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真菌的載體

真菌的載體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41:16

真菌的定義

真菌(Fungus)一詞的「拉丁文」Fungus (fungi)原意是蘑菇。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約有 1萬屬12萬余種(屬與種都是單位,且屬大於種),真菌學家戴芳瀾教授估計中國大約有4萬種(種為單位)。按照林奈(Linneaus)的兩界分類系統,人們通常將真菌門,分為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其中,擔子菌亞門是一群多種多樣的高等真菌,多數種具有食用和葯用價值,如銀耳、金針菇、竹蓀、牛肝菌、靈芝等,但也有豹斑毒傘、馬鞍、鬼筆蕈等有毒種。另外,半知菌亞門中約有300屬是農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還有些屬是能引起人類和一些動物皮膚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節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低等真菌的菌絲無隔膜,高等真菌的菌絲都有隔膜,前者稱為無隔菌絲(coenocytic hypha),後者稱有隔菌絲(septate hypha)。在多數真菌的細胞壁中最具特徵性的是含有甲殼質(chitin),其次是纖維素。常見的真菌細胞器有:線粒體,微體,核糖體,液泡,溶酶體,泡囊,內質網,微管,鞭毛等;常見的內含物有肝糖,晶體,脂體等。
在歷史上,真菌曾被認為和植物的關系相近,甚至曾被植物學家認為就是一類植物,但真菌其實是單鞭毛生物,而植物卻是雙鞭毛生物。不同於有胚植物和藻類,真菌不進行光合作用,而是屬於腐生生物——經由腐化並吸收周圍物質來獲取食物。大多數真菌是由被稱為菌絲的微型構造所構成的,這些菌絲或許不被視為細胞,但卻有著真核生物的細胞核。成熟的個體(如最為人熟悉的蕈)是它們的生殖器官。它們和任何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不相關,反而跟動物很親近,兩者同屬後鞭毛生物。因此,真菌被歸類自成一界。
雖然很早就已經知悉真菌和動物的演化關系比植物要來得相近,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植物學入門對它們的介紹仍然比動物學入門要深入得多。
真菌的形態多樣,一般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酵母菌屬於單細胞,而黴菌和蕈菌(大型真菌)都屬於多細胞的真菌,它們歸屬於不同的亞門。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或菌核,大多數屬於擔子菌亞門,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常見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針菇、雙孢蘑菇、平菇、木耳、銀耳、竹蓀、羊肚菌等。它們既是一類重要的菌類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葯工業的重要資源。
真菌的細胞既不含葉綠體,也沒有質體,是典型異養生物。它們從動物、植物的活體、死體和它們的排泄物,以及斷枝、落葉和土壤腐殖質中、來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機物,作為自己的營養。真菌的異養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為絲狀和多細胞的有機體,其營養體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高等大型菌有定型的子實體。除少數例外,真菌都有明顯的細胞壁,通常不能運動,以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
常見的真菌感染多為白色念珠菌、陰道纖毛菌、放線菌等。鹽水塗片中注意尋找真菌孢子、菌絲或纖毛菌叢。

Ⅱ 真菌的結構是什麼

真菌中除了多細胞的蘑菇和黴菌外,還有單細胞的種類,如酵母菌。釀酒,做麵包和蒸饅頭都離不開酵母菌。

Ⅲ 大家做真菌的 要在真菌裡面表達都是用 什麼表達載體

設計引物加接頭,擴增目的基因,連接到T載體上測序。正確無誤,切下來,酶切載體質粒與目的基因連接,陽性克隆鑒定,測序無誤後構建完畢

載體構建

一.原理

依賴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其他修飾酶的作用,分別對目的基因和載體

DNA進行適當切割和修飾後,將二者連接在一起,再導入宿主細胞,實現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內的正確表達。

二.操作步驟

1. 搖菌

取裝有液體培養基的3ml試管兩支(依情況而定),每管加40-100μl菌種,過夜搖。

2. 提質粒

依照提質粒試劑盒中的說明書操作(根據情況最後一步洗脫時可以多洗1-2次)。

3. 酶切

按下表加入試劑。

反應所需試劑 體積(單位:ul)

質粒 10

所需內切酶反應緩沖液 2

所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 1

H2O 7


將加好的EP管置於37℃保溫1-2h。(依照提酶切的具體步驟操作;為了達到最佳酶切的效果,最好根據所選用的酶確定所需要的反應溫度)

4. 電泳檢測

將酶切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酶切是否成功。

5. 連接

如果電泳檢測酶切成功的話,則仔細將所需的片段切割下來,將膠體回收(依照膠回收試劑盒說明書操作);之後將回收的片段和載體連接,連接體系如下:

雙蒸水 5μL

10×T4 DNA連接緩沖液 1μL

載體 2μL

酶切後的目的基因 1μL

T4DNA連接酶 1μL

總體積 10μL

置於溫箱,12-16℃,保溫8-16h

6. 轉化

依照轉化具體操作步驟做感受態,將上述連接產物進行轉化實驗,塗板培養,37℃,

12-16h。

7. 單克隆檢測

(1)挑單克隆

先將AMP從冰箱中取出,待融化後,在3ml裝有LB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加入3μL的

AMP,用槍頭混勻;取1.5 mlEP管5支(依情況可以多挑幾管),給每支管中加500μL上述培養液,然後用接種環(或黃槍頭)挑單克隆,挑完後用槍吹打;之後,將挑好的菌搖4-5小時,至混濁即可。

(2)單克隆檢測

以每管搖好的菌液為模板,以原有的引物進行PCR,然後將PCR產物跑電泳,觀察電泳圖像中那幾管的條帶正確,將正確條帶相對應管的菌液再抽取100μL,加到3ml(有LB液體培養液,AMP+)試管中,過夜搖;第二天重搖,將搖好的菌取1ml於1.5mlEP管中送測序,並保種。

註:①挑單克隆時,一定要挑單一圓潤的菌落,有衛星斑的不挑。

②別忘記往培養基中加AMP。

③用接種環挑菌後,要在酒精燈上反復灼燒,然後再進行下一次挑菌。

三.注意事項

1. 連接產物可短時間在-20℃保存,使用時可以取出進行後續實驗;

2. 在細胞轉化時,冰浴和熱激要嚴格控制好時間;

3. 連接反應是DNA重組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其成敗的重要參數之一就是溫度,因此要控

制好連接溫度。

4.進行黏末端連接時,會產生一定數量的載體自身環化分子,導致轉化菌中過高的假陽性克隆背景。針對這一問題,常採用牛小腸鹼性磷酸酶(CIP)去掉載體的5』-磷酸以抑制DNA片段的自身環化。


參考:

  1. 劉進元,常智傑,趙廣榮,等.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2002

  2. 2. 周俊宜.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能和策略[M].北京:科學,2003:117-120

  3. 3. 李海英,楊峰山,邵淑麗,等.現代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2008:138-142

  4. 4. 朱旭芬.基因工程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2006:134-139

Ⅳ 真菌是怎麼分類的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不同的分界方法,把生物界分為五界。1979年,陳世驤等內提出容了六界系統,加上病毒界。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子顯微鏡、分子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導致了生物八界分類系統的出現,即真菌界、動物界、膽藻界、綠色植物界、眼蟲動物界、原生動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界。20世紀90年代,生物八界分類系統已被生物學家普遍接受。

Ⅳ 真菌表達載體和植物表達載體的區別

設計引物加接頭,擴增目的基因,連接到T載體上測序。

Ⅵ 真菌表達載體怎麼構建求 真菌表達載體構建的師兄師姐指點萬分感謝

設計引物加接頭,擴增目的基因,連接到T載體上測序。正確無誤,切下來,酶切載體質粒與目的基因連接,陽性克隆鑒定,測序無誤後構建完畢
載體構建

一.原理
依賴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其他修飾酶的作用,分別對目的基因和載體
DNA進行適當切割和修飾後,將二者連接在一起,再導入宿主細胞,實現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內的正確表達。
二.操作步驟
1. 搖菌
取裝有液體培養基的3ml試管兩支(依情況而定),每管加40-100μl菌種,過夜搖。
2. 提質粒
依照提質粒試劑盒中的說明書操作(根據情況最後一步洗脫時可以多洗1-2次)。
3. 酶切
按下表加入試劑。
反應所需試劑 體積(單位:ul)
質粒 10

所需內切酶反應緩沖液 2

所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 1

H2O 7

將加好的EP管置於37℃保溫1-2h。(依照提酶切的具體步驟操作;為了達到最佳酶切的效果,最好根據所選用的酶確定所需要的反應溫度)
4. 電泳檢測
將酶切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酶切是否成功。
5. 連接
如果電泳檢測酶切成功的話,則仔細將所需的片段切割下來,將膠體回收(依照膠回收試劑盒說明書操作);之後將回收的片段和載體連接,連接體系如下:
雙蒸水 5μL
10×T4 DNA連接緩沖液 1μL
載體 2μL
酶切後的目的基因 1μL
T4DNA連接酶 1μL
總體積 10μL
置於溫箱,12-16℃,保溫8-16h
6. 轉化
依照轉化具體操作步驟做感受態,將上述連接產物進行轉化實驗,塗板培養,37℃,
12-16h。
7. 單克隆檢測
(1)挑單克隆
先將AMP從冰箱中取出,待融化後,在3ml裝有LB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加入3μL的
AMP,用槍頭混勻;取1.5 mlEP管5支(依情況可以多挑幾管),給每支管中加500μL上述培養液,然後用接種環(或黃槍頭)挑單克隆,挑完後用槍吹打;之後,將挑好的菌搖4-5小時,至混濁即可。
(2)單克隆檢測
以每管搖好的菌液為模板,以原有的引物進行PCR,然後將PCR產物跑電泳,觀察電泳圖像中那幾管的條帶正確,將正確條帶相對應管的菌液再抽取100μL,加到3ml(有LB液體培養液,AMP+)試管中,過夜搖;第二天重搖,將搖好的菌取1ml於1.5mlEP管中送測序,並保種。
註:①挑單克隆時,一定要挑單一圓潤的菌落,有衛星斑的不挑。
②別忘記往培養基中加AMP。
③用接種環挑菌後,要在酒精燈上反復灼燒,然後再進行下一次挑菌。
三.注意事項
1. 連接產物可短時間在-20℃保存,使用時可以取出進行後續實驗;
2. 在細胞轉化時,冰浴和熱激要嚴格控制好時間;
3. 連接反應是DNA重組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其成敗的重要參數之一就是溫度,因此要控
制好連接溫度。
4.進行黏末端連接時,會產生一定數量的載體自身環化分子,導致轉化菌中過高的假陽性克隆背景。針對這一問題,常採用牛小腸鹼性磷酸酶(CIP)去掉載體的5』-磷酸以抑制DNA片段的自身環化。

參考:
1. 劉進元,常智傑,趙廣榮,等.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周俊宜.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能和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17-120
3. 李海英,楊峰山,邵淑麗,等.現代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38-142
4. 朱旭芬.基因工程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4-139

Ⅶ 真菌的兩大結構

真菌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稱為營養體。絕大多數真菌的營養體都是可分枝的絲狀體,單根絲狀體稱為菌絲(hypha)。許多菌絲在一起統稱菌絲體(mycelium)。菌絲體在基質上生長的形態稱為菌落(colony)。菌絲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呈管狀,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質,無色或有色。菌絲可無限生長,但直徑是有限的,一般為2—30微米,最大的可達100微米。低等真菌的菌絲沒有隔膜(septum)稱為無隔菌絲,而高等真菌的菌絲有許多隔膜,稱為有隔菌絲。此外,少數真菌的營養體不是絲狀體。而是無細胞壁且形狀可變的原質團(plasmodium)或具細胞壁的、卵圓形的單細胞。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絲體在寄主的細胞間或穿過細胞擴展蔓延。
當菌絲體與寄主細胞壁或原生質接觸後,營養物質因滲透壓的關系進入菌絲體內。有些真菌如活體營養生物侵入寄主後,菌絲體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吸收養分的特殊機構稱為吸器(hauStorium)。吸器的形狀不一,因種類不同而異,如白粉菌吸器為掌狀,霜黴菌為絲狀,銹菌為指狀,白銹菌為小球狀。有些真菌的菌絲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可形成疏鬆或緊密的組織體。菌絲組織體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菌核是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的休眠體,內層是疏絲組織,外層是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壁厚、色深、較堅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環境。但當條件適宜時,菌核能萌發產生新的營養菌絲或從上面形成新的繁殖體。菌核的形狀和大小差異較大,通常似綠豆、鼠糞或不規則狀。子座是由菌絲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織形成的一種墊狀結構,有時與寄主組織結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產生孢子的機構,但也有度過不良環境的作用。菌索是由菌絲體平行組成的長條形繩索狀結構,外形與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稱根狀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環境,也有助於菌體在基質上蔓延。
有些真菌菌絲或孢子中的某些細胞膨大變圓、原生質濃縮、細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它能抵抗不良環境,待條件適宜時,再萌發成菌絲。
當很多菌絲聚集在一起時,會組成真菌的營養體,即菌絲體。菌絲一般分為兩類,一為無隔菌絲,即菌絲沒有橫隔壁,可視為一個單細胞,具有多個細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霉、毛霉、水霉等的菌絲。另一類是有隔菌絲,即菌絲具很多橫隔壁,將其分隔成多個細胞,每個細胞中有1個、2個或多個細胞核。 無性繁殖(asexual reproction)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後代個體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徵是營養繁殖通常直接由菌絲分化產生無性孢子。常見的無性孢子有三種類型:
⑴游動孢子(zoospore):形成於游動孢子囊(zoosporangium)內。游動孢子囊由菌絲或孢囊梗頂端膨大而成。游動孢子無細胞壁,具1—2根鞭毛,釋放後能在水中游動。
⑵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於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內。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頂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細胞壁,水生型有鞭毛,釋放後可隨風飛散。
⑶分生孢子(conidium)產生於由菌絲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上,頂生、側生或串生,形狀、大小多種多樣,單胞或多胞,無色或有色,成熟後從孢子梗上脫落。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還著生在分生孢子果內。孢子果主要有兩種類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和杯狀或盤狀的分生孢子盤(acervulus)。 真菌的有性生殖
真菌並沒有整條的性染色體 ,只有一些DNA片段起著相同的作用。這種DNA片段被稱為「交配型位點」(MAT)或「性別位點」(sex loci)。依照這一點,將真菌的性別分為正、負兩種。無論正負性別,它們都有同一個基因來解碼HMG蛋白的位點蛋白。HMG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也即高遷移率蛋白,它可以通過一種未知途徑來調控性別差異。這種基因和Y染色體上發現的主要調控基因「sry」蛋白極其類似
真菌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一般到後期)就進行有性生殖(sexualre proction)。有性生殖是經過兩個性細胞結合後細胞核產生減數分裂產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多數真菌由菌絲分化產生性器官即配子囊(gametangium),通過雌、雄配子囊結合形成有性孢子。其整個過程可分為質配(plasmogamy)、核配(karyogamy)和減數分裂(meiosis)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質配,即經過兩個性細胞的融合,兩者的細胞質和細胞核(N)合並在同一細胞中,形成雙核期(N+N)。
第二階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細胞內兩個單倍體(haploid)的細胞核結合成一個雙倍體的核(2N)。
第三階段是減數分裂,雙倍體(diploid)細胞核經過兩次連續的分裂,形成四個單倍體的核(N),從而回到原來的單倍體階段。經過有性生殖,真菌可產生四種類型的有性孢子。
⑴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是由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觸後,雄器的細胞質和細胞核經授精管進入藏卵器,與卵球核配,最後受精的卵球發育成厚壁的、雙倍體的卵孢子。
⑵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是由兩個配子囊以配子囊結合的方式融合成1個細胞,並在這個細胞中進行質配和核配後形成的厚壁孢子。
⑶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產囊體相結合,經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而形成的單倍體孢子。子囊孢子著生在無色透明、棒狀或卵圓形的囊狀結構即子囊(ascus)內。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個子囊孢子。子囊通常產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四種類型,即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cletothecium),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perithecium),由於座溶解而成的、無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盤狀或杯狀的子囊盤(9pothecium)。
⑷擔孢子(basidiospore):擔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菌絲結合形成雙核菌絲,以後雙核菌絲的頂端細胞膨大成棒狀的擔子(basidium)。在擔子內的雙核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最後在擔子上產生4個外生的單倍體的擔孢子。
此外,有些低等真菌如根腫菌和壺菌產生的有性孢子是一種由游動配子結合成合子,再由合子發育而成的厚壁的休眠孢子(restingspore)。

Ⅷ 真菌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的載體是

線粒體,在真菌細胞質中,只有線粒體含有少量DNA

Ⅸ 真菌的作用是什麼

真菌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同時,由於抗真菌葯物選擇性壓力,致使近年來耐葯真菌數量及種類迅速增長。因此對真菌耐葯性的研究並控制其耐葯性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綜述了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葯物的作用原理及耐葯機制,為預防和治療真菌病提供幫助。
真菌的耐葯性即抗真菌葯物對真菌感染治療失敗。臨床上患者通常通過 3 種途徑感染耐葯真菌:
(1) 患者體內定植或感染的真菌發生基因突變,從而產生耐葯.
(2) 由於葯物的選擇壓力作用,使患者體內原有或感染的天然耐葯的非優勢菌成為優勢菌。
(3) 患者一開始就被耐葯的真菌感染。判斷真菌耐葯需首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抗感染失敗的因素,如患者的免疫狀態,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抗真菌劑的劑量等。
1 、作用於真菌細胞膜的抗真菌葯物及其耐葯機制
麥角甾醇是構成真菌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具有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生物調節以及立體結構的作用,而構成真菌細胞膜的甾醇為 C-4 位去甲基化的麥角甾醇。
1.1 兩性黴素 B 及其酯類制劑包括:
兩性黴素 B(AmB) 、兩性黴素 B 含脂復合體 (Abelcet , ABLC) ,兩性黴素硫酸膽甾醇酯 (Amphotec , ABCD) 和兩性黴素 B 脂質體 (AmBisome , L-AmB)
此類葯物通過與真菌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上的甾醇發生交互作用,導致細胞膜產生水溶性的孔道,使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最終導致重要的細胞內容物流失而造成菌體死亡。兩性黴素 B 也可通過刺激巨噬細胞調整自體免疫功能產生殺菌作用 。盡管兩性黴素 B 和制黴菌素等多烯類抗真菌葯物已經在臨床上使用 30 多年,但獲得性耐葯菌的出現頻率仍較低 。
Kelly 等 通過對一名 AIDS 患者分離到的對 AmB 耐葯的新型隱球菌的研究發現,真菌對這類葯物產生耐葯性的主要機制是通過編碼 5 , 6- 甾醇去飽和酶的基因發生突變,使其細胞膜中的麥角甾醇結構發生了改變,導致細胞膜的流動性改變,降低了葯物對細胞膜的親和力。同時有研究表明當細胞膜中麥角甾醇成份缺失達到 74 % -85 %時會引發白念珠菌對多種多烯類葯物耐葯 。 Molzahn 等 通過對 AmB 耐葯的釀酒酵母的突變株的研究證實四種不相連的基因 (poll , pol2,pol3 , pol5) 的突變與耐葯的產生呈正相關。
1.2 吡咯類抗真菌葯包括咪唑類和三唑類 。
咪唑類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米康唑和益慷唑等。目前多為淺表真菌感染或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葯。三唑類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處於研究階段的沙康唑 (Saperconazole) , SCH39304(SM8668) , SDZ89-485 ,均可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
吡咯類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 是 14- α - 去甲基酶 (14-DM) ,利用咪唑環和三唑環上的第三位或第四位氮原子鑲嵌在該酶的細胞色素 P450 蛋白的鐵原子上,抑制 14-DM 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轉化成 14- 去甲基羊毛甾醇,進而阻止麥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細胞膜合成受阻,導致真菌細胞破裂死亡。編碼這段蛋白的基因讀碼區為 ERG11 。
真菌對唑類葯物的耐葯,特別是對氟康唑的耐葯最常出現於 HIV 患者口腔黏膜門念珠菌感染長時間使用氟康唑的治療後,近年來由於氟康唑的選擇性壓力。其它種類的念珠菌如光滑念珠闌和克柔念珠菌及新型隱球菌也出現耐葯菌株。吡咯類葯物耐葯作用機制:
(1)erg11 基因通過點突變,基因過度表達。基因擴增,基因轉換或有絲分裂重組等,導致 14- α - 去甲基酶過量表達,或低水平表達甚至不表達;或通過 14- α - 去甲基酶的結構改變,使其與吡咯類抗真菌葯的親和下降,使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由於 ergll 基因突變可導致其 mRNA 過度表達,使 P45014DM 唑類抗真菌葯作用的靶酶增多。
(2) 由於甾醇去飽和酶的失活使真菌細胞膜對抗真菌劑的通透性下降,使葯物不能進入真菌內。
(3) 真菌對葯物的外排的作用增強,使唑類葯物在細胞內的濃度達不到有效作用濃度。酵母菌主要存在兩種類型的外排泵,包括 ATP 結合轉運蛋白家族 (ATP-binding cassette , ABC) 和易化擴散載體超家族 (major facilitators , MFs), Prasad R 等 [18] 研究表明白念珠菌對唑類葯物的耐葯主要同 ABC 系統中 CDR 基因過度表達有關。 White TC 研究得出 MDRI 、 CDRl 、 ERG11 是按一定的次序出現的: NDRl 編碼的 mRNA 出現於耐葯的早期; CDR1 基因編碼的 mRNA 升高中現於耐葯的後期; EGR11 編碼的 mRNA 出現於耐葯的中後期, ERG11 和 CDRlmRNA 轉錄水平的升高與伊曲康唑等的耐葯正相關。
2 、作用於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葯物及其耐葯機制
5- 氟胞嘧啶 (5-FC) 是目前臨床比較常用的作用於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葯物。通過胞嘧啶脫氨酶轉化成為 5- 氟尿嘧啶 (5-FU) 。隨之,通過鳥苷酸 (UMP) -焦磷酸酶轉化為 5- 氟鳥苷酸 (FUMP) ,其進一步被磷酸化後摻入到 RNA 中,最終破壞蛋白質的合成。 5-FU 也能夠被轉化為 5- 氟脫氧鳥嘧啶單磷酸,其能夠抑制參與 DNA 合成和細胞核分裂的胸苷酸合成酶。 5-FU 的抗菌作用機制涉及到干擾嘧啶的代謝、 RNA 和 DNA 的合成以及蛋白質的合成等。臨床上很少單獨使用 5-FC ,多和氟康唑和兩性黴素 B 等合並使用。易發生對 5-FC 耐葯株麴黴菌屬最常見,其次為新型隱球菌和念珠菌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