重要的傳染源,特別是肺型鼠疫病人,大量咳血,通過飛沫傳播;敗血型、腺型及其他鼠疫病人,當其形成菌血症時,可以通過蚤吸血造成流行。 2、嚙齒動物為鼠疫的儲存宿主,是人類感染鼠疫的主要傳染源。 (1)家棲嚙齒動物主要為褐家鼠、黃胸鼠、黑家鼠。由於此種鼠類的家棲性和人類接觸的密切關系,通過鼠的寄生蚤,造成對人類的感染。 (2)野棲嚙齒類,主要有喜獨居、有冬眠習性的旱獺、黃鼠等,它們在鼠疫的延續流行,構成自然疫源地疾患和造成家、野鼠之間的交叉感染等方面都起著較為重要作用。它即是鼠疫疫源地的保菌者,又是傳播媒介的宿主。

⑥ 出血熱主要傳染源有哪些

黑線姬鼠是我國多數疫區的主要傳染源,但在有些地區,其他野鼠和褐家鼠的傳染源作用也不能忽視,個別地方的EHF可以有特定的主要傳染源。貓傳染的可能性很大。病人作為傳染源的可能性極小。

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途徑尚未查清,但有以下幾種可能:

直接接觸或血液傳播

帶病毒的蟲媒(恙蟎等)叮咬或被帶病毒的鼠咬傷,受感染鼠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糞便直接侵入破損的皮膚或黏膜。通過輸血傳播的非常少見。

呼吸道傳播

通過動物實驗證實,EHF病毒可經呼吸道傳播,並認為是出血熱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但國內尚缺乏確切的病例報告。

消化道傳播

有報告證實,因進食帶毒鼠污染食物可以在局部地區引起多人發病或暴發流行,提示出血熱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

胎盤傳播

患病孕婦可經胎盤母嬰傳播出血熱病毒,並可造成流產或死胎。

⑦ 傳染源和生物媒介的區別

傳染源是病原體的主要宿主。它們在其身上獲取營養,並大量繁殖,最終將造成宿主的死亡。可以作為人類傳染病傳染源的動物有哺乳動物和鳥類。
如患禽流感的家禽和動物以及人,都是禽流感的傳染源;艾滋病的傳染源主要是人……
生物媒介則主要起攜帶病原體的作用。或許某些病原體世代的某個時期會在它們身上完成(如間日瘧原蟲的某個時期會在搖蚊身上完成),但是它們不是病原體的主要生存場所,病原體並不從其身上獲取營養並進行大量繁殖。對於病原體的生存來說,宿主是必要的,而傳播媒介的作用只是將它們有一個宿主帶到另一個宿主身上。
老鼠和蒼蠅經常會在食物上爬來爬去,所以它是一些消化道傳染病(如痢疾)的傳播媒介;而蚊子則會叮咬人皮膚,因而也是一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如瘧疾)。

⑧ 傳染源的動物傳染源

人類罹患以動物為傳染源的疾病,統稱為動物性傳染病,又稱人獸共患病。可分為以下4類:
1.以動物為主的人獸共患病,也稱自然疫原性疾病。這類疾病通常是在動物間傳播並延續的,只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傳播給人。
2.以人為主的人獸共患病,此類疾病的病原體主要靠人延續,如人型結核、阿米巴病等。
3.人獸並重的人獸共患病,人與動物作為此類疾病的傳染源的作用並重,病可互為傳染源,如血吸蟲等。
4.真性人獸共患病,這類病原體的生活史必須在人與動物體內協同完成,缺一不可。如牛絛蟲病、豬絛蟲病等。
動物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主要取決於人與受感染動物接觸的機會和密切程度、受感染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及環境中是否有適宜該病傳播的條件等。此外,與人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習慣等因素也有很大關系

⑨ 消毒可以起到控制傳染源的作用嗎

消毒是會起到一定的控制傳染源的作用,但是有時間的限制,要過了這個時間限制就要重新消毒,不然的話空氣中或者是周圍物件上的細菌就會滋生,從而造成二次污染。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