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病因分析 » 傳染性痘疹

傳染性痘疹

發布時間: 2021-03-05 20:07:59

水痘結殼也掉了很多還有傳染性嗎

您好!水痘的傳染病期是從出疹前1-2天至全身所有的痘疹結痂乾燥。但水專痘的特點是痘疹分屬期分批的出現,結痂也會先後出現和先後脫掉。如果您所說的患者是所有的結痂都脫掉了,就不再有傳染性了,如果只是部分掉了,還有沒掉的,就還有傳染性,要再等上1-2天。不論成人與兒童,標准都是一樣的。

㈡ 我同學長水痘,我會不會被傳染啊

水痘的傳染性是很強的,但不是很可怖的,給你的網頁你可以了解一下.

--------------------------------------------------------------------------------------------------
http://www.cintcm.ac.cn/lanmu_ac/ke/jibing/shuidou.htm

……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
病原體:

病毒在感染的細胞核內繁殖,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存在於皰疹的皰漿內,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於接觸後約90%發病。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滅活,1次患病可獲終身免疫。

現代醫學病理:

病毒經口鼻進入人體,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細胞內繁殖,然後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水痘的皰疹只限於表皮的棘狀細胞層,有退行性病變和細胞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由於細胞的裂解、液化、和組織液的湧入,形成單房性水皰疹(天花則形成多房性皰疹),真皮層有毛細血管擴張和音核細胞浸潤。粘膜疹病變與皮疹相似。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蘊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肅降,外邪襲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等。若腸胃伏有濕熱,或病毒深入時,則可出現氣分症狀。脾主肌肉,邪毒與內濕相搏,外發肌表,幫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屬於風熱輕證,時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毒一般只傷及衛、氣分,竄入營血的甚少,故病情較天花、麻疹為輕,預後良好,變證險證也少。少數患兒因毒熱熾盛,內犯氣營,甚或營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熱、煩躁、面赤,痘點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臨床表現:

潛伏期:7-17天。

前驅期:起病急,幼兒前驅期症狀常不明顯,開始即見皮疹。年長兒常有發熱,可達39-40℃,常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可見前驅疹如猩紅熱或麻疹樣皮疹,24小時消失。

發疹期:在起病當日或第2日出現,初起為紅色斑丘疹,數小時後很快變為水皰疹,直徑0.3-0.8mm水滴狀小水皰,其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水皰液體變混濁,易於破損,皰疹持續3-4日而後結痂,痂蓋於5-10日脫落,短期內留有橢賀形淺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內分批出現,每批皮疹的發展均有以上的過程,因此,同時可見到斑丘疹,水皰疹與結痂。皮疹有瘙癢感。皮疹主要見於驅干與頭面部,四肢遠端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為水痘發疹的特徵之一。皮疹數量不一,多為數十個,多可達數百個。粘膜水痘疹可發生於口腔、眼結合膜、外陰部等,破潰後可成淺潰瘍,迅速癒合。若皰疹發生在角膜,則對視力有潛在危險。

少數呈重型,見於體質虛弱幼小嬰兒,免疫缺陷患兒,或正在進行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如風濕熱或腎病患兒)患水痘時常可加重病情,偶可致命,臨床表現皰疹數量多,密布全身,往往融合形成大皰型皰疹,或出血性皮疹,或伴有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少數患兒發生惡性紫癜,多發生在起病7日左右,紫癜可伴有壞死性病變。

先天性水痘,發生在出生後5-10日內,是由於母親在妊娠末期患水痘,病情常較嚴重,病死率可達20%。

診斷: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全身症狀輕,典型的水滴狀皰疹,同時見有斑丘疹、水皰與結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診斷。

2.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大多正常。

水痘發病3日以內,取水皰液接種人胎羊膜細胞組織培養,常可分離出病毒,咽分泌物及血液也可分離出病毒,但陽性率較低。

自新鮮水痘底取材,刮片、瑞氏染色,可找到多核巨細胞與核內包涵體,可作快速診斷方法之一。

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在恢復期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3.並發症

較常見的是皮疹繼發細菌性感染。

水痘腦炎,發病率低於2%。臨床表現呈一般病毒性腦炎,多發生在起病後3-20日不等。存活者15%有永久性後遺症,如癲癇,智力減退、或行為異常等。

原發性水痘肺炎,多發生於出疹後2-6日,臨床症狀較重,X線有間質性肺炎樣病變,可持續6-12周。

鑒別診斷:

1. 膿皰病:

多發生於夏秋季,以面部、四肢多見,皰疹液體為膿樣,抹征及培養可見葡萄球菌等。

2. 皰疹性濕疹(Kaposi水痘樣皮疹):

當濕疹兼患單純皰疹感染。臨床表現多急起、高熱、虛脫及水痘樣皮疹,常呈暴發性病程,病死率高,皮膚受累面積廣,體液大量丟失,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或繼發性感染而死亡。

3. 手、足、口病:

多見於4歲以下小兒。四肢遠端如手掌、足底或指、趾間出現水皰疹,很少形成潰瘍,不結痂。病原體為柯薩奇A16、10、17型腸道病毒等。

4. 苔蘚樣蕁麻疹

多見於嬰幼兒。皮疹尖端稍似皰疹,但較水痘小而堅實,多分布於四肢、軀干,分批出現紅色丘疹、搔癢。多有過敏史及昆蟲叮咬或腸蛔蟲感染史。

治療:

一般護理:

本病傳染性很強,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起碼至痘疹全部結痂。發熱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兒皮膚應注意清潔,由於皮膚瘙癢,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帶手套。

葯物治療:

對症治療:對有皮膚破損者,可外塗10%龍膽紫;皮膚搔癢者,可塗2%石碳酸液或爐甘石洗劑等;若皰疹破裂,可塗搽新黴素軟膏。水痘應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綜合征的危險。故一般不用水楊酸制劑,可選其它葯物或物理降溫。皮膚有繼發感染,或合並肺炎、敗血症者,可分別選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並腦炎者,可按乙型腦為治療。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一般水痘不可應用。如水痘合並嚴重並發症,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後感染水痘時,如用激素時間很短,可停用,或盡快減至生理量(約為治療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靜滴,7-10mg/kg/次,每6小時1次,共7-10日。在1-2日內皰疹可變干,症狀好轉。

無環烏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5-7日,在治療3日後症狀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釋於葡萄糖中靜脈滴注,對某些患兒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處。痘疹潰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搽)。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風熱型:

症狀:無發熱或發熱較輕,1-2日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脈浮數,舌質淡紅,苔薄白。

治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

方葯用銀翹散加減:

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滲濕之品;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膚搔癢甚,加蟬衣、僵蠶等。

2.毒熱型:

症狀:發熱較高,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過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或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而少津。

治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

方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劑。疹色深紅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清熱涼營;陰津耗傷甚,口乾燥者加花粉、麥冬、蘆根等養陰生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者,加服硝黃粉或大黃、枳實等瀉火通腑。

單方驗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劑,其量減半。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干,又入汁再浸,再曬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外治法:

1.苦參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癢葯方:地膚子30克,僵蠶15克,白鮮皮15克,芥穗15克,茵陳15克,敗醬草15克,白礬9克,白芷9克,共為細末,擦於患處,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黃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為細末,撒布患處,或用麻油調敷,1日1-2次。適用於痘疹破潰,繼感邪穢時。

針灸療法:

1體針:治以清熱疏風利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豐隆、三陰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濕熱;若邪陷營血,高熱神昏,加刺水溝、十宣放血,以清營涼血,清心開竅。

2耳針: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腳端、神門、腦,每次選2-3穴,局部消毒,用毫針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貼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鍾。

推拿療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經、開天門、推坎宮。

加減:毒熱重證,加清胃經、清肺經以清肺胃實熱;高熱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龍、拿肩進以清熱開竅。

預防:

隔離患兒至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盡量避免易感兒接觸水痘,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觸水痘後3日內接種仍然有效,故可給予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接觸者。

保護免疫低下易感兒,可在接觸後盡早肌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發病率與減輕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葯。

本網站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辦,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葯信息研究所承辦
--------------------------------------------------------------------------------------------------
http://www.healthliving.com/fax/gdease05a.htm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
http://www.info.gov.hk/dh/do_you_k/chi/chickenpox.htm

水 痘

傳播途徑
水痘是一種極易傳染的疾病,可經人與人接觸直接傳播、透過患

㈢ 損害皮膚的痘病毒科有無傳染性

痘病毒科病毒是所有病毒中體積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病毒,含有最大的DNA分子。病毒顆粒含磚狀DNA核心,圍繞以數層薄膜。病毒在細胞質內復制和裝配,此點與脊椎動物的其他DNA病毒不同。痘病毒能感染人和許多種動物,引起的多種疾病伴有化膿性皮膚損害。人感染後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痘疹。根據抗原性和形態學上的差異,本科分脊椎動物痘病毒和昆蟲痘病毒2個亞科,並含一些未定屬的痘病毒。對人類有密切關系的是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的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猴痘病毒以及未定屬的傳染性軟疣病毒。

本科所有成員具有共同的核蛋白抗原,同一屬的成員相互間有廣泛交叉的中和反應,不同屬的則沒有。基因重組僅見於屬內,非基因的復活在屬內和屬間均可發生。

脊椎動物痘病毒的形態有2種類型:①以痘苗病毒為代表,除副痘病毒屬外,包含其他所有成員;②以口瘡病毒(觸染性膿皰皮炎病毒)為代表,包含副痘病毒屬的所有成員。

以痘苗病毒為代表的痘病毒呈磚形,大小為(300~450)納米×(170~260)納米。病毒顆粒中央有一啞鈴狀核心,核心含有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病毒DNA,病毒顆粒外層由2層膜和圓柱形亞單位組成。核心二側各有1個側體。核心和側體被包膜包裹,包膜是由磷脂、膽醇和蛋白質組成的二層膜,厚20~30納米。膜上嵌有排列不規則的7~15納米寬、100納米長的管形脂肪蛋白質亞單位,呈管狀表面結構。

以口瘡病毒為代表的痘病毒呈卵圓形或圓柱形,大小為(220~300)納米×(140~170)納米。核心和側體較小。包膜上規律地盤繞一條長線,呈螺旋絲狀表面結構,包膜和絲狀結構較痘苗病毒的厚。

病毒核酸是雙鏈DNA,分子量(130~240)×106道爾頓,鳥嘌呤(G)和胞嘧啶(C)的鹼基含量特別低,為35%~40%。沉降系數約5000S,浮密度為1?1~1?33克/厘米3。

病毒顆粒中有30種不同性質的多肽,其中17種與核心有聯系。核心蛋白中含有轉錄酶、磷酸核苷酸水解酶和核酸酶。病毒顆粒的包膜是脂蛋白,主要含有卵磷脂。

痘病毒不耐熱,但在乾燥狀態下有較強的抵抗力。天花膿皰液經自然乾燥後密封於瓶內,感染性可保持數月;天花痂皮在冷暗處保存1年可分離出病毒;天花病毒經冷凍乾燥後在實驗室可保存20年。痘苗病毒在懸液中經60℃作用10分鍾可被殺死;在乾燥狀態下可耐100℃作用10分鍾,在37℃保存1個月痘苗效價不受影響。紫外線、α射線、X射線和γ射線均能殺死痘苗病毒。

正痘病毒屬和禽痘病毒屬的成員對乙醚有較強的耐受性,用乙醚處理痘苗,可殺死污染的細菌而保持痘苗病毒的感染性。其他屬的成員則對乙醚敏感。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對50%中性甘油、酚和常用的消毒劑有抵抗,但對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則很敏感。痘苗病毒對酸敏感,在pH值為3的懸液中1小時即被滅活。

本科病毒可引起人和許多種動物患病,按自然感染宿主可分5組。Ⅰ組:僅感染人類,如天花病毒、傳染性軟疣病毒和Lenny病毒;Ⅱ組:感染人和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如猴痘病毒、塔納痘病毒和亞巴猴瘤痘病毒;Ⅲ:感染人和非靈長類的哺乳動物,如牛痘病毒、口瘡病毒、假牛痘病毒、馬痘病毒和牛膿皰口炎病毒;Ⅳ組:僅感染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如白痘病毒;Ⅴ組:僅感染非靈長類的脊椎動物,如山羊痘病毒屬、野兔痘病毒屬、禽痘病毒屬和豬痘病毒屬的成員以及鼠痘病毒、兔痘病毒等。

在痘病毒中,除副痘病毒屬和豬痘病毒屬的成員和未定屬的傳染性軟疣病毒、塔納痘病毒和亞巴猴瘤痘病毒外,均能在雞胚尿囊膜上增殖並形成痘皰。根據痘皰形態、大小和能增殖的上限培養溫度,可對許多種痘病毒進行鑒別。天花病毒形成微小緻密、中央隆起與邊緣界限明顯的白色點狀痘皰;痘苗病毒的痘疤呈扁平狀,較大,中央有壞死灶;牛痘病毒的痘皰有出血及潰瘍。天花病毒在雞胚尿囊膜上能增殖的上限培養溫度為38?5℃,猴痘病毒為39℃,牛痘病毒為40℃,痘苗病毒可高達41℃。痘病毒在細胞培養中的生長能力也有很大差異。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能在許多種細胞中生長,產生細胞病變;能生長天花病毒的細胞譜則很狹小。口瘡病毒和假牛痘病毒在HeLa細胞中培養困難。傳染性軟疣病毒還未培養成功。

在痘病毒中,僅正痘病毒屬的成員產生血凝素,並有交叉反應。血凝素是含類脂質的多形顆粒,直徑50~65納米,可與病毒顆粒分開。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是一種大DNA病毒,是人類天花的病原,屬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有3種毒力不同的病毒,即大天花、小天花和中間型天花病毒。中間型天花病毒系於1961年在坦尚尼亞分離到的天花病原體,病毒性狀穩定,其毒力介於大天花和小天花之間。

天花病毒的形態和結構與痘苗病毒相似,但多肽圖和基因圖結構不同。補體結合試驗和中和試驗不能區分天花病毒和痘苗病毒,用凝膠擴散試驗或用吸附的抗血清則可檢出它們之間的差別。病毒耐乙醚,產生血凝素。猴經注射或鼻內接種天花病毒後,可引起輕度的全身皮疹,但無死亡。天花病毒可在乳鼠腦內連續傳代,對小白鼠的毒性比痘苗病毒的低。

天花無動物儲存宿主和媒介昆蟲,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者在潛伏期無傳染性。出現皮疹時,患者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隨深呼氣動作如咳嗽、噴嚏和高聲說話而排出體外,污染空氣和物品;患者的水皰液也可污染衣服和被褥。天花病毒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痂皮內、物品上,甚至空氣中能較長時間保持傳染性。通過與患者直接接觸或與污染物品間接接觸而傳播。在直接接觸中主要是經空氣氣溶膠的呼吸道傳染。天花病毒也可隨空氣傳播到較遠地方而引起傳染。人對天花普遍易感,但經過患病或接種痘苗後可獲得很好免疫,一般可不再感染。

天花在臨床上分4個類型。①普通天花:皮疹呈離心性分布,經丘疹、水皰、膿皰和結痂4期;占天花總數的85%。②變形痘:發生於種過痘的人,皮疹發展迅速但不典型,數少且表淺,佔5%~7%。③扁平天花:皮疹扁平狀,觸之柔軟,發展緩慢,不形成膿皰,通常致死,亦佔5%~7%。④出血性天花:皮膚及黏膜嚴重出血,通常在患病5~7天間突然死亡,僅佔1%。

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有3種。①直接塗片染色鏡檢:採用鍍銀法染色,病毒顆粒在淺黃色的背景上被染成黑褐色。②凝膠沉澱試驗:如所取病毒材料充足,2小時內即在凝膠中與高價免疫血清出現沉澱線。③病毒分離:待檢材料接種雞胚尿囊膜,72小時可獲得結果。

普遍種痘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由於全世界普遍開展種痘運動,自1977年11月起天花在人間的傳播已經終止。

痘苗病毒

痘苗病毒是一種大DNA病毒,屬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在實驗室內經動物培養、雞胚培養或細胞培養增殖用於天花預防接種的病毒。由於痘苗病毒的使用時間很久,它的確切來源已不清楚;但在實驗室通過雜交獲得的天花—牛痘病毒雜交種被證明具有痘苗病毒的特性。

痘苗病毒有廣泛的宿主范圍,除人類外,牛犢、綿羊、家兔、猴、小白鼠、豚鼠都是易感動物。雞胚經各種途徑接種均可獲得感染,能生長的細胞譜也很廣。痘苗病毒對生活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在實驗室內易誘導發生變異。如嗜皮膚性的痘苗病毒經兔腦或鼠腦連續傳代後可獲得嗜神經性狀;在細胞培養中連續傳代,可降低對動物的毒力和失去產生血凝素的能力;降低細胞培養溫度獲得的變異株,在雞胚尿囊膜上的痘皰形態和對溫度的敏感性都有顯著改變。

在抗原性上,痘苗病毒與天花病毒關系密切,種痘可以預防天花。人體接種痘苗病毒後,只在種痘部位引起局限性的感染過程,從而獲得免疫。但如痘苗病毒毒力過強,受種者免疫功能缺陷,或種痘時禁忌證掌握不嚴,可發生各種並發症。

種痘部位的痘漿被移植至身體其他皮膚或黏膜部位,可引起局限性的痘苗病毒感染。如移植至眼瞼,可在瞼緣形成大小不等的痘皰或潰瘍,發生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濕疹患者種痘或接觸了痘苗,在濕疹部位和外表健康的皮膚上可引起感染,痘皰大小不等常融合成片,嚴重者可致死。如受種者體液免疫應答遲緩,痘苗病毒通過血行散布全身,可引起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受種者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則可引起進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痘皰持續增大,長久不愈,痘皰中央明顯壞死,邊緣呈白色堤狀隆起。在身體其他部位也可出現類似的痘皰。此種感染雖是罕見,但病死率極高。孕婦初次種痘,亦可導致胎兒全身性痘苗病毒感染,造成死產或產後短時間內死亡。

治療痘苗病毒感染,可肌內注射高價痘苗免疫球蛋白,或輸新近種痘成功者的血漿或全血。用近期種痘成功者的白細胞或淋巴結混懸液注射於進行性痘苗病毒感染的皮損周圍,可使潰瘍很快癒合。

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一種大DNA病毒,是猴痘的病原體,屬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血清學上與天花病毒、痘苗病毒有關。含有特異的猴痘抗原,在雞胚尿囊膜上形成的痘皰因引起出血而呈粉紅色。在家兔皮膚上可以傳代。對小白鼠和雞胚的毒力強。在豬胚腎細胞上不增殖。

1970年在扎伊爾[現剛果(金)]首次發現患猴痘的病人。人被猴痘病毒感染後,可引起全身性痘疹,臨床上不能和天花區別,病癒恢復後也留有永久性的瘢痕。病死率可達17%。猴痘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比較困難,在密切接觸的易感者中,二代病例的發生率很低。

猴痘病例主要發生在中西非的熱帶雨林地區,那裡的居民有養猴和吃猴肉的習慣。接種痘苗可以預防猴痘病毒感染。

傳染性軟疣病毒

傳染性軟疣病毒是一種大DNA病毒,是傳染性軟疣的病原體,屬痘病毒科(屬未定)。傳染性軟疣病毒的形態和結構與痘苗病毒相似,但血清學上無聯系。在雞胚尿囊膜上不增殖,感染實驗動物未成功,在人包皮和人羊膜細胞上能見到細胞病變,但不能連續傳代。應用凝膠沉澱試驗和免疫熒光技術可檢測抗體。

人感染傳染性軟疣病毒後,在手腳掌以外的所有皮膚表層發生散在的2~5毫米的結節,結節多至數百個,呈珍珠色,無痛。在結節頂端有一小孔,能見到其內部的白色髓核。結節中的細胞異常肥大,含有大而透明的嗜酸性胞質塊,稱軟疣小體。軟疣小體被海綿狀間質分隔成許多腔,腔中的病毒顆粒集合成團塊。感染能持續幾個月。

人類為已知的自然宿主,各種年齡組均可感染,以兒童較多。分布於世界各地,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馬爾堡病毒

它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的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疼、全身疼、腹瀉和皮疹等。1967年秋首次在聯邦德國馬爾堡等地的實驗工作人員中同時發生流行,共發生31例。其中原發病例25人都是曾接觸從非洲烏干達運入的長昆綠猴的實驗工作人員,死亡7例。繼發病例6人,無死亡。因此,本病被稱為馬爾堡病或綠猴病。另外,1975年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又發生1例,死亡,未曾同猴接觸。繼發病例2人,都恢復。

病毒顆粒在電鏡下呈彎曲的條狀、絲狀或柱狀,帶捲曲或有分支,兩端形似鉤、馬蹄或泡。直徑65~90納米,長度130~2 600納米(平均665納米)。內部結構為一螺旋形環繞的核心,其直徑為45納米。外部為一層有表面突起的包膜,厚度為20納米。有間隔為5納米的橫紋。

在室溫或4℃ 5周,病毒滴度很少下降,8周後顯著下降。在-70℃保存幾年,感染力不下降。60℃ 30分鍾或56℃ 60分鍾可以使病毒滅活。對乙醚、氯仿和去氧膽酸敏感。在室溫下10%福爾馬林作用1小時可使病毒感染力喪失。在4℃ 1∶2 000β。丙烯內脂作用24小時可以滅活病毒。抗原成分不明。含有脂蛋白。沒有血凝素和血溶素。能被特異性抗血清中和。可以感染的動物器官或組織培養制備補體結合抗原。可用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病毒抗原。

馬爾堡病毒是通過腹腔內接種豚鼠首次分離出來的。接種的豚鼠高熱,10日後恢復。傳代後疾病變重,病死率高。第3代豚鼠血內病毒濃度達到106ID50/毫升。可以感染南非洲小猴和恆河猴,引起病毒血症、發熱和嚴重的疾病,5~25日後死亡。在尿中,病毒濃度達到106ID50/毫升。猴間接觸可以傳染,15~36日後死亡。也可通過氣霧傳染。可以經豚鼠傳9代和經猴傳3代後適應於地鼠。經地鼠傳9代後,使新生地鼠發生致死性腦炎。經地鼠傳3代後,接種新生小白鼠,3~4周內死於腦炎,腦病灶中有細胞質內包涵體。病毒可以通過胸腔內接種埃及伊蚊傳代。在感染動物中病毒的增殖,可用病毒分離、免疫熒光技術、電鏡觀察和抗體檢測來確定。

病毒在原代南非洲小猴腎、恆河猴腎、人羊膜、雞成纖維細胞和豚鼠成纖維細胞培養中可以復制。在來源於南非洲小猴腎的AH—1和Vero細胞系、BHK21細胞系和人肺成纖維細胞培養中系列傳代後,可以產生細胞病變,但不完全。還可以在LLC—MK2細胞系、來源於鼠胎的L細胞系、豚鼠心細胞、HeLa細胞系、人肺二倍體細胞系和人包皮成纖維細胞培養中復制。在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可以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病毒滴度。在Vero細胞系中第3代的病毒滴度為105?5~106?5ID50/毫升。

前面提到,馬爾堡病在2次流行中,共發生34例病人。第一次流行發生於1967年7月20日到8月10日。曾從烏干達空運500~600隻綠猴到馬爾堡和法蘭克福及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的3個研究機構。發生的病例都是同綠猴的血或其臟器(特別是腎臟)接觸的人。在用手術去除猴臟器的29人中20人得病。在做組織培養工作的15人中5人得病。6例是同這些病人接觸而得病的。傳播可以通過破傷的皮膚或黏膜,也可能通過埃及伊蚊叮咬。傳染媒介物一般是發熱期的血液,也可能是同病人接觸過的物品。有1例病人在發病後12周通過精液傳染其妻。咽分泌物和尿只有低濃度的病毒。第二次流行發生於1975年2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有3人得病。第1例是在羅得西亞短期的旅遊者,未曾同猴接觸,在旅遊露宿時曾被蟲叮咬。發病後7日,其同伴患病。還傳染1名護理他的護士,潛伏期7日。馬爾堡病的傳染源還不清楚。傳播與長尾綠猴直接有關,但仍不能肯定就是天然的儲存宿主。迄今還沒有證據證明哪種動物或昆蟲是儲存宿主或傳播媒介。

在人類只有2次流行報告。未見有再感染的病例。曾感染本病毒而存活的豚鼠,再次受攻擊後不再發熱,表明已獲得免疫力。病人和實驗感染的動物都產生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和免疫熒光試驗測得的抗體。補體結合抗體常在感染1~2周後達高峰,第8周開始下降,2年後仍可測出低水平抗體。免疫熒光試驗測得的抗體在發病1~2周後達高峰,其滴度比補體結合抗體滴度高4倍,下降緩慢,8年後仍有較高的滴度。尚無檢測中和抗體的滿意方法。抗體可以通過胎盤傳遞,這種被動免疫在3個月內消失。

馬爾堡病的潛伏期是3~9天,發病突然。早期症狀是高熱、劇烈頭疼、眼結膜充血、全身疼痛、疲倦。稍後出現惡心、嘔吐,繼以大量水瀉。在病的第4或5天皮膚出現特殊的斑丘疹,迅速融合成彌漫性紅斑,以臀部、軀乾和四肢的外側為多。第10天皮疹消失,2周後四肢、手掌和腳掌脫皮。第一次流行中病人的軟齶和硬齶有深紅色黏膜疹。發熱高達38~40℃,持續5~7天。在病後第5~7天,部分病人發生出血,常見的是胃腸道或肺出血。嚴重病例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表現。南非洲的病例合並有肝炎和肝功能衰竭,伴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嚴重病例很快呈現惡病質,死亡前廣泛性出血、無尿和休克。急性期持續14~16日,以後進入恢復期。恢復緩慢,有周期性頭疼,可以有脫發。在早期,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凝血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和轉氨酶升高。

診斷可用補體結合試驗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急性期稻恢復期血清內抗體。用腹腔內接種豚鼠法或接種Vero細胞培養法從血液或肝、脾、腎、淋巴結、心、肺等組織分離病毒。用電鏡法檢查血、肝組織等材料中的病毒顆粒,將材料接種細胞培養後,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細胞質內病毒抗原。檢查肝組織切片中細胞質內包涵體。

預防應避免接觸感染動物。對病人採取嚴格隔離措施。對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進行徹底毒。無特效療法。可注射恢復期的血漿或採用支持療法。知識點種痘注意事項

種痘時需無菌操作,接種處保持清潔,避免搔抓,痘苗勿濺入眼、口或污染他處皮膚。注意痘苗批號,對反應較多的批號要停用檢查。當發生下面情況時避免種痘:

(1)有濕疹或過敏性體質者,或患其他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膿皮病、水痘、發疹性疾病、單純皰疹者等。

(2)免疫缺陷如生理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異常丙種球蛋白血症、惡性腫瘤、任何疾病引起暫時或永久免疫損傷、用激素及免疫抑制療法者。

(3)神經性疾病如驚厥、腦卒中、種痘後腦炎家族史,以及任何慢性、靜止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

(4)急性發熱性疾病及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5)孕婦初種,特別是懷孕3個月內,可致胎兒發生致命性泛發性牛痘疹,故在孕期禁忌初種。致命的幽靈致命的幽靈

㈣ 怎樣感染水痘等傳染病

您問的抄是不是怎樣避免感染水痘啊?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皰疹」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傳播,具有高度傳染性。水痘病人開始時出現類似感冒樣症狀,如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和發燒等,隨後一兩天出現皮疹。典型的水痘是開始為隆起的紅色小疹,數小時後即發展成高梁米粒大小的水滴狀皰疹,其中充滿液體,開始清亮,後變混濁。三四天後痘疹干縮結痂。水痘常分批出現,痘疹平均數量為200—300個,嚴重病例可達上千個,劇烈瘙癢。還可以引起其它臟器疾病。
怎樣做才能夠有效預防水痘呢? 首先要早發現、早隔離病人,發現有水痘先期症狀的要盡早到醫院就診。 其次要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水痘屬於呼吸道傳染病,水痘病人自發病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痴為止,均有傳染性。因此,經常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清潔、經常開窗通風並對空氣進行消毒是控制水痘傳播的有效措施。最後要保護易感人群:首選接種水痘疫苗,流行期喝些板蘭根湯劑,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另外加強體育鍛煉,搞好個人衛生,切不可掉以輕心。

㈤ 小兒痘疹怎麼辦

水痘是一種病毒所致比較輕的急性兒童傳染病,特點是皮膚及粘膜上分批地出現皮疹及皰疹。主要為接觸傳染,傳染性特強,任何年齡均可被傳染,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受傳染較多。 此病潛伏期一般在13—17天,發燒一般在39℃以下,皮疹多見於軀干與頭部(多為燒1天即見皮疹),初為紅色斑抹疹,散布身體各處,經數小時或1天後絕大多數變為皰疹,皰疹大小不一, 直徑3—8毫米,周圍發紅,幾天後皰疹變干,形成加痂,2—3周後脫落,起病後3~5天可陸續又見新皮疹,有的分批出現,檢查地可發現同一患兒身上又有兵疹、水皰、結痂同時存在。皰疹有些瘙癢,抓破後易感染,口腔、咽部粘膜、眼結膜均可出現皮疹。水痘愈後較好,加痂脫落後不留疤痕,很少發生並發症。 預防措施:對患水痘的小兒注意隔離,尤其在幼兒園、醫院門診等處。水痘完全結痂後就沒有傳染性了。對有該病流行的兒童場所,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特殊情況下可考慮被動免疫,即在潛伏期早期用丙種球蛋白。或用恢復期病人的血清、或成人的血清注射,使發病時減輕症狀。 小兒水痘的護理,首先是加強皮膚的護理,保持皮膚及粘膜的清潔,嚴禁孩子用手搔抓。皮疹瘙癢厲害時,可塗爐甘石洗劑。如果皰疹已被抓破出現糜爛,可用1%-2%的龍膽紫液塗擦,如無感染一般不需塗葯,可讓其自行癒合,其次要給孩子常洗臉、清潔口腔、勤換內衣褲和尿布,勤修指甲,勤曬被褥。孩子在發熱和出疹期間,要多卧床休息,多飲開水,吃容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品。 水痘在立春後好發,傳染性很強,病孩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皮疹內的水痘病毒,可以通過說話、咳嗽、打噴嚏等呼管制飛沫直接傳染給別人,也可通過污染的食具、玩具、衣服、尿布等間接傳染。所以水痘病兒從開始發病到全部痘疹脫痂為止,都要予以隔離,不與其他孩子接觸。當然病孩也不應該到托兒所去了。 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長!

㈥ 出過單純皰疹後還會被傳染水痘嗎

一般護理:

本病傳染性很強,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起碼至痘疹全部結痂。發熱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兒皮膚應注意清潔,由於皮膚瘙癢,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帶手套。

葯物治療:

對症治療:對有皮膚破損者,可外塗10%龍膽紫;皮膚搔癢者,可塗2%石碳酸液或爐甘石洗劑等;若皰疹破裂,可塗搽新黴素軟膏。水痘應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綜合征的危險。故一般不用水楊酸制劑,可選其它葯物或物理降溫。皮膚有繼發感染,或合並肺炎、敗血症者,可分別選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並腦炎者,可按乙型腦為治療。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一般水痘不可應用。如水痘合並嚴重並發症,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後感染水痘時,如用激素時間很短,可停用,或盡快減至生理量(約為治療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靜滴,7-10mg/kg/次,每6小時1次,共7-10日。在1-2日內皰疹可變干,症狀好轉。

無環烏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5-7日,在治療3日後症狀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釋於葡萄糖中靜脈滴注,對某些患兒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處。痘疹潰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搽)。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風熱型:

症狀:無發熱或發熱較輕,1-2日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脈浮數,舌質淡紅,苔薄白。

治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

方葯用銀翹散加減:

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滲濕之品;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膚搔癢甚,加蟬衣、僵蠶等。

2.毒熱型:

症狀:發熱較高,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過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或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而少津。

治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

方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劑。疹色深紅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清熱涼營;陰津耗傷甚,口乾燥者加花粉、麥冬、蘆根等養陰生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者,加服硝黃粉或大黃、枳實等瀉火通腑。

單方驗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劑,其量減半。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干,又入汁再浸,再曬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㈦ 救命!我被傳染水痘了嗎

吃點板藍根抗病毒抄什麼的,另外注意這幾天不要太累,要均衡營養哦。個人認為,如果你抵抗力好的話,可以將水痘病毒拒之門外。不好的話,唉,那就想也沒有用,想想今後幾天如何增強抵抗力吧。出了水痘也不用過度緊張,這種病靠現在的醫療水平還是有很高的治癒率的。

㈧ 痘疹會傳染嗎

你好。抄如果是病毒型皰疹。就襲可經呼吸道傳播。主要表現為;散在的皰疹、局部發癢發紅。可伴有滲出及結痂。保持衛生清潔、避免擠壓及擠破、禁止食用辛辣食品及刺激性食品、建議外用阿昔洛韋乳膏、口服利巴韋林片和阿莫西林膠囊。積極治療7天可痊癒,

㈨ 我會被傳染水痘么

!!!!!!!!!!!!!!!!!!!!!!!!!!!!!!!!!!!!!!!!!!!!我會被傳染水痘么? 參考資料:【575唇膏負面信息驗證網】
你可以了解一下.

--------------------------------------------------------------------------------------------------

……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
病原體:

病毒在感染的細胞核內繁殖,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病毒存在於皰疹的皰漿內,血液和咽分泌物中,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於接觸後約90%發病。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很弱,能被乙醇滅活,1次患病可獲終身免疫。

現代醫學病理:

病毒經口鼻進入人體,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細胞內繁殖,然後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水痘的皰疹只限於表皮的棘狀細胞層,有退行性病變和細胞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由於細胞的裂解、液化、和組織液的湧入,形成單房性水皰疹(天花則形成多房性皰疹),真皮層有毛細血管擴張和音核細胞浸潤。粘膜疹病變與皮疹相似。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蘊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肅降,外邪襲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等。若腸胃伏有濕熱,或病毒深入時,則可出現氣分症狀。脾主肌肉,邪毒與內濕相搏,外發肌表,幫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屬於風熱輕證,時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毒一般只傷及衛、氣分,竄入營血的甚少,故病情較天花、麻疹為輕,預後良好,變證險證也少。少數患兒因毒熱熾盛,內犯氣營,甚或營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熱、煩躁、面赤,痘點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

臨床表現:

潛伏期:7-17天。

前驅期:起病急,幼兒前驅期症狀常不明顯,開始即見皮疹。年長兒常有發熱,可達39-40℃,常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可見前驅疹如猩紅熱或麻疹樣皮疹,24小時消失。

發疹期:在起病當日或第2日出現,初起為紅色斑丘疹,數小時後很快變為水皰疹,直徑0.3-0.8mm水滴狀小水皰,其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水皰液體變混濁,易於破損,皰疹持續3-4日而後結痂,痂蓋於5-10日脫落,短期內留有橢賀形淺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內分批出現,每批皮疹的發展均有以上的過程,因此,同時可見到斑丘疹,水皰疹與結痂。皮疹有瘙癢感。皮疹主要見於驅干與頭面部,四肢遠端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為水痘發疹的特徵之一。皮疹數量不一,多為數十個,多可達數百個。粘膜水痘疹可發生於口腔、眼結合膜、外陰部等,破潰後可成淺潰瘍,迅速癒合。若皰疹發生在角膜,則對視力有潛在危險。

少數呈重型,見於體質虛弱幼小嬰兒,免疫缺陷患兒,或正在進行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如風濕熱或腎病患兒)患水痘時常可加重病情,偶可致命,臨床表現皰疹數量多,密布全身,往往融合形成大皰型皰疹,或出血性皮疹,或伴有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少數患兒發生惡性紫癜,多發生在起病7日左右,紫癜可伴有壞死性病變。

先天性水痘,發生在出生後5-10日內,是由於母親在妊娠末期患水痘,病情常較嚴重,病死率可達20%。

診斷: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全身症狀輕,典型的水滴狀皰疹,同時見有斑丘疹、水皰與結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即可診斷。

2.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大多正常。

水痘發病3日以內,取水皰液接種人胎羊膜細胞組織培養,常可分離出病毒,咽分泌物及血液也可分離出病毒,但陽性率較低。

自新鮮水痘底取材,刮片、瑞氏染色,可找到多核巨細胞與核內包涵體,可作快速診斷方法之一。

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在恢復期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3.並發症

較常見的是皮疹繼發細菌性感染。

水痘腦炎,發病率低於2%。臨床表現呈一般病毒性腦炎,多發生在起病後3-20日不等。存活者15%有永久性後遺症,如癲癇,智力減退、或行為異常等。

原發性水痘肺炎,多發生於出疹後2-6日,臨床症狀較重,X線有間質性肺炎樣病變,可持續6-12周。

鑒別診斷:

1. 膿皰病:

多發生於夏秋季,以面部、四肢多見,皰疹液體為膿樣,抹征及培養可見葡萄球菌等。

2. 皰疹性濕疹(Kaposi水痘樣皮疹):

當濕疹兼患單純皰疹感染。臨床表現多急起、高熱、虛脫及水痘樣皮疹,常呈暴發性病程,病死率高,皮膚受累面積廣,體液大量丟失,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或繼發性感染而死亡。

3. 手、足、口病:

多見於4歲以下小兒。四肢遠端如手掌、足底或指、趾間出現水皰疹,很少形成潰瘍,不結痂。病原體為柯薩奇A16、10、17型腸道病毒等。

4. 苔蘚樣蕁麻疹:

多見於嬰幼兒。皮疹尖端稍似皰疹,但較水痘小而堅實,多分布於四肢、軀干,分批出現紅色丘疹、搔癢。多有過敏史及昆蟲叮咬或腸蛔蟲感染史。

治療:

一般護理:

本病傳染性很強,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起碼至痘疹全部結痂。發熱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兒皮膚應注意清潔,由於皮膚瘙癢,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帶手套。

葯物治療:

對症治療:對有皮膚破損者,可外塗10%龍膽紫;皮膚搔癢者,可塗2%石碳酸液或爐甘石洗劑等;若皰疹破裂,可塗搽新黴素軟膏。水痘應用阿司匹林者有增加瑞氏綜合征的危險。故一般不用水楊酸制劑,可選其它葯物或物理降溫。皮膚有繼發感染,或合並肺炎、敗血症者,可分別選用磺胺或抗生素等。若合並腦炎者,可按乙型腦為治療。

腎上腺素皮質激素:一般水痘不可應用。如水痘合並嚴重並發症,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可用3-5天。若因原有疾病已用激素而後感染水痘時,如用激素時間很短,可停用,或盡快減至生理量(約為治療量的1/5?/FONT>1/10)。

抗病毒葯物:

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virazole, Ribavirin)口服,肌注或靜滴,7-10mg/kg/次,每6小時1次,共7-10日。在1-2日內皰疹可變干,症狀好轉。

無環烏苷(Acyclovir):250mg/M2.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5-7日,在治療3日後症狀可改善。

阿糖腺苷:10mg/kg.d稀釋於葡萄糖中靜脈滴注,對某些患兒有效。

局部外治:若痘疹穿破流水,可用松花粉撒患處。痘疹潰破,可用青黛膏(青黛60g, 煅石膏、滑石各120g, 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研細末,和勻,用麻油調搽)。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風熱型:

症狀:無發熱或發熱較輕,1-2日內出疹,先於軀干、頭面部見紅色小丘疹,疹色紅潤,皰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脈浮數,舌質淡紅,苔薄白。

治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或佐以利濕。

方葯用銀翹散加減:

銀花15克,連翹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荊芥6克,竹葉6克,鮮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蘭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若濕邪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滲濕之品;疹邊有紅暈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膚搔癢甚,加蟬衣、僵蠶等。

2.毒熱型:

症狀:發熱較高,或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欲飲,面紅目赤,水痘過密,疹色紫暗,皰漿晦濁;或伴有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小便短黃,脈洪數或沉實,舌質紅或、絳,舌苔黃燥而少津。

治以清熱解毒,涼營滋陰。

方葯用清營湯合清胃散加減: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銀花15克,連翹12克,當歸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劑。疹色深紅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梔清熱涼營;陰津耗傷甚,口乾燥者加花粉、麥冬、蘆根等養陰生津;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大便乾燥者,加服硝黃粉或大黃、枳實等瀉火通腑。

單方驗方:

1.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2.蘆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連服2-3天。

3.黃芩5克,木通2.5克,共為細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劑,其量減半。本方有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水痘濕熱較盛者。

4.三豆湯:黑豆、綠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將豆淘凈,同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至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干,又入汁再浸,再曬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適用於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無或有終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黃芩1.5克,竹葉10片,燈草1團,水煎服。適用於水痘輕症。

6.紫草0.3克,陳皮0.15克,為粗末,新汲水煎服。適用於小兒痘瘡紫暗,發出不暢。

外治法:

1.苦參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癢葯方:地膚子30克,僵蠶15克,白鮮皮15克,芥穗15克,茵陳15克,敗醬草15克,白礬9克,白芷9克,共為細末,擦於患處,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黃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為細末,撒布患處,或用麻油調敷,1日1-2次。適用於痘疹破潰,繼感邪穢時。

針灸療法:

1體針:治以清熱疏風利濕。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豐隆、三陰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濕熱;若邪陷營血,高熱神昏,加刺水溝、十宣放血,以清營涼血,清心開竅。

2耳針: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腳端、神門、腦,每次選2-3穴,局部消毒,用毫針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貼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鍾。

推拿療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經、開天門、推坎宮。

加減:毒熱重證,加清胃經、清肺經以清肺胃實熱;高熱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龍、拿肩進以清熱開竅。

預防:

隔離患兒至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盡量避免易感兒接觸水痘,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觸水痘後3日內接種仍然有效,故可給予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接觸者。

保護免疫低下易感兒,可在接觸後盡早肌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發病率與減輕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葯。

本網站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辦,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葯信息研究所承辦
--------------------------------------------------------------------------------------------------

水痘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體:水痘-帶狀瀄疹過濾性病毒

潛伏期:10至21天

發病前徵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慾欠佳

過程:
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
一兩天後,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
二至六天期間,新紅點出現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後,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
並發症 :

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並發症,甚至招致死亡。

護理 :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

水痘的症狀之一,是溫和的發燒。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燒,水痘消失時便退燒。發燒期間,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容易引起一種腦炎,雷氏癥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溫水(不是熱水)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危險。

食療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日後會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為免後患,應小心飲食,將病毒徹底消除。

忌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卜。(若小孩有氣喘、咳嗽等問題,不要用馬蹄(荸薺)和紅蘿卜)

出疹過後,應用:
(a) 膨魚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以清肺熱。

--------------------------------------------------------------------------------------------------

水 痘

傳播途徑
水痘是一種極易傳染的疾病,可經人與人接觸直接傳播、透過患

㈩ 痘疹是什麼

痘疹就是天花,現復在制用痘疹接種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種牛水痘,可以有效地避免發痘疹。
痘疹大約在漢代由戰爭的俘虜傳入中國。古醫書中的「豆瘡」、「皰瘡」等都是痘疹的別名。痘疹專家們推測,古代世界大約60%的人會受到它的威脅,1/4的感染者會死亡,倖存者中的一半以上會留下麻面或失明,痘疹是古代最令人恐怖的傳染病。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小男孩在農場遇到一隻白狗 發布:2024-08-19 08:36:47 瀏覽:594
微光上有什麼恐怖片 發布:2024-08-19 05:25:40 瀏覽:915
穿越香港鬼片滅鬼的小說 發布:2024-08-19 03:36:10 瀏覽:833
惡之花都敏秀姐姐扮演者 發布:2024-08-19 02:22:07 瀏覽:321
thai好看電影 發布:2024-08-18 11:34:37 瀏覽:795
電影內容女的是傻子容易尿褲子,男的很窮單身漢 發布:2024-08-18 10:31:36 瀏覽:129
雙機巨幕廳和4k廳哪個好 發布:2024-08-18 10:18:41 瀏覽:818
日本僵屍片上世紀 發布:2024-08-18 07:32:00 瀏覽:537
怪物 韓國電影在線 發布:2024-08-18 03:49:17 瀏覽:491
第九區一樣的 發布:2024-08-17 23:16:05 瀏覽:528